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賦能下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專創融合”人才培養路徑探賾

2023-12-21 05:18趙莉莉劉文晶丁莉娜
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專創融合智化雙創

趙莉莉,劉文晶,丁莉娜,欒 天,陳 曦

(1.黑龍江工程學院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哈爾濱 150050;2.黑龍江工程學院 教師發展與改革研究中心,哈爾濱 150050)

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舶來詞,可以將其拆分為“meta”和“verse”兩部分,前者代表元的或超越的,后者代表宇宙,兩者組合而成元宇宙。概念最早出現在尼爾·斯蒂芬森在1992年出版的《雪崩》中,直至2021年被一家新型的上市公司羅布樂思引用并納入招股說明書當中才為世人所熟知。隨后Facebook又將其簡化和變更為meta,在世界范圍內得到熱捧,元宇宙的概念開始風靡全球[1]。在2021年的11月,微軟又成功發布了Mesh for Microsoft Teams,首次構建了沉浸式的虛擬工作空間,用戶可以選取特定的虛擬形象參與其中。隨后騰訊布局元宇宙中的游戲領域,阿里巴巴、Google和字節跳動也紛紛轉戰元宇宙生態。從2022年開始,中國多地政府如北京、上海、南京、無錫等紛紛出臺了一系列的元宇宙規劃文件和發展政策,希望在元宇宙產業中搶占發展先機,實現彎道超車[2]。元宇宙是構建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逐漸成熟、融合推動基礎之上的,是數字化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歸根結底,元宇宙本質上是人類工業文明與互聯網技術不斷更新迭代和進一步演進,以及技術人性化的必然結果。元宇宙在互聯網業界被稱為下一代互聯網的終極形態。在新聞傳播史上,每次技術革新與應用都會推動新聞理念和行業實踐的巨變[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創新創業教育是成功突破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口,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完善的創新思維和良好的創業理念,幫助學生提升創業創新能力?!皠撔聞摌I”是“基于創新的創業”,既強調新興技術迭代創新,也強調滿足當前市場需求或創造未來市場需求[4]。由此可以看出,創新創業既包含了技術的內容,又包含了市場的方面,其成功與否既取決于對科技發展方向的把握,又取決于對產業方向的把控能力。

從本質上來看,元宇宙是互聯網與工業文明相結合及迭代演化和技術人性化的必然產物?;ヂ摼W業界一致將元宇宙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未來可見形態??v觀新聞傳播史可以看出,歷代的技術革新與技術應用除了會推動新聞理念的發展以外,還會在深層次推動行業實踐的演變與發展。元宇宙賦能下數智化技術催化了全媒體傳播秩序和媒介生態的深層變革,原有的媒體傳播生態系統被深度重塑,深刻改變了我國的媒體生態與傳播格局[5]。在元宇宙時代,媒體從業者需要具備更加綜合的素質,需要具備專業內容生產力,還需養成良好的技術素養,熟悉元宇宙的傳播策略,同時還要堅守傳統媒體的職業道德和新聞傳播理念。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是新聞傳播學科在互聯網發展背景下,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的大時代環境催生出來的新專業,與生俱來就伴隨著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作為跨學科的新專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對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的培養,不僅不能無視和回避元宇宙,而且還須緊跟元宇宙的發展,積極順勢而為。

1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數智化“專創融合”人才培養問題

1.1 “雙創教育”未建立與專業教育的親緣關系

作為跨學科的新文科專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建構更應打破傳統的知識和學科分類,緊跟最新技術的發展,培養適應社會市場需求的人才,“以專立身,以通結群”,融合專業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但創新創業教育仍舊游離在主流教學體系當中,處于一種旁系的尷尬境地,沒能將開拓精神、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專業教育教學全過程中。

1.2 人才培養理念脫離媒介融合的現實

虛擬現實技術作為元宇宙的核心技術,正在驅動一場元宇宙時代數字新聞業的變革,在近十年的新聞實踐中已經初露鋒芒。以往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的新聞采寫編技能和攝影技術的目標,已經無法滿足人工智能時代對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從事媒體相關職業需要擁有數據積累與分析能力,建立數據挖掘與處理的常規機制就要順應媒介融合的現實,培養適應社會職業需求的“跨界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

1.3 知識體系需要融入全新的技術場域中

數據新聞需要與海量數據打交道,元宇宙經過與數字資源的充分融合,形成了三個發展階段,即數字孿生階段、虛擬原生階段和虛擬相容階段。在海量數據中,通過對全領域和全局通盤數據的搜索、融通和聯動,能夠發掘一些潛在的新聞價值,而這些工作都需要具備相關整理分析能力的人才完成[6]。世界逐漸從互聯網時代邁入數智化時代,網絡與新媒體的發展離不開貼近師生場域的塑造和從業人員需求的及時滿足,以及對學科門類障礙的充分消除,“專創融合”下應強化網絡與新媒體所處的新聞傳播體系與海量數據體系的深度交叉,增強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培養數智化人才。

1.4 避免“數字鴻溝”擴大的風險

“數字鴻溝”這一概念源于阿爾溫·托夫勒的研究,原意指的是設備支持方與欠缺方之間存在的客觀“接入溝”,或技能使用方因差異產生的“使用溝”[7]。與過去的多媒體時代相比,數智技術時代對高校教育的軟硬件要求更高,如此一來必定會造成“舊數字鴻溝”的無法逾越情況。在教育領域中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教育發展紅利出現,但無法惠及每位個體,定會引發新時代的數字鴻溝——“能力溝”,而這一數字鴻溝的跨越難度更大,因此需要及時更新人才培養知識體系,避免所學和所用脫節,造成“數字鴻溝”擴大的風險。

2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數智化“專創融合”人才培養路徑探賾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應打破傳統的知識和學科分類,“以專立身,以通結群”,融合專業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解決內容、技術、藝術等“幾層皮”的問題,積極探索元宇宙賦能下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數智化 “專創融合”人才培養路徑(見圖1)。

圖1 數智化“專創融合”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2.1 基于“三全”理念:明確特色定位 培養數智化全媒意識

創新創業教育要緊緊圍繞國家強調的“面向全體學生、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全員參與”(簡稱“三全”)的核心理念不動搖,將雙創教育理念納入到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發展和培養的體系中,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特色定位,增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在理念上的融合。作為數字化高階產物的元宇宙,必定會助推新聞媒體行業理念和實踐的更迭,作為培養媒體專業人才的高等教育機構,輸出具備數據思維的綜合性人才成為時代的必然。抓住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特色,培養學生數智化全媒意識,重塑網絡與新媒體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2.2 前瞻培養方案:優化數智化“雙創能力”培養目標

虛擬現實技術在元宇宙的發展中扮演著核心角色,也驅動著數字新媒體的變革發展,在過去的數十年里已然發揮了十分突出的作用??梢哉f在媒體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尤其是在VR應用、無人機推廣、大數據技術蓬勃發展的當下,仍然抱殘守缺,只培養相關專業人員攝影技巧和采編技能,而不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和大數據思維,必將難以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發展對新聞傳播人才的需求。培養媒體和市場所需要的“雙創”人才,要順應媒介融合的現實,培養“跨界全能型人才”。以元宇宙的應用場景為基礎,培養掌握良好的數據分析能力的大學生,構建相對完善的數據挖掘教育體系,成為當前高等教育亟須調整的重要內容[8]。除此以外,還應當兼顧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能力的培養,注重雙創思維的塑造,不斷提升相關人才的數據挖掘和分析能力與技術水準,實現培養從“專業人才”到“跨界人才”,重點進行“人文底蘊 + 新技術”的新媒體編輯能力和基于創新創業訓練的新媒體運營能力的培育。

2.3 融合知識結構:提高數智化跨學科“雙創能力”修養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畢業生授予文學學士學位,學科屬性是文科,這決定了其文科“身份”,然而,隨著社會發展和技術迭代更新,融合新聞表現出對技術思維和技術工具的極大依賴,融合的知識結構成為網絡與新媒體雙創數智化人才培養的必然選擇。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是人文社科類與科技連接最為密切,反應最為敏感的學科,因此應當充分發揮網絡原住民的先天技術優勢,不斷培養學生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方面的能力,追求突破式學習手段的創新研究,利用相關技術來反哺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學生對相關技術的理解程度,從而更好地實現技術與新聞生產的有效融合。此外,還應當虛擬各種采訪環境,利用元宇宙提供的沉浸式學習契機,幫助學生提高參與熱情,形成良好的臨場應變能力。還可以在一些開放式的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突破思維框架,激發學生創新能力和專業融合能力,緊貼時代背景,將融媒體生產流程納入到教學體系當中,鼓勵學生突破慣性思維,形成專業融合意識;在人機互動中,不斷拓展學生邏輯思維寬度,提高情景敘事能力,形成理性的研判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多專業多學科之間的平衡互補,將媒體融合的理念和實踐植入課堂、融入學生培養,以學生為核心來激發“雙創”潛能、提升教學質量。

2.4 完善課程體系:學科交叉融合的行業化課程設置

元宇宙賦能之下,不僅僅是海量的數據,更是一場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在課程設置上要敢于突破原有學科專業界限,積極尋求多學科、多門類和專業的有效融合,打通基礎課程與信息學科、網絡學科壁壘,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型教學課程體系。根據新媒體行業所需情況設置分為四個課程模塊:新媒體內容生產、傳播、運營與管理。在具體課程模塊中貫穿“四課程”即新生創新創業引導通識課程+具有創新創業教學元素的專業課程+“專業+創新創業”類融合課程+創新創業專業教育系列課程。同時在原有的課程當中融入人工智能技術內容,可以尋求與計算機、人工智能等專業的深度合作,適應智能媒體教學改革形勢,將智媒業務與方法數據等課程結合起來,更好地培養學生人機協作能力,適應元宇宙賦能帶來的技術跨越,縮小媒體技術發展與現實的距離。

2.5 協同實踐平臺:數智化智媒運營能力塑造

數智化正在從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動態持續地優化媒體運行生態與實施路徑,同時又與媒介融合、內容重造緊密聯系,形成新的技術生態實施路徑,不斷地解構和重塑全新的媒體傳播生態[9]。因此在教學環節中應當將智能媒體相關內容作為基本的教學依托,“智媒+技術+實踐”緊密結合,實現多課程聯動和多重實訓教學,校內實訓實習“以項目為驅動”,通過“中央廚房”建構適應融媒體生產的策采編發網絡體系。重視專業知識模塊和社會知識模塊的對接形成科學的知識框架,實質性促進產學合作、跨界聯合培養,例如,擬定與鳳凰教育共建VR/AR 課程、算法與用戶分析課程,以及聯合制定2023版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未來傳播學堂”,可以邀請一些相關領域的國內外知名人士來校舉辦講座交流。

2.6 拓展雙創素養:打造多模式專創融合教師團隊

加強教師培養力度,為原有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教師提供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相關學習的培訓機會和學術交流會議,同時將相關教育納入到教師培養規劃當中,開展系統的雙創教培。通過校外招聘的方式,從廣泛的雙創教師群體中招錄既具備豐富社會實踐經驗又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優秀教師。鼓勵專業課教師進一步開展雙創教科研活動,將相關成果積極地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專業課教師在傳授相關知識時,也要潛移默化地輸入雙創思維,密切聯系學科專業特征,從多角度多層面挖掘相關行業領域中的創新創業資源[10]。

3 結束語

元宇宙的時代背景下,媒體人除了要掌握必備的媒體內容生產能力以外,還需要對元宇宙的空間傳播規律有著深刻的認知,同時還要秉持職業道德操守,尊重新聞的客觀和真實性。作為跨學科的新文科專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建構應打破傳統的知識和學科分類,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培養“進可攻——創業,退可守——就業”的數智化復合型專業人才,其實質是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將課程學習與其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有機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聚焦其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的真實問題。構建仿真學習情景,組建共同體教學方式,在做中學和邊做邊學中加強對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反思,充分認識媒介技術迭代以及用戶習慣經驗,緊跟最新技術的發展,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積極探索元宇宙賦能下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數智化“專創融合”人才培養路徑,從而找到能夠給更多相關院校提供可借鑒經驗的“參照系”。

猜你喜歡
專創融合智化雙創
叉車數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電子證照重構山西道路數智化體系
沙冒智化的詩
沙冒智化的詩
高淳區以僑聯雙創基地 助推“雙創”孵化成長、孕育未來
“雙創”浪潮方興未艾
高職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對策研究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淺析民辦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雙新雙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