?

數字人文視閾下滄源巖畫保護模式探究

2023-12-13 04:02楊亞旭
河北畫報 2023年20期
關鍵詞:滄源交互技術巖畫

楊亞旭

(四川藝術職業學院)

一、滄源巖畫保護現狀

滄源縣位于云南省西邊,與緬甸交界,內部多河流交錯,屬于亞熱帶氣候類型。本地的民族主要以佤族和傣族構成。從當地考古發掘可知,在舊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該地區內活動。

滄源巖畫調查興起的時間較早,最早的調查于1965年由汪寧生在民族調查中首次發現并初步記錄了滄源巖畫。之后又陸續發現新的巖畫點,整個調查過程延續17年。正式調查起步于1978年,由云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帶隊進行了圖像采集,之后的1982年又進行了第三次的調查和圖像采集。

滄源巖畫主要分布在滄源境內各處大、中山石壁之上。迄今發現的巖畫集中分布于滄源縣東北境。目前,在滄源境內所發現的巖畫點共有十處,繪畫面積約400平方米,共計圖像約有1000余個。①從繪制技法的分類來看,巖畫可分為涂繪類巖畫和鑿刻類巖畫,滄源巖畫屬于前者,其保存受環境影響較大。從圖像顏色上來看,滄源巖畫總體呈現通體紅色,測定識別出其中含有赤鐵礦成分。從圖像形狀來看大約可分七類,包括為人物、器物、房屋、動物、神祇和神話人物、自然物、符號和手印。

如何防止巖畫被進一步破壞,一直是巖畫保護的一大難點。從滄源巖畫的現狀來看,保護問題同樣不容樂觀,主要面臨人為破壞和自然損害兩種問題。

首先是自然環境問題。滄源巖畫主要分布于崖壁之上,巖畫對崖壁本體的依賴度高,如果巖壁出現問題,將對巖畫造成嚴重影響。滇西處于喜馬拉雅地震帶位置,曾發生過較大地震。②在滄源巖畫中,發現好幾處位置有裂隙,容易導致巖體失穩、掉塊并產生裂隙滲水等現象,造成巖畫本體被破壞。

其次是人為破壞。在滄源巖畫的調查報告中顯示,由于滄源巖畫在沒有人工監管,曾出現過一些國外游客敲砸巖面的情況。同時,由于部分巖畫點與當地村民沒有隔離,村民的放牧、耕作的道路與巖畫點之間未形成屏障,巖畫表面容易受到人為影響,并在考察中發現,本地人對于巖畫信仰逐漸缺失,存在對巖畫進行涂畫的現象。

除了自然環境和人為因素之外,在滄源巖畫的基礎數字著錄方面也存在標準統一的問題。雖然在《滄源巖畫的研究》和《云南考古》中都有收錄滄源巖畫,但是兩書收錄數值存在一定差異,同時除了《滄源巖畫的研究》一書以外,其他出版書籍并未完整披露巖畫圖像,無法斷定數值的差異究竟是由于統計標準的差異還是調查中原始數據的差異。目前能找到的一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滄源崖畫》,這是由滄源縣文管所管理的正式巖畫檔案資料。在此資料匯總中詳細繪制了巖畫點,但是繪圖方式不夠專業,并且也存在巖畫點不夠精準的問題。③

二、巖畫數字化概念及應用成果

數字人文技術是將數字技術應用于人文學科研究的交叉學科。主要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和數據庫的技術,對人文資源進行存儲、分析、管理和展示,便于對人文學科做更好的量化研究。其研究方向包括資源數字化、數據管理、可視化技術、交互技術。

資源數字化就是利用大數據技術使文字與圖像等資料通過計算數據、量化分析等形式,形成大量的原生數字資源,并通過對文本和圖像的編碼,構建出較長時空跨度的數據知識庫。數據管理技術建立了一套新的人文學科研究的方法論體系,通過對數據庫中的數據,如文本、時空、社會關系等分析,建立數字資源的數據化鏈接,建立新的知識單元組織和關聯關系,可幫助發現事物潛在的趨勢、邏輯關系??梢暬夹g是運用計算機圖形學將繁復的數據進行加工,將抽象數據進行具象的視覺表達,通過視覺元素幫助人們更快地理解數據的含義。交互技術是數字人文資源的可視化后,根據不同的任務類型呈現不同的交互形式。主要以虛擬現實作為依托,可讓公眾通過計算機接口,如鼠標、顯示器、電子手套等與計算機生成虛擬環境交互。

目前,國內對于巖畫在數字人文領域的應用已經初見雛形。在資源數字化方面,銀川市賀蘭山巖畫管理處從2018年建立了“銀川世界巖畫館多媒體資源庫”,資源庫除了采用了三維虛擬技術對巖畫的復制記錄其圖像資料。此后,數字化保護的技術拓展到巖畫本地保護外,當地還對賀蘭山巖畫進行了周邊環境保存,包括三維模型、巖畫石的正射影像、巖畫區域三維交互、巖畫區域航拍視頻以及巖畫區域空中全景等環境記錄,并申請了“賀蘭山巖畫區域測繪與本體數字化留存項目”。④

數據庫管理是為了將數字資源更好地統籌和應用起來。目前在內蒙古阿拉善右旗的曼德拉山巖畫、烏海桌子山巖畫已經投入建設在“一體化”管理與監測平臺,并且寧夏賀蘭口巖畫點也已經完成了第一期的基礎工作。⑤數據管理平臺的搭建,使得巖畫保護、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將發揮更好的作用。

在資源數字化的基礎上,可視化技術是巖畫實現其展示功能,讓公眾可以更直觀獲取巖畫信息的一種手段??梢暬夹g的利用一般分為兩個部分,一類常見的應用場景在數據庫中,主要方便行業人員對巖畫進行研究。如在寧夏賀蘭山虛擬的數據庫隨時可調取相關數據實現對數字典藏的、查看、研究以及互動等各種功能。另一類是對行業外的觀眾進行展示時,可視化技術在各個媒體端口的應用、使巖畫數字化展示起到更直觀的效果。

交互技術在可視化的前提下,加強觀眾參觀的沉浸式體驗。例如2022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中同步推出元宇宙花山巖畫項目,4分鐘體驗片運用目前最先進的 MR前沿技術、智能交互技術和虛實共生技術,實現了眼鏡中的虛擬場景與LED屏幕的真實動畫場景的高度融合,實現虛實疊加與互動,是目前國內外所有行業應用中虛擬現實技術應用最前沿、集合程度最高的成功案例之一。

巖畫相對比一般文物,有分布面積更廣、對環境的依存度更高等特點。比起依靠物理加固及配套設施建設等手段,依靠巖畫資源數字化、建立數字庫等手段,不僅僅是對傳統巖畫管理手段的一種補充,更為其進行保護、管理及研究保存和開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拓展了巖畫工作者的研究思路,為跨學科、跨區域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在滄源巖畫中,大量出現羽人圖像、牛圖像等典型的巖畫圖像,這類圖像與滄源周邊其他地區的巖畫圖像高度相似,研究者通過數據庫之間的對比分析,可以更宏觀地將圖像數量、圖像所在環境等因素作為研究變量,分析出不同地區間巖畫的異同。

另外,應用可視技術和交互技術,為巖畫成為網絡虛擬中“可觀可感”的文化景觀的實現提供了可行性。

三、滄源巖畫數字化可應用領域

相比北方巖畫,南方如滄源巖畫這類涂繪類巖畫偏多,位于熱帶和亞熱帶領域,常年濕熱保存條件更加艱難,巖畫數字化建設更為迫切。滄源巖畫數字化的應用可分為后端儲存和前端宣傳兩大部分。后端儲存包括資源數字化和數字平臺管理兩部分。

由于目前我國還沒有巖畫專門的負責機構將負責所有的巖畫資源的調查和保護,只能依托本地政府主導,才能推進當地巖畫管理調查工作。當地管理機構可直接將早期調查數據和圖像資料為基礎,建立滄源巖畫的圖像數據庫。當然也可參照寧夏賀蘭山巖畫項目制管理模式,與相關技術公司或機構合作,以項目為載體,推動巖畫數據庫建立。檔案數據庫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對巖畫本體的詳細記錄,包括對巖畫圖像、巖畫點制作材料與方式等資料的微觀記錄。二是對巖畫環境的記錄,包括巖畫點的具體地理位置、周邊地質環境及巖畫的整體三維影像的宏觀記錄。三是對滄源巖畫的闡釋,包括民族學檔案、民間神話故事、前期研究匯總等資料。

滄源巖畫資源的數據庫建立,可以讓研究人員在特定的平臺快速調取和查閱資料,為進一步打造交互式虛擬巖畫系統,讓觀眾隨時通過互聯網實現巖畫參觀奠定基礎。

在滄源巖畫數據庫建立的基礎上,為了方便進一步實現巖畫資源的傳播、交流和展示功能,同時方便數據資源的調取,則需要打造巖畫一體式管理平臺。一體式管理平臺的主要目標是實現數據平臺式的管理,可借鑒寧夏賀蘭山及內蒙古烏海桌子山巖畫、曼德拉山巖畫先例,將巖畫數據庫、資產信息等數據上傳至統一平臺,方便之后對滄源巖畫的管理、研究和保護。

一體化巖畫管理平臺的建立,能輔助研究者從宏觀角度發掘滄源巖畫的內在敘事邏輯,另外,在滄源巖畫中,存在數據統計口徑不一致的問題,如能建立起一體式平臺,既能將巖畫研究者從繁瑣的查閱、整理資料的工作流程中解放出來,也能精準校正巖畫數據。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除了滄源巖畫之外,在云南乃至西南片區,如能實現巖畫平臺的推廣和使用,可以使得巖畫保護工作開展得更為便捷。

在后端的數據庫建立和一體式平臺管理的均建立好的基礎上,前端的宣傳可以發揮滄源巖畫資源最大化。這部分包含兩個內容,一是可視化技術的使用,二是交互技術的應用。

可視化是計算機圖形學的研究分支。具體而言就是運用計算機將繁復的抽象數據加工,以實現具象的視覺表達??梢暬梢詫⒅R進行宏觀分析,預測趨勢,同時也可以挖掘數據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數字化資源的基礎上,滄源巖畫可利用網絡為媒介實現巖畫的可視化。參考現有應用領域,如互聯網移動客戶端及數字博物館兩大類。在互聯網移動客戶端如公眾號、b站、短視頻平臺等可通過滄源巖畫知識的科普、巖畫保護宣傳、巖畫研究推送等內容,加強對巖畫文化的宣傳。

交互技術即通過輸入和輸出的形式使得建立起人與計算機的互動。一般巖畫內容使用到交互技術的領域有網絡瀏覽設計和虛擬現實。其中,網絡瀏覽設計是最為常見的一類。傳統媒體信息傳遞有單向性特點,相比傳統媒體的新媒體以UGC創作為主導更突出信息的交互性。巖畫在網絡上內容較常見,雖然現在各個網絡平臺都有交互技術,但是在巖畫宣傳中實現交互功能并建立起創作者與觀眾長效互動的案例并不常見,巖畫內容的創作者并未擺脫傳統單向性傳播模式。滄源巖畫如能在網絡平臺里建立與公眾互動的內容,并建立以滄源巖畫為主體的用戶社群,傳播效果將會大幅提升。

其次是虛擬現實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往往是可視化技術結合的具體應用方式,

巖畫通常發現于文明的邊界地帶,巖畫的詮釋與其周圍環境密切相關。傳統博物館的空間無法實現將巖畫環境所攜帶的信息全面展示出來,但通過數字博物館,結合VR技術,可讓觀眾沉浸于巖畫環境之中,提升觀眾的視覺空間體驗。例如故宮等博物館對其藏品、建筑、檔案等進行復原,最終形成了的數字漫游作品。

同時,在調查資料中顯示,滄源巖畫中長期承受人為破壞和自然破壞雙重壓力,有部分巖畫點已不適合觀眾現場參觀,物理形式的保護手段固然重要,建立數字博物館實現滄源巖畫的再生也是保護現有圖像信息延續的必要手段。

另外,在一些文化遺產的研究中,交互技術還包含了關聯關系技術和文化分析技術。⑥關聯關系是在可視化的基礎上,利用交互技術探究對象之間潛在的關聯。文化分析是通過量化的形式研究文化內涵,主要面向人文學者用來科學研究,但這兩類交互技術在巖畫領域目前應用較少。

除了上述內容以外,滄源巖畫數字化還可與旅游、研學教育等融合,進一步加強宣傳效果。如廣西左江花山巖畫景區就曾嘗試建設智慧景區,建設主要包括官網建設、生態預警與安全管理系統、安全管理系統、智慧旅游系統、智能導游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OA系統七個方面。⑦智慧景區的建設主要依靠環境、資源以及人口因素,從滄源巖畫與花山巖畫基礎建設情況來看,滄源巖畫完全仿照花山巖畫建設一樣的智慧景區并不現實,但是其中有些模塊可以借鑒。如生態預警與安全管理系統。和花山巖畫一樣,滄源巖畫受當地氣候、水文等因素影響較大,可利用GPS、GIS、RS技術對滄源巖畫進行動態檢測,并實時將相應數據傳輸給決策系統實現動態監管功能。其次是智慧旅游系統,滄源巖畫可協同周邊已開發旅游景區,在數字庫基礎上,利用影視動畫、虛擬現實等技術制作一個小型的旅游系統。如“花山巖畫導覽”小程序,可提前設置巖畫點和景區旅游線路,游客根據自己的偏好設定旅游線路,同時也可在系統中設置互動游戲或講解,加強游客對于滄源巖畫資源的理解。

此外,文化遺產數字化研學也是近年來的趨勢。例如敦煌開辦的“敦煌尋星——文化遺產數字化發展研學營”的研學項目,將數字化與文化遺產保護,遺產空間展示與傳播、敦煌美學設計等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即以一種新的形式傳播了敦煌文化。滄源巖畫也可以用數字化媒體為依托,打造新內容的作品,拆分滄源巖畫中可用作教育的元素,將其與教學、教輔資料結合,以本地區的學校作為重點宣傳對象,讓滄源巖畫以新的形式走進校園。

四、結語

文化遺產的傳承不是創新文化,借助科技手段,與巖畫這類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資源結合,有利于滄源巖畫資源的進一步保護和開發。在數字人文趨勢下,建立“滄源巖畫數據庫”和“一體化管理平臺”既可精準監測滄源巖畫數據,也可實現多學科交叉互動、多平臺信息共享的可能。其次,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與交互技術打造數字博物館、互聯網宣傳平臺,可以讓滄源巖畫以更生動的數字化形態進入大眾視野。滄源巖畫數字化在文旅融合、研學教育等方面的建設,也將形成跨行業交叉互動,進一步提升滄源巖畫的社會效益與經濟價值。

注釋

①汪寧生.云南滄源崖畫的發現與研究[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03.

②李明富主編.《滄源佤族自治縣志》,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8年版第64 頁。

③范?。哉搸r畫的實體保護——以云南省滄源巖畫實體保護為例[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0.

④左長纓,潘曉,劉思文等.寧夏賀蘭山巖畫的數字化保護與利用[J].民族林藝,2023.

⑤同上

⑥侯西龍,王曉光,段青玉.數字人文視域下文化遺產圖像遠讀可視化調查與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22.

⑦董金義.廣西左江花山巖畫數字文化遺產智慧景區建設[J].對外經貿,2021.

猜你喜歡
滄源交互技術巖畫
China builds digital image database for 72 petroglyphs
體感交互技術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
虛擬交互技術系統的優勢與應用分析
試論滄源崖畫與佤文化的傳承
智能語音交互技術在媒體的應用和前景
VR交互技術在中小學拓展課程中的應用
滄源佤山實現“航空夢”
滄源翁丁山地佤寨的空間布局及形態分析
孜孜榮巖畫
陰山巖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