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篆為源——當前全國書法統考現狀與反思

2023-12-20 09:03唐楷之
大學書法 2023年6期
關鍵詞:書體篆書篆刻

⊙ 唐楷之

一、字書教育的歷史沿革

中國書法歷經變革,薪火傳承、賡續不斷。自商周貞人秉事文字傳習著刻,至西周開始了六書教學,周宣王太史籀作《史籀篇》作為童蒙識字范本。秦漢時期統治者命史官教授童蒙文字書法,組織官方考試,遴選人才。西晉時有書博士,北魏置八書吏,至隋唐時期,書學教育在制度、銓選、教材、文獻等方面皆趨完備,足見古代高度重視書法教育。從商周至漢末,書法的發展表現以書體流變為主,此時童蒙教育以《史籀篇》《倉頡篇》《急就章》《說文解字》等為范本。魏晉以后,出現了以名家書帖為主的教學范本,形成了以字書與名家法帖并行教學的書法藝術樣式。中國古代注重字書教育,其以小學訓詁為基礎,貫徹文字演進脈絡,重視接受篆隸古體的研習。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學童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吏。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并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盵1]

東漢學童識籀書九千字能入仕,以八體應試,最優者為尚書史。同時,文字書寫不端正者便遭懲戒彈劾,可謂法規嚴苛。東漢書法教育以《史籀篇》為范本,此時社會通行隸書,但仍需掌握古文篆字。篆書為文字演化之源,歷代蒙學皆重視篆書古文的基礎培養。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為六書之祖,作分、隸、行、草,必以篆法繩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古文篆書仍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北魏置八書吏,專掌八體書。北朝書家江式教授學子書法,依八體培養善書者,重視掌握古篆的書寫。唐時設書學博士二人,學生三十人,其習書以“《石經》《說文》《字林》為專業,余字書兼習之”[2]?!妒洝肺淖譃楣盼?、篆書、隸書三體,限學三年?!墩f文》為篆書,是文字訓詁的典范,限學二年?!蹲至帧窞榇笮妥謺?,書體為隸書,限學一年。唐代規定以此三篇作為習書范本,其中《石經》《說文》學習時間較長,于此可見重視文字訓詁,以小學為根基突顯古文篆字在書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書學承揚唐法風尚,加強古文篆隸的研習?!端问贰份d:“書學生習篆、隸、草三體,明《說文》《字說》《爾雅》《博雅》《方言》,兼通《論語》《孟子》義,愿占大經者聽篆以古文、大小二篆為法?!盵3]

宋代肇興金石著錄,文人士大夫皆推崇古文篆字,書學主要有篆、隸、草三體。要求以篆書為首,識六書,通篆法。學書必以篆為先,因古文篆字最近字源,可溯源融通字體、書體流變。元鄭杓《衍極》稱:“草本隸,隸本篆,篆出于籀,籀始乎古文,皆體于自然,效法天地?!盵4]從古文篆籀到行草,書體在漫長歷史中趨簡演化,故學書當追溯源頭,以篆籀始,師法自然之妙,自出機杼?!耙宰瓰樵础钡臅鴮W思想在中國古代成為主流,郝經《移諸生論書法書》稱:“故今之為書也,必先熟讀《六經》,……而后為秦篆、漢隸,玩味大篆及古文,……然后熟臨‘二王’正書?!泵髭w宧光亦稱:“學書先學篆、隸,而后真、草?!盵5]歷代書家皆以篆隸為書學根基,由此通識文字義理,體悟書藝嬗變。湯臨初稱:“故學書而不窮篆隸,則必不知用筆之方,用筆而不師古人,則必不臻神理之致?!盵6]古往今來,書學以篆隸為根基的教學模式,皆因篆書為書體發展之本源、文字創生之端。由篆書深汲小學訓詁,方能通曉六書義理。如今,全國書法統考改革明確了篆書的位置與作用,既承襲發揚了古代書學范式,回歸篆隸筑基的優秀傳統文化,又彰顯了與時俱進的書法藝術創作與創新風尚。

各省市2024 年書法統考統計表

二、書法統考的現狀與意義

漢字承載著中華歷史文化的興衰命運,記錄著文明發展的波瀾壯闊歷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書法是中華文化瑰寶,包含著很多精氣神的東西,一定要傳承和發揚好!”[7]“中國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標志,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盵8]2020 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指出:“推動以甲骨文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發揮古文字在中華文明傳承發展中的作用?!盵9]新時代社會文化重視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發掘與傳承,高校書法專業立足高遠,成為與美術并列的一級學科,為當下書法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從近期全國29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發布的最新書法類統考說明中反映,高校書法招生考試的內容及評價標準均已對應調整,已明確將“篆書創作”規定為必考科目。這一舉措體現了國家提升書法統考規格,注重藝文并進、貫通漢字與文脈精神的核心思想。書學津梁回歸篆書根源的傳統教育,通過考察漢字溯源流變以應用于篆書創作的實踐能力,對書法考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技能素養要求。

如下表所示,全國各地區2024 年書法類統一考試說明,多地首次將“篆書創作”規定為必考,集中反映出國家對未來書法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側重。篆書乃五體之首,承接古代國學之小學體系,也能為真、行、草書體的研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統計,可見書法統考的命題創作要求為兩種書體,其中“篆書創作”為規定動作。對比各地的“篆書創作”,考試也存在難易之分,如有八地在篆書創作中提供指定的篆字,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目前考生所面臨的實際困難。對于創作要求的第二種書體,則可以從楷、隸、行中選擇其一,如江西、廣西指定創作的第二種書體為行書。綜合全國各省市書法統考的新要求,顯示了篆書在統考中的重要地位,統一確定了“篆書創作”的內容和標準,要求考生掌握好篆書、隸書、楷書、行書等書體以達到參加全國書法統考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全國招收書法專業的本科院校中,僅部分美術學院、藝術院校保留???,其他高校均以各省書法統考成績擇優錄取。在??荚囶}中,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招生考試常設篆書創作科目,并有篆刻創作、印稿背摹與小篆辨識內容;河南省統考曾包括篆刻臨摹與印稿設計科目;中央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亦有篆刻創作科目;此外,天津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和山東藝術學院要求考評印稿設計科目;內蒙古藝術學院考試也包括小篆辨識內容。當前,書法統考與??嫉目颇恳蠛蛢热葸€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如書寫格式、紙張尺幅、創作字數、書體指定等??忌鷤淇加柧毱S趹獙?,應試主體表現出一種被動現狀和學習困擾。在一定程度和范圍上,現有的篆書、篆刻與小篆文字學考試為全國統一推進“篆書創作”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方法。今后,在書法統考中,篆書臨創、篆刻考核等科目都會成為普遍性的要求和標準。

三、對書法統考篆書規定的反思

各省份書法統考改革有力地推動了書法考生培養方式的轉型。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國書法統考進一步完善的時代背景下,以書法統考“篆書創作”規定為始,促生了高素質書法人才培養及高校課程體系規劃的新模式。無疑,篆書研習對書法高等教育大有裨益,高校書法教育工作者應以書法統考改革為切入點,深入貫徹國家教育高質量發展理念,努力推動書法教學體系優化發展。

(一)科學規劃備考時間

綜合分析各地書法統考說明可知,考生需掌握包括篆書在內的兩種書體創作技能,以及兩種書體的臨摹能力。第二種創作書體可為楷、隸、行等,也有直接指定第二種創作書體為行書的,如江西、廣西兩地。此外,有些地區隨機或從題庫中抽選某一書體創作,增加了應試的挑戰性。書法考生至少需掌握好四體書,加重了應試學習任務。通常,在一些已有書法??嫉牡貐^,書法考生的專業培訓較為成熟,能夠順應變局調整、增加課程內容,提升教學質量,從而快速適應新規以達到升學目標。如以杭州地區書法高考培訓看,考生需經過八個月的專業系統化培訓,其中篆書學習周期一般為兩個月,篆刻為兩個月,楷書學兩個月,隸書學一個月,行書學一個月。其他地區主要訓練楷書和隸書,統考新規發布之前也不教習篆書,基本沒有篆刻教學。面對篆書創作現狀,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熟練辨識篆字,兼備古文字基礎常識,加強并掌握好篆書臨習與創作能力。此外考生還需要掌握隸書、楷書、行書等經典碑帖的精準臨摹能力。針對目標性的美術院校的招考要求,這類考生還需要掌握好篆刻以及印稿設計、小篆識寫等科目的技能。相對于全國范圍或考生聚集眾多的省份來說,只有擅長篆書創作或篆刻技能的考生才能脫穎而出取得佳績,確保完成升學指標??傊?,不能忽視書法高考普遍面臨學習內容繁多而時間有限的困惑,應按照統考新規科學規劃學習課程與進度,認真落實篆書創作科目要求,保證考生的學習時間和成效。

(二)深入篆書研習教學

全國書法考生在篆書學習中面臨的主要困難有二:其一,篆字的辨識、背記與臨寫。許慎《說文解字》為歷代篆書學子通徑,此外王福庵《說文部目》、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均為初學篆書津梁,對篆書辨識背寫大有裨益。曩時,筆者在熟悉說文部首的基礎上查閱篆書字典,自覺以《唐詩三百首》釋成小篆,重點背寫疑難篆字。其二,提高篆書創作書寫能力。經過對各地考生基本情況的調研發現,使用小篆創作的考生取法風格以清代吳讓之、趙之謙、鄧石如三家為主,較少部分取法秦代《嶧山碑》和唐代李陽冰篆書風格。唐宋銘石篆書細挺通暢,書寫難度較大,不僅要運用筆性彈力和對結構的精微控制,而且要表現一定的藝術個性,這些都是在熟悉篆體發展情形下所展開的篆書創作。清人篆書結體自然,加強提按,書寫性強,更易掌握書風特征。目前,書法高考篆書培訓的臨摹與創作風格集中在清代吳讓之和趙之謙兩家,是否會成為評審篆書創作水平的瓶頸?事實上,在書法本科階段也存在這樣的問題,當然這不僅僅是考生的基礎與應試能力問題,更多是反映了書法教師自身的篆書、篆刻技能與教學水平還不足以滿足學子學業要求的現狀。所以,從書法統考開始,必須改變這一僵局,應該培養、發揮擅長篆書、篆刻創作與教學的師資力量,讓考生認識更多的篆書類型與藝術風格,不以考試篆書創作為學習目的,自覺展開字體與書法藝術研習,將考試規定納入篆書學習與創作實踐的核心內容。同時,也要規避為提高篆書創作的分值而取法展覽體和時風捷徑的現象,這些都不是書法統考設定篆書創作的立命思想,各層級書法教育工作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三)發展中小學字書教育

中小學書法教育是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關鍵。當前,國家著力強化中小學漢字教育,在書法教學中,應逐步加強對篆書和古文字的認知及審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3000 多年來,漢字結構沒有變,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書法課必須堅持?!盵10]對篆籀古文字的學習不僅能從小培養學生對漢字文化發展史的認知,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提升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從中小學開始認識和學習篆書能為書法統考提供有利的前提條件,更能全面落實篆書創作社會化整體發展。

(四)完善高校篆書教學體系

國家重視書法教學,挖掘以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文字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引導書法統考以篆為源。以書法統考楔入,統籌優化書法教育體系,貫通中小學至高校書法教育教學。中小學學生適度認識篆書能為書法統考夯實基礎,高校應進一步完善篆書的相關課程體系,以構建不同階段篆書藝術的學科化教學。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學專業為例,其堅持尊重傳統、弘揚傳統的道路,培養學生掌握好書學、印學、中國畫等專業理論和實踐的能力。[11]專業基礎課程按教學規律設置應以篆書、漢印臨摹為首,其后開展各書體(印風)臨創及理論研習。磨煉篆刻和篆書金課教學成果,積極實踐高校篆書教學教改項目和專題臨創展覽,為把書法學打造成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對篆書、篆刻課程的反思

篆刻是篆書表達的重要載體和藝術形式。漢定摹印篆為六書之一,其介于篆隸之間。書法學習回歸以篆為源,應進一步發展篆刻教學。清代篆刻家強調“印從書出”,以書法筆意增強篆刻藝術的表現力和豐富性。如鄧石如、吳讓之、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王福庵等篆刻家書刻俱佳,既是書法家也是篆刻家,而且“以書入印”,成為一代大家。故“以書入印”是篆刻藝術創造性、超越性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美術與書法”并列成為一級學科的背景下,全國高校篆刻教學研討已經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內容。從書法統考開始推動篆書、篆刻藝術創作的全面發展,不僅體現了篆書學習、篆書創作的當下意義與價值,更有利于篆刻藝術獨立成為一門專業。當前,全國書法統考對“篆書創作”的統一規定為高校篆書和篆刻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指明了方向和重心,對于目前忽視篆書(篆刻)臨創的專業教學模式,勢必會引發教改風潮。中國美術學院歷來重視篆刻教學,校招恒定篆字、篆刻及印稿背摹內容,其以篆、識、寫通用的能力,加之“篆書創作”能力的提升,不自覺地成為當前書法統考篆書科目教學的一個模板。在文、史、哲、藝、美和考古、文博等跨學科的專業中,篆書學習與創作同樣具有傳統與現實意義,篆書通識教育的覺醒成為中華人文審美提升的顯著標志。

但是,我們不能以某一模式來覆蓋全國,也不能簡單照抄某一模板。目前全國書法統考雖然已經過不斷革新,但是在當代書法統考中以“篆書創作”科目作為規定動作還是第一次,書法統考依然存在著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復雜性。就是在山東、浙江等書法高考成熟的地區,所面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首先,我們已對考試科目與分值標準形成了共識,強化考生專業學時與文化分占比的重要性等問題;其次,如何對具體的書法高考培訓機構的教師教學水平以及管理制度等產生積極影響;最后,如何推動統考與??家幐衲J浇y一,進一步簡便考生報考程序,推進就地報考,等等。這些都是在國家規定“篆書創作”成為書法統考科目后所必須應對的棘手問題。

由此,我們欣喜書法高考已經走向國家文化戰略發展規劃的進程,而不再是亦步亦趨尾隨社會培訓以延喘。同時,全國書法統考“篆書創作”成為必考科目所反映的現狀與問題也值得業界和學界深思。建議各相應機構積極落地調研,依據國家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嚴格規范書法統考工作,以服務考生為中心,優化考試條件,為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書法藝術人才健全各項保障措施。

猜你喜歡
書體篆書篆刻
張曉東《篆書國有歲以團扇》
魯大東篆書蘇軾“人生十六樂事”
敦煌漢簡書體“重出江湖”
清代碑學的最高成就:兩個人,四種書體
鄧石如篆書《唐詩集句》
篆刻
清代篆書第一人
——錢坫
漢代草葉紋鏡的銘文研究
瑩波篆刻
淺析龍崗秦簡的書風與章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