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力性損傷風險無線報警系統在骨折患者術前支具固定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2023-12-20 07:45卞麗艷
創傷外科雜志 2023年12期
關鍵詞:支具舒適度體位

卞麗艷,戴 蓮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骨科,南京 210006

壓力性損傷是一種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的開放性潰瘍或局部組織損傷,常好發于尺骨鷹嘴、橈骨莖突、腓骨小頭、內外踝、足跟等,嚴重時可引起腓總神經損傷、跟腱斷裂[1-3]。壓力性損傷伴隨感染、疼痛、傷口滲出物和氣味、身體形象不佳、情緒問題和死亡風險增加等問題[4],對患者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壓力性損傷的預防預警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將壓力傳感器等設備引入臨床一線工作。筆者醫院骨科與南京理工大學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共同研發了壓力性損傷風險無線報警系統(發明專利公開號:CN111103075A),可對患者骨突受壓情況做出精準監測,超出設置壓力報警范圍后及時報警,醫務人員能夠根據提示給予其針對性防護措施,從而極大程度上降低壓力性損傷發生風險[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8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骨科收治的四肢創傷骨折術前使用支具固定50例患者資料,重點分析壓力性損傷風險無線報警系統對骨折支具固定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及體位舒適度的影響,為臨床有效降低骨折支具固定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率提供借鑒。

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1)年齡≥18歲,均為支具外固定行內固定手術前患者。(2)認知功能正常,可完成量表評估。(3)支具包括:肘關節支具、脛腓骨下肢支具、頸托。支具松緊程度符合肢體腫脹程度,由同一組醫師團隊完成。(4)臨床資料完整。(5)生命體征平穩。(6)具備基本理解與溝通能力。排除標準:(1)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2)嚴重全身性感染;(3)已明確為壓力性損傷或壓力性損傷前期;(4)極度營養不良;(5)存在斑疹或紅斑等影響壓力性損傷診斷與評估的疾病;(6)凝血功能異常。

本組納入50例患者,根據是否采用壓力性損傷風險無線報警系統分為對照組25例和試驗組25例。對照組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齡34~46歲,平均41.7歲;道路交通傷12 例,高處墜落傷4 例,摔傷5 例,重物砸傷4 例。體質量指數:(22.53±4.55)kg/m2。試驗組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齡36~50歲,平均41.6歲;道路交通傷13 例,高處墜落傷3 例,摔傷5 例,重物砸傷4 例,體質量指數:(22.29±3.75)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見表1。本研究通過筆者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許可(JZ-NJSDYYY-20200725009)。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 方法

2.1對照組 術前護理采用常規措施。(1)責任護士告知患者及家屬壓力性損傷危害性及預防措施;(2)責任護士密切關注受壓部位皮膚具體情況,在使用支具期間保證骨突處及時空出,每2h拆卸觀察支具內皮膚情況;(3)責任護士保持床單及病房環境清潔,并定期通風消毒;(4)告之患者適當營養支持;(5)責任護士協助患者保持患者支具內皮膚清潔干燥。

2.2試驗組 (1)醫務人員在支具內骨突處貼柔性壓力傳感器,采用壓力性損傷風險無線報警系統,實驗室制備的一種“即貼即用”的壓阻式柔性壓力傳感單元(圖1),通過無線通信的方式將測到的壓力數據發送給數據匯聚節點,匯聚節點通過串口同心將接收到的數據傳輸到數據中心的上位機,上位機的軟件可以實時顯示(圖2)。9例上肢骨折監測肱骨內外上髁、尺骨鷹嘴、尺橈骨莖突處壓力,11例下肢骨折監測腓骨頭、足跟部、內外踝骨突處壓力,5例頸椎骨折監測下頜、枕部、第七頸椎棘突處壓力。(2)醫務人員結合監測指標設置壓力預警,本次試驗預警壓力設置為超過200mmHg,持續60min以上。

圖1 壓阻式柔性壓力傳感單元

圖2 壓力時間曲線實時顯示軟件頁面

3 觀察指標

3.1壓力性損傷發生率 參考美國壓力性損傷專家顧問組推薦壓力性損傷分期標準[6-8],在支具固定結束判斷患者是否發生壓力性損傷。壓力性損傷分期:Ⅰ期,皮膚完整、發紅,與周圍皮膚界限清楚,壓之不褪色,常局限;Ⅱ期,部分皮膚缺損,皮膚表淺潰瘍,基底紅,無結痂,也可為完整或潰瘍的血泡;Ⅲ期,全層皮膚缺失,但肌肉、肌腱和骨骼尚未暴露,可有結痂、皮下隧道;Ⅳ期,全層皮膚缺失伴有肌肉、肌腱和骨骼的暴露,常有結痂、皮下隧道。壓瘡發生率=壓瘡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3.2體位舒適度評分 本次運用郭素云等[9]翻譯的漢化版圍術期舒適度量表,包含心理維度(6個條目)、生理維度(4個條目)、環境維度(5個條目)及社會文化維度(3個條目)共4個層面,使用likert 6級評分法,1~6分依次代表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其中條目4、6、8、11、12、13、14、16、17反向計分,重測信度為0.862,Cronbach’s α系數為0.844,體位舒適度與分值呈現正相關。

3.3患者支具平均每天拆卸次數和患者滿意度 統計患者每天拆卸支具次數,調查患者出院時滿意度,總分為10分,9~10 分為完全滿意,6~ 8分為基本滿意,<6分為不滿意。

4 統計學分析

結 果

試驗組壓力性損傷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支具固定前,體位舒適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支具固定后,兩組體位舒適度評分均高于支具固定前,且試驗組體位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醫務人員平均每天拆卸支具次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2 壓力性損傷發生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體位舒適度評分指標分)

表4 兩組患者需拆卸支具次數、滿意度

討 論

骨折支具是骨折治療中的重要措施,同時因為固定部位被支具遮擋不便觀察,容易引起壓力性損傷。及時識別支具導致的壓力性損傷是臨床實踐中的核心部分。

1 能夠更科學直觀地展示壓力性數據

盡管壓力性損傷的危害得到了廣泛的認識,但目前壓力性損傷的危險預測卻主要依靠評估量表這一缺乏有效數據支持的方式。仲華等[10]報道Braden量表和Waterlow量表對骨折患者壓力性損傷風險的識別率僅18.18%。說明靠護士用量表去評估識別壓力性損傷風險比較低。而壓力性損傷風險無線報警系統使壓力性損傷的監管由人工上報向系統自動獲取轉變,變終末數據管理為持續、動態過程監管,較好實現了患者全診療過程、醫護工作全流程自動客觀、實時準確、安全可靠的壓力性損傷事件監測[11]。

2 降低患者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

佩戴骨折支具是骨折治療中的重要措施,快速康復外科理論認為,早期骨折支具佩戴能縮短骨折患者住院時間,降低長期臥床制動引起的胃腸功能紊亂、院內感染及壓力性損傷等發生風險[12]。劉洋等[13]研究表明,骨折治療結合下肢可調負重支具輔助功能鍛煉能加速骨痂生長與骨折愈合,促進患肢盡早負重行走,恢復髖關節功能。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壓力性損傷風險無線報警系統后,試驗組壓力性損傷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針對骨折支具固定患者運用壓力性損傷風險無線報警系統,可明顯降低其壓力性損傷發生率。

3 提高患者體位舒適度評分

傳統壓力性損傷預防措施缺乏針對性,隨意性較強,導致支具固定效果欠佳,而運用壓力性損傷風險無線報警系統不僅能自動顯示骨突處實時壓力,同時還可確保超出預警值及時報警進行監控[14-15]。本研究的壓力性損傷風險無線報警系統在支具內骨突處使用柔性屏和新型液體敷料固定,其主要成分包含脂肪酸酯,能夠供給局部皮膚充足的營養,有效避免皮膚水分流失,防止皮膚干燥、變薄,進而達到修復皮膚的作用。結果提示,干預后試驗組患者體位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針對骨折支具固定患者運用壓力性損傷風險無線報警系統,可明顯提升其體位舒適度。該系統不僅能降低壓力性損傷發生風險,同時還可以個性化地給予調整措施,有助于提高其舒適度。

綜上所述,壓力性損傷風險無線報警系統可降低骨折支具固定患者骨折內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并提高其體位舒適度,減少醫務人員工作量,提升患者對醫務人員工作的滿意度,減輕患者疼痛。但未來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提高監測系統檢出率,后續需通過前瞻性、多中心的大樣本研究來驗證壓力性損傷風險無線報警系統在骨折支具固定中的優越性。

作者貢獻聲明:卞麗艷:資料搜集、整理及統計學分析、論文撰寫;戴蓮:研究指導、論文修改、病例隨訪、數據整理

猜你喜歡
支具舒適度體位
無聲的危險——體位性低血壓
基于用戶內衣穿著舒適度的彈性需求探討
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康復中下肢可調負重支具的應用
支具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
改善地鐵列車運行舒適度方案探討
“手腳不聽話”體位訓練來幫忙
導樂陪伴聯合自由體位在產婦分娩中的應用
脊柱側凸支具治療的現狀及研究進展
某異形拱人行橋通行舒適度及其控制研究
自由體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產程中的應用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