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問題探究

2023-12-13 16:42王高陵翟中杰
現代教育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教育變革沉浸式教育模式

王高陵 翟中杰

[摘 要]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沉浸傳播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發展形式,其以獨特的情境再現給予受教育者深刻的情感體驗。對沉浸狀態進行界定劃分是教育者實時掌握教育動態的前提條件。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類別基礎上,從活動、文化、網絡三方面對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載體進行區別分類。同時,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新興領域,其實施路徑也需進一步探索,以期增強其教育效果。

[關鍵詞]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變革;信息技術;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3)06-0068-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6.010

科學技術革命持續深入推進,自媒體、虛擬現實等科技發展應用,整個社會呈現出以“沉浸”為主的時代特征。這不僅給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帶來新的發展契機,也提高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與效果。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時代發展特征,利用現代科技搭建生動有趣的教育平臺,創設身臨其境的教育情境,以此增強受教育者的在場性和具身性,實現教育效果最大化。但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不止局限于現代科技的應用,其中也包含傳統教育載體與方式的參與,在新、舊不同領域開創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新境界。因此,對于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明確沉浸內涵、界定沉浸標準、區分教育類別、構建實施路徑是有效進行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基礎,及時調整教育方式,增強課堂教學吸引力,提高教育效果實踐性,真正做到為社會主義發展提供德才兼備的時代完人。

一、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意蘊

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沉浸”狀態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教育形式。其以沉浸式教學為基本方式,通過創設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從而對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質、行為規范產生影響,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會階層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養。

(一)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

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沉浸”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運用?!俺两崩碚撛雌鹩趯Α靶牧鳌币辉~的心理學研究。197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首次提出了“心流”(Flow)的概念,即“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1]?!靶牧鳌睜顟B下,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當前任務,自覺過濾掉與其無關的信息,從而達到一種“忘我”“無我”的精神享受境界?!靶牧鳌彼a生的主觀體驗也被稱之為“沉浸式體驗”。沉浸是指人在活動當中身心高度集中、心無旁騖的精神狀態,在傳播界廣泛使用,進一步衍生出沉浸傳播時代。沉浸傳播時代通過多維信息不斷刺激主體的感知行為系統,使主體形成身心的全面沉浸。這是一種深層次的、不自覺的沉浸體驗。借助于沉浸傳播時代的種種傳播方式,主體實現沉浸的可能性大大增強。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抓住沉浸這一感知行為體驗,加強對受教育者的教育程度,是在沉浸傳播時代運用沉浸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的發展。

(二)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教育過程的在場性。在場性是指親臨“事發現場”,即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親身探索。相對于傳統教育中圖片、視頻、第三方轉述等形式所帶來的間接體驗,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受教育者“身居其中”的直接體驗,更加強調教育過程當中高度的在場性。這一在場性既體現在教育情境的創設上,也體現在教育者的選擇上。在教育情境的創設上,教育者利用XR、全息投影等技術營造虛擬現實場景,或直接組織引領學生到實地考察,通過深入現實場景加深受教育者的沉浸體驗,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在教育者的選擇上,不止局限于傳統教師等教育者,而是在更大范圍內選擇與教育情境直接相關的教育者。例如,抗擊疫情的工作者、見義勇為的英雄人物本身等都是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以第一人稱講述所帶來的沉浸體驗要遠遠比第三人稱轉述所帶來的更加深刻具體。受教育者立足于現實場景,與場景中的具體人物進行對話,以親歷者的身份投入教育過程,使抽象的理論更加具體化、直觀化,以實現身體在場向情感、心靈在場的過渡。

2.教育主體的具身性。具身性是指受教育者親臨“事發現場”所帶來的情緒體驗、行為認知,強調教育主體的感官感受。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創設具有“在場性”的教育情境,影響受教育者的行為狀態,使受教育者對虛擬人物、建構場景形成真實的感官體驗,產生感動、憤怒、喜悅等情緒體驗。在此基礎上,經過教育者理性思維的引導,或受教育者自覺主動的思考,促使其形成對教育內容深層次認知感悟。具身性主要體現在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整體體驗,其中既包括情緒體驗,也包括行為自覺。例如,在“重走長征路”的主題教育當中,受教育者者通過親身體驗爬雪山、過草地等艱難險阻,聽見狂風的呼嘯,看到五嶺的逶迤,觸碰雪山的寒冷,嘗到野草的辛酸。而這樣具象化的身心體驗能夠使受教育者與長征途中的戰士高度共情,對愛國主義有更加深入、具體的理解,從而進一步影響其行為規范。

3.教育效果的滲透性。滲透性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不自覺地接收教育內容的潛在行為。與傳統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于沉浸傳播時代。沉浸傳播是指“以人為中心、以連接了所有媒介形態的人類大環境為媒介而實現的無時不在、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傳播”[2]。在沉浸傳播時代條件下,人和周圍的環境逐漸融為一體。隨著傳播媒介的終極化,人類也將徹底感受不到媒介的存在,成為實實在在的“沉浸人”。而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沉浸傳播時代的產物,隨著認知與現實、虛擬與真實之間的高度融合,使受教育者不斷實現感知行為系統的全面沉浸,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此外,教育效果的滲透性也體現在受教育者在娛樂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標準界定

“依據沉浸程度我們可以將沉浸劃分為信息沉浸、感官沉浸和大腦沉浸三個層次?!保?]明確沉浸程度是界定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標準的前提。Csikszentmihalyi在闡釋沉浸的概念時也提出了沉浸的九個心理特征:挑戰與技能平衡、明確的目標、反饋性、行為與意識的融合、注意力集中、感知控制、自我意識的喪失、時間失真以及體驗本身有目的性[4]。這表明判斷一項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否是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僅可以從生理量度上判斷,也可以從構念量度上判斷。而最直接準確的判斷方式是腦電波的監測與分析,腦電波記錄著大腦在不同時段的波動變化,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波段來判斷受教育者是否處于沉浸狀態。但這一方式大多用作于實驗研究,難以在日常生活實踐中使用。因此,作為教育者要注重使用外在的、直觀的、便于分析的量度作為界定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標準。以下將從三個層次來明確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標準:

(一)信息沉浸:抬頭、點頭

信息沉浸是指受教育者沉浸于信息的收集或接受當中,屬于淺層次的沉浸程度,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擾而脫離沉浸狀態。注意力集中是受教育者進入信息沉浸的標志,也是判斷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量度之一。注意力集中指的是受教育者的身、心高度集中于某一特定的有限領域。當受教育者的注意力集中時則表示其已進入“沉浸”的第一層次信息沉浸,并隨著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加深,向“沉浸”的第二層次感官沉浸逐步過渡。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信息沉浸的結束,也是感官沉浸的開始。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主要通過抬頭、點頭來初步判斷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沉浸狀態,接受教育內容。

1.抬頭率。抬頭率是指受教育者作為單一個體,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當中抬頭時間與整體時長的比率,體現著受教育者對教育活動的參與度。抬頭是注意力開始集中的契機。只有受教育者在抬頭的時候,教育者才能對其進行引導教育,使其進入沉浸狀態。當受教育者的抬頭時間且眼神關注教育者的時間達到一定限度,表明受教育者正在或已經完成信息接收階段,進入到了教育者所創設的情境,開始信息沉浸狀態?!疤摂M仿真教學課堂學生抬頭率達98.76%,較傳統課堂高27.53%?!保?]受教育者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的抬頭率越高,其注意力就越集中,信息沉浸的程度也就越高,教育效果也比傳統的教育方式更加明顯。

2.點頭率。與抬頭率相對應的是點頭率,點頭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時對教育者觀點與說法認同的一種表現,而點頭率是指點頭的次數在整場活動中的頻次,最為直觀的體現著受教育者對教育活動的認同度。受教育者在抬頭接收信息的基礎上,點頭頻次的不斷增加意味著受教育者的沉浸程度不斷上升,直至過渡到下一個沉浸階段。點頭率與抬頭率是息息相關的,抬頭率是點頭率的前提條件,點頭率是抬頭率的重要保障,二者相互結合更夠實現判斷沉浸程度的最優化,更加清晰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的沉浸程度。

(二)感官沉浸:視覺、聽覺

感官沉浸是指感覺器官的沉浸,是“沉浸”程度的第二層次。五官上的沉浸是感官沉浸的開始。當受教育者在信息上達到飽和狀態時,其感覺器官的感受便會隨之不斷加深,最終實現了向感官沉浸的過渡。其中主要體現在視覺、聽覺上的變化。

1.視覺沖擊。在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教育者借助科學技術所呈現出來的教育場景具有著高度還原性,使受教育者的視覺受到沖擊,對眼前虛擬事物的真實感加強。視覺也是感官中第一個陷入沉浸的狀態,或是被現實場景的精妙絕倫所吸引,或是被虛擬技術的真實創設所震撼,這些都是在視覺上的突出表現。此外,眼部除了視覺上帶來的沖擊感,還有眨眼率的降低也意味著感官沉浸的深入。相比較來說,進入沉浸狀態的人的眨眼頻次會遠遠低于沒有進入沉浸狀態的人。研究表明,當參與者處于高度沉浸水平時,其眨眼頻率顯著下降12%[6]。也就是說,當受教育者處于沉浸狀態時,其對外部環境感知減少,眼部疲勞喪失,從而致使眨眼的頻次減少。

2.聽覺縮小。當受教育者的沉浸狀態加深到感官沉浸時,其對外部干擾信息的感知會減少,而這一現象是由聽覺的縮小所產生的。正常情況下,人的聽覺能夠涉及大范圍的聲音,如窗外的鳥鳴、汽車的鳴笛等等。但當人的身心進入到沉浸的狀態,其聽覺會不自覺地過濾掉與本身活動無關的信息,專注于當前的教育內容當中。這就導致聽覺一方面在忽略與活動無關的信息,一方面在自動擴大與活動相關的內容,在聽覺縮小的前提下,受教育者受外界干擾的影響也會相對減少,從而推動受教育者向更高一級的沉浸過渡。

(三)大腦沉浸:行為、意識

大腦沉浸是指大腦在意識上全然認為主體處于另一世界當中,而這一世界與現實世界相區分,是感官沉浸的最高級別,也是“沉浸”的第三層次。自我意識的喪失是受教育者進入大腦沉浸的開始。而在意識的潛在指導下,受教育者的行為也呈現出自覺的狀態以達到沉浸的最高境界。

1.意識喪失。自我意識的喪失是指主體意識在一定時間內上轉移到另一虛擬主體身上,并以此繼續進行思考行動。在自我意識喪失的過程中,受教育者會產生時間失真感、虛擬現實感。時間失真感是指當受教育者沉浸于教育活動時,其對時間的感知大幅度減弱,從而忘卻時間的流逝,產生時間失真的錯覺。而虛擬現實感是指主體對虛擬場景所產生的真實感受,這種虛擬的現實感直逼現實世界給人帶來的真實感受。這一虛擬現實感大多產生于元宇宙當中,現代虛擬技術的應用能夠高度還原教育者所需要的每一教育場景。比如,古今人物的對話、長征途中的艱辛等等。而對于這兩種感受的判斷,教育者需要通過課后觀察受教育者的言語舉止做出。

2.行為自覺。行為自覺是指主體看似不經意的或潛在的動作都受到情感的影響,是在情感體驗控制下的行為體現。行為自覺更多體現在沉浸的最高層次——大腦沉浸當中。在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隨著活動進展不斷加深情感體驗,在情感高峰時所展現出來的行為動作是受當時的情感所支配的。比如,振臂高呼的青年、潸然淚下的群眾。此外,受教育者在參與某一主題的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后,其教育效果也呈現在日常行為舉止當中。這些都是教育者通過直觀觀察而做出的沉浸判斷量度。

三、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類別區分

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沉浸”理論為基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通過借助現代社會各種教育載體對受教育者進行深度教育。教育者明確各類載體是進行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條件。以下將從不同的教育載體對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類別區分,分別為以活動載體為主的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載體為主的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以網絡載體為主的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

(一)以活動載體為主的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

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之一,同時也是進行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坝螒?、學習和勞動是人的活動基本形式?!保?]一般意義上,思想政治教育強調三類活動分別運用于人們不同的發展階段。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打破這一規定,實現不同發展階段活動載體的有機融合。根據活動的基本形式將其分為游戲、學習、勞動三類活動載體。

1.以游戲為主的活動載體。以游戲為主的活動載體是實施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之一。游戲作為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載體的原因在于:其一,游戲本身是有一定內容的,其內容的設置可以與教育內容相融合;其二,受教育者在參與游戲時能夠產生愉悅感,而愉悅感正是沉浸的開始。游戲種類繁多,可以分為社交游戲、競賽游戲兩大類。

社交游戲是一種以增強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趣味性游戲,其中能夠作為教育載體的有劇本殺、團建。劇本殺是話劇的變形,當下適用性最強的是以革命戰爭年代為藍本的紅色劇本殺。受教育者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參與體驗劇本中人物的人生軌跡,隨著劇本的推進最終達到大腦沉浸的狀態。團建是指團隊建設,具有參與受眾廣,社會推行快等優點。團建的沉浸體驗主要表現在過程的娛樂性、教育的引導性,教育內容融合在活動主題當中。競賽游戲是以激發受教育者勝負欲為基礎的思想政治教育游戲活動。根據比賽內容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知識類競賽、體育類競賽。知識類競賽是將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以比賽的方式呈現出來。儲備知識是信息沉浸的過程;參與答題是感官沉浸的過程。體育類競賽是將教育內容融入到體育活動當中,教育內容滲透于準備過程和比賽環節。

2.以學習為主的活動載體。學習是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載體。學習是每個人的基本技能,也是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載體。在日常學習活動中融入沉浸特征,實現受教育者雙倍的教育效果。根據場所的不同,學習活動可以分為校內學習、校外學習。

校內學習是在校園范圍內傳統意義上的學習,其中主要包括透徹的理論講授、專注的自我學習。透徹的理論講授是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教育方式。教育者對理論的把握程度決定了受教育者的沉浸程度,且受教育者的教育效果是能夠提前預設。專注的自我學習是教育者或受教育者對自我認知的完善過程,這一活動的沉浸度依賴于受教育者自律的程度。校外學習是在校園范圍之外以實踐為主的學習活動,其本質還是為了實現某一教育目的。其中主要包括參觀訪問、調查研究。參觀訪問與調查研究的區別在于,參觀訪問是受教育者以傾聽者的身份進行學習教育,而調查研究中的受教育者既是傾聽者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調查者的身份,掌握著整個學習活動的主動權。二者沉浸的實現都是通過實地參與活動,在大量接受信息的基礎上達到沉浸的狀態。

3.以勞動為主的活動載體。勞動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實踐活動。借助勞動這一實踐活動進行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體現在:其一,勞動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并及時將教育內容落實于實踐,在實踐中進一步加深認知。其二,勞動種類繁多,涵蓋大部分教育內容,彌補其余載體的內容空缺。在勞動活動中,志愿勞動和管理勞動是進行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志愿勞動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組織下或自愿前往某地參與的勞動活動,是高沉浸度的活動載體,其中包括體驗型志愿活動和生活型志愿活動。體驗型志愿勞動是受教育者主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不以酬勞計算的志愿活動。生活型志愿勞動是以支教、實習等勞動方式,通過轉變主體身份、融入社會生活等途徑對受教育者進行高沉浸度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勞動是受教育者以管理者的身份從事某一管理活動,進而達到沉浸狀態,以加深對某一安排、規定、制度的認知。例如,讓闖紅燈、超速等違反交通規則者在路口以協助者的身份參與交警管理,引導車流、規范秩序,實現懲罰與教育的統一。此外,管理勞動還體現在高校后勤工作當中。學生通過勤工儉學等活動參與學校管理,在管理別人的過程中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二)以文化載體為主的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

以文化載體為主的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將教育內容融入到文藝作品、文化建設當中。教育者借助文化這一載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通過欣賞或參與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深入其中。根據參與方式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欣賞性和參與性的文化載體。

1.以欣賞性為主的文化載體。以欣賞性為主的文化載體是指受教育者通過感官去接觸某一文化載體,在感官的接觸中不斷提高沉浸狀態。文化當中最具有欣賞性的包括文藝作品、影視作品。

文藝作品主要包括小說、散文、詩歌等文學創作,受教育者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實現與作者的對話,在書本中達到感官沉浸的狀態,接受文學作品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文藝作品中還包含戲劇、歌劇、話劇等具有表演形式的藝術創作。這類藝術創作強調社會沖突,在演員高質量的現場演繹中,引人深思、發人深省,在自我思考中達到教育效果。影視作品根據沉浸程度的高低劃分為電視劇、電影、現實紀錄片三種。在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根據教育內容選取與之一致的影片作為單獨的教育課程,隨著影片內容演繹,受教育者與影片中人物、情境融為一體、同喜同悲,深層次感知角色的生命價值,以達到對自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以參與性為主的文化載體。以參與性為主的文化載體是指受教育者通過實踐活動融入到文化產品當中,在一次次的情感碰撞中實現受教育者的大腦沉浸。這類文化載體主要是指精神文化載體,而受教育者能夠參與進去的有話劇、詩歌等具有表演性的文化現象。

話劇是舞臺劇的一種,是以對話為主要形式的戲劇表演。教育者通過選取不同的主題對某一歷史事件進行戲劇化表演,在一次次的排練演繹中加深對話劇主題、表演角色的理解,使受教育者在演繹角色的過程接受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形式充分發揮了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詩歌作為參與性的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主要通過朗誦、創作兩種形式實現。朗誦是理解詩歌內涵、結合自身情感的表達方式;創作是受教育者表達自我認知,抒發自我情感的方式之一。如在三農盛典上,大山的孩子們寫給張桂梅校長的詩以朗誦的形式呈現出來,實現了創作與朗誦的協同。

(三)以網絡載體為主的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是傳播媒介在沉浸傳播時代新的發展要素,承擔著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重要角色。網絡因其特殊的傳播方式、真實的畫面內容更能使受教育者沉浸其中,主要體現在教育過程與社交軟件、虛擬技術的結合。

1.以社交軟件為主的網絡載體。網絡中的社交軟件一方面以社交的屬性出現在大眾視野,另一方面也承擔著教育的重要屬性。根據社交軟件借助的傳播形式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以抖音、嗶哩嗶哩為主的視頻社交軟件,以知乎、豆瓣為主的文字社交軟件,以微博、微信為主的綜合類社交軟件。

視頻社交軟件以其獨特的剪輯方式、拍攝手法、內容創作在短時間內吸引受教育者興趣,為受教育者步入沉浸狀態提供契機。抖音以短小精悍的視頻方式、輕松愉快的直播手段,在滿足受眾獵奇心理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傳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嗶哩嗶哩以粒子水墨畫的視覺沖擊、萌版Q版的人物構建增強歷史人物、時代人物的親和力、感召力,使受教育者在輕松愉悅的沉浸氛圍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文字社交軟件以細膩的筆觸、豐富的內容成為網絡中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文字社交軟件的沉浸主要是通過自覺分享、主動提問兩種方式實現。受教育者針對某一教育內容在知乎、豆瓣上分享自己的觀感,對教育內容二次陳述分析的過程是在信息沉浸基礎上達到了大腦沉浸的狀態。此外,網友之間就問題的激烈討論也能實現沉浸基礎上的認識提升。綜合類社交軟件是將文字、圖片、視頻糅合在一起對大眾進行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其中主要包括微博中官媒、黨媒的運營,微信中公眾號推文的發布。微博講究時效性,各項政治決策、重大事件等在第一時間以文字、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呈現在大眾視野,創設話題引發大眾討論,使其處于信息交流和信息接受的沉浸狀態。微信也是在信息沉浸的基礎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公眾號推文的形式使受眾在生活間隙接收教育內容,并在其他媒介的交融中完善認知結構,增強教育效果。

2.以虛擬技術為主的網絡載體。虛擬技術以強悍的現實還原感使教育內容呈現在受教育者面前,增強了其與歷史人物、時代人物的直接接觸,實現了在高沉浸度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現代社會,虛擬技術與教育相結合的成果有虛擬仿真實驗室、3D全息投影。

虛擬仿真實驗室是有國家教育部主辦的、以數字化虛擬技術為主的虛擬教學實驗。實驗過程通過場景引導、文字闡述、現場對話、游戲考核等環節不斷推進,使受教育者在深入探索中實現大腦沉浸,在沉浸中達到教育效果。結束之后會形成相應實驗報告,這既是教育效果的直觀呈現,也為受教育者的下一步學習指明了方向。3D全息投影是指在不佩戴3D眼鏡的前提下所呈現出來的亦真亦假的虛擬畫面,大多運用于教學情境的創設。教育者利用這一技術打造具有高度現實感的虛擬場景,使受教育者在第一時間被如此真實的虛擬場景所吸引。在此基礎上,根據內容的不同切換不同場景,視覺效果的沖擊帶來感官上的沉浸,感官上的沉浸加深大腦的認知。

四、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路徑

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全新賽道。教育者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注重教育活動的導向性,避免娛樂化過分加重;加強現代技術支持,實現更高程度的沉浸;強調教育內容的創新,以不斷增強其個性化發展。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在注重受教育者沉浸程度的同時,也要專注其內部機制的完善,促進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持續健康發展。

(一)加快轉變教育者教育理念,促進教育模式改革

就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一部分教育者意識到“沉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整體教育環境中,大部分地區對“沉浸式”的教育理念的接收程度較差,仍采取傳統的教育模式。促進教育者理念更新是加快推進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條件。

首先,教育者要樹立“一體化”思維模式,不斷增強資源整合能力、隨機應變能力。教育者要時刻關注與教育相關的歷史資源、時代資源、地方資源,融合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經典課堂、實踐案例,增強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教育者要堅持“科技為人服務”的理念。教育者要正確認識科技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賦能作用。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正在積極融入到社會生產的全過程,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同時也為開展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優化了教育方式。最后,教育者要轉化為“引路者”的身份。教育者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通過對話、感悟、溝通等方式引導受教育者的情感體驗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增強受教育者的沉浸體驗,使其在獲取愉悅感的同時接受教育。

(二)注重教育活動的導向性,實現教育效果最大化

愉悅感是沉浸開始的前提與標志,如果一味地追求教育活動的趣味性會導致其偏離原有的價值導向。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載體上有所不同,其活動仍然具有強烈的政治導向性。教育者要在堅持政治導向性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活動的娛樂性,實現教育與娛樂的統一。

首先,教育者要注重自身思想政治道德素養。只有教育者自身的道德素養過硬,其開展的教育活動才能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導向。加強教育隊伍建設要求教育者樹立“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要重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深入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其次,教育者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沉浸度的實現依靠的是活動中愉悅感的產生。當愉悅感產生時,教育者要積極主動引導受教育者,借助活動產生的愉悅感加深對其理論知識的掌握。此外,當教育者發現受教育者的沉浸程度不在原有預估范圍之內時,要靈活轉變教育方案,或引導、或交談、或制止,使其逐步向原有方向發展,實現預期的教育效果。

(三)強化信息技術支持,不斷增強沉浸程度

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創設大多借助于現代技術的應用。從圖片、視頻等自媒體信息的導入到虛擬現實技術的直接應用,教育者掌握新的信息技術不斷增強虛擬場景的現實性,使受教育者在獲得高度沉浸感的同時提升其教育效。

首先,關注新型傳播媒介。沉浸傳播時代下的傳播媒介眾多,帶來的沉浸程度也越高。教育者要關注新型傳播媒介的升級,將日常教育內容融入傳播媒介當中,使更大范圍內的群體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例如:以文字傳播為主的知乎可以進行透徹的理論講授,以視頻傳播為主的抖音、嗶哩嗶哩等短視頻軟件可以進行直接的場景呈現。其次,引用新型科學技術。技術是時代發展的座駕,也是給人們帶來無限可能性的基礎。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特別是5G、VR、AR、MR等技術的發展,不斷刷新人們對虛擬世界的認知,給受教育者以更為直觀、真實的感受。教育者要正視科技在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教育過程中積極引用科學技術的參與,將抽象復雜的電子數據轉化為直觀親近的萬事萬物,使受教育者在獲得沉浸感、愉悅感的同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四)加強教育內容創新,實現其個性化發展

在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其教育內容大多呈現出宏大且單一的特征,不同地區幾乎采取一致的教育內容。教育者要加強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建設,結合實踐、科技等創新實現教育內容的獨特性、個性化發展。

首先,教育內容與生活榜樣相結合,教育者要積極尋求真實有效親民的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時代榜樣、社會榜樣、校園榜樣,通過現場訪談或者對話的方式增強現實感、提升教育效果。其次,教育內容與地方文化資源相結合,教育者要積極創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引導受教育者參與紅色文化傳承、地方風俗體驗等實踐活動,使受教者在活動參與中加深對當地文化、習俗的認同。最后,教育內容與科學技術相結合。技術的發展始終堅持以人為中心,其憑借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刻畫用戶形象,精準分析需求,通過分析準確把握教育主體的特性需求,實現情感追蹤智能化調節,調整教育方式,完善教育內容,從而實現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 [M].張定綺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7:67.

[2]李沁.第三媒介時代的傳播范式——沉浸傳播 [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43.

[3]王寅申,朱憶天.沉浸傳播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變革與價值澄明[J].思想政治教育,2021(04):90-95.

[4][6]徐娟,黃奇,袁勤儉.沉浸理論及其在信息系統研究中的應用與展望[J].現代情報,2018 (10):157-166.

[5]章慶林.VR虛擬仿真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硬核”作用——以A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2 (04):100-106.

[7]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編寫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7,266.

Exploration of the Basic Issues of Immer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Gaoling, ZHAI Zhongjie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shanxi 030801,China)

Abstract:Immer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development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immersive communication, which gives the educatee a profound emotional experience with unique contextual reproduction. Defining and dividing the immersion state is a prerequisite for educators to grasp the dynamics of education in real time. Based on the original categor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the carriers of immer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re differentiated and classified from three aspects: activities, culture, and network. Meanwhile, as an emerging fiel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mmer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in order to enhance its own educational effect.

Key words:immers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chan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al models

猜你喜歡
教育變革沉浸式教育模式
初中語文沉浸式散文教學研究
MOOC時代圖書館角色定位與創新服務
“沉浸式”初中體育教學的實踐探索
藝術與技術:“沉浸式”的歷史對話
基于MOOC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淺論古代斯巴達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學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職音樂欣賞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信息化教育變革探索
淺論“翻轉課堂”對教師培訓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