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橘紅特色產業發展帶動化州市農民增收途徑探討

2023-12-13 22:50王冬紅梁一柱張婧毛林鋒
南方農業·上旬 2023年9期
關鍵詞:農民收入特色產業鄉村振興

王冬紅 梁一柱 張婧 毛林鋒

摘 要 化橘紅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果皮,有利氣消疾、止咳化痰、健脾消食,以及防御治療霧霾引發的肺炎等功效,素有“南方人參”和“一片值千金”美譽。2021年,廣東省化州市化橘紅發展種植面積近7 533.33 hm2,年產鮮果50 000 t,已成為當地富民增收優勢特色產業。近年來,化州市通過引導農戶嵌入化橘紅等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品牌營銷、金融保障等方式帶動當地農戶穩定增收,化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逐年增加、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的特點。但目前化橘紅產業發展仍然存在困境,農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存在難度。為破解化橘紅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種植經營風險較大、分類產品銷售宣傳不足、外地橘紅產品沖擊等難題,須緊抓化橘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化橘紅“12221”市場體系建設、化橘紅藥食同源申報、化橘紅藥典修訂及標準化修訂等機遇,從制定全產業鏈生產標準、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文化品牌影響力及加工產業鏈開發等方面著手全面推動化橘紅產業高質量發展,以產業興旺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關鍵詞 化橘紅;農民收入;特色產業;增收途徑;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R282.7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7.053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民增收問題[1]。近年來,廣東省化州市錨定“建設粵西空港門戶、特色產業強市、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先行市”的發展定位,緊跟茂名市委、市政府關于“五棵樹一條魚一桌菜”的發展思路[2],積極挖掘化橘紅等特色農業產業優勢,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農民增收。本文以化橘紅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化州市農民收入增長趨勢、化橘紅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的各類途徑,探究化橘紅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可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及農民增收提供一定的實踐指導作用。

1? 化州市農民居民收入情況

化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廣東省平均水平,但逐年高于茂名市平均水平。由表1可知,2017—2021年,化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廣東省低,且差距逐年拉大,差額由2017年的90.7元增加至2021年的550元,但于2019年起逐年高于茂名市平均水平。2021年,化州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1 756元,比茂名市平均水平(21 561元)高195元,比廣東省平均水平低550元。2017—2021年,除2019年化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較茂名市高0.7個百分點外,其余年份增長率與茂名市相比基本齊平。與廣東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較,化州市僅2019年增速超過廣東省增速,其余年份均低于廣東省增速。

化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茂名市各市(區)內排名逐年提升。由表2可知,與2017年相比,未來4年化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在茂名全市共5個市(區)逐年上升,由2017年的排名第4位上升至2021年的排名第2位,2017—2021年信宜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茂名市區排名始終保持第5位。從增長率來看(見圖1),2017—2021年茂名5個市(區)增長趨勢保持一致,2017—2019年增長率保持在8%~10%,趨于平穩;2020年,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影響,全國經濟發展受到沖擊,增長率呈現跳崖式下跌,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2021年,增長率回升到2019年水平。

化州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持續增長,且城鄉收入相對差距持續縮小。2017年以來,化州市多措并舉全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各類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機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由表3可知,與2017年相比,2021年化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38.67%,年均增長8.52%,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率(29.72%)和年均增長速度(6.7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52降低至1.42,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持續縮小。分階段來看,除2020年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影響,增速在6.6%以外,其余年份增速都在8%以上。2018年起,化州市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補齊城鄉差距,堅持城鄉融合發展”發展理念,化州市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于2018年首次高于城鎮居民收入,3年內持續高于城鎮居民收入,2019年以后城鄉收入增速差距在2個百分點以上。

2? 化橘紅產業帶動農民增收的基本途徑

化州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與化州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偌t為化州道地藥材,林勵等[3]認為化橘紅(毛橘紅)的道地性與土壤富含礞石礦物質有關。近年來,化州市委、市政府緊抓化橘紅這一區域特色,以產業帶動民生,舉全市之力大力發展化橘紅產業,實現化橘紅一二三產高度融合,每年帶動農民增收近千元。

2.1? 產業發展現狀

化橘紅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果皮[4],干果黃綠色至黃棕色,表面密被短柔毛,皮下油室點細小密布,氣味芳香、味苦、微辛,主要成分柚皮苷(C27H32O14)含量在5%以上,有利氣消疾、止咳化痰、健脾消食,以及防御治療霧霾引發的肺炎等功效,素有“南方人參”和“一片值千金”美譽[5]?;偌t至今已有1 600多年歷史,明清時期成為朝廷貢品,是“中國四大南藥”“十大廣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入選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新冠肺炎診療組方用藥”。近年來,化州市委、市政府以產業發展促增收為出發點,立足化橘紅產業優勢,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組長的化橘紅高質量發展工作小組及化橘紅產業鏈黨委,印發實施《化州市化橘紅(化州橘紅)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8—2023)》,為化橘紅產業提供組織、政策保障?;菔谢偌t產業園為廣東省首批創建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并于2021年成功申報創建化橘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兩大產業園”為載體,將化橘紅從“小特產”升級為富民興村的“大產業”。2021年,化州市發展種植化橘紅面積近7 533.33 hm2,年產鮮果50 000 t。

2.2? 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路徑

2.2.1? 以鏈條延伸、融合發展帶農增收

2.2.1.1? ? 引導農戶嵌入化橘紅產業鏈

化橘紅種植鏈帶動農戶增收?;菔薪ǔ闪艘院游?、官橋、林塵為主的14個化橘紅專業鎮,約667 hm2GAP標準化橘紅種植基地,1個4A級中藥材種植基地,25個種源復壯育苗基地。通過實行技術服務、訂單合同、流轉土地、勞務聘用等產業發展模式,直接帶動了化州當地35萬農民種植從事化橘紅產業,直接帶動經濟效益12億元,農戶收入提高38%。

化橘紅加工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目前,化州市在開發化橘紅藥用及食用產品的基礎上,向保健、美容、養生、時尚類產品方向延伸,全市有化橘紅加工企業384家,加工轉化率100%,生產的化橘紅系列產品60多種,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以來,整合全市20個鎮290個村6 000戶農戶的助農資金,共8 000萬元投資華聰南藥種植收購加工項目,安排1 600多名農戶就業增收。

化橘紅農旅融合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近年來,化州市注重文化賦能引領特色農旅融合發展,連續8年成功舉辦“產業+文化+旅游”的化橘紅文化節等系列活動,持續推進“南粵古道·橘香萬里”“新安新塘產業雙創孵化園”旅游觀光風景帶、“中華化橘紅第一村——平定鎮大嶺村旅游景區”“官橋化橘紅文旅產業園”“麗崗尖崗嶺化橘紅產業文旅產業帶”建設,吸引了更多的外地游客到化州觀光旅游,極大地促進了化橘紅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形成了化橘紅產業、鄉村旅游、助農扶農和新農村建設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平定積田大嶺村依托“中華化橘紅第一村”的品牌優勢,村民入股籌資500萬元組建化州市大嶺化橘紅生態旅游投資公司,致力打造化橘紅賞花和中醫藥養生休閑兩大旅游項目,2017年該村被評為“茂名市美麗鄉村”,為化州乃至茂名市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大嶺模式”。

2.2.1.2? ? 引導農戶參加化橘紅產業聯合體

化州市高度重視企業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構建“產業聯盟+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以化橘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平臺為載體,引進化州鼎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好心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落戶。印發實施《化州市招商引資獎勵試行辦法》《化州市招商引資優惠試行辦法》,在稅收、信貸、用地等方面給予優惠,引導有實力的企業投資化橘紅產業,企業集聚發展。搭建政府—企業—農民橋梁,成立茂名市、化州市化橘紅兩大產業協會;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與農戶構建穩定利益聯結機制,制定化橘紅收購標準,降低農戶種植化橘紅風險,充分保障農民利益。目前,共培育化橘紅生產經營主體1 341家,吸引返鄉創業創新人數1 461人,農民入社率達45%。2021年化州市被評為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和省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整縣推進試點縣、省家庭農場示范縣。

2.2.2? 以營銷渠道搭建、品牌推介帶動增收

2.2.2.1? ? 引導農戶在互聯網上銷售農產品

化州市鎮村級物流快遞網絡已建立完善,擁有1個縣級電子商務農村淘寶服務中心及55個村級電子商務農村淘寶服務站,70多個村級服務站。融資2 000多萬元投入建設“化橘紅電商城”平臺,建成粵西地區首家縣級服務中心,成功申報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形成“化橘紅”銷售網點超1萬個、專賣店1 000多家,從事化橘紅產品交易的電子商務企業約600家,僅化橘紅產品一項電子商務交易額超3億元。大力推進“網紅直播+帶貨”產品營銷新方式,加大與順豐、郵政、農村淘寶等物流快遞公司的深度合作,降低運輸成本。與廣東開放大學、茂名開放大學等高校合作建立電子商務培訓基地,建成化橘紅網絡營銷人才孵化中心和電商(微商)營銷中心,在天貓、微信、今日頭條等互聯網電商(微商)平臺開設旗艦店,經營化橘紅產品,開發多種移動互聯網銷售模式,帶動農民增收。

2.2.2.2? ? 引導農戶名優“牌”里營利

化州市以建靚“中國化橘紅之鄉”金字招牌為目標,創新“1個區域公用品牌+N個企業子品牌”宣傳打造策略。堅持“化橘紅”區域品牌、“橘山”“橘星”“陳橘堂”“話橘寶”“老橘堂”等企業品牌特色化差異化品牌發展戰略,通過大力推進化橘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化橘紅“12221”市場體系建設、舉辦化橘紅MR品牌發布會、高鐵宣傳等系列舉措擦亮化橘紅品牌,品牌價值達110.9億元,帶動化橘紅銷量及產值激增。2022年,化橘紅干果價格實現翻番,陳年果均價200元·kg-1,180 g以下化橘紅鮮果保底收購價為10元·kg-1,同比提高了1/3。

2.2.3? 以金融環境優化、農業保險帶農增收

2.2.3.1? ? 引導農村金融機構擴大涉農信貸投放

制定出臺《化州市“政銀?!焙献餍庞觅J款實施方案(2019)修訂調整》(化府辦〔2019〕70號)、《中共化州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化州市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專項資金方案的通知》(化委農工組〔2022〕1號),通過搭建“化州市鄉村振興貸”平臺方式,實現1∶10的杠桿比例撬動金融資源下鄉,為解決中小微企業和農業貸款難構筑融資平臺。

重點圍繞化橘紅產業核心企業及種植戶加大產品和服務創新,著力打造“地域資源+特色支行”服務模式,成立全國首家“化橘紅”特色支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化州市平定化橘紅支行,量身定制化橘紅個人產業鏈經營貸款等特色金融產品,同時,以小微易貸、農擔貸、極速貸、信用戶貸款等特色產品組合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力度,推進“1+N”信貸模式,切實提升核心產業鏈的輻射帶動功能。截至2022年7月末,已累計向化橘紅產業發放貸款2.88億元。

2.2.3.2? ? 引導農村金融機構開發多類農業保險產品

化州市大力推動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引導農村金融機構創新開發多類農業保險產品。制定出臺《化州市“政銀?!焙献餍庞觅J款實施方案》(2019年修訂調整),安排1 000萬元財政資金設立“政銀?!憋L險金賬戶,由合作銀行放大10倍即1億元,用于中小微企業和農戶向合作銀行申請免抵押和免保證金貸款。另外,制定《化州市政策性橘紅保險試點實施方案》,該保險由財政承擔80%,個人承擔20%,賠付率達45 000元·hm-2。

3? 未來化橘紅帶動農民收入增長的難點及機遇

3.1? 增長難點

隨著化橘紅等當地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化州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逐年增加、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等亮點,但化橘紅產業發展仍然存在困境,農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存在難度。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3.1.1? 化橘紅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同質化嚴重

采購商在收購農戶化橘紅時,只約定了化橘紅單果收購規格,并未對農戶的種植要求和果實質量好壞進行規定和限制[6]。且在化橘紅產品加工過程中,未對化橘紅品種和果實質量設定相應的加工標準值,缺乏相應的加工標準和生產規范,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市售產品整體質量下降。

3.1.2? 化橘紅種植經營風險較大

由于農村勞動力往城市轉移及化橘紅機械化水平不高等因素影響,化橘紅種植人力成本不斷上升,且存在用工短缺、生產作業不及時等情況。加上農資成本不斷上漲,化橘紅生長周期長,前期投資大,效益回收期長,化橘紅種植存在很大的經營風險。

3.1.3? 化橘紅分類產品銷售宣傳不足

目前市售化橘紅大致可分為正毛橘紅、副毛橘紅和青光橘紅三類,正毛橘紅藥效和價格都較其他兩類好,正毛與副毛的外形極其相似,但藥效卻相差很大,一般買家很難區分,影響消費者體驗。

3.1.4? 廣西等外地橘紅產品對市場沖擊力較大

廣西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與廣東省接近,橘紅種植面積接近化州市,且“陸川橘紅”已成為當地的特色支柱產業,已于2016年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橘紅產業鏈已基本形成,對化橘紅產業沖擊力較大[7]。

3.2? 機遇

3.2.1? 國家產業園建設

化州市化橘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范圍涵蓋平定鎮、合江鎮、那務鎮、中垌鎮、官橋鎮、新安鎮、良光鎮、楊梅鎮、林塵鎮、江湖鎮、麗崗鎮,以及下郭街道、石灣街道、東山街道、河西街道15個鎮(街),總面積17.67萬hm2,是化州市化橘紅產業核心區。產業園綜合考慮化州市農業資源稟賦、特色產業發展、一二三產融合、帶動農民增收機制等因素,立足化橘紅優勢特色產業,以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中心任務,以促進農民增收為重點,確定了“一心一帶兩區多基地”空間布局,打造技術裝備先進、資源要素集聚、經營規模適度、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數量質量效益并重、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鄉村振興和農民富裕的新引擎。

3.2.2? 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化州市是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單位,2021年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單位,也是廣東省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整縣推進試點縣、廣東省承包地經營權流轉試點縣。創新實施了“土地流轉+經營主體+全程托管服務”“土地入股+發展集體經濟+托管”“土地入股+股份分紅+托管”三大模式,整合農田、農機、品種、技術、加工設備、組織方式、管理理念等多元資源,為農戶提供耕、種、防、收、售全鏈條的專業化服務。目前農業社會化服務在糧食種植方面服務環節及面積廣,服務對象由糧食作物拓寬至化橘紅等其他產業具有極大的可能性。

3.2.3? 化橘紅“12221”市場體系建設

圍繞做大做強“化橘紅”品牌,持續提升“化橘紅”銷售量的目標,建設1個大數據—建設和運維化橘紅大數據平臺,打造2支市場化隊伍—化橘紅采購商隊伍建設(化橘紅采購網絡直通車)、采購商助力隊伍建設(培養數字新農人),組織2類市場活動(引進來、走出去),完善2類市場要素(產區、銷區市場),實現1攬子目標。通過“12221”市場體系建設,化橘紅價格實現翻番。

3.2.4? 化橘紅藥食同源申報、化橘紅藥典修訂及標準化修訂

目前,化州市正全力部署推動化橘紅藥食同源申報、化橘紅藥典修訂及標準化修訂工作,對于規范化橘紅市場及化橘紅關聯產業如醫藥行業、食品行業、餐飲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既能拓寬化橘紅產業規模,提升產值,更能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提高從業人員收入,延長產業鏈條,增強市場競爭力。

4? 對策

4.1? 制定化橘紅全產業鏈生產標準

建立創新并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化橘紅標準體系是規范化橘紅生產現代化發展的關鍵之一,全面分析化橘紅栽培技術、采收加工技術和炮制技術應用現狀,制定化橘紅良種選種、育苗、栽培種植、采收加工、炮制、質量分級、商品包裝、運輸、貯藏和用藥等全生產流程標準體系及全程溯源體系[5],搭建“田間—藥廠—醫院”三級標準體系及溯源體系框架,規范化橘紅生產流通,確保藥材用藥安全。

4.2? 全面推進社會化服務+農機化生產

依托國家產業園、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單位等載體,引進化橘紅生產設施設備,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拓寬服務領域豐富社會化服務內涵,增加化橘紅單環節及多環節社會化服務,加強基礎設施“宜機化”建設,全面開展農機裝備提升行動,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提升化橘紅生產效率。

4.3? 以化橘紅文化為載體全面提升化橘紅品牌影響力

全面梳理分析化橘紅內在文化,豐富化橘紅文化內涵,對1 600年來化橘紅在治療氣喘咳嗽質量方面的典故及中藥文化、宮廷文化等領域形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凝練。建設化橘紅產業博覽中心等文化載體,創新宣傳新形式,形成化橘紅宣傳濃厚氛圍。同時強化品牌產權保護,加強化橘紅產品市場監督,維護品牌形象。兼顧線上線下對化橘紅品牌進行推廣,通過央視等省級以上主流媒體、人流量較大的商場、高速路口、舉辦品牌推廣活動等方式進行宣傳,全面提升化橘紅品牌影響力。

4.4? 縱向延伸、橫向拓展全面推動化橘紅加工全產業鏈開發

引進高標準現代化現代加工生產線、加快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在化橘紅生產中的應用,在化橘紅生育期不同階段、化橘紅植株不同部位及生產廢棄物研究開發不同產品。重點開展化橘紅飲片、中成藥、茶飲、化妝品、糕點、動物飼料等產品生產研發。

5? 結語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興旺,化州市立足當地資源稟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化橘紅特色優勢產業,多措并舉推進化橘紅產業“生產+加工+科技+營銷(品牌)”全產業鏈融合發展,以產業興旺持續帶動農戶穩定增收,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 謝天成,王大樹.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路徑研究[J].新視野,2019(6):41-46.

[2]? 楊建雄,李斌.融合勢能加速聚集 臨空經濟乘勢騰飛[N/OL].南方日報,2022-10-12(AT31)[2023-01-24].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210/12/content_10037260.html.

[3]? 林勵,歐劍鋒,廖觀榮,等.化橘紅道地性的初步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7(2):163-170.

[4]?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5]? 劉國秀,李絲雨,戴瑩,等.大數據背景下的化橘紅歷史源流分析與標準體系構建初探[C]//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第四屆中國中醫藥信息大會論文集.2017.

[6]? 岑慶源,鄭明濤,董漢武,等.道地化橘紅產業發展現況及品質調控展望[J].廣州化工,2021,49(5):33-37.

[7]? 穆香,黃春華.化橘紅產業SWOT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熱帶農業工程,2022,46(1):58-61.

(責任編輯: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3-03-24

基金項目:化州市化橘紅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項目——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項目。

作者簡介:王冬紅(1993—),女,湖南邵陽人,碩士,從事現代農業規劃與咨詢、廣東省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研究等。E-mail:1914397360@qq.com。

*為通信作者,E-mail:1730308434@qq.com。

猜你喜歡
農民收入特色產業鄉村振興
黨建引領謀發展,特色產業促振興
陜西農民收入:一路爬坡過坎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產業“化蛹成蝶”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單靠出門打工——搬遷后農民收入來源報告
西海岸:特色產業振興鄉村
多個特色產業在全國領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十三五”期間中國農民收入年均增長6.5%
農民收入增長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