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數字農業發展

2023-12-21 15:45車呈瑾劉玉婷徐學亮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 2023年6期
關鍵詞:淄博市

車呈瑾 劉玉婷 徐學亮

摘要:【目的】探究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數字農業”對于提高農業科技的整體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意義?!痉椒ā客ㄟ^概述數字農業的發展背景及概念等,介紹了淄博市數字農業近年來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分析了淄博市數字農業發展的優勢條件,并對近年來成功的數字農業典型園區案例進行介紹分析,總結了淄博市數字農業快速發展的經驗,同時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結果】山東省淄博市搶抓農業3.0時代數字農業農村重大機遇,以數字標準化建設為引領,數字賦能農業產業全鏈條、農村治理全領域、農民生活全方位,使淄博市的數字農業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可持續發展。

【結論】淄博市數字農業農村的大力發展為全國數字農業成功模式的推廣提供重要參考,并進一步推動了農業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為全國數字農業農村建設貢獻淄博智慧。

關鍵詞:數字農業;淄博市;典型園區

引言

數字農業(Digital Agriculture)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新型農業,是采用數字化技術,按人類需要的目標,對農業所涉及的對象和全過程進行數字化和可視化的表達、設計、控制以及管理的新型農業[1]。20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等高新技術的高速發展,引發了農業系統諸多領域的技術革命,數字農業應運而生。1997年美國科學院、工程院正式提出了數字農業的概念。我國在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2019年農業農村工作的實施意見》中就數字農業方面提出了“要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推進農機化轉型升級以及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國家與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高額補貼激勵數字農業項目落地[2]?!钡恼呃碚?;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中提出了“加強農業設施建設,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加快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3]?!睘槲覈臄底洲r業發展指明了具體的發展方向。

1 數字農業概述

數字農業是指將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通信和網絡技術等高新技術與農學、地理學、植物生理學等基礎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宏觀到微觀進程進行實時監測,以實現對農作物種植、植保、土肥狀況以及相關環境進行定期信息獲取,生成動態空間信息系統,模擬農業生產中的各種現象和進程,從而達到合理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新型技術產業[4],主要由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精準農業和智慧農業四部分組成。數字農業是智慧農業的前期階段,作為地學空間和信息技術支撐下的農業技術集成,其將信息作為農業生產要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對象、環境和全過程進行可視化表達、數字化設計、信息化管理[5],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開展農業生產經營,是農業中的數字信息化經濟。

2 淄博市數字農業發展情況

2.1 淄博市數字農業發展背景

淄博地處魯中,處于山東省地理幾何中心,交通便利快捷,是一座獨具特色的生態組群城市。轄張店、淄川、博山、周村、臨淄5個區,桓臺、高青、沂源3個縣和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淄博經濟開發區、淄博先進制造業創新示范區、文昌湖省級旅游度假區,總面積5965平方公里[6],常住人口470萬。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就是一個十分重視生產力發展的諸侯國。早在姜太公建國時,就秉承了“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寶”的經濟理念,淄博地區出現過《考工記》《齊民要術》《農桑經》等多部手工業、農業專著,體現了當地十分重視發展生產力的思想。到了近現代,淄博的產業結構由相對單一向多元化的歷史轉變,形成了輕重并舉、門類齊全、大中小企業相結合的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淄博市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經歷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工業自動化帶來的紅利。淄博地區雖然農業體量不大,但是機械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相對較高,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快,因此成為數字農業迅速發展的沃土。

2.2 淄博市數字農業發展條件

2.2.1 淄博有著良好的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淄博市是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發源地之一,臨淄曾經是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全國示范區;桓臺作為農業大縣,土地流轉率,水肥一體化、微滴灌系統的使用率,農業生產標準化率,農業生產機械化使用率都達到了90%;淄博市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9家,農業社會化服務企業和平臺4500家,農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主體9500家。良好的農業現代化基礎和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帶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驅動淄博農業農村轉型升級。

2.2.2 淄博有重農興農的優秀傳統和文化

淄博農耕文化同樣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無論是春秋時期管桓以農為本,采取眾多措施調動農民發展農業、參與農業的積極性,還是近現代淄博的蔬菜、水果都是占有很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地位,先后創造了江北第一個“噸糧縣”,建成了全國標準化農業示范區等示范典型,淄博都在致力于農業產業化發展。

2.2.3 淄博受工商業文明的浸潤和影響比較深

淄博工商業文明有著110多年的歷史,深深地影響著淄博人民的產業思維和產業素養,有著較強的質量意識、標準意識、品牌意識、契約精神,濃郁的工商業思維對數字農業的發展形成了重要的保障力量和支撐力量。淄博市接受新事物快,緊跟社會發展的形式,運用工業化發展思維、平臺思維和生態思維,突出數字化引領,大力引進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率先闖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新路徑。堅持“強化市場化理念、產業組織理念”“強化平臺思維、生態思維”“發揮優勢、重點突破”“試點先行、梯次推進”四條理念路徑,引領淄博數字農業農村發展[7]。

2.2.4 淄博數字網絡覆蓋較為完善

淄博數字設施完備、網絡通達,4G網絡早已實現全市覆蓋,5G基站數量和覆蓋范圍也位于山東前列,建設運營益農信息合作社3054個,有近3000家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傳播和提供機構,8萬多家電商企業在為農服務,以及一些有著廣泛影響力的農業數字化舉措,使得數字技術在現代農業生產和銷售中得到很好的應用。淄博市主動化壓力為動力,抓住數字經濟大發展的有利契機,抓住中央重視三農工作,實施鄉村戰略,來推動淄博數字農業的發展,找到一條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

2.3 淄博市數字農業發展進程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淄博市應時而動、順勢而為,搶抓農業3.0時代數字農業農村重大機遇,緊盯前沿,超前謀劃,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把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建設作為淄博“三農”轉型發展的大事要事,放在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全局的重要位置。2020年7月,淄博市僅用兩個月時間就與阿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8],全國首個“盒馬市”落戶淄博。

同年7月,淄博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和示范城市,制定出臺《關于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的行動方案(2020-2025年)》,確定5項重點任務、10項帶動工程和10大支持政策,為淄博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打開了思想認識新領域、開辟了領先發展新實踐。同年12月,農業農村部等17個部委批準淄博為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承擔數字農業農村改革試驗任務并制定出臺了《淄博市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2021年,淄博市實施數字賦能農業農村,現代農業加快發展,40個數字農業農村重點項目年度完成投資51.86億元,打造了30個數字農業農村經典應用場景。組織實施25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工程,建設鄉村振興精品片區11個[9]。

截至目前,已引進中科院、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浙江大學等18家科研院校,開展產、學、研、推深度合作,引進中國建材、中國供銷、中化集團、阿里、京東等23家頭部企業共建數字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數字化改造農業企業、園區、基地,建成數字果園、數字種業、數字車間、數字牧場、數字田園、智慧冷鏈物流等標準化應用場景88家,發展59個數字農業農村重點項目園區,推出30個數字農業農村典型案例。其中《淄博市:數字賦能換道超車 聚力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入選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典型案例,淄博菌譽科技有限公司數字化智能食用菌液體菌種自動接種封口裝置、山東思遠標準化智慧農業服務模式、紐瀾地“數字牧場”案例獲農業農村部“2021數字農業農村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優秀案例”,高青縣全鏈條數字化黑牛示范園區作為典型案例入選國家《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案例榮獲人民網“2021鄉村振興特別推薦案例”。通過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實施,實現了彎道超車、突破發展。

3 典型數字農業園區案例介紹

3.1 “小香菇”數字化催生“大產業”——山東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食用菌研發、生產、銷售、出口和推廣業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以香菇的育種研發、生產工藝、產品品質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近年來,山東七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轉變傳統的生產模式,大力發展數字農業產業,投資建設全國首家大型香菇菌棒智慧工廠。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信息設施、人力物力和生產基礎設施等資源進行空間組織優化整合,使得菌棒生產從裝袋到上架以前全靠人工需要六七十個人協作,到現在一條生產線上只有一個維修工和一個質量檢驗人員共兩個人就完成了過去幾十個人的工作。從前一天最多生產兩萬多根菌棒,到現在能生產十萬根。七河生物以工業化思維、數字化引領企業發展,實現了從進料、育種、生產、加工、檢測、儲運和銷售等全產業智慧化決策、智能化生產和精細化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業成本和能耗,減少農業生態環境破壞,降低人工,生產效率提高了4倍,運營成本降低了30%[11],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其按照農業標準化、數字化、國際化思路,走出了一條“國內發菌、國外出菇、鮮菇就地上市”的產業化新思路,先后在韓國、美國、日本、波蘭建有子公司8個,產品出口全球40多個國家。七河生物貫徹數字化引領,建成了國內外領先的食用菌環境智能控制流水生產線,實現了食用菌生產自動化、產業化、規?;?,建立健全了菌種管理及成品生產體系,“小香菇”數字化催生“大產業”。

3.2 數字賦能新農具 智慧果園新標桿——山東中以現代智慧農業有限公司

山東中以現代智慧農業有限公司是集節水灌溉新技術研發與推廣,基于農業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智慧果園示范與推廣,水肥一體化工程規劃設計與安裝,高端果品、苗木生產與銷售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型企業。建設的“中以智慧果園”圍繞現代農業“綠色、節本、提質、智能、增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打造以物聯網管理、智能化生產和創新型思維管理模式的現代數字化示范企業,是山東省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現代蘋果科技示范基地、山東省高效特色農業發展平臺示范園。在沂源南麻街道溝泉村附近的中以智慧果園內,一排排的蘋果樹像小白楊一樣昂首站立,偌大的果園里找不到一個果農,僅有的幾名員工在室內的電腦旁操作,全程進行數字化管理。智慧果園采用歐洲現代果園建設標準高起點規劃,實施矮化脫毒自根砧大苗建園,配套采用以色列水肥一體技術設備、網室保護栽培系統、果園機械化作業、農業物聯網管理系統等先進技術體系。以50畝地為例,傳統果樹種植,每天人工需要二三十人,一天人工成本可達200元/人,許多果園負擔不起過高的人工成本,進行數字化是必然趨勢;采用數字化精準控制,定量進行灌溉施肥,效果也十分顯著;在蘋果采摘季通過數字化加持,果園產量提高了一倍,人工卻只有過去的十分之一,不但省了水肥,而且節省了人工成本。目前,智慧果園已成功實現一年栽樹、兩年結果、三年豐產的預期目標,生產管理成本較傳統果園下降40%左右,數字化賦能成效顯著。

3.3 數字化科技助力“保姆式”服務新模式——山東思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山東思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思遠農業以承擔市臨淄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承建產業園數字化公共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了大數據資源管理中心,搭建可視化農業數據展示平臺,建成信息感知、傳輸、云計算、應用四個層級智慧農業系統,通過對設施蔬菜基礎數據的采集形成了農產品生產、土壤監測、農情監測、質量安全檢測、病蟲害監測、物聯網管理等數據庫,實現了農業管理的精準化、規范化、智能化、科學化。目前已建立起了“六化三標準”智慧農業服務新模式,實現了組織化建設、職業化培訓、標準化生產、專業化服務、信息化平臺和品牌化運營[12],構建了三大智慧農業標準體系,即農業生產技術標準體系、農業服務標準體系和農業服務管控標準體系。同時研發了“小稷星”空氣、光照、土壤等系列農情傳感器,智能感知數據采集“小稷星”APP、智能生產管理的“齊稷通”APP、智能化服務管理“齊稷匯”APP以及標準化智能推廣的“農保姆”四大系列手機APP軟件,實現了智能感知數據采集、智能化生產管理、標準化技術培訓推廣、網上商城農產品配送的物聯網服務功能。目前服務網絡已延伸到山東、山西、陜西等13個省,100多個經濟作物主產區,建成5000余個村級服務站,服務社員20余萬戶,標準化種植面積達50余萬畝,實現了數字化科技“保姆式”服務。

3.4 以數字科技為媒 打造“新農業”品牌——山東紐瀾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

山東紐瀾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高青黑牛為主的集成畜牧業育種、育肥、屠宰、分割、生產自建物流體系、銷售、產品研發、品牌運營的全產業鏈龍頭企業。通過數字化賦能,用大數據嫁接改造繁育、養殖、加工、銷售等整個流程,紐瀾地“數字牧場”成為先進技術裝備的研發應用高地。通過打造“紐瀾地(阿里巴巴)數字農業產業中心”完善各項發展規劃,夯實產業基礎,提升品牌美譽度,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加快黑牛產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公司緊緊圍繞數字農業3.0建設,構建了肉牛行業的“全產業鏈+全國冷鮮供應鏈+高端牛肉品牌+黑牛特色產業園區”[13]四位一體發展模式,實現了黑牛育種、生態養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智能交易市場、冷鏈物流、終端配送等環節的監控管理,建設優質高青黑牛全產業鏈產業集群,通過追溯體系和數字監控平臺,以智能芯片連接ERP,實現一牛一碼、一豬一碼、一羊一碼的智能化、標準化養殖。通過盒馬鮮生零售終端的快速鋪設,整合淄博乃至山東優質農業資源,鏈接阿里數字農業、阿里云、盒馬等高端平臺[14],并與阿里、盒馬的追溯系統打通,實現農產品產、供、銷、儲、運、配一體化協同運作[15],打造優質農產品供應鏈和生態圈,把優質農產品直供全國盒馬門店[14],做到了一品一碼、一盒一碼,方便消費者在終端掃碼獲取全鏈路溯源信息。紐瀾地獨特的數字化養殖方式,造就了紐瀾地黑牛不菲的身價和滑嫩口感,如今紐瀾地黑牛最貴的部位每公斤售價超過2000元,每頭牛的售價至少在10萬元,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有力的平臺支撐,豐富了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農業產業振興新模式。

4 淄博市數字農業發展經驗總結

4.1 超前謀劃,頂層設計

淄博市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自身實際、著眼未來發展、搶抓新基建機遇,審慎做出的戰略選擇,也是立足市情、推動城市轉型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淄博發展數字農業農村超前思路、超前布局,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建設,2020年7月淄博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和示范城市,制定出臺《關于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的行動方案(2020-2025年)》,確定5項重點任務、10項帶動工程、10大支持政策,開啟了淄博數字農業農村建設新征程。2020年12月,農業農村部等17個部委批準淄博為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承擔數字農業農村改革試驗任務,印發《淄博市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建設的總體要求、發展主線、主攻方向等。

4.2 高位推動,合力攻堅

從規劃布局到初見成效,淄博市各級始終把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作為重要工程,作為淄博“三農”轉型發展的大事要事來抓,成立淄博市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工作專班,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掛帥,頂格謀劃、頂格推動、頂格協調,鍥而不舍。全市各級都把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專班專人專責抓推進落實。組建數據采集應用、數字農業產業融合、數字網絡營銷、數字金融惠農、數字農村服務、財政政策落實6個專項工作組。

4.3 加大投入,夯實基礎

通過加大投入,淄博市農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全市建成5G基站8094個、數字視頻3萬余路、益農信息社3054家,寬帶覆蓋率達到100%。制定出臺財政專項支持、建設用地保障、鼓勵工商資本下鄉等10項支持政策。組建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發展以融資租賃、創業投資為主線的農村金融產業鏈,點對點支持數字農業項目;設立山東省農擔淄博管理中心,以大數據共享為依托,集政策、需求、擔保、服務為一體,形成需求方與供給方的有效鏈接;建成農村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發布融資需求12.65億元,已融資4.6億元。

4.4 部門協同,數據共享

將數字農業建設納入鄉村振興總體部署,形成政府各部門牽頭,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將45項任務分解落實到32個市直部門,工作項目化,責任清單化,分線推進,掛圖作戰,高效運行。制定涉農數據需求、責任和共享“三張清單”,全面梳理農情調度、產業監測調查、農機信息統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專業化統防統治、耕地質量等134個方面的數據采集需求,制定數據采集任務表,細化分解到10個部門單位23個業務科室,逐項數據對接核實、采集鏈入。

4.5 數字賦能,鄉村智治

以數字標準化建設為引領,數字賦能農業產業全鏈條、農村治理全領域、農民生活全方位,著力推進云大腦、云產業、云市場、云金融、云鄉村“五朵云”建設,不斷完善改革試驗制度框架和標準體系,初步形成了覆蓋數據、技術、安全、管理四大體系28項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標準,開創了市、縣、鎮、村四級聯建新模式。

5 淄博市數字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隨著淄博市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穩步推進,各類數字園區建設日趨完善,技術模式日益成熟,數字化、智慧化農業優勢凸顯,但是依然有一些問題和不足。

5.1 數字農業發展急需長遠規劃

淄博的數字農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數字農業是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僅需要時間和資金投入,更需要各級政府扶持和地方配合。各級政府部門急需制定數字農業發展規劃、方案及相關政策、標準,調動各級發展智慧農業積極性。

5.2 發展數字農業資金投入過大

數字農業建設需要物聯網設備、軟件開發、數據傳輸與存儲、平臺維護等,后續還要研發基于大數據的高效種植、數據分析新體系,既需要大量建設資金,其后也需要系統維護經費。目前,財政項目資金僅能滿足少數示范點物聯網設備采購和平臺軟件開發費用,以后大面積推廣階段都需要財政資金的支持。

5.3 “數字+農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缺乏

數字農業是一門新興的系統集成技術。目前農業系統中農業專業技術人員較多,但農業信息技術人員缺乏,農業系統缺乏相關技術和設備的開發能力。因此,“數字+農業”技術、人才均缺乏,都需要引進。

6 淄博市數字農業發展對策和建議

6.1 全方位規劃數字農業全面發展,從思想上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模式

各級政府部門需從思想上突破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以數字農化來賦能整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全鏈條,各級政府部門亟須出臺數字農業總體發展規劃,制定方案及相關政策、標準,調動各聯合部門及企業發展智慧農業的積極性,將數字農業列為智慧城市的重要建設內容之一。按照整體化、系統化、統籌化、協同化,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多部門信息互聯互通機制,協調各部門密切協作,全面進行數字化提升和改造。

6.2 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力度,大力支持數字農業農村建設

各級政府部門要從政策、資金、人才和其他各種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對數字農業項目的扶持,以示范帶動數字農業的快速發展。積極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社會工商資本投資數字農業產業,加大對數字農業產業化企業在稅收、信貸和貼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信貸、保險等方面予以傾斜。各數字農業龍頭企業需積極探索“融資”機制,撬動更多的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到數字園區的建設當中。

6.3 強化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培養智慧型人才隊伍

政府需要加快建設“數字+農業”人才隊伍,加快建立數字農業技術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機制,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智慧農業相關專家深度合作,培養具備智慧農業技術人才隊伍,通過改善人居環境、改變農業產業模式等吸引更多年輕人才,培育“四個新農人”,使之成為有著互聯網技術、數據化能力技術的新一代農民。各數字農業龍頭企業對復合型“新農人”可提供更加完善的培養晉升通道和優厚的薪資待遇,并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激發“數字+農業”復合型人才的積極性,解決引才難、留才難的問題。

7 結論

農業產業是我國的重要產業,數字農業是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淄博市數字農業發展條件優渥,各數字農業產業合力探索出了一條工業助推農業,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農業全產業鏈新路子,通過數字化賦能農業產業全鏈條,在農村發展各領域、農民生活各方面聚力打造出了全省乃至全國具有顯著影響力的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16]。淄博市數字農業農村的大力發展為全省乃至全國數字農業成功模式的推廣提供重要參考,并進一步推動了農業數字化、智能化。接下來,淄博市將緊緊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奮力打響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這塊“國字號”招牌,以數字賦能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為總抓手,打造數字農業發展新高地,實現數字賦能傳統農業,引領全市農業農村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為全國數字農業農村建設貢獻淄博智慧。

參考文獻

[1] 蔣建科.“數字農業”帶動農業現代化[J].農資科技,2003(5):41.

[2] 集中力量攻堅“三農”硬任務——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解讀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J].云南農業,2019(3):10-11.

[3] 王佩瑤.基于物聯網的農業服務模式及主體互動關系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0.

[4] 屈景輝,廖琪梅,高新鎖,等.基于GPS和藍牙技術的便攜式農田信息采集系統[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09,28(11):48-50+66.

[5] 張建立,張建鑫,楊世昌.數字農業概述[J].農技服務,2007(9):116.

[6] 房孝健.淄博市蔬菜基地蔬菜農藥殘留調查與安全評價[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4.

[7] 本報評論員.點燃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引擎”[N].淄博日報,2020-07-09.

[8] 劉元忠,趙慶欣.在壯大農村合作經濟中開辟農業現代化新路徑——淄博市合作社邁向高質量發展[J].中國農民合作社,2021(2):19-20.

[9] 關于淄博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N].淄博日報,2022-02-26.

[10] 李麗穎,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淄博共建數字農業農村研究院[N].農民日報,2022-01-25.

[11] 李定.農田灌溉無線控制系統的設計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3.

[12] 郭同方.山東思遠農業鄉村振興科技服務特色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4):16-17.

[13] 唐建俊同志赴淄博濰坊調研現代畜牧業齊魯樣板打造情況[J].畜牧業環境,2022(5):1.

[14] “齊品·淄博 數字農谷”打造農業產業矩陣[N].大眾日報,2020-11-09.

[15] 鄭淯心.數字農業冰山一角:帶“身份證”的高青黑牛[N].經濟觀察報,2021-08-16.

[16] 江敦濤.老工業城市轉型跨越的淄博探索[J].瞭望,2021(42):58-59.

猜你喜歡
淄博市
《歡慶》
淄博市大力推進交互式在線教學系統應用
佛 足
山東省淄博市鵬翼美術教育作品展示
多財、壽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西六路小學
淄博市農藥市場監管的現狀及幾點建議
我的媽媽是“超級偵探”
我家的小客人
淄博市發展“飛地經濟”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