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的系統思維探析

2023-12-20 21:48
唐都學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思政課研究生育人

殷 峰

(長安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安 710064)

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是高等教育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系統審視研究生思政課的育人過程,是提升研究生思政課育人實效的重要思維前提,也是新時代研究生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基本實踐要求。明確指導育人過程的科學原則,優化構成育人過程的核心環節,堅持貫穿育人過程的根本方法,實現教育原則、教育環節和教育方法的有機統一,是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系統思維的邏輯表征。

一、育人過程的科學原則

科學原則是反映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實踐規律和運行特征的根本標識,是貫穿并指導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的規范標尺。主體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和情感性原則,凸顯了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的人本價值、環境特質和精神內涵,構成了規范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的原則體系,對優化育人過程、提高育人實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要求把握育人過程中不同主體的特殊屬性和實踐功能,厘清主體內在關系和互動方式,彰顯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的人本價值。

首先,教師是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的首要主體。在現代教育環境中,體制化教育是開展教育活動的主要方式和關鍵渠道。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是體制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整個育人過程中擔負著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的教育職責,對育人目標的實現和育人方案的實施具有直接責任和重要使命。因此,要系統優化課程育人過程,就必須強化師資隊伍,加強教師的能力建設和素養提升。具體而言,不僅要對任課教師的個人能力進行評估,不斷規范任課教師的教學行為,同時也要對育人單位的教師隊伍進行整體建設,綜合評價教師隊伍的育人質量。不僅要關注教師隊伍整體性的政治思想和業務能力建設,還要注意激勵和開發任課教師個性化的教學創意和業務特長;不僅要全面分析教師隊伍存在的相關教學問題及育人困惑,更要接受任課教師的特殊性教學反饋和教學建議。

其次,研究生群體是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的關鍵主體。如果說教師是思政課育人過程的主導者,具有主導性意義,那么研究生則是思政課育人目標和育人實效的直接承擔者和實踐者,具有關鍵性意義。一方面,研究生是思政課育人的直接對象,是教師教學工作和育人活動的對象性主體。研究生思政課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等都離不開研究生的主體性存在。課程育人目標的實現需要以研究生群體的集體學習、集體研討、集體實習為過程載體,以研究生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質的整體提升為實踐表征。同時,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也要避免只重視學生集體教育而忽視學生個性培養。研究生思政課小班化教學可以在形式上為個性培養提供實踐場域,其本質就是要注意將課程育人的理念、目標和內容,在個體身上得到深度實踐及其個性化呈現,從而將課程育人過程的整體性目標和集合性內容與研究生的整體素質和個性化能力全面貫通并有機統一。另一方面,研究生是思政課育人過程的支持主體,為育人過程的系統優化提供主體需求和能力支持。無論是研究生個體還是其群體,在思政課育人過程中都具有主體能動性,即在教學實踐和育人活動中,研究生都不是機械被動的存在,也不是僵化刻板地接受所有理論知識和育人內容,而是通過主體的選擇性和反饋性與特定的教學活動和育人環節相聯系,展現其在課程育人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研究生不僅會通過自身的學習成效直接彰顯課程的育人目標和教學內容,還會將自身的現實需求反饋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之中,影響任課教師的教學計劃和育人活動,最終在相互影響中實現課程育人過程的動態發展和系統優化。

堅持主體性原則需要準確把握主體交互性的客觀意義和實踐價值,從主體互動關系中動態把握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的實踐路徑,避免對育人過程中主體間的生動聯系和互動圖景進行靜態分析和機械演繹。我們必須轉換思維方式,跳出“主客二分”和“單向作用”的思維框架,以主體多元互動的關系向度來審視課程育人過程,實現從單一主體的實踐交往走向多元主體的融通協同,以課程育人過程中的若干對立統一關系為分析主線,重新構建研究生思政課育人實踐的邏輯前提。

(二)開放性原則

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是一個要素互動、場域貫通的過程,其育人進程和育人環境都表現出開放性特征。開放性是研究生思政課育人實踐的本質特征,也是推進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一方面,課程育人進程的開放性。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進程不是一個短暫的課程學習進程,更不會以研究生思政課的課程結束而停止。從碩士階段到博士階段,研究生思政課的育人進程首先具有環節擴展的特征。一般而言,研究生思政課的課程教學活動主要集中在第一學年,重點圍繞特定的思政課教學內容展開理論學習。隨著思政課程學習的結束,研究生思政課的育人進程開始轉向專業課程學習和專業研究環節。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研究生而言,這一進程是思政課學習的必然擴展和實踐深化;對于其他學科的研究生而言,思政課的學習成果將會在其專業課程學習中,通過課程思政的形式再次呈現,并通過課程思政的方式深入地與專業學習和科學研究進行有機融合。此外,研究生思政課的育人過程還具有實效遞增的特征。研究生思政課的課時相對固定,主要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進行系統學習,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成就,進而對重大現實問題進行主動關切和理性分析。通過完成必要的研究生思政課學習,學生可以初步掌握較為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獲得分析現實問題的正確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此基礎上,專業課學習、專業領域研究和畢業論文的撰寫等諸多環節都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綜合運用,從而將思政元素和思政價值有機融合到研究生學習全過程之中,研究生思政課理論教育的育人功能將會得到輻射與擴展,學生在思政課上的學習成效會通過專業課中的課程思政教育以及專業研究中對馬克思主義基礎原理的基礎性運用而得到全面提升,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的實效性不斷遞增。

另一方面,課程育人環境的開放性。課程育人環境是指以研究生思政課的課程建設為核心的校園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場域組合,是主體力量、組織方式、資源條件和文化氛圍的有機統合。研究生思政課育人環境的開放性集中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黨建引領”夯實課程育人政治基礎。政治性是研究生思政課的本質屬性,“黨建引領”不僅鞏固了課程的育人目標和育人內容,更是在授課教師的政治意識素質和政治素質培養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黨建引領”還可以使政治建設與課程建設有機結合,在任課教師、教輔人員、管理人員、學團組織之間建立緊密的組織聯系,從而為多主體協同開展課程育人創造良好的組織環境。其二,“校園文化”營造課程育人的濃厚氛圍。研究生思政課的育人過程不能只局限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和課后研討,還需要更廣范圍的校園文化環境提供支持。校園的樓宇館所、設施設備、標語符號、草木道路以及整體樣貌是校園物質文化環境的重要構成,其設計風格、種類樣式和空間布局等可以成為研究生思政課育人內容的直接物質載體;而校園的理論宣傳、藝術創作、節日活動等則構成校園精神文化環境。不斷豐富思政類的精神文化活動,對研究生思政課育人目標的實現發揮著重要的支持作用。其三,“社會協同”形成課程育人強大合力。校園是研究生思政課的主要育人環境,但隨著現代教育進程的開放性日益明顯,社會環境的協同支持成為配合校園課程育人的重要場域環境。研究生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主要環境發生在社會領域,紅色革命舊址、革命紀念館、博物館、展覽館、實踐研修基地等一大批社會資源,極大地豐富了研究生思政課的育人場所和育人方式,大大增強了研究生思政課的課程育人成效。

(三)情感性原則

在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重知識傳授而輕價值塑造、重形式規范而輕情感共鳴的現象。從教育過程看,教育者習慣于把理論知識的體系性和科學性作為育人的核心任務,簡單使用“我說你聽”的灌輸方法,使育人過程變得機械和僵化。從課程評價看,更多地以“知識文化獲得”而非“價值情感認同”為主要評價標準,客觀上造成了研究生思政課形式規范卻溫度缺失的狀況。一些教育主體形式上是育人過程的“主導者”和“參與者”,但其內心情感卻置身事外,實質上成了育人過程的“旁觀者”和“局外人”。這種現象嚴重割裂了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應有的“知、情、意”的統一與協調,尤其忽視了情感和意志在育人過程中的重要價值和實踐意義。

在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中,教師的主體地位非常重要,支撐其地位的是其人格、素養、學識及愛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好老師”的四條標準:“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逼渲小坝腥蕫壑摹笔菍處熐楦袘B度的生動表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好老師一定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盵1]在談到思政課教師素養問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情懷要深”,并指出:“教師在課堂上展現的情懷最能打動人,甚至會影響學生一生。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薄八颊n教師要有家國情懷,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要有傳道情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事業投入真情實感,對思政課教育教學有執著追求。要有仁愛情懷,把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心中始終裝著學生,讓思政課成為一門有溫度的課?!盵2]從習近平總書記以上的論斷中不難發現,研究生思政課不能僅是理論知識的機械傳授,思政課的育人過程不能是缺少情感的冰冷互動,而應當是教師有情懷、學生有情感、過程有溫度的入腦入心過程。

二、育人過程的核心環節

理論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環節是研究生課程育人過程的核心環節。其中,理論教學環節承擔著系統傳授課程知識、培養學生理論素養的教學任務,實踐教學環節承擔著理論結合實踐、實踐提升認知的教學任務。

(一)理論教學環節

研究生思政課是系統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的課程。理論教學是課程育人過程的基礎環節和核心構成,是研究生思政課育人目標和育人內容的集中承載環節,對課程育人實效具有直接且重大的影響。從育人主體角度看,理論教學環節是思政課任課教師與學生全程參與和集中互動的過程,從教學方式角度看,理論教學環節主要包括講授教學和合作教學。

講授教學通過教師的語言講授向學生解釋概念、敘述事實、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一般而言,講授教學的主要方式是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這些方式各具特點[3]。講授教學具有如下優點:首先是簡單方便,講授教學對教學條件和教學環境的要求不高,只需任課教師熟悉教學內容,并規范組織教學活動即可完成知識傳授和答疑解惑的教學環節;其次是教師主動,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講授范圍、講授程度、講授方式等方面具有主動性,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業務特長和教學風格;最后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和思考能力,講授與傾聽是相互依存的統一體,學生通過傾聽不僅可以直接收獲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以學習教師的思維方式和講授邏輯,從而激發學生同步審思的能力。與優點相對,講授教學也存在著明顯的缺點:其一是學習氛圍單調乏味,研究生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理論性較強,且教學內容豐富厚實,教師單向灌輸式講授容易造成課堂氣氛單調乏味;其二是無法考慮學生個體需求和差異,由于研究生思政課的課程設置具有統一規范性,面對不同專業背景和認知需求的學生,只能統一推進教學活動,難以關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其三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講授教學多重于講解原理和傳授知識,難以引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深入思考和創造性轉化。

合作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傳統講授教學的局限,通過圍繞特定的教學內容,形成主體間的協作互動,從而將教師和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充分激活。合作教學主要包括四種類型:師生合作教學、生生合作教學、師師合作教學和全員合作教學[4]。與講授教學相比,在教學目標上,合作教學更加追求“知情意”的有機統一。合作的前提是自愿。研究生思政課教師通過科學設計合作教學活動,積極開發和創造合作條件,對接研究生群體的主體現實需要,為思政課教學活動營造較為濃厚的情意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合作教學更加強調多邊互動,注重主體間的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和相互支持,踐行主體性原則和開放性原則。在教學評價上,合作教學強調標準參照評價。合作教學把個人競爭變為團隊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團隊計分,引入“團隊基礎分”和“個人提高分”等評分類型,以個人參與團隊合作的成效和貢獻以及團隊競爭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定個人學習成效的主要依據。

(二)實踐教學環節

對于研究生思政課而言,其實踐教學環節可以分為學術實踐和社會實踐兩大類。由于學術研究是研究生的基本學習方式和能力素質要求,因此完成一篇思政類的學術論文或調研報告,無疑是將思政課理論教學的內容與社會現實問題相結合的直接方式,通過學術實踐培養研究生運用理論分析工具觀照現實問題并展開邏輯分析的能力,這個過程就是一種理論傳承和學術創新的實踐過程。此種實踐教學也是研究生思政課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形式。社會實踐是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在對標研究生思政課育人目標和育人內容的基礎上,選擇各種類型的社會平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的思政育人價值,開展一系列情景式教學或沉浸式體驗活動,最終達到思政課教學過程的“知情意”統一和教學內容的入腦入心。

近些年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思政課改革創新的舉措。通過校地合作、校館合作等方式,將思政課堂搬到革命舊址或紀念場館,采用現場教學、情境教學、沉浸式體驗等方式,讓學生學習紅色歷史、豐富擴展知識鏈接、沉浸式體驗革命先輩的生活、切實增強情感共鳴,自覺厚植家國情懷,最終實現紅色基因與革命薪火的時代傳承。利用紅色資源開展研究生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踐要求是:一方面,挖掘紅色資源育人稟賦。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且輝煌奮斗歷程的重要見證,凝聚著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寶貴精神財富。紅色資源是上好“大思政課”的“富礦”。思政課堂可以借助紅色資源,以情境教學模擬還原歷史環境,通過改善教學環境增強課程的感染力。革命文物圖片與影像也可以納入教材或教輔資料,豐富思政課教學的素材供給。紅色資源與現代科學技術融合也便于優化教學設計,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建立紅色教育實踐基地。2022年8月,教育部等部門印發了《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建好用好實踐教學基地,充分發揮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師研學基地的實踐教學功能”。高校在革命紀念館等地建立實踐基地,為研究生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了場域支持。校館合作有利于實現人員知識結構的互補,通過專業知識培訓等方式共享教育資源??梢酝ㄟ^研學、參與講解等形式,組織開展研究生主題實踐活動。

三、育人過程的根本方法

研究生思政課教育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的課程育人過程。要保證研究生思政課的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就必須在課程育人過程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開展課程育人實踐。唯物辯證法和調查研究是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的根本方法。

(一)哲學方法: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是一種研究自然、社會、歷史和思維一般規律的哲學方法,是科學系統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是研究生思政課的核心教學內容,更包含著指導研究生思政課育人實踐全過程的根本方法。正如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盵5]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盵6]正因如此,我們應當將唯物辯證法貫穿到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之中,科學把握其內在規律。

唯物辯證法從“萬物普遍聯系”和“按自身規律永恒發展”兩大角度把握世界的總特征,為研究生思政課改革創新奠定了認識論和實踐論的總基調。普遍聯系的觀點要求我們要將思政課的主體要素、課程要素、環境要素等進行有機聯系,從不同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客觀實際出發,梳理出符合客觀實際的聯系方式、聯系內容、聯系程度和聯系效果,在相互聯系中把握整體的聯系結構關系以及具體的聯系作用效果,避免陷入孤立、片面的思維誤區。永恒發展的觀點要求我們用運動變化的眼光看待研究生思政課育人實踐和改革創新過程,從而防止思維僵化。無論是從研究生思政課改革創新全局看,還是研究生思政課主體實踐過程看,發展變化和動態演進是一個客觀過程。由于人們的主觀認識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因此思維慣性就不可避免地會進入研究生思政課的育人過程之中,從而容易產生主觀主義和經驗主義的認知錯誤。正因如此,我們必須正確面對課程育人過程處在不斷運動發展的客觀實際,積極探究運動發展的內在規律,客觀地看待新事物新環境新趨勢的出現,以與時俱進和開放包容的態度對待研究生思政課的育人過程。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堅持對立統一規律,自覺運用矛盾分析法,正確處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系,對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和改革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首先,從主體關系角度看,教師、學生、教輔人員、管理人員之間構成了多維復雜的關系聯結,但按照對立統一規律則可以非常清晰地把握不同主體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在多維復雜的主體關系中,梳理出一系列清晰的主體對立統一關系,如“師—生”關系、“師—師”關系、“師—管”關系、“生—生”關系、“生—管”關系、“教—輔”關系、“輔—管”關系等。遵循對立統一規律的基本要求,我們可以生動形象地把握不同主體關系的具體內容和運動方式,從既對立又統一的角度看待主體關系,從而建構出邏輯清晰、內容系統的課程育人主體關系網。其次,從課程體系角度看,研究生思政課與本科生思政課、研究生專業課等也構成了對立統一的課程矛盾關系。本科生思政課與研究生思政課既處在高等教育階段思政課程共同體之中,二者互為依存但又區分明顯。如果看不到二者的統一性,就不能全面把握思政課的育人價值;如果看不到二者的區別性,就會造成教學內容重復和教育資源浪費。研究生思政課與研究生專業課也遵循對立統一的基本規律,互為補充又相互區別:二者是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課程載體,都是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課程,但二者的學科領域與知識體系又存在明顯差異,因此不能相互替代。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就是堅持對立統一規律的實踐表征。最后,從育人環境角度看,必須全面把握校園內外環境,將課堂環境、校園環境、行業環境、社會環境等視為對立統一的矛盾體,科學把握不同環境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最終為實現不同育人環境的目標貫通、需求暢通、要素融通和設施聯通提供科學指導。

辯證思維方法是客觀辯證法在主觀思維過程中的具體化。運用辯證思維方法也是正確認識研究生思政課育人實踐規律的科學方法要求。辯證思維方法立足于客觀事物的辯證本性,通過概念內在矛盾的展開,借助判斷、推理的邏輯形式,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最終科學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內在規律。其中,“歸納與演繹”是最常見的推理形式,涉及個別與一般的關系,是事物和概念的外部關系?!胺治雠c綜合”是客觀事物的辯證聯系和發展過程在思維中的再現,涉及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是事物和概念的內部關系?!俺橄笈c具體”是辯證思維的高級形式,是事物自身各方面的矛盾組成的對立統一的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斑壿嬇c歷史相統一”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內在要求,是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科學理論的根本原則和方法。要深刻把握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的內在規律,必須自覺遵循客觀辯證法的規律性要求,全面掌握主觀辯證法的科學體系,在育人實踐中實現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的統一。

(二)實踐方法:調查研究

掌握并運用唯物辯證法,是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的根本要求。我們通過唯物辯證法認識到的事物現象特征和發展規律,是否符合客觀實際,是否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要求,還需要一個確證和檢驗的過程,這一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過程。實踐過程既是正確認知的來源和目的,又是檢驗認知正確性的標準。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方法貫穿在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之中,用調查研究的方式認識和掌握各種矛盾關系的實質,并從中找到解決矛盾、推進工作的有效手段和正確路徑。

調查研究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實踐方法?!榜R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在長期斗爭、辛勤著述的實踐過程中,運用的最普遍的實踐方法就是向社會做調查、對生活進行觀察、對書本和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實際上,這種天天見之于行動的方式就是調查研究?!盵7]毛澤東同志將調查研究作為革命和建設的重要思想方法、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嚴正指出:“一,不做調查沒有發言權。二,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盵8]習近平總書記非常注重調查研究,強調調查研究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9],并進一步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10]。

調查研究包括兩個環節:一是調查,即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對客觀事物進行考查查核,了解客觀事物各方面的情況,搜集豐富的合乎實際的材料;二是研究,即對收集來的資料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邏輯思維加工,透過復雜的表面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找出其規律性,形成科學理論以指導實踐。在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矛盾,課程的改革創新過程中也必然會面臨不少新情況、新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從學校實際、課程實際、教師實際、學生實際、環境實際出發,通過深入調查收集廣泛而豐富的實際材料,從而發現真情況和真問題,為下一步的研究判斷奠定扎實基礎。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更進一步地利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對客觀情況的本質特征和變化規律做出理性分析和科學研判,從而找出研究生思政課育人實踐的內在規律和實踐要求,最終針對性地提出建設意見和實施策略??偠灾?不論是傳統調查研究的歷史傳承,還是新媒體新技術環境下調查研究的時代創新,馬克思主義調查研究的實踐本質依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對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進行系統分析,是科學把握研究生思政課育人規律的根本要求。確立主體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和情感性原則,為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提供重要的規范標尺,從而有效規約育人過程的發展方向。在科學原則的指導下,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必須以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為核心環節,既要充分發揮理論教學對完善知識體系的基礎性作用,又要發揮實踐教學環節對培養綜合能力的關鍵性作用。由于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包含諸多主、客觀要素,關涉不同主體的多維訴求。因此,需要將唯物辯證法作為科學認識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矛盾因素、矛盾關系和矛盾環境的根本方法,并通過調查研究的實踐方式將認識矛盾與解決矛盾有機結合起來。系統分析為科學把握研究生思政課育人規律提供宏觀視域和哲學邏輯。如果要進一步對研究生思政課育人過程進行微觀把握,就需要借助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通過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來深化研究。

猜你喜歡
思政課研究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清退超時研究生是必要之舉
研究生“逃課”需標本兼治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