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初探

2023-12-19 15:53郭琴
體育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產業布局灣區粵港澳

郭琴

摘????? 要:世界級大灣區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舉世矚目,研究從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的背景及意義出發,闡釋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的布局及頂層設計,揭示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和布局一體化的內涵,重點論述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大群城市圈和子群城市圈的城市空間圈層結構,以及體育產業業內縱向與橫向(錯位)交錯發展的布局,對香港、澳門、廣東三地的體育產業發展進行深度闡釋,提出要重點培育南沙、前海、橫琴產業基地,做出因地制宜的合理選擇,以期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關? 鍵? 詞:體育產業;產業布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圈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23)06-0074-06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layout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GUO Q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Guangzhou 510520,China)

Abstract: As the world-class greater bay are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Starting from the background and meaning of integration for sports industry layout for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this study explains the layout and top-level design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nd disclose the connotation of integration with sports industry and layout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And then this work pays much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layout, the urban space circle structure of large group city circle and sub-group city circle, as well as the layout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location) staggered development in sports industry, and also deeply elucidates the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hree places with Hong Kong, Macao, and Guangzhou, then to point out that must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dustrial bases including Nansha, Qianhai, Hengqin, and make reasonable choices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for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Keywords: sports industry;industry layout;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city circle

1? 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的背景及意義

歷經20年學術研討、實地調研,以及多次論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終于在2019年2月18日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這是新時代推動形成我國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從而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繼美國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之后的又一個世界級大灣區。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是我們黨根據我國歷史發展階段、國際國內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于我國比較優勢的變化,審時度勢做出的重大決策。根據對《國內大循環》一書基本宗旨的理解,所謂國內大循環,就是要打通從生產到分配、從流通到消費等諸多環節,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以國內需求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強調以國內經濟循環為主并不意味著“閉關鎖國”,而是要通過發揮內需潛力,更好地促進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聯通。何飛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各方面條件,完全可以成為打造“雙循環”新格局的樣板,從而有利于提升重大區域發展升級;有利于形成更具活力的消費大市場;有利于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利于促進并逐步完善科技創新生態;有利于促進包括體育產業在內的灣區產業發展。這就涉及到如何謀劃灣區體育產業發展的問題。

首先,不容質疑的是灣區體育產業發展,不可能孤立游離于灣區發展之外。作為頂層設計的《綱要》既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政策文件,也是體育產業發展不可脫離的宏觀背景。其次,在中觀層面上,體育產業必須找準自己的發展定位,從而保持與灣區產業發展方向一致,融入灣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中謀求發展。關于灣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前人已做不少探索,其中比較集中的論述是依據“綱要”建設“四輪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比如,以先進的制造業為支撐(汽車、石化等),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新材料、新能源等),以海洋經濟為優勢(船舶制造、海洋漁業等),努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金融、法律咨詢、健康體育、休閑旅游、文化娛樂等),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不難看出,健康體育、休閑旅游、文化娛樂等都關聯到體育產業,使之成為灣區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現代服務業中的一種生活服務產業。時至今日,體育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漸進式的朝陽產業,特別在世界級的粵港澳大灣區更加如此。再次,在微觀的操作層面上,灣區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只是五位一體的體育產業一體化核心部分,它最直接的意義,是從布局的角度在五位一體的體育產業發展中居于承上聯下的核心地位,從而保障體育產業一體化發展的落實。其間接的意義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通過體育產業的一體化發展,促進灣區產業與經濟的發展;二是為一國兩制、三關稅背景下的灣區產業一體化發展,提供來自體育產業領域的產業布局一體化構想的參考。

2? 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的內涵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研究中,王平遠的文章曾提到“體育產業一體化”的問題,但并未揭示出“體育產業一體化”的內涵,更未具體說明灣區體育產業如何實現一體化。有的學者更關注灣區體育產業的“協同發展”,亦或是“融合發展”。研究之所以將“一體化”作為命題中的核心概念,是出于以下兩點考慮:首先,“協同”可以說是“一體化”的近義詞,指相對獨立的城市與城市、行業與行業、部門與部門或單位與單位之間,互相配合協作完成某一目標(如某部門與某部門協同辦理此案等)。但“一體化”與之不同的是,這些城市或行業、部門、單位之間,是作為一個整體,在同一體系下,彼此間互相配合協作完成某一目標。其次,“協同發展”與“一體化發展”也不盡相同。比如,在城市群產業的發展過程中,X城市邁左腳,Y城市邁右腳,這叫協同發展。但一體化發展在總體上X城市邁左腳,Y、C、D、E等城市也應該邁左腳,這就是一體化發展的一個基本要求(亦可稱作是縱向一體化)。然而,作為一個整體,在同一體系下的一體化發展,還包括以縱向一體化為基礎的橫向一體化,即城市群中各個城市還可以突出自身的優勢錯位發展,形成縱橫交錯的一體化發展格局。再次,“融合”也可以說是“一體化”的近義詞。經檢索中國知網以“融合發展”為篇名的期刊論文有32 500篇,足見其受重視程度。閱讀部分文章后認為,“融合發展”多半是指跨業或是跨界的融合發展,比如,文化+旅游、交通+物流、城鄉融合、區域融合等。所謂“體育+”,指的就是跨業融合,相互促進,共謀發展。

綜上所述,研究認為:所謂灣區體育產業一體化,是指在特殊區域內(一國兩制、三關稅、三套法律體系),依靠頂層設計的指導性作用和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明晰體育產業在灣區產業布局中的位置,并通過政策導向、發展規劃、產業布局、服務平臺、保障機制等5個方面的一體化,將灣區體育產業整合為一個整體,統籌總體發展目標和具體的分工協作,逐步形成體系化的運作方式,促進其一體化發展,提升灣區體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對灣區經濟的貢獻力。

灣區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是灣區體育產業五位一體的核心,是體育產業一體化運行的主要表現形式。對上需政策導向一體化的引領,因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模式屬于“政策驅動型”模式,政策是國家制定法律的基本依據,而法律在實際上大多數是規范化、具體化和定型化的黨的政策,同時還需要作為一種戰略性、前瞻性和導向性公共政策的發展規劃一體化的制約。對下需保障機制一體化和服務平臺一體化的支撐。

3? 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的構想

3.1? 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的城市群空間圈層結構

目前,灣區多圈多核的發展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城市間發展不平衡,產業布局相似度較高。彭芳梅的研究也佐證了城市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灣區的經濟總量與人口密度高度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港深穗地區,并且基本由這三地向灣區其他城市乃至周邊地區呈梯度遞減態勢。唐杰等認為灣區的空間范圍不應僅僅局限于珠三角與港澳的“9+2”格局,世界一流的城市群不僅需要全球性的創新中心、重工基地、金融中心,還需要廣闊的腹地和相當規模的人口集聚。從這個意義上說,“灣區9+2再+12(粵周邊城市)”體育產業發展的城市群空間圈層結構,可以形成一個大群城市圈和一個子群城市圈,“兩圈”互為關聯,互相促進,一體化發展。

從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的大群城市空間圈層結構來看,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豐厚的資金和優秀的人才;廣州是國際貿易中心;深圳是科技創新中心。港穗深三城的GDP都在3萬億左右,其體育產業綜合質量M及體育產業空間關聯總量TFi依次排灣區1、2、3名,是引領和推動灣區經濟與體育產業發展的核心城市,處于核心圈層。處于中間圈層的是灣區范圍內重點產業各有特色的澳門、珠海、佛山、東莞、惠州、中山、江門、肇慶等8座城市。處于第三圈層的是汕頭、湛江等周邊的12座城市。于是,便可形成“三城引領,八城互聯,輻射周邊”的灣區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的大群城市空間圈層結構的格局。從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的子群城市空間圈層結構看,深莞惠經濟圈(3+2)黨政主要領導第11次聯席會議在河源市召開,深圳、東莞、惠州、汕尾、河源五市將在新的起點上,共謀區域經濟一體化新發展。由此,廣佛同城、廣佛肇三市一體的經濟發展圈,也可以將臨近的清遠市和韶關市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范疇(3+2)。同理,珠海、中山、江門地處珠江口西岸,南連澳門,北接廣佛,東通香港,西承粵西地區,同樣也可以將臨近的云浮市和陽江市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范疇。于是,形成“三圈互通,同頻共振,共謀發展”的灣區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子群城市空間圈層結構的格局。兩個城市空間圈層的關系是:“大圈發展帶小圈,小圈發展促大圈,圈圈相聯,互促共進,一體化發展”。

3.2? 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的業內縱向發展布局

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的業內縱向發展布局,是一種步調一致的共性化、一體化行動。在這個布局中,最重要的當屬確定核心領銜產業。譚建湘指出:“從體育產業增加值占比的貢獻率、產業規模、行業的成熟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廣東省體育產業的11個類別中排前5名的依次是體育用品業、體育健身業、體育培訓業、競賽表演業和體育場館服務業?!庇捎诒椴紡V東省各地的體育用品業規模龐大、消費者人群眾多,行業歷史悠久、成熟度較高,其增加值為體育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占比最大,所以排在首位。但是不是由此就可以推斷將體育用品業作為灣區體育產業一體化布局中的核心領銜產業呢?能擔起核心領銜重任的,應具備3個不可或缺的條件:一是要具有區域標志性意義和提升國際知名度的品牌影響力;二是產業的后發潛力大;三是有利于拉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依據這3個條件,再加上港穗深三城具有較多高端大型的體育場館、發達的經濟、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往承辦高端國際體育賽事的經驗和影響力,可以說非競賽表演業莫屬(一個核心)?;浉郯娜菓鸩叫纬纱笮突蚋叨藝鴥韧赓愂乱惑w化(聯合運作),中型國內外賽事本地化(各自運作),小型基層賽事日?;ㄟ\作)的格局。努力開發群眾體育灣區聯賽,積極促進全民健身的發展和體育消費水平的提升。其次,需要確定重點產業?!叭窠∩碛媱潯薄敖】抵袊钡葒覍用娴恼唑寗雍腿藗冇^念的變革、健康意識、生命意識、體育意識的增強,特別是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極大促進人們的體育健身需求,故體育健身業應該是一個重點。此外,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科技創新、管制放寬、知識交叉、市場和價值鏈關聯等的利益共享,促使不同產業之間互相交叉、滲透、融合,并逐漸演變為全球產業發展新趨勢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歐盟“綠皮書”指出,產業融合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性問題,更是涉及到服務以及商業模式乃至整個社會運作的一種新方式,是新條件下促進就業與經濟增長的強有力的發動機。體育旅游就是產業融合的產物。盡管在2019年國家統計局發布《體育產業統計分類》的11類劃分中沒有“體育旅游業”,但22年前就有人寫出“體育旅游”的文章。此后,體育學術界的許多學者開始關注體育旅游。除出版專著、教材以外,截至2022年9月9日,經中國知網以“體育旅游”為篇名檢索到8 038條結果,其中包括中文學位論文638部,學術期刊5 498篇;外文會議論文202篇,學術期刊1 379篇,體育旅游的研究熱度是對現實需求的回應。所以,依據灣區經濟發展的預期和未來消費需求的走向,特別是悠久的嶺南歷史文化遺產和港穗深國際化大都市的吸引力,還可以確定體育旅游產業為重點產業。如此,便構成了兩個重點。再次,體育用品業、體育場館服務業、體育培訓業、體育博彩業、體育傳媒業、體育信息和中介服務業等六業,可通過自身的不斷發展,有力支撐核心產業和重點產業的發展,于是便可形成灣區體育產業布局“一個核心、兩個重點、六業支撐”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3.3? 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的業內橫向(錯位)發展布局

相對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的業內縱向發展布局,其橫向(錯位)發展布局是一種充分發揮各地個性化優勢的一體化行動。事實上,通過灣區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促進其一體化發展,并不存在單一的縱向或單一的橫向(錯位)發展,而是通過縱橫交錯式的布局,以共性帶個性,以個性促共性的一體化發展。其目標是使產業布局的聯合與協作向多層次方向發展,通過產業整合與差異化分工,優勢互補,聯合發展,實現體育產業效益的最大化。

1)對香港體育產業錯位發展的思考。

香港應在繼續保持賽馬特色的同時,利用世界級金融中心的優勢,大力開發體育金融服務;并利用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主席霍啟剛的熱心、能力和國際影響力,培育電子競技產業。金融體系是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而香港離岸人民幣管理中心的地位是客觀存在的。香港有豐厚的資金、優秀的人才、健全透明的法制和先進的現代服務業以及較高的國際化視野。然而,香港高度依賴金融和房地產,年輕人的上升通道狹窄。香港的科技創新和成熟的金融、貿易服務過去由于制度和空間的局限性,并沒有發揮足夠的作用,需要推動發展,尤其需要和內地的產業融合。因此,在體育產業的錯位發展中,香港應該充分利用國際金融中心、有過剩資金和許多金融人才的優勢,為灣區以及周邊體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催生的眾多參與主體(相關企業)提供金融產品及服務,以滿足體育產業一體化發展的金融需求。香港的各金融部門可考慮專門成立或者下設附屬體育金融服務公司,專事體育金融服務。在這方面,內地已有先例,如“達陣體育金融服務(上海)有限公司”。自2017年以來,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已舉辦《Dota2》《星際爭霸Ⅱ》《爐石傳說》等多個項目的競賽活動。特別是“亞運征途”系亞奧理事會(OCA)與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AESF)共同發起的電子體育項目官方賽事與活動,代表了亞洲電子體育的最高水平,將涵蓋2023年杭州亞運會、2026年愛知-名古屋亞運會、2030年多哈亞運會等多個亞運周期。所以,香港有條件培育電子競技產業的發展,并與廣州、深圳兩地強強聯合,逐步帶動灣區電子競技產業的一體化發展。

2)對澳門體育產業錯位發展的思考。

澳門地狹人少、產業單一、經濟體量小,發展空間有限。所以,澳門的產業主要是博彩和旅游。澳門2021年的GDP僅為1 943.23億人民幣,但人均GDP卻達到驚人的284 406元人民幣,高出香港44 572元人民幣。澳門雖小,但發達的博彩業卻讓其舉世聞名,吸引世界各國絡繹不絕的游客,從而拉動了旅游產業的發展。為此,澳門體育產業的錯位發展,可在繼續推進體育旅游業發展的基礎上,借助博彩的優勢,在兩個方向上開發體育博彩。方向一:發行馬術彩票,形成馬術產業鏈。香港賽馬國際知名度很高,經常舉辦全球一級賽事。香港的“金槍六十”(馬匹名)曾在重大國際賽事中創16連勝的記錄。香港每季共進行12場國際一級賽。比如2021年度香港有9場賽事上榜,6場位列前50名,讓香港最高水平賽事在國際上日益受到關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2014〕46號)中指出,大力發展水上運動、登山攀巖、馬術等項目。目前,原“香港賽馬會從化(隸屬廣州)訓練中心”現已正式改名為“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是內地首個達到世界最高標準的純種馬匹訓練中心和馬場。香港賽馬會已開始在從化馬場舉辦世界級速度馬術比賽,這不僅將會給廣州馬術產業的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還會形成粵港澳合作的馬術產業鏈,促進其一體化發展。例如,周良君、王釗(口述)指出,廣州從化養馬訓馬,香港承辦馬術賽事(提供賽事技術支持),澳門發行馬術彩票,東莞研發馬術裝備制造,深圳則進行馬術賽事設備的高端研發。方向二:改革創新體育彩票,在灣區形成規?;瘍瀯?。首先,需要把體育彩票業納入澳門產業(經濟)發展的規劃之中。其次,需要和粵港聯合起來,將體育彩票業做大做強,形成規?;?,并輻射影響周邊地區,使之成為灣區體育產業新的增長點。再次,需要在目前流行的體育彩票(包括超級大樂透、排列3、排列5、七星彩、地方體彩、足球彩票、競彩等)基礎上改革創新,降低單類中獎的高額獎金,擴大中獎面,增強體育彩票的吸引力。

3)對粵(廣東)體育產業錯位發展的思考。

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由若干個相連的海灣、港灣、島嶼,以及鄰近的城市共同組成。比如,珠海擁有東澳島、廟港島、外伶仃島;深圳擁有西沖情人島、楊梅坑、大亞灣、大鵬灣;惠州擁有巽寮灣、雙月灣、三角州島;香港擁有大潭灣、中環碼頭、西貢、白沙灣、愉景灣和黃金海岸。因此,灣區以海洋經濟為優勢的產業發展導向和沿海產業發展帶的布局,使灣區開發水上運動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和強大的經濟背景支撐。為此,可由休閑旅游城市珠海牽頭,會同深圳、香港、惠州一體化規劃,共同開發水上運動(游艇、摩托艇、潛水、沖浪、滑水,以及游泳等濱海體育休閑活動),不僅可以促成灣區體育產業新經濟增長點的形成,還會切實給灣區居民的生活帶來水上休閑的樂趣。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一直是國內的經濟強省。但是,由于地理、地形原因(粵西粵東粵北多山),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所屬灣區的7個核心城市經濟總量占廣東省的76%,而粵西、粵東、粵北14城經濟總量只占24%。大灣區的深圳經濟總量過3萬億,廣州也接近3萬億,兩個城市經濟總量占了將近廣東省GDP的50%(2021年廣東省的GDP為12.44萬億),而且灣區所屬的佛山和東莞的經濟總量也已超過萬億。但是其他城市比較弱,第5名的惠州經濟總量不到5 000億。而廣東周邊其他14個城市,還沒有一座經濟總量過4 000億的城市,甚至還有經濟總量剛剛過千億的云浮、河源等城市。因此,根據廣東灣區所屬幾個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產業(經濟)優勢,除重點開發水上運動外,還可考慮如下體育產業錯位發展的重點:廣州應充分利用城市國際知名度和體育場館設施等優勢,重在發展高端國際體育賽事(包括國內外高端電子競技賽事);深圳應充分利用科技優勢,重在體育的科技創新和高端研發;而佛山和東莞則應充分利用制造業的優勢,重在開發體育用品。

4)對錯位培育體育產業基地的思考。

產業基地是由政府或者民間組織、機構自發或者規劃籌辦的富于規劃且具有產業集群效應的經濟體。產業基地因產業屬性而異,規模不一,并表現出多元化特征。如果將體育產業所包含的11個類別都作為重點培育產業,將灣區(9+2)城市群都作為發展體育產業的基地,也就無所謂重點培育產業和產業基地可言。所以,應該根據灣區經濟、產業,以及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發展的前瞻性、客觀性及其后發優勢,對重點培育產業和作為其載體的基地(所在城市)做出因地制宜的合理選擇。本研究認為要做大做強灣區體育產業布局中的領銜產業——體育競賽表演業,使其達到與一流灣區相匹配的水平,就必須進行重點培育。其次,還應重點培育尚待開發的體育金融業和亟待大力發展的水上運動。在灣區經濟發展的大布局、“一國兩制”框架下先行先試的3個示范區——南沙(廣州)、前海(深圳)、橫琴(珠海)等的各方面條件,比較適合作為灣區上述3類體育產業錯位發展的基地,其強大政策支持背景、厚重經濟實力和適宜地理位置,是支撐體育競賽表演業基地、開發體育金融業基地和大力發展水上運動基地十分難得的天時、地利、人和條件。

(1)廣州南沙。

2022年6月6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南沙方案”)出臺。中山大學李善民副校長指出:在“南沙方案”里,中央賦予南沙在灣區中很高的定位,即要把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李勝蘭認為“南沙方案”一是展現了中央對南沙發展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二是雙15%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是前所未有;三是南沙面向世界的戰略定位前所未有;四是給廣州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前所未有。在當代,國內外大型或高端體育賽事的舉辦,有很多都是民間行為(國際、地區等的體育組織、公司)或半官方行為。由于國內外大型或高端體育賽事服務涉及到賽事策劃創意、廣告宣傳、營銷傳播、賽事紀念品、體育用品、場館服務、體育傳媒、贊助、體育經紀(中介)等很多方面,所以用賽事服務體系龐大形容或許并不為過。南沙所屬廣州,應充分利用國際化大都市知名度高、經濟發展水平高、體育場館設施高端、承辦國內外賽事經驗豐富,特別是雙15%的稅收優惠政策等的優勢,積極吸引國際足聯、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等國際各單項體育協會組織;英國APC體育公司、世界體育集團等國外公司;以及國內的阿里體育、騰迅體育、斯臺普國際體育、中智華體體育經紀公司等一大批賽事舉辦組織和服務公司,以設立分公司、或辦事機構、辦公室、代辦點等的形式入駐南沙,逐步發展成為體育競賽表演業的基地,促進灣區體育競賽表演業的發展。

(2)深圳前海。

前海是“珠三角灣區”穗—深—港發展主軸上的重要節點。2010年8月2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把前海建設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范區,其功能定位為:深港合作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結構調整區,重點發展創新金融業等。香港應該充分利用國際金融中心、資金充裕和金融人才的優勢,在開發體育金融業的同時,著力將其延伸至前海,為前海重點發展創新金融業添磚加瓦。前海也應該立足灣區體育產業的發展,吸納各大銀行和保險公司在此設立體育金融支行、體育保險支行,開辦體育投融資業務、體育借貸業務、體育保險業務,乃至體育證券業務等,通過政策感召和實踐積累,逐步培育成支撐灣區體育產業發展的金融基地。

(3)珠海橫琴。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接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正式揭牌。橫琴是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可以形容為“山不奇水奇,樹不奇石奇,地不奇島奇”,有雨后“處處是瀑布、塊塊是奇石,十步一瀑布,百步萬棵樹”的自然景觀,加上橫琴與澳門三島一河之隔,成為中西文化交融的獨特風景線。橫琴屬于珠海的一個區域,位于珠江入??谖靼?,在珠海領銜開發灣區水上運動的布局中,要重視向橫琴延伸,大力開展國內外大型和高端的水上運動賽事,將其打造成體育產業開發的水上基地。隨著時間的推移,5座國際國內機場、4個深水港、3條軌道交通、8條高速公路等的便利條件,未來的橫琴完全有可能成為全球知名的國際化水上運動基地。

以頂層設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中觀層面的灣區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以及微觀層面五位一體的體育產業一體化為支撐背景的體育產業布局一體化初步探討,作為理論構想的研究成果,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在今后的研究中,需繼續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和產業的發展走向,特別是關注體育產業發展的實際政策導向、發展路徑、一體化布局,乃至與整個灣區產業的協調和融合發展進程中的成績與問題,并通過持續不斷的研究積累,逐步修正和完善這一理論構想,從而為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注釋:

① 離岸人民幣(CNH):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存放款業務。目前最活躍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在香港,充分反映市場對人民幣的供需。

參考文獻:

[1] 張占斌. 國內大循環[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

[2] 何飛. 粵港澳大灣區具備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樣板的條件和優勢[N]. 經濟日報,2020-08-19.

[3]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N]. 深圳特區報,2021-05-18(B01).

[4] 產業一體化的一般理論和現實意義[EB/OL]. (2021-03-19)[2023-07-03]. https://www.guayunfan.com/lilun/108437.html.

[5] 趙作權. 灣區經濟研究綜述[J]. 新疆財經,2021(3):5-16.

[6] 覃艷華,曹細玉. 世界三大灣區發展演進路徑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啟示[J]. 統計與咨詢,2018(5):40-42.

[7] 馬超平,林曉云. 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新趨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11):43-45.

[8] 彭芳梅. 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城市經濟空間聯系與空間結構——基于改進引力模型與社會網絡分析的實證分析[J]. 經濟地理,2017,37(12):57-64.

[9]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課題組.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研究[J]. 開放導報,2017(4):13-19.

[10] 鄭勝華. 體育旅游——杭州亟待開發的旅游項目[J]. 旅游研究與實踐,1997(1):31+53.

[11] 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EB/OL]. [2023-07-03]. https://baike.baidu.com/item/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22636534?fr=aladdin

[12] 中國日報網. 《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正式發布,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專家解讀[EB/OL]. (2022-06-17)[2023-07-03]. 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735870426803536349&wfr =spider&for=pc.

猜你喜歡
產業布局灣區粵港澳
我國天然花崗石臨礦產業布局初見端倪
灣區一起潮:時代中國深耕灣區22載 與灣區共成長
擎動灣區制高點,耦合前海價值圈!
李萬雄:灣區引擎,空港之芯
廣州南拓 發現灣區新機遇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產業布局特征研究
廣西北海市銀海區多產業布局就業扶貧車間
編讀往來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開幕
摁下粵港澳大灣區“加速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