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單元教學法在小學科學中的實踐

2023-12-23 12:16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三河湖鎮中心小學楊建波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關鍵詞:教學活動教學法科學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三河湖鎮中心小學 楊建波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教育教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并以此為基礎對課程標準進行設置,以期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綜合思維,培養實踐能力。作為教育教學者,不難發現,原先的教學設計關注于“教”,并以“課程時間”“知識要點”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單位,然而這種教學設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過度強調學生對知識的“識記”,難以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趨勢。在此背景下,大單元教學法脫穎而出,在教學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大單元教學法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以“高站位”統籌設計單元教學,并以大概念、大問題、大任務、大觀念的設計為路徑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按蟆笔谴髥卧虒W法的突出特征,具體表現在知識體量大、活動框架大等方面。小學階段,科學雖然不是主科,卻肩負著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奠定學生理科學習基礎的重要責任,且這一時期科學教學內容多、涉及面廣,如何讓學生在吸收知識的同時搭建起知識網絡是每一位科學教師都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诖?,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將大單元教學法融入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本文圍繞“大單元教學法在小學科學中的實踐”這一主題,詳細論述了這一教學設計的意義優勢、實踐原則以及具體路徑,以期讓小學科學課堂綻放新光彩,實現質的飛躍。

一、大單元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一)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當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然成為基礎課程的改革目標與價值導向,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踐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有著關鍵性的意義。因此,教師需要將素養的培育與形成視為課程設計的邏輯起點與最終歸宿。在此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要打破傳統教育理念的桎梏,讓教學設計從知識授受轉變成為知識建構,推動學生從淺層學習過渡到深度學習。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革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幾乎是一種必然,通過對當前教學目標的思考發現,大單元教學法順應當前新課程改革趨勢,讓教學活動從強調單一知識要點、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活動,轉變為指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活動。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科學思維、科學觀念、探究實踐、態度責任等方面,而大單元教學正是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憑借其綜合性的特點,讓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得以充分體現。

(二)讓教學設計立足具體學情

在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多依照教材所給的既定順序,以課時為單位展開教學設計,然而這種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孤立性,既不利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將所學知識真正內化,又不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漫溯。而大單元教學法的引入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在大單元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真正立足于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從全面、綜合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學習水平、思維能力、理解程度和學習態度,并以此為基礎對教材文本進行重構,圍繞大單元學習主題,依據學生具體的學習能力重新將原本分散在教材不同章節的知識進行重組,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通過問題設計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學實踐中得以發展。

(三)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核心素養培育的視域下,科學教學不應該僅僅將關注點放在學生是否“學會”上,而應更加注重其應用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而大單元教學法則可以成為科學素養落實的有力“法寶”。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實踐類任務作為教學活動的主線,讓教學活動從表象層層深入直至本質,從而拓展學生的科學思維,讓學生能夠從科學的視角看待、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不僅如此,大單元教學法更是強調人的全面發展,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了教學評價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讓學生形成基本的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

二、大單元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在大單元教學實踐過程中,整體性既是其突出特征,也是其遵循的必要原則。整體性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首先,教師在備課工作中要保持“高站位”,具體而言,就是要在教學設計中從整體著眼,不能讓科學課程淪為單一知識點的教學以及簡單的技能應用,而需要從核心素養出發,思考科學學科的育人價值,保證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性,保持教學環節之間的密切性,把握大單元整體的教學邏輯。其次,教師需要從時間維度出發,盡可能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打破傳統“課時安排”的桎梏,讓學習活動決定教學實踐,而非讓教學實踐決定學習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每一堂課開始之前都要瞻前顧后,幫助學生梳理大單元整體的內在邏輯。

(二)真實性原則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小學科學的教學活動中尤為重要,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創設出合適的應用場景是每一位科學學科教育教學者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然而,在傳統的小學教學中,教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多囿于課本,與現實生活并不接軌。這樣的教學設計無異于空中樓閣,容易導致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诖?,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中遵循真實性原則,在教學活動中引入真實具體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并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教科版《呼吸與消化》單元就向學生解釋了如何“檢測食物中的營養”這一知識點,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將這一知識點與平時的飲食搭配和飲食習慣的養成相關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大單元教學的真實性得以具體化體現。

(三)學生主體原則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學為本”原則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活動中,教師也需要遵循學生主體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充分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打破“師為主、生為從”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做好課堂的“主人翁”。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分析、思考、表達、提問提供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學習活動,將課堂教學重點從“關注教師如何教”轉變為“關注學生如何學”。

三、大單元教學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踐路徑探究

(一)立足整體教材,確定大單元主題

當前,在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目標的大單元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在本學科所表現出的能力、品格以及價值觀念,還要注重學生的跨學科能力,讓大單元主題的設計更具有綜合性與實踐價值。在確定大單元主題時,教師需要統整教材。首先,教師需要對學期安排進行整體規劃,把握新課標中與各單元核心概念相關的知識要點,梳理清楚教材的邏輯框架,并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做好本學期單元框架的初步搭建。其次,教師要找到自然單元之間的聯系,建立新舊單元之間的聯系,在教學實踐中用新知識引入舊知識。最后,教師要確定單元學習主題,理解單元之間的內部單元與單元本身的整體規劃,理清大觀念、大問題、大任務,從而確定大單元學習主題。

以教科版小學科學《呼吸與消化》教學為例,通過對課程標準的分析與探究,以及對學生具體學情的分析發現,本單元的內容是以“呼吸”和“消化”為主的,關乎學生的身體健康,但是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學成果不能僅停留于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大單元學習深入了解身體器官的重要性,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采取科學的生活方式?;诖?,可以將大單元學習主題確定為“做自我健康的第一管理人”。

(二)依據課程標準,制定學習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核心素養為統領的學科育人體系是大單元教學目標設計的主要立足點。首先,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始終把握新課程標準,深度理解核心素養的本質內涵,以終為始,逆向設計大單元教學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基于新課程標準,對所選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與重組,讓學習目標的設計既涵蓋教學內容的要求與要點,又符合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其次,教師要對符合學段學業要求的目標與任務進行分級,搭建起循序漸進的教學支架。以《呼吸與消化》中《感受我們的呼吸》學習目標的確立為例(如表1所示),以這一標準為基礎對大單元教學目標進行細化,再在分析與整合中構建大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表1

(三)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

在大單元教學實踐過程中,真實情境的創設顯得尤為重要。大單元教學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推動學生將所學知識真正消化吸收,針對現實情況進行靈活應用。因此,在大單元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基于教學目標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以幫助學生在“真學習”中學習到“真能力”。在教學情境的創設工作中,教師首先需要考慮學生具體的生活情況,讓教學情境與學生現有的學習經驗接壤,搭建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之間的橋梁。其次,在教學情境設計中,教師要體現整體性原則,讓真實情境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搭建起知識網絡,培養綜合思維。

例如,在“做自我健康的第一管理人”中,教師就可以先通過生活化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呼吸與消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生活中,我們呼吸的次數會受到一些變化的影響,當我們進食水和餅干時,它們進入了身體的哪些部位呢?”這一系列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帶著問題去學習,并通過學習活動解決當前問題。

(四)基于具體情境,設計教學任務

用大單元教學法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明確——核心素養的養成不能僅依靠教學,更需要學生的思考與領悟,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如何設計教學任務就顯得格外關鍵。在任務設計工作中,教師要關注教學活動的核心概念,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并凸顯問題的解決性,讓教學任務能夠反映所學知識的本質,引導學生在學中“悟”,真正將核心素養落在實處。

在“做自我健康的第一管理人”中,教師就可以設計“感受呼吸”“探索呼吸系統”“用模型模擬呼吸”“探究運動強度與呼吸之間的關系”“設計測量肺活量的模型”“測一測自己的肺活量”“不同食物會進入身體的什么部位?”“如何扮演好消化器官的角色”以及“做好健康飲食鑒別師”等一系列教學任務,并以“參與健康宣講會”作為本節學習內容的大任務。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教學設計的逆向性原則,教師需要將評價放置于目標后進行考慮。因此,在“大任務”設計中,教師需要與學生達成共識,并讓學生明確任務評價標準,推動教學活動更順利地開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大單元教學法作為一種具有創新性與實效性的教學方法,已然在教學活動中得到了推廣。作為小學科學的教育教學者,需要深度理解大單元教學的意義與優勢,遵循整體性原則、真實性原則以及學生主體原則,樹立創新意識,運用科學策略開展教學活動,將傳統的學科知識性教學轉化成為如今致力于解決現實問題的項目化學習,讓核心素養的培育真正落在教學實踐中,推動學生應用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讓小學科學教學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猜你喜歡
教學活動教學法科學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探究
實施“六步教學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科學拔牙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探討
開放引導式閱讀教學法描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