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課堂視域下的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

2023-12-13 16:42張李娜
現代教育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信息科技智慧課堂翻轉課堂

張李娜

[摘 要]2022版小學“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基于新時代提升大眾數字技能的目標,對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針對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困境,提出智慧課堂視域下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思路,從教學模式創新與課堂教學實踐等方面展開探索,以優化革新課堂教學,為未來社會提供高智能的創造型人才,并為新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探索新的思路與方向。

[關鍵詞]智慧課堂;翻轉課堂;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3)06-0122-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6.018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時代意義

2022版小學“信息科技”課程標準凝練了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等4個方面的核心素養,對如何在信息時代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育學生利用科學思維化解實際問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1]。依托云計算和網絡技術搭建的智慧課堂進行翻轉課堂教學,能夠重構翻轉課堂的教學觀,創新教育生態,使學生成為適應未來發展的,具有正確價值觀、高智能和創造力的人才[2],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新的實踐方向與路徑。

(一)傳統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教學的弊端

1.學生學習效率低。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多采用填鴨式授課方式,遵循工廠化的生產模式,學生被視為生產流水線上的產品,僅關注其知識與技能的提高,而教師只是按部就班地布置教學任務,通過演示文稿展示固定的教學內容。如此狀態下,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實際操作時間少、缺乏合作探究空間,應有的師生雙向互動變成單邊活動,學生學習效率較低。

2.評價反饋滯后。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檢驗學生學習成效通常采用3種方式:一是學生提交作品,教師直接點評;二是教師現場布置操作練習并挑出作品加以評析;三是教師在課后將批閱結果反饋給學生。這些評價反饋方式存在明顯的不足:一是以偏概全,前兩種基于個別學生作品狀況評判全班學習情況的評價方式,必然是粗放的、經驗性的;二是缺乏對操作結果的詳細分析,教師無法在短時間內評估出學生對所有知識點的認知程度;三是評價與反饋存在嚴重的滯后性,導致課堂教學中的種種不協調現象。

(二)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困惑

從教師角度看,課前和課中工作量大、難度高。課前既要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制作微課視頻、總結學生進階作業情況,又要精心制定教學策略。課中不僅要維持正常教學秩序,還要進行在線輔導交流,開展動態評價反思;對于知識點瑣碎、容量較大的“信息科技”學科來說,能否在有限課堂時間內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實屬不易;網絡或硬件設備突發問題還會造成課堂秩序管理上的混亂。

從學生角度看,其有限的自主性限制了學習效果。小學生自控能力弱,容易不自覺地瀏覽學習內容以外的網頁而分散注意力。學生往往通過小組合作尋求計算機技術難題的答案,然而合作討論目的往往不明確,討論時間固化,導致討論主題不夠深入、學生合作積極性不高。因此,無論是課前學習階段的態度、進度和知識掌握情況,還是課中參與活動的表現,抑或是課后作品完成情況,都需要有與之配套的多角度、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陀^、科學的評價能喚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意愿,激發其學習“信息科技”課的新鮮感與興趣。

(三)信息技術發展賦能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教學

新時代的教育需求與當前教育生態間存在著嚴重的斷層和錯位。智慧課堂通過重塑現有課堂教學生態,重構課堂教學價值觀,為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使教師能聚焦問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自主協作學習能力[3]。教學創新的重點是引入最新網絡技術成果,尊重不同層次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促進其思維品質的提升。因此,智慧課堂視域下的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應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觀,體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主張,是對傳統教育生態的優化與革新。因此,在信息化環境下重構教學流程,實現智慧技術支持下的課堂教學結構性變革,探索智慧環境下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來破解傳統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問題,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

二、智慧課堂視域下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思路

(一)以理論與現實為基礎

從理論上看,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應具備以下特征[4]:一是重視現有知識結構。教師要推動學生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以促進新知識體系的形成。二是重構教學角色,實現情景化教學。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自主性,促進教師向意義建構者、幫助者、促進者和引導者身份的轉變。以各種信息資源設計為媒介,將知識學習與一定現實問題或真實任務緊密聯系,創設具體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讓學生通過合作建構知識體系。三是合作學習。課堂教學要促進學生通過合作相互取長補短,獲得對事物本質更加豐富、更為全面的理解。

智慧課堂教學的現實基礎由“云—臺—端”構成?!霸啤敝冈品掌骱驮乒芾砥脚_,負責教學資源和數據的存儲、推送、管理與應用;“臺”即智慧教學平臺,是連接云服務器與終端的中樞紐帶,結合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增進課堂學習的交互與協作,實現對學生的個性化評估和服務;“端”指教學管理和環境的終端,即教師、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終端設備,如手機或電腦,完整覆蓋課前、課中、課后等教學的全過程,支持完成各類授課、學習、教研活動[5]。智慧課堂視域下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倡導“先學后教”,要求學生課前在智慧學習平臺上自主學習微視頻和資源,詳細記錄并提交遇到的疑難困惑點至討論區;教師課中利用平臺數據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工具對學習情況進行反思,采用多種方式交流分享、協調合作,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

(二)以智慧課堂平臺為依托

智慧課堂環境下的學習體驗是由信息技術、教學法、學習空間三類刺激物間的交互協同產生的[6]?;诖?,筆者提出以智慧課堂環境促進翻轉課堂教學變革的模型(圖1)。

1.應用智慧課堂平臺,打造課堂學習空間。學習空間即支持學生泛在學習的要素集合。小學生注意力集中度較低且注意范圍狹小,很難理解抽象的計算機概念與定理,若學習難度長期高于學生認知水平則會降低其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借助智慧課堂信息化平臺,學生課前通過觀看智慧平臺上發布的預習任務單及微課視頻,完成知識的初步積累,教師以移動智能終端為媒介,以智能分組、隨機問答、在線答疑等多樣化形式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能夠進一步優化師生間的交互協作,進而實現資源的個性化,滿足不同認知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以學生自定義步調為主的自適應學習模式的形成。同時,應用智慧平臺能夠實現數據驅動、推動翻轉課堂前置預學內容的落實,實現以精準學情分析為支撐的“信息科技”教學,從而促進智能推送活動與翻轉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小學“信息科技”學科能將課程中的知識點融入各種數據驅動活動中,充分發揮教學管理的組織功能與激趣功能,喚醒“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變革的內生動力,最終為實現翻轉課堂教學變革提供環境支撐。

2.改變傳統課堂結構,實現多元化學習?;谥腔壅n堂平臺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充分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推動原有翻轉課堂結構的革新發展[7],能夠實現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空間的多元化。在智慧學習環境中,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教學結構四要素與環境之間存在大量的非線性作用,要進一步突出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好教師的教育與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推動各種新媒體、新技術在不同學習空間中的開發應用,實現不同教學子目標與教學主線之間的聯結,并且在此基礎之上實現智慧環境的優化、重組和再造,從而促進傳統課堂結構的創新。

3.運用智慧技術,促進翻轉課堂教學生態的健康發展。翻轉課堂教學變革強調通過智慧技術與不同教學法的融合,促進數據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組織與活動目標的實現[8],從而使不同教學法在不同學習空間中得到充分體現。教學方法是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具體策略和手段,在同一翻轉教學模式下,可以采用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反之,同一教學方法也可用于多種教學模式之中。虛實融合的翻轉課堂學習空間、數據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組織與活動、多元特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三位一體循環推進,能夠持續助力翻轉課堂教學生態的健康發展:結合智慧課堂環境促進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變革的路向與表征模型,融合智慧技術拓展翻轉課堂教學空間,形成虛實融合的翻轉課堂學習空間,為翻轉課堂教學變革提供環境支撐;融合智慧技術變革課堂教學組織與活動,實現數據驅動的翻轉課堂教學組織與活動,為翻轉課堂教學變革提供內驅動力;融合智慧技術創新傳統課堂結構,建立多元特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翻轉課堂教學變革注入外部活力。學習空間、組織與活動、教學模式三要素相互作用、循環推進,才能持續助力翻轉課堂教學生態的健康發展。

(三)以智能化評價優化管理環境

課前階段,利用智慧備課終端系統實現對學生學習軌跡的分析及預習測評的反饋,確定教學目標、教學規劃,以學定教;課中階段,運用智慧授課終端系統安排教學任務、學習進度,利用互動系統查閱學生作品、指定評閱對象,學生同時可以使用智慧終端觀看操作演示、模擬實踐練習、查看作品得分;課后階段,通過智能化作業推送、在線提交和評價,與學生互動,及時掌握學生作品完成情況,鞏固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維交互,打破傳統課堂的空間局限,開拓線上溝通交流的新模式。小學“信息科技”在教學過程中還能幫助學生利用所學的信息技術處理其他學科課程信息。

三、智慧課堂視域下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一)教學模式創新

1.智慧課堂環境下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一是實現了智慧課堂平臺下的分層教學。不同學生的智力天賦不同,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水平不同。在“信息科技”教學中常出現學生學習進度難以統一、效率不高等問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體現,教學內容與學習進程得以有機匹配。例如,在《表格的行高和列寬》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學生發現表格的行、列及整體布局不夠美觀整齊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要求進行調整,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展開練習。隨著學習內容難度的加深,基礎較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下降,教師可展開教學分組工作,鼓勵未掌握技能的學生觀看教學短視頻進行輔助學習。二是利用ChatGPT技術塑造融通開放的課程觀。利用ChatGPT技術構建知識圖譜,真正實現了一人一張“課程表”,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來定制個性化的課程,形成更加綜合、融通的課程體系[9]。由于小學“信息科技”課程實踐性強、發展快,課上時間不足以讓學生完成充分的思考與練習,而ChatGPT翻轉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完成跨時空、跨情境的知識遷移與深度理解。以《怎樣制作表格》為例,教師將Word表格的插入、刪除等知識與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混合現實相結合,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并根據不同學生的課程表安排提升學習體驗,滿足了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通過塑造融通開放的課程觀,引領學生走進一個科學認知、技術體驗、生命體悟和社會參與有機結合的課堂,能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和學習效果。三是實現了智聯建構的人機學習。在由物聯網、智聯網、智能工具構成的智慧課堂環境中,教師通過與同伴、學生以及互聯的智能體協同,學生能夠從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求出發,通過翻轉課堂自主完成操作練習過程。系統能自動備份教師的授課內容及學生練習狀況,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軌跡對學生與電腦的交互過程進行建模,自動追蹤學生各階段的知識掌握狀態并預測其學習能力。智能技術還可方便家長通過家長圈互動,實現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協同育人。對于學校而言,智聯建構的人機協作學習能夠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2.智慧課堂平臺和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整體化建設。從教師角度來看,通過智能化學習分析技術,分析學生課前預習反饋的行為數據,能幫助其精準診斷學情。從學生角度看,智慧平臺的個性化、自主性和開放性等特點能夠支持其圍繞特定的學習主題或基于自身興趣需求查找資源,制訂學習計劃。課中教學——翻轉后的課堂中,智慧課堂平臺可為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有效支撐。小學“信息科技”課教學大綱確立了任務驅動教學原則,要求學習目標和任務要由學生主動地、有目的地獲取材料、實踐操作來實現和完成。翻轉后的課堂學習更多地屬于主動學習,如協作探究、小組交流、方案設計、動手實踐等。課中最主要的任務是通過教學活動實現學生對新知識的二次或多次內化,真正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思想。在這一過程中,采用基于物聯網的感知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支持教學,既能滿足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需要,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高階思維能力。課后階段,智慧課堂平臺能實現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的延伸,強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智慧課堂平臺是實施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前提和基礎,翻轉后的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教學模式通過運用智慧課堂教學平臺得以深化和拓展,兩者是密不可分、有機統一的整體。

(二)課堂教學實踐

1.采用大數據挖掘手段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在課前知識學習階段,學生對視頻的點擊與回放次數、對測驗題的解答、留言評論等都會形成實時性的在線數據,準確地提取、轉換與分析數據,可以幫助教師精確掌握學生的認知方式、思維特點、能力水平,進而優化教學方案設計。在課中知識內化階段,通過對隨堂練習的正確率、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舉手及有效回答問題的次數、時長和正確率等方面的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可以構建起學生學習行為模型,進而發現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幫助學生設定個性化的學習目標與路徑。在課后拓展提升階段,運用大數據技術還能為每個學生制訂課后輔導方案及成長檔案。成長檔案包含師生在一節課中的所有智力成就數據,如學習時長、參與討論問題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學生滿意度、教師提問次數和教學參與度等,還包含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非認知屬性數據等。統計分析這些數據,并以學業發展柱狀圖和學生成長態勢雷達圖的形式呈現,能方便改進教學,有針對性地發布個性化的課后輔導方案,增強學生的自主與協作學習能力。

2.利用智能技術實現個性化學習。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以操作技能學習為主,更加強調在應用中鞏固、在應用中提高。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和任務探究條件,以項目驅動教學法啟發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項目實踐中鞏固和熟練新技能。首先,前置預學活動應包括“提供資源,發布練習”“自主檢測,互動交流”兩個環節;課中經過檢測反饋,通過明確準則—情境引入、分析問題—確定任務、設計方案—協作分工、合作探究—展示匯報、個性提升—項目評價等環節的強化訓練,實現“以學定教”。例如,在《認識FLASH動畫》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學重點在于使學生能夠對flash動畫進行分類及制作簡單的flash動畫,難點在于掌握動畫原理和制作補間動畫。課前階段,教師在智慧課堂教學平臺中發布微課和任務單,學生上傳自主學習成果至云平臺。課中階段,教師首先點評學生課前學習情況,明確動畫分類準則,再通過文本、圖片、視頻等形式的情境導入提出問題。其次,基于問題布置“利用電子書包中電子探究工具探究flash動畫特征,制作一個圓形變成矩形的形狀補間動畫”任務,組織學生分組協作討論,動手操作練習。再次,學生通過智慧云平臺展示個人或小組作品,通過評價分析,選出最優作品。最后,學生完善項目課程作業并上傳提交。教師總結反思所學內容,利用數據分析結果定位錯誤率較高的操作步驟,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推送不同層次的課后練習項目,并通過云平臺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為下節課教學提供參考。

3.以協作式學習塑造學生人格。一是做好協作分組,完成合作探究。智慧云平臺存有每位學生的學習檔案,支持的分組類型有完全隨機分組、成績分組、志趣分組、異質分組和特長搭配分組等,學生能夠根據不同教學內容迅速找到與自己相匹配的練習伙伴,能夠在競爭中感受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樂趣。教師結合各組的不同特征予以針對性的指導,引導組員互相交流心得,建立理解與尊重。在小學“信息科技”任務驅動式教學中,教學內容被分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模塊,通過學生完成具體的任務來達成教學目標。小組成員合理分工,每人負責其中一個任務模塊,同時展開資料收集、歸類、整理、收發等工作,然后表達不同觀點。經過分析、討論再進行針對性的糾錯改進和鞏固訓練,可以大幅度縮減學習準備時間。教師利用智慧遠程教學、在線微課、虛擬學校等網絡教學手段,建立學生虛擬化學習與討論社區,提供師生協作式學習和立體化互動交流平臺,開展課內外的全時空分享交流,實現分組與探究。二是進行評價反饋。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則能做到精準反饋。通過課堂測驗收集到的數據可以精準定位到每位學生提交的結果以及全班的正確率,不會漏掉任何一個錯誤的答案,能夠及時調整和診斷自己的教學是否存在某方面的死角和不到位現象。智能化的平臺能夠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如果教師依舊憑經驗實施教學,憑經驗去剖析學生的問題,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功效也會大打折扣。智慧云平臺不但改變了這一情況,使教學評價反饋更加公平公正,而且實現了評價重心的轉移,更強調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協作。如小組研究活動的形式、頻率、效度,小組分工的合理性,小組成員的參與度,小組研究結果的達成方式等屬于協同程度評價指標;個人對分工的態度、執行與完成情況,個人對合作學習結果的貢獻,個人研究結果的達成方式屬于個人表現。教師根據這一評價標準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學,更容易形成或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營造輕松自在的合作學習氛圍。

四、結語

智慧課堂視域下的小學“信息科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教育教學改革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教學目標定位方面的錯誤。教師在課前定位于提升高級目標,課中完成的卻是基礎目標,這顯然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二是教師授課過程中不再講授課前微課中的內容。對于已經有微課打底的基礎性內容,教師一般不再重復講解,然而實際教學中一些學生由于課前視頻學習效果不佳,難以解決新授課中的重難點問題。三是無法高效利用課堂。很多教師即使沒有信息技術支撐仍然能夠成功實施“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效果,而有些教師即使有了信息技術的加持,也不一定能上好翻轉課堂,沒有到位的教學與學法變化,因而該教學模式的應用只會流于形式。如課中學習效率低、課堂檢測占用時間過多、小組互動環節“學生不動或亂動”、合作分享時“回答不上”學生的提問等問題,已不是單純的技術能解決的,有“穿新鞋、走老路”的傾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發展的需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做好文化建設,進一步升級和完善智慧課堂環境下的翻轉課堂信息化平臺建設,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加強翻轉課堂的深層次應用,建立智能教學系統,促進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的智能化發展[10]。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

[2]楊振峰.聚焦核心素養的智慧課堂探索[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17:11.

[3]劉邦奇,吳曉如.智慧課堂:新理念新模式新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1.

[4]孟衛娜.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游戲化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碩士論文,2021.

[5]呂浩源,何明.“智慧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轉變的路徑探析[J].軟件導刊,2019(08):31-35.

[6]2016中國智慧學習環境白皮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2017:5.

[7]孫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22(05):140-142.

[8]宋靈青,等.走進翻轉課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3.

[9]黃榮懷.人工智能正加速教育變革:現實挑戰與應對舉措[J].中國教育學刊,2023(06):26-33.

[10]QIU Yuyi,CEN Qunxia.Application of Smart Classroom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ith Flipped-Classroom Model[J].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2022(12).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Primary Schoolfrom the Perspective of“Smart Classroom”

ZHANGLina

(Shengqiao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of Lujiang County, Hefei, Anhui 2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the 2022 edition is based on the new situation of developing digital skills for the public in the new era. It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rect values, essential qualities, and key abilities to adapt to future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rawbacks and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the practical confusion of flipped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mpowering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teaching,on the basis of proposing innovative ideas for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art classroo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Finally, the reflec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the innov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art classrooms are proposed, aiming to optimize and innovat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s, provide high intelligence and creative talents for future society, and provide new ideas and directions for the reform of new curriculu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Key words:smart classroom; flipped class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mode

猜你喜歡
信息科技智慧課堂翻轉課堂
淺談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
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探究數學奧秘,創生智慧課堂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模式在“液壓與氣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翻轉課堂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智慧旅游景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關于新時期博物館的陳列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