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安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困境及破局之策

2023-12-13 22:50劉興旺史官清劉揚李麗霞李雪蘭麗龍四英胡忠雨
南方農業·上旬 2023年9期
關鍵詞:困境與對策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劉興旺 史官清 劉揚 李麗霞 李雪 蘭麗 龍四英 胡忠雨

摘 要 貴州省普安茶具備適宜的氣候條件、悠久的栽培歷史、豐富的種質資源與獨特的營養價值,是普安縣推動農村產業革命的特色產業。調查發現,普安縣茶產業發展的現代化特征不斷提升,但仍存在要素供給不足、品牌建設滯后、龍頭企業帶動性不強、產業效應不高等問題。應實施茶產業要素供給提升工程、延鏈補鏈工程、集群化工程等三大工程,促進政府行政機制與市場機制的良性互動,以及產業的提質增效,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破局。

關鍵詞 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困境與對策;貴州省普安縣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7.055

在中國豐富的茶葉譜系中,貴州省的普安茶以其悠久的歷史及獨特的味道,被譽為“可以喝的活化石”。在國家及貴州省惠農、資農、強農戰略政策指引下,普安縣立足區域稟賦,將茶產業作為農村產業革命的主導產業。以“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為目標主推“一紅一白”茶品牌,在鄉村振興產業興旺要求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普安縣茶產業雖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突出的資源稟賦優勢,產業規模、產品體系、市場渠道都發生躍升,但尚未形成現代的經營體系。在要素供給、品牌建設、龍頭企業帶動、產業規模與利潤、農戶增收效益等方面,均需要提出系統性的優化措施。

1? 獨特優勢

1.1? 氣候條件適宜

普安縣地處云貴高原中部,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秋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平均溫度在14 ℃左右,年均降水量約為1 490 mm,無霜期較長,土壤有機質含量多,重金屬含量較少。低緯度、寡日照、高海拔、多云霧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宜茶樹的生長。特殊的自然條件,孕育出高品質的茶葉。2021年普安縣茶葉生長氣候被貴州山地環境氣候研究所認定為“特優”等級。相比我國大多數產茶區,普安縣早茶開采時間要早20余天(素有“黔茶第一春”有美譽),封園時間要晚10余天,這使普安茶葉生產潛力突出。

1.2? 栽培歷史悠久

普安縣茶葉種植、生產、加工、貿易歷史已有數千年。茶葉在古代就是普安當地農民重要的經濟來源[1],在豐富的茶樹資源和布依族植茶習俗雙重加持下,歷朝政府均在普安各地設有茶場。布依族的《摩經》《夜郎風物志·濮越篇》等古代典籍,大量記載2 000多年前的普安布依族先古濮人摘茶、制茶、烹茶、販茶的事跡。其中,《摩經》中有普安茶出口貿易的記載,《夜郎風物志·濮越篇》有以“福娘茶”饗客的記載。

1.3? 種質資源豐富

普安被稱為“中國古茶樹之鄉”,茶樹的生長歷史可追溯至數百萬年前。1980年,晴隆縣農業局技術人員在普安與晴隆交界的云頭大山發現的新生代第三紀四球茶茶籽化石,被鑒定為世界上發現的最早茶籽化石[2]。

目前,普安縣域內仍分布著20 000多株四球古茶樹,其中樹齡在1 000年以上的就有3 000多株,是世界上唯一的野生四球古茶樹群落[3]。延續數百萬年的茶樹成長演變史,傳承數千年的茶葉制作工藝,保存最好、數量最多的古茶樹資源,為普安茶產業發展奠定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

1.4? 營養價值獨特

茶葉是食藥同源的物品。經研究發現,茶葉具有抗疲勞[4]、預防血脂異常與改善高脂飲食引起的肝損傷[5]、降脂減肥[6]、預防心血管病、糖尿病和抗癌[7]等多重醫療保健功能。相比于其他地方的茶葉,普安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以及鋅、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都較高。其中,普安茶的鋅、硒微量元素,以及氨基酸、茶多酚等的含量與貴州省內名茶不相上下[8],但其更具“古、早、凈、香”的特點。尤其“普安紅”作為“中國中大葉種紅茶的代表性產品”,外形美觀,色澤紅潤均勻,香氣鮮嫩持久,口感濃郁鮮美,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高,天然蘭茶香,富含鋅和硒等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市場價值和健康價值。

2? 現狀

2.1? 種植規模不斷擴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國家“一化三改造”總路線的引領下,普安縣通過贖買、征收等方式,對當時地主、鄉紳、官僚等擁有的茶場進行改造,首建新寨茶場、江西坡茶果場和青山小屯茶葉場等國營茶場,茶場面積在200 hm2左右。但受限于資金、技術,茶葉質量與產量皆不高,市場競爭力也較缺乏。改革開放后,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外茶葉市場需求,在國家扶貧開發政策的支持下,1987年正式成立普安縣茶場。1995年,茶葉種植面積首次突破666.67 hm2,生產商品茶1 000 t,實現產值1 000萬元以上[9]。1999年,國家開啟西部大開發戰略,普安縣立足本土資源優勢,走“退耕還茶”特色發展之路,到2011年,茶園種植面積達0.43萬hm2(投產面積0.26萬hm2),生產茶葉2 840 t,實現產值3 692萬元。到2021年末,普安縣茶園面積增至1.22萬hm2(投產面積0.83萬hm2),10個鄉鎮均有分布,干茶產量達8 397 t、產值9.17億元,綜合產值15億元,縣內涉茶企業(合作社)達207家。經過多年努力,普安茶產業躋身“全國百強縣”,茶產業的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成效顯著。

2.2? 產品體系日漸豐富

受限于產品開發的滯后、品牌建設的不足,普安茶長期成為國內多個茶品牌的原料供應地。初加工、低附加值制約了普安縣茶產業的健康發展。近年來,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普安茶葉的諸多功能、特性,不斷豐富自身產品體系。隨著政策、資本、人才、科技等要素的不斷匯集,普安正有條不紊地向茶飲品、茶食品、茶藥品、茶附加產品、茶文化、茶旅融合等方向延伸(見表1)。

2.2.1? 茶飲品

本土茶葉公司與一些科研院所展開深度合作,圍繞“綠、紅、白”等主要茶類型,已開發出了福娘紅茶、普安紅茶、四球茶、古樹茶、袋泡茶、茶酒等茶產品。隨著普安茶產品體系的逐步豐富,產品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支撐了如天、金雀、細寨銀針、雪峰香茗等一批在世界各國多次摘金奪銀的知名茶葉品牌。

2.2.1? 茶具

普安石雕匠人,利用產于普安縣九龍山龍溪石,開發的“硯壺”暢銷全國。

2.2.3? 茶護膚品

茶皂、茶多酚噴霧、茶葉氨基酸洗發露、茶葉面膜等茶食品、茶護膚品、茶日用品等茶產品。

2.2.4? 茶文創

《貴州日報》記者左國輝撰寫的文化圖書《茶源密碼》,從歷史文化角度,講述了普安古往今來的茶源秘境。由普安縣委宣傳部出品、以普安福娘茶的傳說為主線拍攝的微電影《香遇普安紅》,在第七屆中國(威海)國際微電影展上獲得“金桂花獎·十佳品牌微電影”殊榮。

2.3? 市場渠道逐步擴展

歷史上,普安先民依托茶馬古道、牂牁江(珠江流域北盤江水系)等商貿流通渠道將本土生產的茶葉輸出到周邊地區(甚至境外)換起鹽、鐵等生活必需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后,普安縣茶葉依托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2個統購統銷渠道向全國展開流通。改革開放后,國家逐步取消農產品的統購統銷制度,普安縣逐步建立市場化的茶葉交易市場、茶葉流通渠道平臺,如農村集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黔西南州茶葉交易市場”(普安縣茶源街道茶場社區)、農產品物流集散、配送中心等。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提出加快農產品流通和檢驗檢測設施建設,鼓勵發展現代物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和流通方式。農村電子商務建設在全國開啟新征程。在此政策背景下普安縣農村光纖網絡、移動通信網絡、數字電視等農村信息基礎設施逐步建設完善。

“十三五”以來,為助推貴州特色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黔貨出山”戰略,先后實施了“互聯網+”、“貴州綠色農產品風行天下”、貴州綠色農產品“泉涌”工程等戰略行動。在各級政府的協同下,對口幫扶單位惠州市、公安部及廣東省公安廳,以及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美團、抖音等大型知名電商平臺,先后立足各自優勢資源協助普安縣擴展了茶葉及相關產品的市場渠道。

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普安縣茶農、茶葉專業合作社、相關企業等市場主體廣泛參與國內外各種大型“茶博會”、農產品展銷會等,茶產品銷售渠道逐步得到拓展,普安茶品牌逐步得到彰顯。例如,由普安縣宏鑫茶業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袋泡茶產品,依靠維也納酒店、錦江酒店、鉑濤集團等國內知名連鎖酒店的渠道,擴展到了全國各地。普安紅茶通過歐美數百項指標檢測,先后搭乘貴州中歐班列、RCEP釋放的紅利等,遠銷美國、英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及東南亞諸國,市場渠道進一步擴展。

2.4? 政策支持逐步細化

為貫徹落實貴州省委、省政府關于“茶產業強省”的部署,普安縣立足實際,組織編制《普安縣茶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布局發展茶葉產業。2016年,普安縣將茶產業作為“一縣一業”中的主導產業重點發展,先后制定《茶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普安縣茶產業發展獎勵辦法(試行)》《普安縣“一紅一白”產業優惠政策》等政策。各項政策已對普安縣茶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做出了明確的指向性規定。

3? 現實困境

3.1? 要素供給不足

普安縣雖然古茶樹資源稟賦優勢突出,傳統茶文化源遠流長,但是人才、技術、資金等產業發展要素供給不足,普安縣茶產業發展受到嚴重制約。

3.1.1? 人才相對匱乏

普安縣長期對傳統制茶工藝人重視不夠(如被喻為普安傳統制茶明珠的“布依福娘茶”古法制茶傳承人,就因不受重視而被迫外出打工多年),傳統優秀制茶技藝在茶產業現代化發展中發揮的作用不明顯。由于對現代制茶專業技術人才、營銷推廣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等培育不足,目前普安縣茶產業發展面臨“無人可用”的困境。

3.1.2? 技術水平參差

雖然普安縣與貴州大學茶學院、浙江省安吉縣、福建省武夷山市等的一些公司、制茶專業技術人員,在茶知識傳播、茶技能培訓等方面開展合作,但是部分茶農、茶企在茶樹栽培管護、茶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方面的知識、技術水平仍參差不齊,整個產業粗加工占比大,精加工嚴重不足。大部分茶企仍以生產銷售毛茶為主,精制茶、茶衍生品的生產與供給非常缺乏。

3.1.3? 資金缺口巨大

資金一直是制約普安縣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攔路虎。為破解茶產業發展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2014年普安縣爭取到貴州省農委茶葉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2021年,中國工商銀行興義普安支行以“貸款+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向多家茶企發放普惠金融貸款。普安農商銀行為解決茶企、茶農經營管理中融資問題,有針對性地開發了“茶企貸”“茶園貸”等信貸產品。但是,以上這些資金在整個普安縣茶產業發展中仍是杯水車薪。

3.2? 品牌建設滯后

品牌化是產業化的高級階段,但普安茶品牌建設歷史短暫。2011年,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中國古茶樹之鄉”“茶業百強縣”,普安茶具備了區域公共品牌。2015年被稱為普安茶品牌建設元年,“福娘紅茶”更名為“普安紅”,被貴州省人民政府納入貴州“三綠二紅”(即湄潭翠芽、都勻毛尖、綠寶石,以及普安紅、遵義紅等)的茶葉主打品牌進行重點建設。同年,普安縣成功舉辦首屆“中國貴州普安紅古茶文化節”品茗項目推介,“普安紅”相繼成為貴州省委機關辦公用茶。

普安縣抓住貴州省委、省政府領導重視的機遇,充分利用好各級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資源,圍繞“普安紅”重點打造普安茶葉的公共品牌。2016年,“普安四球茶”“普安紅茶”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納入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7年,普安被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授予“中國茶文化之鄉”,被中國茶業大會授予“全國十大魅力茶鄉”,“普安紅”茶被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授予“中華文化名茶”稱號,普安茶產區獲批“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

普安縣先后舉辦“古茶文化節”“明星進普安”“商會進普安”“全球尋找紅女郎”等系列活動。在推廣普安古茶文化的同時,普安茶葉公共品牌逐步被世人所知。但相比于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云南普洱、都勻毛尖等知名茶葉公共品牌,“普安紅”茶的品牌推廣仍有很多欠缺。

隨著政府主導的公共品牌建設逐步取得成效的同時,普安縣宏鑫茶業開發有限公司、貴州普安紅茶業(集團)有限公司、貴州正山堂普安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貴州布依福娘茶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集中各自的優勢資源,在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上做了大量努力,普安茶的品牌內涵進一步深化。與此相比,其他很多茶企的品牌建設意識仍缺乏主動性,走的還是跟隨型、補缺型品牌戰略之路。

3.3? 龍頭企業帶動效應不足

從普安縣域茶產業發展角度看,茶葉龍頭企業在種植規模、產品開發、茶葉質量管理、企業經營水平、渠道建設等方面仍發揮一定的引領作用,但與上下游涉茶企業的產業關聯性、協同性仍不夠緊密,其對整個茶產業的帶動效應仍有很大的潛力待挖掘。

普安縣人民政府先后與福建正山堂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恪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大發國際茶城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雙方借助各自的互補性資源,推進普安茶的種植、加工、產品開發、品牌推廣和產品銷售。

截至2022年末,普安縣涉茶主體208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龍頭企業數量偏少。這些龍頭企業雖然大都涉及到茶葉栽培管理、初制生產、精制加工、銷售、科研等業務,但是由于企業自身規模有限、產品研發能力不夠突出、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較為滯后等原因,在整個我國茶產業中的核心競爭力仍不夠強。

3.4? 產業效益不高

普安縣喀斯特地貌面積占大,石漠化、水土流失非常嚴重[10]。普安縣脆弱的生態條件限制了茶葉種植面積的擴展,分散的承包土地制度制約了茶葉的種植規模[11]。茶企經營管理模式的科學性不足,限制了茶葉的標準化種植、加工和生產。茶產業發展初期過度依賴補貼和政府的保護性政策,企業產品開發的創新性不夠,產品精深加工程度有限,從而降低了茶產業的利潤和附加值[12]。同時,普安縣茶產業整體缺乏自立性、競爭力,大多數茶農、茶企仍未擺脫“單打獨斗”的傳統市場發展態勢。由于以上多種因素的干擾與制約,普安縣茶產業的規模經濟效應還不突出。

4? 破局之策

4.1? 實施茶產業要素供給提升工程

4.1.1? 挖掘茶產業的多功能性

普安茶最大的特點和優勢是數千株千年古茶聚集,以及傳承千年的制茶工藝、茶文化。應該將千年古茶資源、制茶工藝、傳統茶文化品牌化,與現代制茶工藝、茶文化、市場需求相結合,發掘普安茶產業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健康價值、人文價值、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4.1.2? 建設人才引育機制

優化茶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培養、評價與激勵等“全鏈條”機制,聚焦茶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如古茶樹的病蟲害防治、茶產品的開發與制作、茶產品的市場開發與推廣等)、重點崗位,制定和實施一些定人、定崗、定產的專項人才工程,努力打造符合普安茶產業發展需求的茶業人才高地。

4.1.3? 擴展投融資渠道

建立完善涉茶主體的信用信息共享系統與融資需求對接平臺,立足普安茶產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痛點等問題,適時設立調整茶業創業種子基金、茶產業發展基金、老舊茶園改造基金等,提升政府專項基金對社會資金的撬動效能。鼓勵金融保險機構針對茶產業發展中的融資、風險等問題,設立一些專項的優惠貸款、擔保計劃及指向性風投基金等,全方位擴展涉茶產業、企業的融資服務渠道。

4.1.4? 匯聚創新要素

深化與貴州大學茶學院、貴州省茶葉研究所、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中國國際茶文化,以及浙江、福建一些優質的茶葉研發企業等相關單位的合作,促進各類茶產業創新要素向普安茶葉企業的集聚,提升技術支撐與工藝支撐。

4.2? 實施茶產業延鏈補鏈工程

立足“良種培育—茶樹種植管護—茶葉采收加工—茶產品流通消費”的生命周期,從不同產業主體間的供給與需求、投入與產出[13]、關聯和分工[14]、文化與工藝[15]等不同維度,以產品、技術、資本或其他要素等為基本紐帶,理清普安縣茶產業鏈的基本鏈、輔助鏈。

4.2.1? 構織產業鏈圖譜

圍繞普安縣茶產業基本鏈、輔助鏈的各端,大力實施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擴鏈等“鏈式工程”,全面系統地構織普安茶產業生態圖譜。

4.2.2? 培育“鏈長”企業

繼續加強普安縣茶產業龍頭企業的培育,發展壯大一批茶產業鏈“鏈主”企業,特別重點深化龍頭企業與相關茶企、茶葉專業合作社、茶農等主體的產業關聯性、耦合性培育,突出龍頭企業的“鏈長”帶動效應。圍繞普安紅茶、綠茶、白茶等細分領域和標志性產業鏈,突出在土地規劃、產業政策、基礎設施建設、科技研發、市場開發等方面投入,制定發展規劃或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動態精準地培育龍頭領軍企業,提升龍頭領軍企業的市場、要素、資源的匯聚能力。

4.2.3? 完善政策體系

為了促進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與市場鏈的深度融合發展,政府還應圍繞產業發展規模與質量、產業結構優化、鏈主企業培育、配套產業發展、產業鏈基地建設及關鍵制茶技術工藝的研發創新等“鏈式工程”重點內容,編制普安縣茶產業鏈發展規劃。同時,完善產業鏈發展等政策,促使政府行政機制與市場機制的有機互動、良性協作,推進普安縣茶產業的提質增效。

4.3? 實施茶產業集群化工程

產業競爭力是一種綜合能力[16]。這種能力的獲得有賴于資源稟賦[17]、技術創新、企業素質、產業組織結構、政府作用等[18]。

4.3.1? 優化資源要素布局

結合普安縣茶資源分布,加快綠色優質高效生態茶園、茶產業園區、交通運輸網絡、物流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茶產業生產力布局,提升資源、要素的集聚效益。

4.3.2? 建設創新體系

深化與浙江安吉、福建武夷山、遵義湄潭、黔南都勻等優勢茶產區的知名茶企、知名高校與科研院所等在茶產品開發、特色制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推進普安縣茶產業發展創新中心、大葉種茶與四珠茶重點實驗室等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提升茶產業的集群創新能力。推進涉茶企業的機械化、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數字化轉型、提升與應用,實現普安茶產業集群發展能級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金蘭.清至民國貴州茶業歷史文獻及研究綜述[J].農業考古,2021(2):177-185.

[2]? 田洪軍.貴州省茶文化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0(8):13-14.

[3]? 左國輝.盤江深處是茶源[J].晚晴,2022(6):72-74.

[4]? 黃業偉,張冬英,邵宛芳,等.紅茶抗疲勞功效研究[J].食品科學,2011,32(1):218-220.

[5]? 陳金華,譚斌,龔雨順,等.紅茶對高脂飲食小鼠血脂的調節作用研究[J].茶葉科學,2015,35(4):384-396.

[6]? 姜玉芳,吳遠雙,宋玉竹,等.茶葉減肥降脂機制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13,34(14):353-357.

[7]? 曾曉雄,羅澤民.酶在茶葉加工中的應用研究現狀與展望[J].食品工業科技,1993(5):24-27.

[8]? 任明強,趙賓,陳旭輝.貴州普安縣優質富硒茶及土壤環境調查[J].貴州農業科學,2012,40(7):136-139.

[9]? 周正邦.試論普安縣茶葉開發的優勢與策略[J].貴州農業科學,1996(2):59-61.

[10] 郭海祥,安裕倫.基于中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的石漠化治理工程監測——以普安縣地泗河小流域為例[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1(1):7-10.

[11] 蔡昉,王美艷.從窮人經濟到規模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對中國農業提出的挑戰[J].經濟研究,2016,51(5):14-26.

[12] 趙彬.農業規模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其發展邏輯[J].農業經濟,2018(7):17-19.

[13] 楊公仆,夏大慰.現代產業經濟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14] 蔣逸民.關于農業產業鏈管理若干問題的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08(22):9748-9749.

[15] 郁義鴻.產業鏈類型與產業鏈效率基準[J].中國工業經濟,2005(11):35-42.

[16] 張超.提升產業競爭力的理論與對策探微[J].宏觀經濟研究,2002(5):51-54.

[17] 黃津孚.資源、能力與核心競爭力[J].經濟管理,2001(20):4-9.

[18] 劉小鐵.產業競爭力因素分析[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04.

(責任編輯: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3-03-14

基金項目:2021年度貴州省省級重點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S202111731032)。

作者簡介:劉興旺(1986—),男,貴州興仁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區域經濟。E-mail:2477670989@qq.com。

*為通信作者,E-mail:shiguanqing@126.com。

猜你喜歡
困境與對策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宣城市茶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和建議
探究中等體育運動學校語文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對策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產業化發展研究
淺析以恩施旅游業助推茶產業的發展途徑
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困境與對策淺析
中學英語閱讀教學困境與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