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高職院校美育的價值與存在問題探究

2023-12-18 22:31雄,毛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美育文化遺產院校

張 雄,毛 玲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素質賦能中心,廣東 深圳 518172)

美育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充分強調了美育工作的重要性。高職院校美育是我國學校美育的重要環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把美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明確職業教育要“將藝術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要強化藝術實踐,強調高等教育階段要“培養具有崇高審美追求、高尚人格修養的高素質人才”,要大力推廣“非遺展示傳習場所體驗學習等實踐活動”[2]。自此,我國高職院校美育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開始走上快車道。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除專有名稱和行文需要外,均簡稱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晶,是文明延續的生動見證。有別于物質文化遺產是具體可感的實物載體,非遺更加強調的是其背后精湛的技藝、獨特的思維方式、豐富的精神內涵,是不可多得的美育資源。2021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將非遺“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貫穿國民教育始終”[3],并為高職院校非遺傳承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2022年4月,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亦指出在教育實踐中,要“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4],不斷提高受教育者的整體素質,而非遺傳承中無不體現著深厚的工匠精神。教育政策為非遺美育價值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持。非遺進高職院校,特別是將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中,對于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賦能學生的綜合素養、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都具有重要意義。

1 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的價值和意義

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是高職院校美育建設的自身需求,是美育的重要載體,是堅定學生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切入點,還是培養學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1.1 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是美育建設的自身需要

非遺凝聚著民族精神、聯結著民族情感、蘊藏著民族智慧,傳遞著傳統文化的真善美。高職院校不僅具有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職能,還肩負著文化傳承的使命。將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課程,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非遺、為什么要保護非遺、怎么保護非遺,利用非遺元素賦能專業實踐,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興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高職院校的教學注重實踐性,與非遺中傳統工藝技術類項目的動手操作性相吻合。非遺項目融入高職院校,能夠讓學生體會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感受崇尚勞動的勞動信念、領悟精益求精的工匠追求。將非遺融入美育中,不僅有助于推動非遺傳承,更能提高高職院校的美育水平,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1.2 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是美育的重要載體

非遺具有多樣的審美類型。依據非遺的自身特點,可以將非遺分為:“民間文學類遺產、傳統表演藝術類遺產、傳統工藝美術類遺產、傳統工藝技術類遺產、傳統儀式類遺產、傳統節日類遺產、傳統農業技術類遺產?!盵5]高職院校美育課程中對“美”的感知和闡釋,需要以具體的事例為載體,而數量眾多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具有生活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點,就能成為高職院校美育的重要素材。截至目前,我國共公布了5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達1557項,如按照申報地區或單位進行逐一統計,共計3610個子項[6]。此外,我國建立了國家、省、市、縣等四級非遺名錄體系,非遺代表性項目具有范圍廣泛、資源豐富、地域性強等特點,將其融入高職院校美育課程中可選擇內容多,不易受時空因素制約。在美育課程素材的選擇上,除了采用廣為人知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闡釋美的普遍性,還可選擇所在地區的特色項目,傳遞審美價值的特殊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非遺,拓展自己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同時也可以培養自己的設計能力和文化創意思維。作為高職院校美育資源的非遺,能夠為高職院校美育課程提供豐厚的素材。

1.3 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是堅定學生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手段

非遺具有深厚的文化基因。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堅定文化自信自強的重要基礎,非遺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7]。非遺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代表著整個民族乃至整個國家的集體意愿和審美追求。將非遺作為高職院校的美育資源,能夠引導高職院校學生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如小提琴協奏曲《梁?!?,取材自民間文學“梁祝傳說”以及流傳于民間的越劇音樂;愛國歌曲《東方紅》,則是依照《騎白馬》這一陜北民歌改編而來。從昆曲、古琴藝術、端午節,到京劇、媽祖信俗、二十四節氣,中國已有43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名冊)(其中,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35項,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7項,優秀實踐名冊1項),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從東方智慧到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彰顯出以非遺為代表的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非遺傳承著許多傳統手工藝,這些技藝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煉和實踐才能掌握。高職院校通過開設非遺美育相關專業課程,培養學生具備非遺傳承和創新的能力。作為高職院校美育資源的非遺,有助于高職院校學生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文化自信自強。

1.4 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切入點

非遺具有豐富的審美價值。首先,非遺能幫助高職院校學生認識不同地區的審美特征。非遺是一個地區民眾生產生活的獨特遺存,與當地的生存環境密切相關,具有濃郁的地域特性。如產生并流傳于陜西一帶的秦腔、信天游等表演藝術類遺產,其嗓音高亢嘹亮,行腔大氣粗獷,唱詞通俗易懂,雖聲音近在咫尺,卻不見其人,這與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理環境有關。而產生于江浙一帶的昆曲、越劇,其唱腔婉約華麗、念白儒雅含蓄、表演細膩優雅,與由江南地區水網密布、氣候溫潤的自然環境、經濟繁榮的市場環境、歷史悠久的人文環境共同造就的崇文尚教、婉約典雅的江南文化息息相關。通過了解不同的非遺代表性項目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差異,能夠拓展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其次,非遺能夠幫助高職院校學生認識不同歷史時期的審美特征。非遺是人們在歷史上創造,并且原汁原味保留至今的傳統文化事項,從流傳至今的非遺代表性項目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先民的獨特審美追求。如通過保留至今的客家山歌,我們可以知道一千多年前中原地區山歌的唱腔、曲調等知識;從傳承至今的風箏制作技藝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兩千多年前人們是如何制作風箏的。作為高職院校美育資源的非遺,有助于高職院校學生審美知識的豐富、審美能力的提高。

1.5 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是培養學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徑

非遺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美育是情感教育、心靈教育,是培養人的想象力、創新力的教育。以非遺作為高職院校的美育資源,有助于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非遺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民族集體的記憶,也是維系社會秩序的重要基石。非遺中的民間文學、表演藝術蘊含著深厚的民族精神,飽含著高尚的傳統美德,既能浸潤心靈,又能培養家國情懷;非遺中的傳統儀式、傳統節日,承載著人們的道德規范、價值追求,既能教人向善,又能凝聚人心;非遺中的傳統工藝美術、傳統工藝技術類遺產是古代精湛技術與造物思想的融合,既告訴人們要順應“天時”“地氣”,又要追求“材美”“工巧”,展示了古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非遺中的傳統農業技術,既解決了人們的生計問題,還體現了古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高超智慧。作為高職院校美育資源的非遺,可以成為課程思政的重要素材,有助于高職院校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職院校的教育任務不僅在于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更在于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和人文精神。將非遺融入美育課程中,可以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引導學生在審美實踐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美德風范,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

2 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的現狀及困境

2.1 課時相對不足

目前,國內不少高職院校將非遺融入審美教育中,如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有美育類公共拓展課“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的開設有助于豐富學校美育課程、提升學生審美素養,也是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加強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體系和專業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高校自主增設碩士點和博士點。在職業學校開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關專業和課程”[8]的要求。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很多高職院校的美育課程大多停留在傳統繪畫、雕塑、設計等領域,非遺美育類的課程相對較少,還有些高職院校沒有設置專門的非遺美育課程。

2.2 師資力量薄弱

要實現非遺在高職院校的美育價值,關鍵在人,特別是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師資隊伍?!蛾P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師資隊伍培養力度”[9]。一般而言,具有非遺保護專業背景、豐富的非遺傳承經驗、教育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的這類人才的培養較為困難,導致高職院校中非遺美育類課程的師資人員相對匱乏。雖然不少高職院校會邀請一些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或者行業專家來做講座,但是這種形式的非遺美育只是在講授零散的知識點,并不能形成系統化的課程。究其原因,一是教育體制和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國非遺美育的政策和體制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對非遺美育師資的培養和引進方面缺乏相應的支持。這也使得高職院校在招聘非遺美育師資時面臨一定的困難。二是高職院校非遺美育專業建設相對較新,教師隊伍相對較少,這也導致高職院校在非遺美育師資方面出現人才匱乏的問題。

2.3 文化內涵挖掘力度不夠

非遺的傳承需要深厚的文化內涵,涉及歷史、哲學、宗教、藝術、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識。但是目前一些高職院校非遺美育類課程還停留在傳統的鑒賞層面,如單純的介紹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基本情況,沒有深究非遺背后所呈現的精神內涵和獨特的文化價值。高職院校非遺傳承文化內涵挖掘力度不夠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技藝傳承成為主要內容。在高職院校非遺傳承的課程設置和實踐活動中,技藝的傳承常常成為主要的內容,而忽略了技藝背后的文化內涵。二是缺乏文化理解和掌握。在非遺傳承的教師隊伍中,存在一些老師缺乏非遺田野調查經歷、對具體的非遺代表性項目了解不全面、文化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夠深入的情況,導致無法將非遺技藝與文化內涵結合起來進行傳授,這就會影響學生對非遺技藝的深入理解和認識。只有深入領會非遺的內涵和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將其融入審美教育中。

2.4 實踐場地受限

許多非遺美育活動需要特殊的場地和設施來展示及傳承,而一些高職院校的審美教育場地和設施往往只能滿足臨時性、人數少的活動,缺少長期、固定的展示空間。非遺的傳承注重口耳相傳、口傳心授,強調實踐性,在高職院校開展非遺美育實踐需要有相對應的活動場地?!蛾P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大力推廣面向全體學生的“藝術實踐工作坊和博物館、非遺展示傳習場所體驗學習等實踐活動”[10],為學校非遺美育實踐提供了遵循的路徑。目前,不少高職院校場地資源比較緊張,缺乏非遺展品的常設展位展廳。制作大型非遺藝術品時需要更大的場地和更好的設施支持,場地面積較小、設施陳舊等因素也會影響非遺審美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

2.5 傳承資源有限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非遺的保護和傳承。高職院校審美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文化教育內容,也應該積極地融入非遺的元素。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非遺的特殊性質和傳承模式,許多非遺的傳承者和代表并不在高職院校中,因此在高職院校的審美教育中很難找到具備非遺傳承經驗和能力的專業人員來進行教學與指導。此外,非遺的傳承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參與非遺學習及傳承。而且,在高職院校審美教育中,對非遺的傳承局限于傳統照本宣科的課堂形式,實踐活動較少,傳承方式上也缺乏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3 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的路徑與創新性方法

非遺是高職院校美育的重要寶藏,將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教學中,不僅能夠豐富美育課程內容,而且能讓非遺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承與傳播。但是,我國的非遺種類眾多、數量龐大,如果對所有非遺項目不進行甄別和選擇就引入高職院校美育中,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這也就需要對其應用路徑進行探究。

3.1 雅俗共賞,增加高職院校非物質文化遺產美育課程

課堂是實施高職院校美育的主要陣地,也是高職院校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場所。高職院校要依托課堂教學,開發以非遺為元素的美育課程,豐富美育課程體系。在課程設計上,以穿插其中的方式講述非遺故事、以附加其后的方式傳遞非遺觀念、以滲透其中的方式明確非遺地位。其次,要開發課程教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高職院校學生擴大知識面的重要載體。非遺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像昆曲、古琴、云錦、緙絲等項目盡顯高雅風尚,而剪紙、年畫、皮影、秧歌等項目帶著濃郁的鄉土氣息,依據課程建設需要,選取不同的非遺項目,能夠讓高職院校學生在美育課堂上感受到“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合奏”。將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教學中,實現雅俗共賞,發揮以美育人的重要作用。

3.2 內培外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是第一資源。要實現非遺的美育價值,關鍵是要有高素質的美育教師隊伍。非遺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在民族內部實現代際傳承的,這就需要美育教師們擁有豐富的民族歷史知識,尊重不同民族間的文化差異,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講述、解讀非遺美育的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從“美人之美”到“美美與共”的思想轉變。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美育工作,在“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11]和“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師資隊伍培養力度”[12]的雙重要求下,高職院校美育教師特別是有非遺專業背景的美育教師不足的現象仍然存在。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一方面要內培師資隊伍。深挖校內已有教師資源,如與非遺相關的藝術學、民俗學等專業背景的教師,通過設置副崗、加強崗前培訓等方式予以緩解。另一方面要外引師資隊伍??梢匝埛沁z代表性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民間絕活手藝人在高校成立傳承工作室,通過課程講解、帶徒授藝、現場展演等方式,充實高校非遺美育的師資力量。此外,還可以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師資隊伍的人才庫,收錄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專業人才的信息,為學校提供教師招聘、外部講師邀請等方面的參考。此外,可以邀請各領域專家進行非遺研究和推廣,提供學術交流平臺,擴大學校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的影響力和學術地位。

3.3 春風化雨,深挖高職院校傳承內容的文化內涵

高職院校是文化發展的前沿陣地,深挖高職院校美育中相關傳統文化的文化內涵,對于提升高職院校學生文化素質、培育優秀品德、提高審美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非遺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如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古人在建筑選址過程中會對周邊的地質地貌、自然、氣候等多種環境進行綜合評估,是古人對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認識。將傳統建筑營造技藝融入高校文化建設中,有助于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對中國傳統哲學觀念“天人合一”的理解。非遺傳承人在創作每一件藝術作品時,不僅會考慮它的實用價值,更注重其社會價值。比如在傳統工藝美術作品圖案紋飾中,選擇梅蘭竹菊,看重的是“四君子”背后蘊含著傲、幽、堅、淡的文人風骨。非遺中“岳母刺字”的故事教會學生要精忠報國,“空城計”的故事啟發學生要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和臨場不慌的心態,“鍘美案”的故事教育學生要秉公執法、敢于斗爭。將這些非遺故事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僅能夠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有助于陶冶高職院校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的心智啟迪和全面發展。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風雅頌詩經文化傳承基地”在日?;顒又?,以《詩經》吟唱、誦讀為主體,并融入古琴藝術、傳統木雕技藝、服飾制作技藝等非遺元素,深受學生們的喜愛。2019年,該基地入選教育部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是將非遺融入高校文化建設的典型案例。

3.4 古韻拾遺,收集民間工藝品,設立高職院校非遺館

非遺需要依托于物質載體而變得具體可感。在高職院校美育中,有意識地收集散落在民間的優秀工藝品,設立高校非遺館,不僅有利于非遺的保護與傳承,還能為高職院校美育提供固定的教學用具、實踐場地、育人空間。選擇合適的教學用具,能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如在講解“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之間的關系”時,因非遺的“非物質”性,僅用語言和圖片難以把握二者的異同,而當拿出一幅老剪紙、一件老瓷器時,就容易理解:拿在手上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剪紙、瓷器實物是物質文化遺產,而制作剪紙、瓷器的技藝,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存在于傳承人頭腦之中的手藝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非遺需要依托于物質文化遺產而存在。如果這一件件老瓷器、一幅幅老剪紙、一張張老年畫成為高職院校美育的教學用具,也能豐富高職院校非遺館的館藏。高職院校非遺館的藏品來源,除了收集民間工藝美術品,還可以將歷屆美育課程中學生的優秀手工作品加以展示,能夠激發高職院校學生參與非遺實踐活動的熱情。而在搜集民間工藝品的過程中,要注意優先搜集最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藝品,把當地工藝水平最高、最富有審美情趣的傳統手工藝作品打撈出來;優先收集瀕臨失傳的工藝品,為保護當地文脈做出高校貢獻,也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責任感。在高校非遺館的日常運行中,可有常設展、精品展和專題展,還可以邀請傳承人進行現場展演,讓高職院校學生近距離地感受非遺的魅力。只有拉近高職院校學生與非遺之間的距離,才能夠讓其走近非遺、保護遺產、傳承文脈。這些文化傳承與創新平臺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的機會,也推動了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傳承。

3.5 科技賦能,深化非遺與高職院校美育實踐活動的融合

高職院校社團是聯系學生密、覆蓋范圍廣、活躍程度高的群眾組織,也是實施高職院校美育的重要載體。組建以非遺為主題的社團,舉辦社團活動,能夠有效地將課堂上學習的非遺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觸摸到非遺項目“物質性”的一面,加深對非遺中“非物質性”的理解。如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設立的云漢茶道社、和悅香道社、樂兮漢服社和創藝社等,能夠讓高職院校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非遺展示、傳承活動中,感受到傳承之美,拓寬胸襟、涵養氣象。除了社團組織,高職院校美育實踐活動還可以囊括美育課程展演展示、講座、競賽等活動,在其中融入年畫、剪紙、粵劇、刺繡、二十四節氣等非遺元素,讓高職院校學生在文化活動中感受非遺之魅力,體會非遺背后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思維方式。

此外,高職院??梢岳每萍假x能非遺與美育實踐活動的結合。一是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展示非遺。學??梢岳肁R技術在虛擬空間中展示非遺,例如古建筑、傳統手工藝品等。學生可以通過AR技術了解非遺的歷史、文化背景、藝術價值等。二是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進行非遺體驗。學生可以通過VR技術在虛擬現實中親身體驗非遺,例如傳統手工藝品制作、傳統美食制作等。學生可以在虛擬現實中學習非遺技藝,提高他們對非遺的認知和興趣。三是利用MR(混合現實)技術進行非遺體驗。學生可以通過MR技術在真實場景中添加虛擬內容,以增強非遺體驗。例如,學??梢岳肕R技術在非遺展覽中添加虛擬內容,以便學生更好地進行非遺與現代生活的結合和創新發展實踐。四是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非遺保護。學??梢岳肁I技術對非遺進行保護和傳承,例如利用AI技術進行非遺傳承人的智能篩選、非遺資料的數字化管理等。五是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非遺保護。學??梢岳脜^塊鏈技術對非遺進行保護和傳承,例如利用區塊鏈技術對非遺產的溯源、交易、維權等進行管理。這樣可以保障非遺項目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也有利于非遺的傳承和推廣。

4 結語

總而言之,非遺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是凝聚民族的紐帶,是維系情感的基礎,是高職院校審美教育的重要資源,承擔著以美育人、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立德樹人的目標任務。以非遺為素材,有利于實現雅俗共賞、知行合一、春風化雨、古韻拾遺,讓高職院校美育煥發生機。需要注意的是,高職院校學生在學校不僅僅是獲取科學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術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自主學習的本領,養成終身學習習慣,鍛造面對多種多樣就業崗位的適應能力,提高在生活中認識美、感知美、體悟美的能力,這對于賦能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打破職業教育的瓶頸具有重要意義。將非遺融入高職院校美育,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讀懂非遺審美、感受文化魅力、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自強,并能夠自覺做“真”的踐行者、“善”的傳播者、“美”的創造者。

猜你喜歡
美育文化遺產院校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美育教師
文化遺產保護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