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討論式教學法在新制度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2023-12-14 07:39周勛章邵紅嶺
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經濟學教學效果教學法

周勛章,邵紅嶺,路 劍

(河北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引言

新制度經濟學是各高校經濟類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由于其理論發展時間短且流派眾多,研究成果豐富但缺乏統一性,理論體系龐雜,研究方法多樣,再加上教學內容與社會學、心理學、政治經濟學和法學等學科多有交叉,造成該課程一直是處于“老師不好講、學生學不會”的尷尬境地。[1]在新制度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急需打破“黑板經濟學”桎梏,運用多學科交叉融合方法,提高學生對其理論和知識的運用能力。[2]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改革,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討論學習,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高學習效果。[3]

主題討論式教學法是在教師組織和引導下,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組織學生圍繞某一個主旨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主動探究知識的教學模式。在新制度經濟學課程中,應用討論式教學方法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學生將基本理論和方法應用于實踐之中,培養學生互動式學習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傳統課堂討論式教學在實踐中存在“話題不好選”“時間空間受限”“過程難把握”等突出問題。[4]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應用學習通平臺“主題討論”功能模塊可以有效解決上述難題,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主動性,擴展師生互動的時間和空間,且學習效果考察簡便易行。

二、新制度經濟學主題討論式教學設計

新制度經濟學主題討論式教學是依據課程重點和難點,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設立討論主題,引導學生運用制度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對話題進行深入思考并回答相應問題,教師對回答情況進行點評、打分和置頂,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論、點贊的一種互動式學習過程。[5]該方法綜合運用探究式、研討式和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從基礎理論掌握到專業知識深入理解再到系統知識運用,層層遞進,使學生形成完整知識體系。在教學實踐中借助學習通平臺,探索出“自主探究-個體研討-課堂展示”的多層次主題討論式教學模式(如圖1 所示)。

圖1 新制度經濟學多層次主題討論式教學模式

(一)第一層次:“自主探究+對話互動”

該層次是一種向學生提供與教學目標相關的信息和資源,學生對相關資料進行探究,生成探究結果,從而進一步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的方式。探究式教學的心理學基礎為“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即“發現學習”,該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重視知識學習、忽略創新能力的做法,把培養、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放在首位。

新制度經濟學課程中,針對基礎知識和理論學習,采用“自主探究+對話互動”教學方法。在線上學習中,教師發送MOOC 和相關數字化資源,學生通過學習、探索、理解和消化,以自己的方式將知識納入自我認知結構;在線下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教師提出難度適中、邏輯合理的問題或者設定一個話題情景,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交流和討論,逐步將問題明晰化。在課堂自主探究過程中,師生和生生之間通過提問和討論的方式開展對話互動,加速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理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知識遷移能力。

(二)第二層次:“個體研討+同學互動”

該層次是要求學生查閱資料,展開討論,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師提出討論話題,學生生成自身對問題的理解和觀點,通過開展討論充分吸收同伴的建議,最終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研討式教學方法的心理學基礎是“通過認識過程去掌握認知結構”,即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具有獨立研討問題的能力。

新制度經濟學教學中,針對專業知識內容,采取“個體研討+同學互動”方式,由教師創設討論話題,組織學生課下查找資料、討論、探索,最終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并在學習通“討論”模塊中發表。在研討過程中,學生可以對別人提出的觀點進行評價、點贊和回復,在交流探討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進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第三層次:“案例專題+課堂展示”

該層次是通過描述具體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觀察、調查、分析、討論、思考和歸納的開放式教學方法。在案例式教學中由教師布置案例題目,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搜集資料,形成觀點,制作多媒體課件。案例討論和課堂展示環節不追求標準答案,多角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在新制度經濟學教學中,針對專業知識探究和課程思政,引入“情景案例+課堂展示”教學方法。一方面,在專業知識講授完畢后,通過“案例分析”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并對學生參與程度和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案例分析”對學生進行課程思政教育,使其樹立四個自信,堅守價值判斷,勇于承擔責任。

三、新制度經濟學主題討論式教學原則和討論話題示例

為有效開展主題討論式教學,教師要精準設計討論情景和問題,采取有效的考核激勵措施,營造熱烈的討論氛圍,盡可能激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質疑。

(一)主題討論式教學原則

一是精心設計討論情境和問題。討論話題的質量直接決定著討論教學效果,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精心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有一定聯系、緊扣當下經濟社會熱點、既能夠充分激發學生討論熱情又相對容易把控的話題,使學生有話可說。

二是設置有效的考核激勵措施。在教學過程中要設置科學的激勵措施,建立“個體化”激勵制度是根本,防范“搭順風車”現象是關鍵。例如,利用學習通平臺“主題討論”模塊功能進行教師考評、學生互評、點贊、置頂等相關操作可以對每個學生精準考核,學生可以隨時查詢自己的討論得分,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是營造熱烈的討論氛圍。熱烈、和諧、民主的討論氛圍能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提高學習效果。例如,討論過程中要及時回復學生留言,對有代表性的留言進行評價、置頂;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對有價值的觀點進行點贊。利用上課前幾分鐘時間對置頂的學生進行點名表揚,并分析其觀點獲得置頂的原因,激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討論話題示例

以盧現祥2021 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制度經濟學》教材為例,按照3 個層次設置討論話題,詳見表1。

表1 討論話題示例

四、新制度經濟學主題討論式教學效果作用機理及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主題討論式教學法不但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心理特征,而且適合新制度經濟學思維方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受到學生好評。以新制度經濟學為例,基于學生視角研究其感知的主題討論式教學效果,分析影響因素和作用機理,為有效評估主題討論式教學效果提供事實依據,同時為推廣主題討論式教學法提供支持和借鑒。

借鑒前期學者研究成果[6-7],構建基于學生視角的新制度經濟學主題討論式教學效果作用機理及影響因素分析模型,如圖2 所示。

圖2 新制度經濟學主題討論式教學效果作用機理及影響因素分析模型

(一)研究變量設置

為準確描述學生對主題討論式教學效果的主觀感受,本文研究變量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法進行調查。借鑒前期學者研究成果[8],結合主題討論式教學法和新制度經濟學特征設計調查表,調查量表共包含25 個觀察變量題項,詳見表2。

(二)數據來源、信度和效度檢驗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為2022 年5 月21 日借助學習通平臺對河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8~2020 級3 屆315 名經濟學、金融學專業本科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共發放正式問卷315 份,回收有效問卷300 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5.24%。

為檢測問卷中量表設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確保模型擬合度和假說檢驗合理性,利用SPSS24.0 軟件對量表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信度與效度檢驗結果顯示,量表整體與各潛變量的Cronbach’α 系數值均大于0.8,CR 系數均大于0.8,KMO 值均大于0.6,Bartlett 球形度檢驗顯著性水平均為0.000,這表明量表整體及各潛變量都通過了可靠性和一致性檢驗,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可進行下一步分析。

(三)模型擬合結果及分析

本研究采用AMOS23.0 軟件,對新制度經濟學主題討論式教學效果作用機理及影響因素研究模型進行擬合與修正,最終得到如圖3 所示的擬合模型。

圖3 模型路徑及估計參數結果

模型擬合度指標顯示,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2.148(<3),GFI(適配度指數)=0.953,CFI(比較適配指數)=0.982,RMSEA(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0.045,NFI(規準適配指數)=0.966,均滿足模型擬合基本要求,模型整體適配度理想。另外,模型假設檢驗結果顯示本研究所提出的路徑假設預期與實際調查數據比較符合,詳見表3。

表3 模型假設檢驗結果

由表3 可知,討論參與是影響學生主題討論式教學效果評價的直接原因,且影響系數為0.67(在1%水平上顯著);此外,討論參與受到討論準備、團隊合作、討論態度、話題質量、教師點評和討論環境等6 個因素的顯著正向影響,但其影響力度存在差異。其中,在學生個體因素中團隊合作(β=0.41)對“討論參與”的影響力度大于討論準備(β=0.24),表明主題討論式教學法更傾向于訓練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尤其在第三個層次對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要求更高;在討論認知因素中話題質量(β=0.53)對“討論參與”的影響力度大于討論態度(β=0.23),表明選擇符合當代大學生學習興趣、緊貼社會熱點的討論話題更能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在外部環境因素中教師點評(β=0.56)對“討論參與”的影響力度大于討論環境(β=0.16),表明在主題討論式教學中教師的過程掌控能力至關重要,是決定討論學習效果的最重要因素。通過實證分析可知,嚴格貫徹主題討論式教學法的基本原則,精心選擇討論主題,盡可能激發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充分發揮教師過程掌控能力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關鍵。

五、結語

借助學習通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主題討論式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授課模式,打造討論式教學“金課”的關鍵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準把握,緊跟社會經濟熱點,抓住學生關注焦點,精心選擇和設計討論話題,遵循“兩性一度”標準,不斷改進和優化課堂教學。主題討論式教學法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有意識地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是新時代賦予教師的責任和使命。

猜你喜歡
經濟學教學效果教學法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簡明經濟學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探究
實施“六步教學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經濟學
如何提高高中聲樂教學效果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開放引導式閱讀教學法描述
經濟學的優雅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