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方位詞空間隱喻研究

2023-12-23 08:00蓉,曹
梧州學院學報 2023年5期
關鍵詞:方位詞雜劇隱喻

傅 蓉,曹 煒

(蘇州大學 文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3)

在久長的一段時間內,隱喻一直被廣泛運用為修辭手法,概念隱喻理論是對傳統修辭觀的突破與創新。直到1980年,Lakoff和Johnson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的面世,才將隱喻研究引向了概念隱喻的探索階段。隱喻并非僅僅是一種語言現象,還是人類思維和認知方式的一種,它是從一個特定的、易于理解的認知域,即源域,映射到另一個抽象的、難以理解的認知域,即目標域的過程。Lakoff和Johnson認為,隱喻不僅存在于語言中,也存在于思維、運動以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1]169。在認知語言學蓬勃發展的今天,人們開始基于思維認知和日常實踐經驗來探究語言的普遍原則與人類認知規律之間的關系。概念隱喻作為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段也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重視,并在各種語篇分析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Lakoff和Johnson根據始源域的差異,將概念隱喻歸為3類:結構性隱喻、實體性隱喻和空間方位性隱喻、在這3者之中,空間隱喻是最具基礎性意義、最高產的一組隱喻形式,許多抽象概念是在此基礎上建構起來的[1]171。簡言之,在將空間概念投射為非空間概念時,便構成空間隱喻。

空間隱喻認知解讀在漢語中的運用根基是對傳統方位詞進行研究。傳統方位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用對比研究的方法研究方位詞的詞義,解釋其細微差別。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看,以空間域為始源域,通過隱喻機制將空間域的意象圖式結構映射到非空間域(即目標域),從而獲得引申意義,并形成非空間概念。這類抽象概念以意象圖式的方式儲存于人腦的認知網絡中,經過認知的沉淀和積累,逐漸形成的意象圖式在遇到相似的認知語境時提供背景框架,并經過認知加工,最終構建出了理想化的認知模型[2]。同時,由于人類思維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的特點,因此我們能借助語言符號去理解抽象事物或現象背后所隱藏的具體本質,并最終得到相應的認知結果。因空間隱喻的引入,傳統方位詞的研究得以拓展,在《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上”“下”“前”“后”“里”“中”等方位詞也可以表示時間、數量、狀態、社會等級這些范疇的概念。

元代是漢語方位詞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真實地反映了元代語言的面貌,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口語文獻,也是研究元代漢語乃至近代漢語的重要材料[3]。為了更好地探討這一時期方位詞空間隱喻的認知發展情況,選取了《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的“上”“下”“前”“后”“里”“中”6個方位詞為研究對象,考察了它們由空間域向時間域、數量域、狀態域和社會等級域投射的隱喻現象,以及這些隱喻現象在語義和語用上的運用,并試圖從空間隱喻角度進行解釋。

一、方位詞“上”“下”的空間隱喻解讀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上”字的字義解釋為“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上之屬皆從上?!绷x為位置在高處的(跟“下”相對);對“下”字的字義解釋為“底也,指事”[4]7。義為位置在低處的(跟“上”相對)。由此可見,這兩個字的本義是空間義,表示位置的高低,而從這兩個字的造字法上來看,二者皆屬于指事字。因此,除了表示垂直方向的方位以外,“上”“下”二字還有其他由空間義引申出來的相關意義。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屬于隱喻在人類思維方式上的體現,將空間域的概念投射到社會等級域、時間域等其他認知域。據考察,“上”“下”在社會等級域、時間域等方面的語義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上”“下”對應的隱喻投射規律

(一)《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上”“下”社會等級域隱喻義分析

“上”在社會等級方面的引申義語義為表示地位或等級相對較高。據考察,《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具有這類語義特征的“上”共有77例。如:

(1)【斗鵪鶉】這市曹里是誰家上祖?這個更藉不得兒孫!這個更救不得父母!這手卷是誰家宗祖圖?從頭兒對你兒數:這人是犯法違條?這人是銜冤負屈?(《趙氏孤兒》第四折)

(2)【楔子】(閻王云:)愿與上仙做徒弟去。(《岳孔目借鐵拐李還魂》第二折)

(3)【商調】【集賢賓】這安仁殿蓋的來接上蒼,映祥煙紫霧紅光。神州三月天,仙闕五云鄉。 (《看錢奴買冤家債主》第三折)

“下”在社會等級方面的引申義語義為表示地位或等級相對較低?!缎滦Ts劇三十種》中具有這類語義特征的“下”共有19例。如:

(4)【油葫蘆】目今世亂英雄困,看何時法正天心順。那漢虐上蒼,損下民。試將碧悠悠陽福高天問,腆著個青臉子不饒人。(《趙氏孤兒》第一折)

(5)【后庭花】說你是趙駙馬堂上賓,我是屠岸賈門下人。道你藏著一歲麒麟子,也飛不出九重龍鳳門。我若不關心,不將伊盤問,有恩的合報恩。(《趙氏孤兒》第一折)

(6)【幺篇】你自尊自大無高下,真乃是井底鳴蛙,窮漢肚腸些娘大。他子好酸寒乞儉,怎消得富貴榮華。(《看錢奴買冤家債主》第一折)

以上例句,如:“上祖” “上仙” “上蒼” “下民” “下人” “你自尊自大無高下”中的“上”“下”字的運用都體現了社會等級高低的問題,屬于將方位詞“上”“下”的意象圖式從空間結構映射到社會關系的過程。其本質在于認知模型的映射,通過用空間概念的認知模型來理解社會關系概念,從而創造出空間概念和社會關系概念之間的相似性[5]。在此種運用場景中,“上”表示地位等級高,“下”表示地位等級低,且二者皆作為形容詞使用,多數情況下后接名詞。

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中國人在社會關系中十分注意“上與下”“高與低”的位置關系,這與人們思維中的“上下”空間等級意識相對應,這里所體現的是“上”“下”空間隱喻所投射出的意象圖式,反映了社會地位的高低。這種映射機制是由大腦通過不同層級結構之間的聯系而產生的一種心理表征。日常生活中,大腦通過對人思維方式的改造,由此影響人的言行。身份等級高者往往通過坐于“高”處或將住宅門檻修葺建造于“高”處,以顯示其地位等級之“高”;與此類似,身份等級較低者也會受這種凝固于人腦之中,體現等級地位高或低的意象圖式的影響[6]。另外,在交際活動中,對于處于高位的人不能直呼其名諱,應使用敬辭;同時,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說話人會使用謙辭以表現出謙卑之態,即“上”“下”可作為敬辭和謙辭使用,且有利于維持特定的人際關系。這里體現的同樣是“上” “下”在社會等級域的空間隱喻語義。

(二)《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上”“下”時間域隱喻義分析

“上”前附具體的年齡,表示“處于……年齡的時候”,這是“上”在時間域的隱喻語義,“上”的這類用法在宋朝就已存在并延續至今?!缎滦Ts劇三十種》中具有這類語義特征的“上”共有6例。如:

(7)【隔尾】我從二十一二上早驅軍校,經到四五千場惡戰討,怎想頭直上輪還老來到。(《尉遲恭三奪槊》 第二折)

(8)【脫布衫】俺從那十三四上同吃同穿,十七八上共枕同眠。(《岳孔目借鐵拐李還魂》第二折)

(9)【后庭花】你從二十二上投軍去,可怎三十三上恰到來?(《薛仁貴衣錦還鄉》第二折)

“下”也存在時間域的隱喻語義,與“上”不同的是,具有這類特征的“下”并不與具體的數字組合出現,而常常處于“時”“當”等詞語之后?!缎滦Ts劇三十種》中具有這類語義特征的“下”僅 2例:

(10)【拙魯速】終身無簸箕星,指云中雁做羹。時下且口口聲聲,戰戰兢兢,裊裊停停,坐坐行行;有一日孤孤零零,冷冷清清,咽咽哽哽,覷著你個拖漢精!(《詐妮子調風月》第三折)

(11)【七弟兄】是他變卻,相貌,怎生饒,五蘊山當下通紅了。獅蠻帶上提起錦征袍,把龍泉扯離沙魚鞘。(《趙氏孤兒》第三折)

以上例句中的“上”“下”字的運用都體現了空間隱喻中方位詞從空間域向時間域的映射。由于受到地球引力、身體結構、神經生理器官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相對于時間概念而言,人類對于空間垂直概念的感知更為直觀。而空間和時間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即通過垂直運動的路徑來表達時間的運動,早期事件排列在時間軸的“上方”,晚期事件排列在時間軸的“下方”,從而將時間概念和空間概念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表達時間的流動和事件的先后關系等[6]。

另外,從上文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上”“下”這兩個方位字在表達時間域的隱喻語義時所體現的語義是有差異的?!吧稀背S糜诒硎灸挲g的數詞后,表示動作行為或事件發生的起始點或終止點,如“我從二十一二上早驅軍?!薄鞍硰哪鞘纳贤酝薄澳銖亩贤盾娙ァ苯员硎酒鹗键c,“可怎三十三上恰到來”表示終止點?!跋隆背S糜凇皶r”“當”等詞之后,如“時下且口口聲聲”“五蘊山當下通紅了”,表示某個特定的時間點。需要指出的是,“上”標明起始點或終止點,“下”表示某個特定的時間點,并非“上”“下”固有的功能,而是具體語境賦予它們的臨時意義。

二、方位詞“前”“后”的空間隱喻解讀

《說文解字》中“歬”即“前”。據《漢語字源字典》載:“前”字是個會意字?!墩f文解字》中的釋義為“歬,不行而進謂之歬。從止在舟上?!盵4]9“從止在舟上”中“止”就是足,像人足在舟上,即前進之義?!皻k”的本義即“前進,往前走”。例如,勇往直前?!墩f文解字》“不行而進謂之前”中“前”原意是向前行選,也可以引申為方位、時間,與“后”相對。小篆“后”字是由兩個形聲字組合而成的合體字,其本義為前進或前行,也可以指人行走時雙腳所走之地的位置。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后”字,表示動作?!墩撜Z·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崩畎住锻麖]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倍急硎痉轿坏那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知來者?!眲t表時間,“前”指過去的或較早的,“后”指將來的或較晚的。另外,《正字通·刀部》:“前,先也?!北硎驹凇?,預先之義?!端螘だ状巫趥鳌罚骸叭R之齒,已踰知命;崦嵫將迫,前途幾何?”中的“前”表未來的。

由此可見,除了表示空間方位意義外,“前” “后”二字還有由空間義引申出來的隱喻義?!扒啊薄昂蟆彪[喻義的形成是有其理據性的,是人對客觀世界進行認識時,同客觀世界萬物互動而產生的全部體驗。由于人們無時無刻都在感受著各種空間經驗,空間的體驗是人的根本體驗。在這一體驗的獲取過程中,以人體為中心,人的身體接觸物理空間,人與周圍的事物構成一種空間關系。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屬于隱喻在人類思維方式上的體現,將空間域的概念投射到社會等級域、時間域等其他認知域。據考察,方位詞“前” “后”在社會等級域、時間域等方面的語義分布見表2。

表2 “前”“后”的隱喻投射規律

(一)《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前”“后”社會等級域隱喻義分析

“前”可表示次序靠近頭里的?!缎滦TN》中具有這類語義特征的“前”共有10例。如:

(12)【出隊子】咱這壁先鋒前部,會支分,能對付?!酢酢蹴戯`颼陣上發金鏃,唦唦唦各臻臻坡前排士卒,呀呀呀撲剌剌的垓心里驟戰駒。(《漢高皇濯足氣英布》 第四折)

(13)【醉春風】當日周天子夢飛熊,今日主人公請臥龍。為甚兩三番不肯出茅廬?委實俺倦冗,冗。向這三國當權,一人前為帥,不如半坡里養種。(《諸葛亮博望燒屯》第四折)

“后”可表示次序靠近末尾的?!缎滦TN》中具有這類語義特征的“后”也有10例。如:

(14)【村里迓鼓】做了個啞子托夢,說不的這場板障。奴婢和使長,一合相風波千丈??催@后生形像,好似孩兒模樣。子為他茶里飯里思,行里坐里念,眠里夢里想。作念著團圓了半晌。(《看錢奴買冤家債主》第三折)

(15)【幺篇】張子房知興廢,嚴子陵識進退。一個日頭出扶立高皇位,一個日頭正策定中興帝,你道日頭斜怎立劉家國?可不一雞死后一雞鳴,只有后輩無前輩。(《諸葛亮博望燒屯》第一折)

以上“前部”“人前為帥”“后生”“后輩”所表達的概念與社會地位等級有關,這種隱喻通過將前后方向與優先級、社會地位聯系起來表達相關概念。意象圖式從空間域向社會等級域投射的認知機制在人腦中具有普適性,然而這種隱喻并非隨意無根據,而是根植于人們的身體和感知經驗,它不僅構建了語言,還塑造了思維、態度和行為[7]。

“前”一般用來喻指社會地位較為顯赫的群體;相對而言,“后”通常喻指社會地位較為低下的群體。這是由于人類在始源階段,最本質的體驗便是認識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的空間,他們用自己做尺度,以其相對于外部世界所處的空間進行體驗認知。具體而言,人類將身體結構劃分為兩大部分,面部、胸部向外朝向是“前”,背面朝向作“后”[8]。此外,人直立行走指向前進,且朝前的身體器官明顯多于朝后的,因此,對“前”傾向于表現主流、正面、未知的意象。相反,往“后”則是逆行、消極、已知的意向。這對應著中國社會交往禮儀,例如,在會場或演播廳,入座前排者往往比入座后排者的社會地位高。在原始部落和階級社會中,權力越大、地位越高者總是處于民眾的前列,后面為隨從等。

綜上所述,以“前”和“后”作為基本方位詞來表達空間義,在語言不斷發展的今天,語義范圍逐漸變化,通過隱喻,完成了從空間域到社會等級域的投射。

(二)《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前”“后”時間域隱喻義分析

“前”表時間意,表從前的、過去的、較早的,或用在詞語或短語之后,表示早于某時點或時段,《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具有這類語義特征的“前”共有 41 例。如:

(16)【那吒令】前日是瞎王五上梁,昨日是村李胡賽羊,今日是酒劉洪貴降。待不去來,他來相訪,相領相將。(《好酒趙元遇上皇》第一折)

(17)【尾聲】說與你劉文叔有分付處別處分付,我不做官呵有甚么沒發付您那襕袍靴笏?我則知十年前共飲的舊知交,誰認的甚么中興漢光武!(《嚴子陵垂釣七里灘》第二折)

“后”表示較晚的時間或晚于某一時點、時段,與“前”相對,《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具有這類語義特征的“后”共有68例。如:

(18)【哭皇天】若做官后每日家行眠立盹,休休,枉笑煞凌煙閣上人。早是疏慵愚鈍,更孤陋寡聞。(《泰華山陳摶高臥》第二折)

(19)【離亭宴帶歇指煞】從今后飯余皮袋飽,茶罷精神爽,高打起南軒吊窗,煙雨外種蓮花,云臺上看仙掌。(《泰華山陳摶高臥》第四折)

另外,“前后”作為復合方位詞,也可以用于表示時間意義,指比某一時間點稍早或稍晚的時間,或泛指從前和未來的所有時間。具有這類語義特征的“前后”在《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共有4例。如:

(20)【滾繡球】不爭二更前后成連理,俺哥哥知道呵敢九伯風魔哎吊了脊觔。好是傷情!(《張千替殺妻》第二折)

(21)【青哥兒】你功成、功成名就,都強如古今、古今前后。一介寒儒,過如個萬戶侯。既今日歸休,人死不中留。咱意氣相投,你知我心憂。來歲到神州,將高節清修,白玉階前拜冕旒,叮嚀奏。(《死生交范張雞黍》第三折 )

通過將方位詞“前”“后”的空間意象圖式結構進行隱喻映射到表示時間的意象圖式,無形的時間得以借助具體的空間或視覺行為顯現。這種認知機制可以用一種模式化的方式加以闡釋。具體表現為時間概念的認知模式實質上是空間的,其中包括直線時間、圓形循環性時間和螺旋式時間。這3種時空觀念分別對應于人類對現實世界中不同事物之間關系的認知過程,反映了人們關于宇宙萬物發展變化規律以及人與自然界相互聯系規律的理解方式。漢語的時間模型主要采用直線時間模式,這種模式可以被劃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在橫向坐標上運動;另一種是時間在縱向坐標上運動[9]?!扒啊薄昂蟆睆目臻g域投射到時間域的運動模式屬于沿橫向坐標運動。通過將前后方向的順序與時間的先后順序聯系起來,從而表達時間的流動、事件的先后等。

在時間域里,“前”所指的是過去發生的事件、行為、對象等;“后”所指的是未來發生的事件、行為、對象等。由此可見,“前”“后”表時間域的隱喻義時常對舉出現?!扒昂蟆钡臅r間義由空間義隱喻形成,在時間上既可以表示時段,也可以表示時點。表示時段指從開始到結束的一段時間,或是表示在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后的一段時間。值得提及的是,“前后”在表示時段時是無標記的,在表示時點時是有標記的。如例(20)中,“二更前后”是表示時間點的,需要用某一數字來作為標記;而例(21)中,“古今前后”是表示時間段的,無標記。

三、方位詞“里”“中”的空間隱喻解讀

“里”的繁體寫作“裏”,《說文解字》:“裏,衣內也。從衣里聲?!盵4]8殷寄明認為:“里、裏二字合流。裏,衣之內層在里面,故引申為里外之里義?!盵10]由此可見,“裏”本指衣里,后引申為凡在內之稱。在詞義演變過程中,到西漢時期,“里”開始由單純的名詞轉化為方位詞,表示空間方位上的“居住之地”,后又引申出表時間、表某種情態等意義?!墩f文解字》:“‘中’即內也,從口,上下通?!盵4]13“中”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是一個象形字,其形體像一面豎立的旗幟,上下各兩條旗分別向左向右飄動,方口表示中間。金文旗幟狀向右,小篆省掉旗幟狀,隸書稍作變化后,楷書寫作“中”。原意指用豎立的旗幟來測定風向,后表示中間之義,引申為內、里、中心之義,又引申為一半、中介、得當、符合等義。據考察,“里” “中”在狀態域、時間域等方面的語義分布情況見表3。

表3 “里”“中”的隱喻投射規律表

(一)《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里”“中”狀態域隱喻義分析

除了在方位空間上的“居住之地”,“里”也可用于表示在某種情態、情狀中,《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具有這類語義特征的“里”共有 47例。如:

(22)【耍孩兒】自古興亡成敗皆前定,若是你不患難如何得太平。自從祖公公昔日陷彭城,真乃是死里逃生。不龍吟怎得真龍顯?不發黑如何得曉日明?雖然您明圣,若不是云臺上英雄并力,你獨自個孤掌難鳴。(《嚴子陵垂釣七里灘》第三折)

(23)【滾繡球】早則陽臺有故人,羅幃中會雨云。不知背地里暗傳芳信。(《張千替殺妻》第二折)

“中”除了空間方向義以外,還可以表示在某種情狀下或在事態持續過程中的狀態?!缎滦Ts劇三十種》中具有這類語義特征的“中”共有9 例。如:

(24)【賺煞】恰把密旨暗中傳,不想大事須臾定。臣怎敢使赤子匐匍入井?(《輔成王周公攝政》第一折)

(25)【中呂】雖然吃淡飯黃虀,淡則淡淡中有味。(《馬丹陽三度任風子》第三折)

漢語中,“里”“中”是常見的空間介詞,它們不僅可以表達空間關系,還可以通過隱喻的方式將空間域的概念映射到狀態域中,從而用以表達抽象概念[11]。從認知語言學角度看,抽象概念與客觀現實世界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隨著客觀實體的呈現,抽象概念變得更加易于人們理解和運用,因為它們能夠更好地呈現出抽象的事物。人們對事物進行觀察與思考時往往只關注事物的表面形態特征,而忽略了事物內在本質的聯系,因而不能準確把握事物的內部屬性和外部規律。因此,那些難以觸及的抽象邏輯思維、復雜微妙的情感和心理狀態等,可以被視為具體可視的有形實體,在描述情況狀態或心理情感時,通常會使用表示狀態的形容詞作為參照物,用以表示主體所處的環境氛圍、心理活動、事態情狀等[12]。

如,上述例子中的“真乃是死里逃生”“不知背地里暗傳芳信”,“里”的運用都是為了體現在事情進行過程中動作的施事者所處的內在狀態、思想感受或事物的內部狀況等?!扒“衙苤及抵袀鳌薄暗瓌t淡淡中有味”,“中”的運用則是為了體現一種情狀或一種事態持續進行的狀態?!袄铩薄爸小痹臼怯脕肀硎揪幼〉氐目臻g方位詞,之后從空間域投射到狀態域中,成為被大眾所接受的、常用的表示情狀的詞語,體現了語言在人腦思維模式中的轉變和多元性。

(二)《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里”“中”時間域隱喻義分析

《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的“中”這一方位詞在時間域上沒有發展出隱喻語義?!袄铩钡目臻g義投射到時間域上可表某一段時間,《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具有這類語義特征的“里”共有25例。如:

(26)【紅芍藥】俺兩個從小里相知,即地相隨,從小里槍棒苦溫習,不肯拽耙扶犁。是他拋農業,演武藝,便壓著一班一輩。(《薛仁貴衣錦還鄉》第三折)

(27)【醉中天】春里斷呵春暖群芳放,夏里斷呵夏暑芰荷香,秋里斷呵金井梧桐敗葉黃,冬里斷呵瑞雪飛頭上。(《好酒趙元遇上皇》第一折)

(28)【川撥棹】半夜里恰回還,抵多少夕陽歸去晚。煙水潺潺,珂珮珊珊。冷清清夜靜水寒,可正是漁人江上晚。(《蕭何月夜追韓信》第二折)

由于在人類語言的演進過程中,空間概念的形成早于時間概念的形成。因此,人們對時空概念認識也有不同程度的滯后。我們無法直接接觸和感知時間,且時間具有長短和范圍屬性。但借助于空間隱喻的意象圖式,“里”作為方位詞,也可以從空間域投射到時間域,將空間概念映射到時間概念上[13]。

如,上述例子中的“從小里” “春里” “夏里” “秋里” “冬里” “半夜里”等,“里”可以表達時間的內部、進展的狀態等?!袄铩钡倪\用表示的都不是時間點,而是表示某個具體的時間段。值得注意的是,時點、時段性質各異,時點不辨大小,時段有大小、數量的區別,時點和時段二者有所區別?!袄铩焙汀爸小痹跁r間域上的語義分布體現了方位詞語義發展的不對稱性。

四、結語

將空間關系投影在非空間概念之上,便構成空間隱喻。在漢語中運用空間隱喻進行認知解讀,根基是對傳統方位詞進行研究。方位詞也可以表示時間、數量、狀態、社會等級這些范疇的概念,《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方位詞“上”“下” “前”“后”都可以從空間域投射到時間域、社會等級域中,“里”“中”可以從空間域投射到狀態域中,“里”還可以投射到時間域中。

不同的方位詞在表達相同概念域的隱喻語義時所體現的語義特征是有差異的。同樣是投射到時間域中,《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中“上”“下”與“前”“后”的語義特征就有很大差異?!吧稀薄跋隆痹诒狙芯康恼Z料中都表示時點,而非時段。且“上”多是表示“處于……年齡的時候”,前附具體的年齡,表示事件發生的起始地或終止點;“下”不與具體的數字組合出現,而常常處于“時”“當”等詞語之后,表示特定的時間點。對比之下,“前”“后”以及“前后”既可表示時間點又可表示具體的時間段,“前”是指過去的、早期的、以前的,或者用在單詞或短語后指比某個時間點或時間段早;與“前”相對,“后”表示較晚的時間或晚于某一時點、時段;而“前后”作為復合方位詞,指比某一時間點稍早或稍晚的時間點,或泛指從前和未來的所有時間段?!袄铩痹诒硎緯r間語義時,也表示具體的時間段。

不同的方位詞投射到同一概念域時所表達的語義特征又存在相似性??臻g方位義投射到社會等級域時,“上”表示地位或等級相對較高;“下”表示地位或等級相對較低。類似地,“前”可表示次序靠近頭里的;“后”表示次序靠近末尾的。在狀態域中,“中”表示在某種情狀下或在事態持續的過程狀態中,“里”也可表示在某種情態、情狀中,兩者表達的語義特征具有相似性。

猜你喜歡
方位詞雜劇隱喻
有講究的方位詞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活的隱喻》
動物們的聚會
“唯以雜劇為正色”年代考
宋官本雜劇段數本事新考
國家圖書館藏吳奕雜劇二種略考
漢語方位詞研究
基于漢語方位詞特點的二語教學策略——以“左”“右”為例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