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金融促消費:基本邏輯、可行路徑與啟示建議

2023-12-19 23:19楊望
清華金融評論 2023年12期
關鍵詞:消費金融

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動力。消費金融對消費具有促進與撬動作用。本文指出,消費金融機構應深度運用金融科技手段,讓消費金融與金融科技深度融合,不斷在各應用場景進行增量拓展,通過挖掘消費潛力,為經濟回穩向上、平穩運行提供強勁的需求側動力。

科技趨勢研究是對全球大型銀行關注的科技發展領域、創新趨勢和潛在突破進行分析,從而支持商業銀行的金融科技、信貸、投資和科創金融等業務的前瞻性布局。為了準確把握前沿技術發展趨勢,本文的研究主要面向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簡稱FSB)2021年發布的30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簡稱G-SIBs),通過研究其在前沿科技領域相關搜索引擎的資訊數頻次,借此一窺其業務方向,為支持商業銀行的業務決策提供建議。這30家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摩根大通、美國銀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法國巴黎銀行、匯豐銀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集團、花旗銀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富國銀行、日本瑞穗金融集團、巴克萊銀行、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法國BPCE銀行集團、法國興業銀行、德意志銀行、高盛集團、加拿大多倫多道明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摩根士丹利、瑞士聯合銀行集團、荷蘭國際集團、意大利聯合信貸集團、渣打銀行、紐約梅隆銀行、美國道富銀行等29家銀行和瑞士信貸集團。瑞士信貸集團因此后與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合并而不在考量范圍。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針對全球大型銀行科技趨勢開展分析,通過直接獲取開源數據,利用人工智能、網絡爬蟲、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文本抽取“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名稱”與“前沿科技關鍵詞”的組合條件在主流搜索引擎的詞條結果。通過數據清洗、分析、計算和可視化等手段,從整體和領域兩個視角對前沿科技在全球主流銀行間的發展與應用現狀給出定義。重點關注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在新興技術領域〔元宇宙、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簡稱AIGC)、大模型〕和主流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移動應用、物聯網)的表現,以此作為各細分技術領域發展趨勢評估的基礎。此次研究也與外部相關數據和榜單開展交叉驗證,提高了研究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總體發現

技術領域多元化布局,助力搶占發展先機

研究選取了量子計算、物聯網、安全、區塊鏈、人工智能、元宇宙、云原生、移動互聯、大數據等重要的金融科技領域,對全球典型銀行樣本的主流搜索引擎詞條數進行逐一排名,以反映G-SIBs在各技術領域的影響力水平。

G-SIBs在以上各重要技術領域均有相對完整的覆蓋,G-SIBs在前沿金融科技的投入和關注度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面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新常態,對多元科技布局越密集的翹楚機構,越能夠從容應對金融服務格局的巨變,順勢成為當今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領頭羊和金融科技最高水平的代表。

從技術領域維度分析發現,各大銀行對于以云原生、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元宇宙為代表的技術領域均有明顯關注,而量子計算、區塊鏈等技術領域僅局限在部分銀行。由于技術熱度與應用效果是各銀行布局技術領域的重要考量因素,因而各機構對不同領域的技術投入也存在較大差異。

聚集效應顯著,中美開展“科技競賽”

研究選取了近兩年度的同類技術領域數據進行對比,通過觀察條柱上對應金融科技領域的長度,可以對全球代表性銀行金融科技詞條數產生認知。從區域與機構維度分析發現,在量子、物聯網、安全、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全球代表性銀行在不同的技術領域體現出明顯的區域性差異。

研究發現,美國與中國的頭部銀行在金融科技各技術領域的布局密集,而歐洲和日本的銀行略遜一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重視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無論是在云原生、安全這類基礎技術領域,還是在人工智能(AI)、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移動互聯等相對成熟的技術領域,亦或是在量子計算、元宇宙等新技術領域,均投入較高關注。美國高盛集團和美國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均衡布局,注重云原生技術探索和應用,重視風險防范和深耕安全技術,在量子計算、元宇宙等新興技術領域具備領先優勢。

從區域維度分析發現,2022年中國與美國的頭部銀行對金融科技仍保持與上年相當的高關注度,歐洲銀行2022年對各個技術領域的關注度均有所提升。日本和加拿大的銀行機構2022年在金融科技詞條與資訊曝光度方面明顯低于以上地域,這也印證了G-SIBs對金融科技的關注度存在明顯的地域差距。

從技術領域維度分析發現,全球代表性銀行都對人工智能技術較為重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營銷、風控、投研、運營等銀行業務場景逐漸實現規?;瘧?,其已成為推動銀行數字化建設的核心驅動力,通過人工智能賦能已成為銀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行業共識。自2022年11月美國OpenAI發布ChatGPT以來,中國與美國的頭部銀行高度重視生成式AI和大模型帶給金融業的顛覆性變革,已投身新一輪AI技術“科技競賽”,而歐洲銀行的關注度和投入較為不足。

同時,量子計算的關注度急劇增高,中國和美國均將量子計算的重要性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而受限于區塊鏈在部分國家存在政策性限制、應用場景已得到充分挖掘等原因,2022年G-SIBs對于區塊鏈關注增速遠不及2021年。

技術特點分析

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為代表的數字化:強者恒強,支持業務轉型升級

隨著金融需求的日益場景化和碎片化,金融服務愈發呈現數字化特征,銀行紛紛投入巨大的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型,推進“智能化、數字化、移動化、實時化”建設。本研究選取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來評估全球銀行數字化能力??傮w而言,建設數字化的能力(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已成為全球系統性重要性銀行的共識。對比2021年并結合2022年的應用場景,能夠看到數字化能力在銀行業營銷、風控、運營、客服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日趨成熟。

通過選取G-SIBs典型數字化技術詞條數據作為樣本,經對比分析發現,以富國銀行、美國銀行、匯豐銀行、巴克萊銀行等為代表的歐美發達國家的頭部銀行,其數字化能力曝光度均居高位,對數字化轉型建設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以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為代表的亞洲發展中國家頭部銀行,其數字化能力曝光度也保持較高水平,與歐美頭部銀行呈現齊頭并進之勢。同時,部分歐洲銀行、加拿大銀行機構以及日本多家銀行在數字化能力的媒體關注度相對較低,呈現出典型的低谷曲線之勢。

富國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標是對內對外提升人的感知能力,以體驗為導向提升服務水平。通過充分運用虛擬現實技術為客戶和員工搭建虛擬互動空間,富國銀行搭建了順暢的線上線下服務渠道,有效增強了服務滿意度并及時響應客戶需求。富國銀行還積極探索多樣化金融場景,創造性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最大限度激活客戶的體驗效用和服務效能。

中國工商銀行圍繞“數字生態、數字資產、數字技術、數字基建、數字基因”五維布局,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形成了體系化、生態化實施路徑。通過構建共創共贏數字生態、做實做強做活數據新要素、打造先進可控的硬核科技、優化數字基建布局、建設敏捷協同的組織機制,促進了科技與業務加速融合,以“數字工行”建設推動“GBC+”(政務、企業、個人)客戶生態協同發展,金融科技價值創造力持續提升。

以云計算、微服務、容器化為代表的云原生技術:聚集優勢,打造信息技術(IT)領域的“共享基座”

云原生技術自2015年正式誕生以來,以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迅速席卷全球科技產業,并在金融行業快速落地。云原生所提供的IT基礎能力,在金融科技推動銀行業務模式的重大轉變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G-SIBs中,云原生技術領域的影響力相對比較集中,本次調研綜合比對了云原生涉及的云計算、微服務、容器、無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DevOps等技術關鍵詞條數量。經分析發現,高盛集團、中國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憑借早期投入,在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高盛集團在云原生技術領域有著持續深入的探索和領先的應用。近年來,高盛集團加強與亞馬遜云計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簡稱AWS)的合作,于2021年12月宣布與AWS共同推出面向對沖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客戶的行業云平臺——金融數據云(Financial Cloud for Data)。金融數據云是高盛基于AWS的“IaaS+PaaS”[Iaas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的簡稱,PaaS是平臺即服務 (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的簡稱]底座打造的云原生金融數據管理和分析的解決方案,可顯著增強高盛的前臺分析工具功能。高盛集團通過使用一系列云原生關鍵技術持續提升其數字化轉型效率和質量,如使用Kubernetes來管理其容器化應用;使用開源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臺即服務)平臺Cloud Foundry來構建和部署其云原生應用,以簡化云原生應用的開發和部署;使用流行的開源監控系統Prometheus收集和展示各種指標數據,用以監控其云原生應用的性能和運行狀態。這些技術的應用為高盛集團未來的數字化競爭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以元宇宙、AIGC、大模型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群雄并起,勾畫數字經濟新藍圖

數字經濟展現出的強大韌性和勃勃生機為全球經濟復蘇帶來堅定信心,尤其是以元宇宙、大模型AIGC等新興技術為代表的領域,通過描繪“虛實融合”“數實共生”的數字世界,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數字人等具體技術為數字經濟發展打開新的想象空間。

本次調研綜合比對了元宇宙、大模型AIGC等技術領域的關鍵詞條數量。經分析發現,G-SIBs在元宇宙、生成式AI等技術領域的發展表現出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體現在技術能力構建的方式、關注的應用場景以及實施路徑等方面。比如,以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為代表的機構,因其具備較強的科技自研能力,往往更傾向于基于自有基礎設施及內部金融數據開展技術探索,通過結合各自銀行的整體發展方向探索新興技術應用場景;以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為代表的機構,則更傾向于選擇與市場上已有的成熟科技企業深度合作,通過內化外部服務的方式達到探索降本增效、提升業務效率、拓展新興場景的目的。

同時,G-SIBs機構在元宇宙、生成式AI等新興技術領域的高影響力主要集中在美國和中國的頭部銀行。其中,高盛集團、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在本領域的表現比較有代表性。作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之一,高盛集團正積極探索元宇宙、生成式AI等技術能力,以加速提升業務場景的應用成效。中國工商銀行在元宇宙領域的探索保持領先。工商銀行于2022年10月推出同業首個“VR元宇宙虛擬營業廳”,已率先在河北省雄安分行試點使用。中國農業銀行秉持創新發展理念,主動擁抱AI大模型前沿技術,以技術探索創新為牽引,以場景價值賦能為目標,2023年4月發布ChatABC大模型。

對我國大型銀行的建議

遵循技術發展的科學規律,建立長效跟蹤研究機制,助力我國科技自立自強。前沿技術的發展曲線(圖1)和目前G-SIBs的重點布局方向幾乎一致。未來,我國大型銀行一方面應持續跟蹤國外同業關注的科技熱點并以科學方法研判技術的成熟度,建立企業級長效跟蹤機制,定期發布科技熱點深度分析供全行參考,從而有效支持集團決策并助力我國科技的自立自強。另一方面,銀行在開展金融科技、信貸、投資和科創金融等業務的前瞻性布局時,應充分考慮數字化、云原生等主流重點領域與生成式AI、元宇宙和量子信息等新興技術的全面覆蓋。同時,應根據技術發展的成熟度對投入有所側重,進一步平衡風險與收益。

主動應對不確定性,整體上多元化布局前沿科技。大型銀行整體科技布局的多元化,有助于對抗不確定性,在總體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支持大型銀行集團從容應對金融服務格局的內部與外部巨變。

發揮成熟技術性價比優勢,持續挖掘業務價值。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這些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全球代表性銀行已了解其應用價值并保持適度投入。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技術為代表的數字化能力是全球重要性銀行普遍關注的重點和熱點,通過與業務場景的結合,這些技術的應用往往能直接推動業務發展,直觀地產生業務價值。

進一步理解云計算的節約增效、替代賦能的作用。對于數字化、云原生等主流重點領域,領先銀行已經率先開展布局并持續投入,取得了不錯成效。以云計算、微服務、容器化為代表的云原生技術在銀行業的應用日趨成熟,大型銀行機構正逐步完善各自云平臺服務能力。大型銀行應順應技術趨勢,積極發展云計算,變后臺運營為前臺經營,不斷保持先發優勢。

緊密結合“十四五”規劃,將新型技術內化在銀行經營活動中。對于生成式AI、元宇宙和量子信息等新興技術,各大銀行均認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ChatGPT和“虛擬現實”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技術將在未來獨占鰲頭。不同銀行機構對新興技術的投入和研究呈現出顯著的差異化,往往與各銀行整體發展規劃密不可分。國內大型銀行均已制訂金融科技規劃,下階段可以適時結合最新技術,不斷夯實戰略規劃的成效。

(邊鵬為中國建設銀行研修中心(研究院)處長、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可持續金融專家委員,李佩芳、孫超供職于建信金融科技基礎技術中心。建信金融科技基礎技術中心李曉敦、李鑫、楊濤、劉浩、牟寧波和丁紅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文編輯/孫世選)

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動力。消費金融對消費的促進與撬動作用,體現在聚力保障“能消費、愿消費和敢消費”。隨著經濟的恢復向好,居民的收入增長和信心有望提升,在此期間,消費金融為居民在汽車、家電、家居、餐飲等大宗與服務消費場景,提供了更多的消費能力和意愿。

促消費的基本邏輯

消費和投資是內需的兩大支柱,也是經濟復蘇向好的關鍵所在。在內需之中,消費是最終需求,投資是派生需求,消費對于內需和經濟的影響更為直接。消費不足不僅會給我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也會令企業經營乏力、就業困難,還可能滋生債務風險。

內需不足體現為國內需求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拉動作用需要提升??捎梦覈圃鞓I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構造國內需求(消費)的先行指標,即以制造業PMI的新訂單減去新出口訂單的差,定義國內新訂單來近似計算內需或消費,來判斷國內的消費需求強弱。2023年8月,PMI的國內訂單和出口訂單兩個分項指標有一定程度的穩步回升,與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有顯著關系,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消費不足體現為消費占GDP的比重偏低。過去50年里,我國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從與世界均值相當,下降到低于世界平均值,近10年有小幅度回升。2022年,我國居民消費支出占GDP比重為37.17%,美國為68.17%,歐盟為50.99%,日本為53.88%。從一定程度上說,消費不足成為我國未來需要克服的困難與挑戰。

當前,穩增長、穩就業、穩價格等宏觀政策持續推出,有效促進了居民消費的需求,居民消費不足、內需不足的問題得到了相應的緩解。消費不足的主因不是消費意愿,而是消費能力,即購買能力。近年來,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大幅度增長,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6883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4538元。但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占收入比重降到了66.53%,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居民收入能力增速低于消費支出能力增速。因此,要化解我國內需不足、消費不足的問題,要么增加居民收入,要么從消費金融等路徑提升消費者的購買力,促進消費對我國經濟的拉動作用。

促消費的可行路徑

2023年7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恢復和擴大消費二十條措施,為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提供頂層設計和戰略支撐。消費金融能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和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深入貫徹擴大內需戰略,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

消費金融是拉動內需、減費讓利的重要驅動力。狹義的消費金融即消費信貸,廣義的消費金融即包含支付、投資等所有與消費相關的金融活動。消費金融憑借數字技術,打造智能、高效、安全的消費生態,業務覆蓋個人消費貸款、信貸資產轉讓以及金融債券發行等,創新消費環境,促進消費升級,不斷履行提振消費、助力小微等多重社會責任。

消費金融公司具備分散、小額、線上以及靈活借貸的業務特點,主要采取精準有效的措施降低消費貸款服務成本,提升全社會消費金融服務的可得性,釋放消費潛力,激發消費意愿。目前消費金融的供應主體主要由商業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平臺等持牌經營機構組成。商業銀行和非銀系消費金融公司競爭優勢不同,彼此之間互為補充。消費金融公司秉持以服務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以促進國內內需恢復為業務重心,豐富消費信貸產品供給,增強消費者的消費金融便利性。傳統銀行在資金實力、信譽和風險控制方面具備較強競爭力,而非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則在流量、數據資源以及消費環節等方面擁有相對優勢。

消費金融促消費的可行性

在助力經濟穩步增長的過程中,消費金融發展水平與國計民生聯系緊密。截至2022年末,我國消費金融行業資產總額達8844.41億元,負債總額7847.23億元,所有者權益達997.18億元,2022年以來,消費金融公司累計發放線上貸款2.47萬億元,占全部貸款的比例為96.17%,30家消費金融公司累計向新市民發放消費貸款共計1652.22億元,可見消費金融正逐步成為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增長的新興力量。目前消費金融的主要客群為年輕客戶、新市民及傳統銀行難以覆蓋到的長尾客戶。要通過提供金融產品服務支持來增強消費能力、提振消費意愿以及創新消費環境,即讓居民“能消費、愿消費、敢消費”。

第一,消費金融能夠促進居民消費能力增強。消費金融服務機構在居民消費新需求升級的驅動下,不斷深耕消費場景,開拓新的業務場景,以金融科技加速鏈接“線上+線下”的消費場景(圖1)。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不僅是提升消費水平能力的關鍵,也決定內需的恢復。一方面,消費金融通過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助力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小微企業在吸納就業方面的優勢潛力,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從而激發居民的消費能力和需求。具體而言,消費金融機構可提供20萬元以下的線下、大額的專項信貸等信貸產品,通過專屬客戶經理服務將市場需求與服務供給有效對接,加大對個體工商戶、創業期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扶持,疏通供應鏈和產業鏈中資金短缺、融資渠道受限的堵點,緩解實體經濟的現金流壓力,實現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快速發展,強化小微企業吸納就業能力,助推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此外,消費金融也注重農村特色產業發展的支持工作,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勞動回報率,增加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費能力。另一方面,基于相對收入假說,居民消費呈現棘輪效應,即居民消費習慣養成呈現不可逆性,即較易向上調整但較難向下調整,因此背負消費信貸的居民會有更大的工作動力去增加收入,以保持消費習慣。截至2022年末,消費金融公司服務客戶人數達3.38億人次,同比增長18.4%;資產規模及貸款余額分別達到8844億元和8349億元,同比增長均為17.5%,高于經濟增速和消費增速,為恢復和擴大消費需求做出了突出貢獻。

第二,消費金融能夠促進居民消費意愿提升。消費金融借助智能科技優化模型和算法,深入教育、旅游以及購物等多種消費場景,以前端精準客戶畫像實現精準獲客,并結合多種不同消費信貸場景,為具備不同信貸習慣和資信情況的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和便利的消費信貸產品,以適度的資金杠桿提振居民消費意愿、助力擴大內需。例如消費貸聚焦消費者的小額、短期的流動資金需求,涵蓋衣食住行等生活場景。除了將合適的信貸產品提供給消費者外,消費金融機構嚴格遵守審貸、放貸標準,保證風險安全把控,確保消費信貸定價合理化、公平化和透明化,同時降低信貸成本,激發居民理性消費意愿,多家商業銀行已采取降低消費貸款利率的措施,并推出信用卡消費分期付款、免息、滿減優惠等活動,一部分國有商業銀行下調了消費貸款利率。

第三,消費金融能夠促進居民消費環境創新。消費金融結合居民多元化消費場景,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實現消費型及經營型消費信貸服務智能化,打造“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雙輪驅動模式。在產品與服務方面,消費金融機構利用金融科技推出“線下消費+線上授信支付”的循環額度產品,并搭建智能人機協作平臺和虛擬數字人等金融基礎設施,讓消費者切身體驗金融服務數字化升級對消費環境的創新升級。例如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簡稱GPT)大模型與消費金融客戶服務、營銷等場景天然契合,通過人機交互實現多輪對話與認識客戶(KYC),提升對話效率與服務體驗,并基于用戶數據的收集分析而自動化生成營銷物料和用戶畫像,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營銷。在風控體系方面,消費金融公司將人臉識別、虹膜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運用到服務過程中,打造持續升級迭代的智能風控模型,靈活運用“數據+算法+模型”技術優勢,構建涵蓋近千條風險處理策略、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信用評分體系的風險決策系統,大幅度提升風控能力和授信準確性,保障用戶的消費環境安全性和合法權益,拓展金融服務的深度與廣度??梢娤M金融能充分發揮科技能力,創新居民消費應用場景,并優化風險管理體系保障居民消費環境的安全穩定,為激發居民消費增長新動能做出貢獻。

消費金融促消費的場景打造

2023年6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在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將緊抓恢復和擴大有效需求這個關鍵,持續優化和改善金融服務”。具體舉措包括加大新型消費和服務消費金融支持,促進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等大宗消費場景。具體到居民的消費重點,可歸納為電商、教育、農村和文旅四類促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支持。

電商消費場景

強消費是電商購物的基本屬性,消費金融不僅能為居民提供優質消費信貸產品,同時重視營銷渠道的數字化創新,激發并升級居民的消費需求,并推動交易有效運行。網購居民是消費金融的潛在客戶,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網絡零售用戶數量達8.45億,網絡零售市場規模達14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30%,可見電商消費在消費擴容的巨大潛力。消費金融機構通過物聯網實現0物理網點的線上服務方式,包括無人智能柜員、智能貸款機器人等,并借助云計算、區塊鏈技術對用戶的征信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提供“一次授信,循環使用”的信貸支持,在“618”“雙十一”等電商購物節大促的支付過程中,向居民提供分期免息、信用卡付款優惠等多種優質消費信貸產品,居民可自主選擇消費金融產品購買家居、汽車等消費品,不僅拓展消費信貸產品的可得性和普及性,又與其他促消費措施形成合力,共同提振居民消費需求。同時,消費金融機構積極探索基于生態合作的垂直場景獲客和精準數字化營銷,通過居民的消費交易信息形成一站式支付到信貸的合作,深入智慧零售場景和頭部消費場景,實現獲客增長。數字機器人作為消費金融機構數字營銷的關鍵舉措,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簡稱RPA)技術為核心,實現線上自動化、智能化交互的數字能力系統平臺,提升用戶體驗和數字營銷能力。例如某消費金融機構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打造數字化經營體系,推出全流程消費金融科技產品解決方案,具體包括流量運營系統、智能客服系統、智能催收機器人以及風控決策引擎等,不僅有利于以優質消費金融產品及服務滿足居民在電商消費環境中的信貸需求,也能進一步提升電商平臺流量的轉化率,降低消費金融機構獲客、拓客和留客成本,規避資產的不良率上升。

教育消費場景應用

消費金融可提供用于教育類課程及服務的信用貸款,包括技能培訓費用、考試費用、高等教育貸款等,緩解家庭教育支出壓力,提升教育消費需求及品質,為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增添人才活力。消費金融機構與教育培訓機構展開合作,覆蓋線上及線下教育模式,為資金不足的客戶提供教育分期服務,滿足居民的教育消費需求。此外消費金融機構以科技創新與數字化經營為依托,創新“金融+教育”系列金融產品,深耕教育生態體系,為高校學生提供教育培訓等信貸融資外,還積極推出創業孵化等普惠性創新創業信貸產品,全力支持創新創業和產教融合。

農村消費場景應用

消費金融持續向農戶提供消費性和經營性等多元化融資支持,并助力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優化升級農村消費結構,放大其對消費的擴容效應。農村地區普遍存在金融產品及服務供給不充分的問題,消費金融機構充分借助金融科技優勢,深入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聚焦農村居民在消費領域方面的具體細分需求,為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重點客群提供有針對性的消費金融產品及服務,便于滿足農村居民在種子、農藥等農資和農具等方面的消費需求,并不斷加強鄉村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開展數字化消費幫扶,探索科技助農新模式。一方面,消費金融機構圍繞種植、養殖、鄉村旅游等業務開展金融科技指導,并助力涉農信貸機構,提供同業資金和技術支持以打造智慧林下養殖、智慧養牛等智慧產業,以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提升農村居民收入,增強其消費能力,積極踐行鄉村振興國家戰略。另一方面,消費金融機構深度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依托自動化審批系統及時響應客戶信貸需求,發展個人消費與經營組合貸款業務,擴大消費金融覆蓋面,滿足農村居民在效率和便捷性方面的消費升級需求和體驗,并利用聯邦學習方式融合雙方數據進行風控建模,彌補自身數據不足,來增強用戶信用評估能力,服務范圍拓寬至信用記錄不健全、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覆蓋的農村消費群體。此外,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收入存在較強季節周期性的特點,消費金融機構推出符合農戶收入周期的消費信貸產品。例如某消費金融公司開發反收入周期的消費信貸產品,以平衡農村居民在一年內各階段的消費,有效解決農民生活暫時性資金短缺。

文旅消費場景應用

文化旅游定位于大民生、大消費產業,是推動社會消費復蘇、擴大就業的重要力量,消費金融能充分激發文旅對消費的拉動能力。文旅相較于家電、汽車等耐用消費品的發展動力更足,恢復勢頭明顯,同時政策端也加大對旅游消費的金融服務支持工作,2023年3月發布的《關于推動在線旅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旅游消費類金融產品創新,為旅游消費者提供便利的產品分期貸款、小額消費信貸、先游后付等消費金融服務,發揮文旅產業的金融支撐和消費拉動的作用。因此文旅消費的信貸服務是促進消費的重要發力點。消費金融機構基于第五代移動通信(5G)、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打造智能客服,實現業務全流程的網絡化、貸款審批決策的自動化、7×24小時不間斷服務的純線上化,不僅幫助消費金融機構降低人工成本,還能一定程度提高服務效率、優化客戶體驗,基于全渠道數據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并針對文旅消費領域的消費者、從業者以及供應鏈上下游的相關行業從業者,從定價、額度、用款周期等方面,讓利扶持,信貸傾斜,推動文旅產業消費快速復蘇。除此之外,消費金融機構充分抓住節假日、寒暑假期等良好消費機遇,契合消費升級趨勢,打造更具特色的優質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為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筑牢基礎。例如某消費金融機構基于自身旅游平臺業務,推出不需要任何擔保和抵押的小額分期信用貸款,居民可通過正規軟件應用商城下載消費金融軟件,并通過手機號注冊、上傳身份證照片、人臉識別三步操作就能授信獲取額度。貸款最長可分24期歸還,支持隨借隨還和提前還款,滿足“先游再還”的居民文旅消費需求。

促消費的啟示建議

為此,為進一步確保消費金融市場穩健運營及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對促進消費擴容的支撐作用,筆者在此針對消費金融促消費提出啟示建議:

第一,提供精準匹配消費者需求的消費金融產品及服務,推動居民消費提質擴容。首先,消費金融應基于精準營銷、精準服務和精準管理的目標,及時、充分地洞察居民的消費需求,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的消費金融供給模式,從供需兩端發力,推動消費升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大程度地推進供需匹配。其次,針對不同收入和類型的消費群體需求偏好提供相匹配的精準金融服務,緩解流動性約束和金融財富效應釋放。針對低收入群體和新市民群體,重點聚焦消費金融可得性,提供普惠性消費金融支持,緩解居民消費流動性約束,實現消費擴容;針對中高收入群體,重點聚焦多樣化、個性化新消費場景,開發適配的消費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挖掘高收入、高凈值人群的消費增長點。最后,也應考慮進行更多元的客戶分群經營,先將客戶按照企業(to B)和個人客戶(to C)進行劃分,再按照行業特征、信貸偏好、行為特征等標準進一步細化客群分類,采用精準化、專向化的消費信貸產品營銷及風控邏輯。

第二,順應新業態新模式提供創新型消費金融產品及經營策略,培育“新消費”經濟增長點。消費金融機構應堅持以服務基層客群的差異化經營為特色,為居民提供適當、有效的消費金融服務,提高不同消費水平主體的消費能力,推動多層次、多元化的消費金融服務體系的完善。具體而言,消費金融機構要重視對信貸需求端變化的敏感度,深度洞察小鎮青年、農村居民以及“新市民”等不同群體的“新消費”需求,把握消費市場變化趨勢,不斷拓寬消費金融產品及服務范圍,對已有產品進行變革,創新發展新型消費金融產品及服務,為居民消費升級提供金融支持。此外消費金融作為典型的數據驅動型行業,所掌握的數據大多為非結構化數據,消費金融機構可結合深度學習、知識圖譜、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全方面分析客群的畫像特征、消費行為和消費需求,匹配差異化消費金融產品策略、觸達策略和營銷方案,實現快速精準獲客,打造一流的用戶體驗以及高效的運營體系,抓住消費金融的關鍵環節和有效市場,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第三,提升消費金融機構風險控制能力,保障消費金融穩定運行。風險的自主可控能力是消費金融機構穩定運營的重要基礎。一方面,要健全征信體系,準確定位居民消費能力和信用水平,為消費金融發展奠定基礎。我國擁有超14億用戶的消費市場,但客群的消費水平和資信情況總體呈現差異性和多元化,因此需要精準定位客群,并對居民的個人消費行為信息進行合理整合,形成準確、完整、綜合的用戶信息數據庫,借助大數據深入挖掘消費者的行為偏好,實現消費金融科技和個人征信的深度融合。此外還須加強對不誠信、違約等失信行為的處罰,提高逃債、廢債等失信行為成本,幫助消費者樹立理性消費、理性借貸的消費觀,引導消費者提升風險意識,合理選擇消費金融產品。另一方面,應深化金融科技的應用,構建安全可控的風險管理體系??赏ㄟ^對內外部的數據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利用大數據征信、云計算等技術,自主構建風控系統以強化自身壁壘。同時要針對欺詐手段的升級和風險事件的復雜化,健全智能風控識別系統,精準預判和辨別欺詐風險,最大限度保障線上服務的極致體驗與安全。除此之外要充分運用大數據挖掘并分析海量的用戶基數,對進入客戶進行實時過濾,剔除失信用戶,建立風險的第一道防線,同時對優質客戶應采用邀請制,主動推送產品和服務信息,以此保證消費金融市場的穩定運營,助力化解金融風險,為推動經濟金融的良性循環提供有力支持。

綜上所述,消費金融深度融合金融科技,要不斷在各應用場景進行增量拓展,通過挖掘消費潛力來充分發揮我國統一大市場的作用,滿足居民在高質量高服務消費上的消費需求,為經濟回穩向上、平穩運行提供強勁的需求側動力。消費金融應緊抓消費新趨勢,探索創新型金融產品及服務,為居民消費升級及消費擴容做出持續性貢獻,全面發揮消費金融對國內消費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楊望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本文編輯/孫世選)

猜你喜歡
消費金融
國內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40年消費流變
消費物價指數
新消費ABC
消費數讀
P2P金融解讀
支持“小金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