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學比值指標評估潰瘍性結腸炎內鏡下嚴重程度的臨床價值

2023-12-14 13:08閆靜武軍張曉靜劉愛玲徐楠徐永紅
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3年5期
關鍵詞:活動度中度比值

閆靜,武軍,張曉靜,劉愛玲,徐楠,徐永紅

(1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山東 青島 266003; 2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

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腸病[1]。UC內鏡下活動度監測對精準診療、降低疾病進展風險、改善預后等具有很大意義[2]。但因內鏡檢查具有侵入性、導致病人痛苦體驗等原因,易造成病人隨訪困難,以致于延誤診療,導致疾病進展。目前,臨床上常用于評價UC疾病活動度的血清學指標主要包括血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3]以及糞鈣衛蛋白(FC)等[4],但易受機體感染與免疫的多重影響。目前研究證實,纖維蛋白原(FIB)、總膽紅素(TBIL)、間接膽紅素(IBIL)和清蛋白(ALB)在抗炎及抗氧化應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與UC相關的新型生物標志物[5-6]。但迄今為止,關于血清學比值指標診斷UC內鏡下活動度的研究較少。本研究收集123例UC病人的臨床以及實驗室數據,探討FIB/ALB、FIB/TBIL、FIB/IBIL、CRP/ALB、CRP/TBIL以及CRP/IBIL等多項比值指標對內鏡下中重度UC的預測價值,以篩選預測效能最優的血清比值指標。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月于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就診的123例 UC病人的一般資料。其中男76例,女47例;年齡17~76歲,平均(49±19)歲。UC 診斷根據《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8 年·北京)》標準[7],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礎上診斷UC。病人納入標準:①診斷明確;②病歷資料齊全。病人排除標準:①伴有惡性腫瘤、自身免疫疾病;②伴有膽囊疾病、糖尿病、肝腎功能異常、心血管系統和血液系統疾病等影響血液指標疾病;③入院前有新近感染;④病歷資料缺失。

1.2 內鏡Mayo評分標準及病變部位診斷[7-8]

內鏡 Mayo 評分:正?;驘o活動性病變為0分,輕度病變(表現為紅斑、血管紋理減少、輕度易脆)為1分,中度病變(表現為明顯紅斑、血管紋理缺乏、易脆、糜爛)為2分,重度病變(表現為自發出血、潰瘍形成)為3分。內鏡Mayo評分0或1分定義為內鏡緩解,2分定義為中度活動,3分定義為重度活動。內鏡下病變部位診斷根據2005年蒙特利爾潰瘍性結腸炎病變范圍分類標準分為直腸炎(E1)、左半結腸炎(E2)及廣泛性結腸炎(E3)。

1.3 評價指標與方法

收集病人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入院后進行電子結腸鏡檢查,評估內鏡下疾病活動度(內鏡Mayo評分),并判斷病變范圍。收集病人結腸鏡檢查7 d內的血清CRP、ALB、FIB、TBIL及IBIL水平,并計算FIB/ALB、FIB/TBIL、FIB/IBIL、CRP/ALB、CRP/TBIL及CRP/IBIL。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各組UC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根據內鏡Mayo評分,結腸鏡檢查UC病人123例中,內鏡緩解組32例(Mayo評分0分12例,1分20例),中度活動組51例,重度活動組40例。蒙特利爾病變范圍分類為E1 36例,E2 36例,E3 51例。內鏡緩解組、中度活動組及重度活動組病人的性別及體質量指數(BMI)差異無顯著性(P>0.05),年齡及病變范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H=12.36,χ2=56.81,P<0.01)。見表1。

表1 各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M(P25,P75))

2.2 各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內鏡緩解組、中度活動組及重度活動組UC病人的FIB/ALB、FIB/TBIL、FIB/IBIL、CRP/ALB、CRP/TBIL、CRP/IBIL、FIB、TBIL、IBIL、ALB、CRP水平差異均有顯著性(H=20.70~40.78,P<0.001),兩兩比較顯示,重度活動組FIB/ALB、FIB/TBIL、FIB/IBIL、CRP/ALB、CRP/TBIL、CRP/IBIL及FIB、CRP水平顯著高于中度活動組(Z=22.25~28.10,P<0.01)和內鏡緩解組(Z=45.82~53.97,P<0.001),中度活動組顯著高于內鏡緩解組(Z=20.62~28.74,P<0.05);重度活動組的TBIL、IBIL及ALB均顯著低于內鏡緩解組(Z=37.21~41.28,P<0.001),而中度活動組的TBIL、IBIL也顯著低于內鏡緩解組(Z=21.17~25.13,P<0.05)。見表2。

表2 各組血清學指標比較(M(P25,P75))

2.3 血清學比值指標與UC病人疾病活動度相關性

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血清學比值的指標FIB/ALB、FIB/TBIL、FIB/IBIL、CRP/ALB、CRP/TBIL、CRP/IBIL及單獨指標FIB、CRP與UC內鏡下活動程度(內鏡緩解、中度活動、重度活動)呈正相關(r=0.494~0.577,P<0.001),TBIL、IBIL及ALB與UC內鏡下活動度呈負相關(r=-0.437~-0.407,P<0.001)。見表3。

表3 血清學指標與UC病人內鏡下活動度的相關性

2.4 各血清比值指標及單獨指標診斷UC內鏡下活動度的效能

FIB/ALB、FIB/TBIL、FIB/IBIL、CRP/ALB、CRP/TBIL及CRP/IBIL等血清比值指標診斷UC內鏡下中重度活動的效能見表4,其中CRP/TBIL、CRP/IBIL的診斷效能最佳,其最佳臨界值分別為0.081 5、0.113 1,對應的AUC分別為0.824、0.816,靈敏度分別為83.50%、82.40%,而特異度分別為75.00%、71.90%。

表4 血清比值指標及單獨指標對內鏡下中重度UC病人的評估價值比較

3 討 論

血清FIB不僅是一種凝血因子,也是參與炎癥與免疫的重要標志物。研究表明,FIB可作為炎癥性腸病(IBD)疾病活動評價指標[5]。FIB升高除與UC病人血液高凝狀態及微循環障礙相關外[9],還可通過增加腸道血管通透性導致結腸炎,參與UC的發病[10]。因此,FIB可作為一種血清反應蛋白,反映UC不同活動狀態下腸道炎癥水平的差異。血清ALB由肝臟合成和分泌,主要參與人體營養物質運輸、新陳代謝及免疫防御等過程。在嚴重炎癥及腫瘤等病理條件下,ALB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低水平ALB除與癌癥病人靜脈血栓栓塞風險及死亡等不良預后相關外[12],還與UC病人的治療預后相關[11-12]。KHAN等[13]研究顯示,UC診斷時患有低ALB血癥(≤35 g/L)者使用皮質類固醇≥2個療程以及使用硫嘌呤或抗腫瘤壞死因子治療的可能性較ALB水平正常者更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內鏡下重度活動病人的血清ALB水平顯著低于中度活動組,但中度活動組與緩解組差異無顯著性。這表明UC病人內鏡下活動程度越高,腸道黏膜病變越嚴重,從而導致機體的營養物質吸收障礙。但輕中度UC病人由于腸道黏膜炎癥較輕,腸道營養吸收功能未受影響,故ALB水平與緩解期病人差異無顯著性。

FIB/ALB是一種反映炎癥和營養狀況的新型綜合指標。國外研究顯示,FIB/ALB與惡性腫瘤、感染相關[14-15]。國內胡嘉銘等[16]研究發現,IBD組及UC組的FIB/ALB均高于健康對照組,且FIB/ALB與IBD活動度存在較強的相關性,提出該指標可作為IBD活動度評價的生物標志物。而目前國外關于FIB/ALB與IBD的研究較少。本文研究結果顯示,FIB/ALB與UC內鏡下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內鏡緩解組病人的FIB及FIB/ALB顯著低于中度活動組及重度活動組。此外,本文ROC曲線分析顯示,FIB/ALB(AUC=0.768)判斷UC內鏡下疾病活動度最佳臨界值為0.072 5,特異度和靈敏度分別為81.20%和64.80%,診斷效能優于單一指標FIB(AUC=0.759)及ALB(AUC=0.693)。這與胡嘉銘等[16]的研究結果相似,表明FIB/ALB作為一項反映全身炎癥及營養狀態的新型比值指標,在反映UC病人的黏膜炎癥活動狀態方面價值優于單獨的FIB和ALB。

膽紅素(BIL)由肝臟合成并分泌,過量蓄積會對全身多系統造成病理性損害,但生理劑量的BIL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免疫及炎癥反應的作用[17]。隨著研究的深入,相關研究發現BIL對動脈粥樣硬化、癌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積極的預防作用,并且可以作為評價IBD的血清生物學標記物[18]。SHI等[19]的研究表明,UC病人血清TBIL、IBIL水平較健康對照組低,提示其可作為UC嚴重程度的有效預測指標,二者可能是UC發生發展的獨立保護因子。ZHENG等[20]研究發現,IBIL可通過Toll樣受體4/核因子κB信號通路保護腸屏障功能,調節正常腸內穩態,抑制炎癥。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生理濃度的TBIL、IBIL水平均隨著內鏡下疾病活動度的增加而減低;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TBIL及IBIL與UC疾病活動程度呈負相關性,與SHI等[19]的研究結果一致。但是,目前國內外尚無評價FIB/TBIL、FIB/IBIL與UC疾病嚴重程度的研究。本研究通過比較內鏡下不同活動度UC病人的FIB/TBIL、FIB/IBIL水平差異,探討其與UC內鏡活動度的相關性,結果顯示,內鏡緩解組UC病人的FIB/TBIL、FIB/IBIL水平均顯著低于中度及重度活動病人,且FIB/TBIL、FIB/IBIL均與UC內鏡下活動度呈正相關;FIB/TBIL、FIB/IBIL對UC病人內鏡下活動度的診斷效能均優于單獨應用FIB、TBIL及IBIL指標。生理濃度的TBIL及IBIL可通過抑制免疫和炎癥反應達到保護腸道黏膜的作用,其水平可以反映UC疾病嚴重程度;而比值指標FIB/TBIL及FIB/IBIL還兼顧FIB對腸道黏膜炎癥程度的反映能力,較單一指標更具備病情評估的潛力。

CRP是廣泛應用于評價UC疾病活動性的血清學標志物,而CRP/ALB指標反映了機體全身性炎癥與營養狀況的綜合情況。1990年VUCELI等[21]研究發現,活動性UC病人的CRP水平顯著高于緩解病人。研究發現,CRP/ALB指標與IBD的疾病活動度密切相關,其評價疾病活動性的能力較全血細胞計數更高。FURUKAWA等[22]研究發現,CRP/ALB與日本UC病人的中重度內鏡活動度顯著正相關,是反映病程較長病人疾病活動度的有效血清標志物。本研究與其研究結果一致。此外,本研究還評估了CRP/TBIL、CRP/IBIL與UC疾病內鏡活動度的相關性。結果顯示,與內鏡緩解組相比,中度活動組及重度活動組均具有更高水平的CRP/TBIL及CRP/IBIL,兩比值指標也與UC病人內鏡下結腸炎癥程度呈正相關,提示CRP/TBIL、CRP/IBIL也是反映UC內鏡下嚴重程度的潛在指標。本文ROC曲線分析顯示,CRP/TBIL及CRP/IBIL對UC的診斷效能優于CRP/ALB。這可能與ALB水平易受飲食習慣的影響有關。

綜上所述,隨著UC病人內鏡下疾病嚴重程度的增加,血清指標FIB/ALB、FIB/TBIL、FIB/IBIL、CRP/ALB、CRP/TBIL、CRP/IBIL、FIB及CRP水平明顯上升,TBIL及IBIL水平明顯下降,且血清學比值指標FIB/ALB、FIB/TBIL、FIB/IBIL、CRP/ALB、CRP/TBIL及CRP/IBIL對UC的診斷效能優于FIB、TBIL、IBIL及ALB等單獨指標,可輔助UC內鏡下中重度活動性病變的診斷,其中CRP/TBIL及CRP/IBIL是診斷效能最優的指標。

猜你喜歡
活動度中度比值
NLR、C3、C4、CRP評估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的比較分析
小米手表
能量多普勒評價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的價值
比值遙感蝕變信息提取及閾值確定(插圖)
特異性抗P . g-IgY齦下沖洗液對中度和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療效觀察
LEEP治療中度宮頸上皮內瘤變對HPV感染的影響
不同應變率比值計算方法在甲狀腺惡性腫瘤診斷中的應用
輿論引導中度的把握
術前膝關節活動度對TKA術后關節功能的影響
雙電機比值聯動控制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