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森塔爾效應引導式護理對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康復及心理狀態的影響分析

2023-12-15 06:01
中國傷殘醫學 2023年23期
關鍵詞:羅森塔爾下肢康復

王 帥

( 朝陽市中心醫院骨外三科, 遼寧 朝陽 122000 )

下肢骨折屬于骨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疼痛或(和)腫脹以及下肢功能障礙是患者主要癥狀表現,患者往往因受疼痛的折磨以及長期生活無法自理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身心健康不佳[1]。 外科手術是治療該類患者的重要手段,可實現對骨折情況的改善,為下肢功能的恢復創造有利條件,其中圍術期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是保證術后康復效果的重中之重[2]。 然而,既往常規護理干預缺乏針對性以及系統性,加之患者普遍存在個體差異,從而可能引發過度干預或干預缺乏等情況,進一步對患者的術后康復以及心理狀態產生負面影響[3]。 羅森塔爾效應屬于一種新型心理干預模式,主要是通過贊揚、期待以及信任等一系列心理暗示,促使患者的自信以及自尊得到明顯改善,繼而促使其健康行為的改善,最終為術后康復創造有利條件[4]。 目前,國內關于該護理模式應用于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中的研究鮮有報道。 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羅森塔爾效應引導式護理對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康復及心理狀態的影響,旨在為臨床護理提供方案支持。 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8 年1 月12 日—2020 年2 月15 日收治的87 例下肢骨折手術患者納入研究。 將其以電腦隨機數字表法分作觀察組43 例和對照組44 例。觀察組男性25 例,女性18 例;年齡20 ~83 歲,平均年齡為(48.92 ±10.85)歲;股骨頸骨折20 例,脛腓骨骨折20 例,跟骨骨折3 例;接受文化教育年限5—16 年,平均為(8.36 ±1.70)年;體質量指數19 ~30 kg/m2,平均為(23.22 ±2.61)kg/m2;發病原因:墜落傷16 例,車禍傷23 例,其它4 例。 對照組男性26 例,女性18 例;年齡21 ~85 歲,平均年齡為(49.13 ±10.77)歲;股骨頸骨折21 例,脛腓骨骨折21 例,跟骨骨折2 例;接受文化教育年限5—16 年,平均為(8.25 ±1.66)年;體質量指數19 ~30 kg/m2,平均為(23.10 ± 2.60)kg/m2;發病原因:墜落傷15 例,車禍傷24 例,其它5 例。 2 組上述資料差異較小(P>0.05),可比性較高。 本研究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獲悉并核準。 (1)納入標準[5]:所有受試者下肢骨折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均為成年人;均可正常交流溝通;小學及以上學歷,可正常交流溝通;入組人員均于同意書上簽字。 (2)排除標準:合并其它部位骨折者;神志異?;虬橛芯窦膊≌?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發生嚴重病變者;研究過程中因各種原因退出或失訪者;合并重大感染、免疫性疾病及惡性腫瘤者。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包括入院宣教,病情檢測,生活指導以及術后康復指導等。 觀察組則于對照組的基礎上增用羅森塔爾效應引導式護理干預。(1)建立護理小組:組員包括護士長1 名,??谱o士4名,主治醫師1 名,康復師1 名,心理咨詢師1 名。 要求所有成員工作年限均在5 年以上,且有中級及以上職稱。 護士長的職責以組織和協調護理措施制定和實施為主。 主治醫師的職責以診治疾病為主。 康復師職責以指導患者康復鍛煉為主。 心理咨詢師職責在于心理疏導。 對小組成員均實施統一培訓、考核,且在考核滿意后上崗。 (2)傳遞期望:①入院后第1 天和受試者進行面對面訪談,時長15—20 分鐘為宜。 主要內容是耐心傾聽,鼓勵患者傾訴煩惱、不良情緒等。 并采集患者成長歷程以及人際關系等,明確其需求以及情緒狀態。 協助患者明確相關影響因素,促使其對明顯存在的現有問題實施體驗以及理解。 ②護理小組定時每天經由微信公眾號推送健康知識,內容包括骨折疾病的相關知識,發病機制,治療方式,臨床特征以及預后等,可配有相應的圖畫和視頻。 保證語言的通俗易懂,并強調言語,行動,感覺,情緒等康復方式對預后的影響。 患者可通過微信咨詢不理解的內容,并由小組成員進行準確的解答,直至其完全接受為止。 ③每天于微信群中選取1 例患者完成經驗分享,患者可在線進行討論、交流,以獲取內心疑問的答案,繼而換其內心對疾病康復的期待以及信心。 (3)期望內化:①每天由康復師以及護士對患者實施康復指導,如手術前后康復功能訓練以及情緒管理,于此過程中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感受,并指導其完成情緒改變的記錄。 對患者的進步予以肯定和表揚,對其的錯誤及時糾正。 ②要求護士在開展護理操作過程中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接受疾病存在的事實,掌握疾病恢復過程相關知識。 (4)信息反饋:每天針對相關知識以及康復知識進行針對患者的提問,包括術前準備,術后飲食、體位以及引流管固定的方式等。 同時,要求患者發表自己的意見以及對相關問題的解答,針對錯誤認知以及偏差理解等地方予以及時的糾正。

1.3 評價指標

分析2 組在恢復時間,心理狀態,自我管理能力,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等方面的差異。 其中心理狀態的評估主要是通過Connor- Davidson 韌性量表(Connor - Davidson Toughness Scale,CD-RISC)[6]實現,主要內容涵蓋樂觀,堅韌,力量3 個維度,共25 個條目,每個條目計分0 ~4 分,得分越高預示心理狀態越佳。 自我管理能力的評價通過醫院自制自我行為管理量表實現,涵蓋疾病監測,情緒管理,自我護理,用藥依從性4 個維度,評分越高預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強[7]。 術后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以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生活質量的評估借助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 -36)實現,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及總體健康4 個維度。 每個維度評分均為百分制,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睡眠質量的評估運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實現,得分越高預示睡眠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工具選擇SPSS 22.0 軟件,對計數及計量數據的表示借助(%)和()實現,并開展χ2/t檢驗。 差異有統計學判定標準即P<0.05。

2 結果

2.1 2 組恢復時間評價對比

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長為(47.39 ±10.43)天、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為(3.34 ±0.78)天,以及住院康復時長為(9.22 ± 1.67) 天,均分別短于對照組的(58.12 ± 15.62) 天、(4.51 ± 1.24) 天、(11.43 ±2.19)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見表1。

表1 2 組恢復時間評價對比(,d)

表1 2 組恢復時間評價對比(,d)

注:與對照組相比,*P <0.05。

組別例數骨折愈合時長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康復時長觀察組4347.39 ±10.43*3.34 ±0.78*9.22 ±1.67*對照組4458.12 ±15.624.51 ±1.2411.43 ±2.19 t 3.7595.2545.284 P<0.001<0.001<0.001

2.2 2 組CD-RISC 評分對比

觀察組干預后各項CD - RISC 評分分別為(13.20 ± 2.37) 分、(35.18 ± 6.28) 分、(25.94 ±2.30)分,均高于對照組的(11.64 ±2.30)分、(31.15±6.10)分、(23.18 ±2.1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見表2。

表2 2 組CD-RISC 評分對比(,分)

表2 2 組CD-RISC 評分對比(,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 <0.05;與對照組相比,*P <0.05。

組別例數樂觀堅韌力量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439.35 ±2.2013.20 ±2.37#*28.50 ±6.3435.18 ±6.28#*20.72 ±5.3125.94 ±2.30#*對照組449.47 ±2.2311.64 ±2.30#28.56 ±6.3931.15 ±6.10#20.80 ±5.3423.18 ±2.19#t 0.2533.1160.0443.0360.0705.733 P 0.8010.0030.9650.0030.9440.000

2.3 2 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價對比

觀察組各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分別為(9.22 ±2.05)分、(12.16 ± 1.45) 分、(11.30 ± 1.30) 分、(10.55 ±1.83)分,均高于對照組的(7.34 ±1.20)分、(9.18 ± 0.66)分、(8.92 ± 0.93)分、(8.16 ±1.1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見表3。

表3 2 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價對比(,分)

表3 2 組自我管理能力評價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 <0.05。

組別例數疾病監測情緒管理自我護理用藥依從性觀察組439.22 ±2.05*12.16 ±1.45*11.30 ±1.30*10.55 ±1.83*對照組447.34 ±1.209.18 ±0.668.92 ±0.938.16 ±1.12 t 5.23512.3849.8397.366 P<0.001<0.001<0.001<0.001

2.4 2 組術后并發癥評價對比

2 組各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不明顯(均P>0.05)。 見表4。

表4 2 組術后并發癥評價對比(n,%)

2.5 2 組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心理功能為(78.59 ±7.25)分、社會功能為(74.88 ±7.29)分、軀體功能為(75.21 ±7.24)分、總體健康評分為(74.51 ±6.97)分,均分別高于對照組的(68.57 ±6.28)分、(67.59 ±6.21)分、(67.58 ±6.90)分、(64.17 ±6.02)分,而PSQI 評分為(8.27 ± 0.58) 分, 低于對照組的(11.06 ±0.8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見表5。

表5 2 組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對比(,分)

表5 2 組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對比(,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 <0.05;與對照組相比,*P <0.05。

組別時間觀察組(n=43)對照組(n=44)tP心理功能干預前45.28 ±5.2045.49 ±5.300.1870.853干預后78.59 ±7.2568.57 ±6.286.895<0.001社會功能干預前46.27 ±5.1746.95 ±5.290.6060.546干預后74.88 ±7.2967.59 ±6.215.025<0.001軀體功能干預前48.50 ±6.2948.61 ±6.350.0810.936干預后75.21 ±7.2467.58 ±6.905.033<0.001總體健康干預前46.19 ±5.1046.35 ±5.160.1450.885干預后74.51 ±6.97*64.17 ±6.027.411<0.001 PSQI 評分干預前16.27 ±1.0616.43 ±1.070.7010.486干預后8.27 ±0.58*11.06 ±0.8417.988<0.001

3 討論

下肢骨折患者的術后康復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繼而引起康復效果不理想,加之大部分患者的醫學知識認知水平不高,骨折后往往因擔心預后及疾病對工作和生活的影響等,繼而出現焦慮、抑郁等一系列負性情緒[8-10]。 而負性情緒的出現會進一步影響患者的應激反應,集中疼痛癥狀,不利于康復護理配合。 另有相關研究報道顯示[11-13],下肢骨折患者術后普遍需長期的康復訓練,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傷口感染以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發生,從而可能延長患者住院時長,繼而加劇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負擔以及經濟壓力。 常規圍術期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心理關注程度較低,從而導致其干預效果受限[14],由此可知,如何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顯得尤為重要,亦是臨床研究的熱點。 隨著近年來醫療水平的日益提升,臨床護理工作中開始逐漸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和需求,并逐漸將心理康復視作機體功能恢復的關鍵,通過心理康復促進并推動機體功能康復,充分調動積極的心理因素,促使患者主觀能動性的提升,積極參與治療和護理,進而達到促進疾病康復的目的。 羅森塔爾效應亦被稱之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其本質是通過給予患者正面積極的心理暗示,從而提升患者自信心,明確自我康復目標,并通過積極配合康復干預以實現預期目標。

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長、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康復時長均短于對照組。 這反映了觀察組干預方式可加速患者的康復進程,促進骨折愈合。 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該干預方式是以患者為中心開展的情感護理,通過加強醫患之間溝通交流,促使護士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以及健康需求,從而通過系統性健康宣教,鼓勵發揮患者主動性以及學習積極性,促使患者對自身疾病知識掌握程度逐漸提升,為后續的干預奠定了重要基礎,最終達到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15]。 此外,觀察組干預后各項CD-RISC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這提示了觀察組干預方式有助于患者心理狀態的改善。 分析原因,可能是該護理干預的優勢在于加強了對患者疾病、手術等相關知識的宣教,從而避免了患者因對上述知識未知而引起的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 陳蓉[16]等人的研究報道發現:羅森塔爾效應護理可顯著改善老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評分,這為本研究結果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 與上述研究存在差異的是本研究納入對象包括股骨頸骨折、脛腓骨骨折及跟骨骨折患者,這為羅森塔爾效應引導式護理的臨床應用拓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另外,觀察組各項自我管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這說明了觀察組干預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究其原因,該干預方式予以患者較多的關心以及關注,充分尊重患者,鼓勵并認可患者的訓練成果,對于錯誤的行為以及認知進行及時糾正,從而可增強患者康復信心以及決心,在最大程度上改善了康復效果。 另有相關研究報道表明,羅森塔爾效應的信息反饋可有效強化患者的疾病康復信念,并通過為患者灌注疾病、護理、康復訓練等相關知識,對患者提出較大的期望,繼而有利于患者的護理、康復鍛煉依從性,達到提高康復效果的目的[17]。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了2 組各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不明顯。 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該護理干預可通過分享成功案例,促進患者之間的經驗交流、分享,并對其康復鍛煉成果正面肯定,進一步提升了其執行管理疾病以及積極配合康復干預的決心,避免了因不良行為引發的一系列并發癥。 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總體健康評分高于對照組,而PSQI 評分低于對照組。 這與顏巧觀[18]等人的研究報道相吻合,證實了觀察組干預方式可顯著改善骨科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與睡眠質量。 考慮原因,羅森塔爾效應引導式護理主要是通過加強護患之間的交流溝通,傳遞希望,更為全面且具體地掌握患者健康需求,提升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促使患者形成理想的自我康復信念,提升康復信心,對生活質量及睡眠治療的改善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同時,羅森塔爾效應引導式護理通過對患者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予以肯定,從而有助于其各個康復目標的逐步完成,減少疾病對其睡眠質量產生的影響。

綜上所述,羅森塔爾效應引導式護理在促進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方面的效果較佳,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及睡眠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 然而,本研究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研究樣本量偏少以及單中心對照研究等,從而可能導致研究結果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倚。 故而,為了獲取更為客觀真實的數據,在今后的研究中應盡量增大樣本量、開展多中心對照研究。

猜你喜歡
羅森塔爾下肢康復
中西醫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研究進展
羅森塔爾心理護理在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李斯特鋼琴體系的傳承與發展—論羅森塔爾與達爾貝特的鋼琴演奏及教學(上)
準媽媽要重視下肢靜脈曲張的預防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世間依然留有羅森塔爾的傳說德國國家瓷器博物館學術交流工作手記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小餅干的大道理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支架術后再狹窄的治療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