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油廢水中產脂肪酶微生物的篩選和酶學性質研究

2023-12-19 09:35蘇少林張文娟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產酶脂肪酶菌液

蘇少林, 張文娟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楊陵 712100)

隨著餐飲業發展的多樣化,餐飲廢水油脂物含量越來越高,其化學成分相當復雜,給廢水處理增加了困難。脂肪酶又被稱為甘油三酰酯水解酶,是能將天然油脂的酯鍵水解的一種酶[1],根據國內外許多研究[2-4]表明,它能快速地水解甘油三酯的酯鍵并釋放脂肪酸和甘油。Rosa等[5]研究表明,水解反應階段是餐飲廢水處理中限制反應速度最重要的一步,脂肪酶在水解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6]。

脂肪酶廣泛存在于動物體胰腺內、植被的油料種子和各種細菌真菌[7]微生物中,在微生物中發現的脂肪酶種類最多,常見于細菌、酵母菌和真菌中,非常容易獲得,可以大批量的生產,而且具有比動、植物體內脂肪酶更高的pH存在范圍值和耐高低溫性,因此成為了工業生產脂肪酶的重要來源。當前的脂肪酶相對于普通的化學催化劑,生產的成本仍然偏高,因此篩選出新型的酶微生物和優化反應酶的條件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從某高校食堂下水道采集含油廢水,從廢水樣中分離篩選出產脂肪酶的菌株,進行多次復篩,純化后測定酶活力,最終得到能產脂肪酶的高效菌株,并觀測其特性。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來源

本次實驗選自某高校食堂下水道中的廢水為研究對象,裁剪相同規格大小的無菌紗布,分幾次蘸取下水道排污口的含油物質用來篩選產酶菌株。

1.2 主要試劑和儀器

蛋白胨(AR)、牛肉膏(AR)、瓊脂粉(BR)、氯化鈉(AR);PHS-25pH計、SW-CJ-2FD超凈工作臺、SPX-150-Z恒溫振蕩培養箱、AR1140型電子分析天平、JB-2磁力攪拌器、ZSD-1270全自動化生化培養箱、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3K15冷凍離心機。

1.3 培養基

(1)普通篩選培養基:蛋白胨10 g/L,牛肉膏粉3 g/L,氯化鈉5 g/L,瓊脂15 g/L,再添加0.05%的羅丹明B(篩選培養基于121 ℃滅菌30 min)和1%的三丁酸甘油酯的普通肉湯瓊脂培養基,最終pH 7.3~7.5。

(2)液體種子培養基:營養肉湯培養基,121℃高壓滅菌16 min。

(3)發酵搖瓶培養基:酵母膏5 g/L,(NH4)2SO45 g/L,KH2PO42 g/L,NaCl 3 g/L,MgSO4·7H2O 0.5 g/L,橄欖油2 mL/L,pH7.0。

1.4 實驗方法

1.4.1 產脂肪酶微生物的分離 從食堂下水道采集含油廢水水樣,無菌條件下,將一份5g的樣品加入一個裝有45ml無菌水并且瓶內放有一定數量的玻璃珠的錐形容器中,然后放置于搖床。利用磁力攪拌器的作用使其充分振蕩,打散搖勻水樣中的膠團使其游離菌跑出來,完全混合均勻后取出在室溫條件下靜置分層30~40 min,取上清菌液按梯度分別制成1∶10的稀釋液。用一次性無菌塑料吸管吸取上清液,用同樣的操作方式配制成稀釋度為10-2、10-3、10-4、10-5、10-6的梯度懸菌液。分別從以上7個梯度依次吸取0.1 mL,接種于事先配制好的普通篩選培養基的平板上,于恒溫培養箱中37 ℃倒置培養2 d左右。每天都要觀察菌落的存在,以及附近有無黃色透明圈出現,將沒有透明圈的菌落淘汰出去,有透明圈的挑選出并進行檢測純化,重復多次直至變為純種后置于冰箱中,調節冰箱溫度至4 ℃,將培養基傾斜保存。

1.4.2 產脂肪酶微生物的篩選

(1)產脂肪酶菌株的初篩。將分離保存的無菌菌株從冰箱中取出,用接種環分別涂布于單個的篩選培養基平板上,37 ℃條件下在恒溫培養箱中培養2 d~3 d。然后將其取出來,采取肉眼觀察法記錄產生黃色透明圈的菌株。透明圈法[8]作為篩選酶最簡捷的辦法之一,需要每隔24 h觀察透明圈的顏色及大小,并測量菌落透明水解圈的直徑(D)以及菌落的直徑(d),然后算出兩者的比值大小,觀察顏色的透明度等,大致推算出酶活力的大小。二者的比值相差越大,該菌株產酶能力越強。把比值相差大的菌落用金屬接種環轉移至固體的斜面培養基上,使用劃線培養的辦法進行多次劃線培養,4℃保存供復篩備用。

(2)產脂肪酶菌株的復篩。挑取初篩得到的具有酶活性的成熟菌落于液體種子培養基中,在溫度為37℃、轉速為160 r/min的條件下,在搖床振蕩中培養12 h,然后在搖瓶發酵培養基中培養,接種量以1%的比例接入培養基中振蕩培養大約24 h。取適量的上清菌液于冷凍離心機中,以速率2 500 r/min離心6 min左右,消除酶溶液中的泡沫,取上清菌液進行酶活測定,進一步得到更高活性菌株。

(3)脂肪酶活力測定。本實驗采用指示劑滴定法[9]來測定酶活力,以下為具體操作方法。

取兩個容量為100 mL的干凈無水漬的錐形瓶,分別在錐形瓶上標記為空白①和樣品②,在瓶中分別加入橄欖油乳化液(3%的聚乙烯醇:橄欖油=3∶1的比例混合) 4 mL,pH為7.5,現配制的磷酸緩沖鹽溶液5 mL,再于①中加入95%的無水乙醇15.00 mL,在40 ℃的水浴鍋中保溫反應5 min,然后各加1 mL的粗制酶液(需配制),晃勻后立即使用電子手表計時,準確反應15 min后,于②中即刻一次性補加15.00 mL 95%無水乙醇后停止反應,用濕抹布取出。

于①、②中各滴加早先配制的酚酞溶液兩滴,用0.5 mol/L的NaOH標準溶液進行滴定,直至溶液從無色變為微紅,并保持在30 s內顏色不褪,此刻視為滴定終點,結束操作。記下使用NaOH標準溶液的體積,根據損耗的堿量計算酶活力大小。

(4)脂肪酶菌株形態學測定。參照《微生物分類學》《常見細菌系統鑒定手冊》等對篩選出的菌落進行初步形狀的觀察[10]。例如菌落的大小、形狀、顏色、凸起情況、表面有無褶皺、是否透明等等。

1.4.3 脂肪酶酶學性質的分析

(1)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設置反應轉速為150 r/min,將酶液分別放在25~65 ℃條件下,挨個測量脂肪酶活力的最適宜生存溫度,然后再將酶菌液分別放于30~75 ℃的恒溫水浴鍋中,保溫反應60 min,其中每間隔20 min需要檢測殘余菌株的酶活。重復做3次平行實驗,得到最佳溫度。

(2)初始pH對酶活性的影響。主要選用磷酸鹽緩沖液作為本實驗的緩沖體系,然后進行脂肪酶水解活性[11]的測定。取適量的粗制酶液,分別與pH為5~9的緩沖溶液等體積混合攪拌至均勻,在40 ℃前提下存放24 h以后,測量殘余酶活,得到最佳初始pH值。重復做3次平行實驗,獲得脂肪酶活性存在的最適pH。

(3)金屬離子對酶活性的影響。按次序在酶菌液中各加入10 mmol/L的Cu2+、Fe2+、Mg2+、K+、Ca2+等金屬離子以等體積比例混合,室溫情況下靜置一段時間,然后測定其中的酶活,與沒有加任何金屬離子的空白酶液作為它的對照試驗,測量殘余的酶活。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脂肪酶菌株的分離和篩選

含油餐飲廢水水樣經過分離、初篩、復篩等過程使菌株大量繁殖生長[12],劃線分離數次,獲得適應環境生長的產脂肪酶菌株。經過初篩可以獲得透明圈與菌落直徑比值較大的菌株,當比值≥3.0時,統計出35株產酶能力較好的菌落(大部分酶活在5~11 U/mL之間)透明圈水解圖如圖1所示。進一步復篩之后得到8株透明圈明顯的菌株,但范圍較小,將肉眼可見的菌落進行劃線培養。產酶菌株隨時間生長變化檢測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F-11的酶活力最高,其值為10.96 U/mL。本次實驗以F-11菌株作為出發菌株,對其進行酶學性質[13]的探討。

表1 產脂肪酶菌株酶活力大小的比較

圖1 產脂肪酶菌株在三丁酸甘油酯平板上形成的水解圈

2.2 菌株形態學鑒定

菌株F-11在營養瓊脂平板上38 ℃培養2~3 d進行形態觀察[14],發現F-11 表面有鞭毛,直徑2~5 cm,表面粗糙有隆起、褶皺,菌落顏色灰綠色,菌體頎長而且長度不一樣,有些是球桿狀,有些為線狀,成雙或者呈短鏈狀排布。在視野比較暗的顯微鏡下可觀測細菌運動活潑。初步判斷為革蘭氏陰性桿菌。

2.3 菌株所產脂肪酶的性質

2.3.1 溫度對脂肪酶酶活力的影響與熱穩定性 由圖2看出,溫度為25~30 ℃時,菌株F-11的產酶能力伴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呈上升趨勢,30 ℃產酶能力最高,可高達為88.6%左右,30 ℃之后產酶能力伴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活性反而呈下降趨勢,因此,認為菌株F-11的最適產酶溫度為30 ℃。然而在40 ℃以后產酶能力快速呈直線下降趨勢,脂肪酶在65 ℃時殘留活力僅為初始反應的40%左右。

圖2 溫度對脂肪酶活性的影響

2.3.2 初始pH對脂肪酶酶活力的影響 圖3表明:當初始pH小于7.5時,隨著pH值的逐漸增大,酶活力也呈逐漸增長趨勢。當pH等于7.5時,酶的活性最大,可達到88.9%左右。pH在5~7.5之間,酶活性處在較高水平。pH在7.5~9處,酶活性明顯降低。pH在較高或較低水平時,都會對酶活力產生影響,因此,最佳此菌落初始pH為7.5。

圖3 初始pH對脂肪酶酶活力的影響

2.3.3 金屬離子對酶活性的影響 金屬離子可以與酶結合,對酶的構象排布起穩定作用,也可以作用與界面生成自由脂肪酸,減少抑制作用,從而改變酶活力的大小。表2顯示,在本次實驗中Ca2+對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酶活為19.06 U/mL。K+對本次實驗產生的菌株酶活性大體上沒有影響,Cu2+、Fe2+、Mg2+對酶活性存在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Cu2+的抑制作用最強,由表2可知最小為5.23 U/mL。

表2 金屬離子對酶活性的影響

3 結 論

本實驗從高校食堂下水道中分離篩選出一株高脂肪酶活力菌株F-11,經形態學初步鑒定為革蘭氏陰性桿菌。通過對F-11菌株酶活性的探討,反應轉速設置為150 r/min時,最佳初始pH為7.5,最佳培養溫度為30 ℃,菌株酶活性最高為10.96 U/mL。本次實驗的研究,為含油廢水中油脂的生物降解篩選出了高效產脂肪酶菌株。該菌株在溫度25~30 ℃和pH為5~7.5協同發酵時,脂肪酶酶活力趨于穩定,酶活損失較小。而在添加金屬離子抑制劑時,Ca2+對酶活有一定的促進作用,K+基本無影響,Cu2+、Fe2+、Mg2+存在極大的抑制作用,尤其是Cu2+抑制作用更甚。

猜你喜歡
產酶脂肪酶菌液
多糖微生物菌液對油菜吸收養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響
Bonfire Night
鼠傷寒沙門氏菌回復突變試驗中通過吸光度值測定菌液濃度的方法研究
纖維素酶發酵產酶條件優化探討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脂肪酶N435對PBSA與PBSH的酶催化降解和分子模擬
一株降解β-胡蘿卜素細菌的分離鑒定及產酶條件優化
復合微生物菌液對黃瓜生長和抗病蟲性效應研究
南大西洋熱液區沉積物可培養細菌的多樣性分析和產酶活性鑒定
脂肪酶固定化新材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