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遺產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歷史定位與時代價值

2023-12-24 12:29莫繼嚴
文化遺產 2023年4期
關鍵詞:科學化中醫藥現代化

莫繼嚴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100年來,“領導人民開辟了實現民族復興和國家現代化的正確道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不斷取得勝利?!?1)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與行動價值》,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3頁?!皟蓚€結合”是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走向勝利的奧秘所在。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中醫藥遺產,被不斷加以繼承和發掘。當前,中醫藥已成為“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工作者正肩負“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的篇章”的歷史使命。(2)新華社:《習近平致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賀信》,《人民日報》2015年12月23日第1版。在百年黨史上,中醫藥事業的現代化發展,堪稱黨領導中國人民實踐“兩個結合”、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行業典范;中醫藥遺產現代化,已經成為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吨泄仓醒腙P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要求堅持“兩個結合”“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把“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作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重大舉措、同時作為在社會建設上的重大成就,寫入決議。(3)《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3-24頁、第49頁。

在黨開創的“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中醫藥走過一條怎樣的現代化發展道路?在不同歷史時期,黨和國家對它實施怎樣的政策,給予它怎樣的歷史定位?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它體現了怎樣的時代價值?本文將對這些問題展開探討。

二、從各有所長到中醫科學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醫藥現代化

20世紀上半葉,我國在關于醫學發展問題上,曾兩次掀起“消滅中醫”“廢止中醫”的巨浪: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壬子癸丑學制》,廢止中醫教育;教育總長汪大燮拒絕“醫藥救亡請愿團”請愿時稱,“余決意今后廢去中醫,不用中藥”;南京國民政府于1928年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提出“廢止中醫案”,次年嚴令所有中醫學校改名并不準在教育機關立案;1929年,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通過了《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等,企圖從實際上徹底消滅中醫藥事業。(4)李經緯:《中醫史》,??冢汉D铣霭嫔?022年,第434-437頁。1936年,國民政府甚至提出國醫在科學上無根據、一律不許執業的謬論。在國民政府持續打壓下,在全盤西化思想幾乎占統治地位的舊中國,作為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的中醫藥,雖經中醫藥界反復抗爭,仍然陷入舉步維艱的危難境地,不得不尋求現代化發展的新出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包括中醫藥發展的方向、進程、前途和命運。在革命中,黨領導傳統中醫藥事業開始了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給予其恰當的歷史定位、彰顯其時代價值。

(一)在理論上,重視中醫藥、形成中醫藥現代化基本路線并明確方向

第一,重視中醫藥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要求以歷史遺產和民族文化視角看待中醫藥。1913年,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毛澤東從中西醫互補角度,深刻闡明中醫藥存在的合理性,認為:“醫道中西各有所長,中醫言氣脈,西醫言實驗。然言氣脈者理太微妙,常人難識,故常失之虛;言實驗者專求質而氣則離矣,故常失其本,則二者又各有所偏矣?!?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輯組編:《毛澤東早期文稿》,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38頁。二者不能偏廢。井岡山時期,毛澤東指出“草醫草藥要重視起來,敵人是封鎖不了我們的”(6)中國革命博物館黨史研究室編:《黨史研究資料》第5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624頁。,進一步闡明重視中醫藥在革命運動中的必要性。共產黨人把中醫藥當作歷史遺產和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它在革命運動中的重要作用。1938年毛澤東作政治報告《論新階段》,要求“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強調“不應當割斷歷史”“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并指出“這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3-534頁。在1940年陜甘寧邊區(以下均簡稱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他進一步指出,應以“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的態度對待外國的古代文化和中國古代的舊文化,推動新民主主義文化朝“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方向發展。(8)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706-709頁。同年在邊區第一次國醫代表大會上,政府衛生處處長歐陽競提出:對中醫藥,“要繼承祖先的遺產,改進它、揚棄它。這就需要我們有組織地進行研究,使它向著進步的科學化的方向前進?!?9)甘肅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陜甘寧革命根據地史料選輯》第四輯,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56頁??梢?,用學習總結的態度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并不斷推動其現代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賦予黨的時代使命。

第二,形成中醫藥現代化的基本路線,明確其基本要求和方向。井岡山時期,毛澤東根據實際要求紅軍醫院“用中西兩法治療”(10)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5頁。??谷諔馉帟r期,毛澤東關于中醫藥現代化的指導思想日趨成熟。1940年在中國醫科大學參加紀念白求恩逝世一周年大會時他強調:“必須團結中醫,發揮中醫的作用?!?11)劉民安:《中國醫科大學校史(1931—1991)》,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第14頁。1944年在延安大學開學典禮上他進一步明確:“我們提出這樣的口號:這兩種醫生要合作?!?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 154 頁。同年在邊區文教工作者會議上,他提出新醫與舊醫建立統一戰線的思想,要求以“團結”“批評、教育和改造”為原則“幫助、感化和改造”舊醫生(1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 1012頁。。至此,從重視,到繼承、改進、揚棄,到團結、合作、教育、改造,一條在黨領導下不斷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基本路線初步形成。

在此過程中,中醫藥現代化的基本方向及具體路徑逐漸明確。首先,正式提出中醫藥科學化命題。1941年邊區政府決議要求“加強對中醫中藥的研究,使中醫中藥的優良部分逐漸科學化”(14)李經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中醫工作史略》,《中醫雜志》1986年第8期。。其次,明確中醫藥科學化基本問題:中醫科學化和西醫中國化。1944年在邊區醫藥衛生座談會上,中央副秘書長李富春代表黨中央提出“如何幫助中醫整理其經驗使之科學化”和“如何豐富西醫經驗使之中國化”兩個問題,要求促進中西醫合作。(15)“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探索”,中國中醫藥網,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185333,訪問日期:2023年2月15日。再次,明確中醫科學化發展目標:創造新的醫理醫術。1945年邊區主席林伯渠要求:“使中醫的經驗與西醫的科學方法相結合,而能創造新的醫理和醫術?!?16)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編:《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歷史與現狀》,北京:知識出版社1983年,第70頁。最后,明確中醫藥科學化具體路徑:中西醫團結且西醫幫助中醫提高技術。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對中央軍委衛生部部長賀誠指出:“你們都是西醫,西醫數量甚少,只有把大量中醫力量發揮出來,才能擔負起全國人民的衛生保健任務。今后要團結全國中醫,要幫助中醫提高技術?!?17)馮彩章、李葆定:《賀誠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第148頁。

(二)在實踐上,探索中醫藥的基礎性地位、科學化路徑和現代化保障

第一,對中醫藥在中西醫合作中基礎性地位的早期探索。

土地革命時期,黨領導下的軍隊和政府,緊密結合缺醫少藥的實際,把建設紅軍醫院作為鞏固根據地的主要方法之一;紅軍醫院在用中西兩法治療時,中醫藥的基礎性地位和醫療價值非常突出。紅軍醫院如茅坪醫院等,都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此外還成立了不少中醫院,如福建軍區臨時后方中醫院等。大量的紅軍醫療機構,為根據地軍民提供了基本的醫療保障。僅方志敏創辦的贛東北紅軍醫療所,“靠土醫草藥和醫護人員的努力工作”,自1928年7月創辦至年底,“先后有200余名紅軍指戰員傷愈歸隊”(18)楊云:《方志敏的創舉——贛東北紅軍醫院》,《黨史縱橫》1995年第6期。。

中醫藥的基礎性地位和重要醫療價值,在黨領導下的醫藥衛生事業中是一種長期的顯性存在??谷諔馉帟r期,“邊區現在只有部隊、機關中有西醫,農村中只有中醫,好壞合計約有一千人;藥品也是中藥多而西藥少”(19)《關于開展群眾衛生醫藥工作的決議》,《解放日報》1945年1月8日第1版。;解放戰爭時期,華北解放區“只有400多西醫,而中醫則多達10萬人”(20)宮正:《新中國中醫方針政策的歷史考察》,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博士學位論文。期間,為廣大軍民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的,主要是中醫藥;面對重大疫情,中醫藥的基本保障作用更為突出。

第二,對中醫科學化路徑的早期探索。

一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科學化。通過開辦學校、訓練班等科學化方式,成建制培養大批中醫藥人才。土地革命時期,紅軍開辦過紅軍衛生學校中醫班等一批中醫藥人才培訓機構??谷諔馉帟r期,在1944年出現的“吐黃水病”疫情中邊區政府以縣為單位訓練中醫。解放戰爭時期,成立于平山縣的華北衛生學校,設有專門的針灸訓練班。

二是中藥制藥科學化。土地革命時期,紅軍衛生學校發動學生采集中草藥和制造中成藥,對中藥制造開展科學化探索。延安時期,邊區《關于開展衛生保健工作的決議》,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醫藥,研究中藥,發展制藥廠,設立醫藥合作社,明確中藥制藥科學化的政策導向;在黨的領導下,先后開辦了八路軍制藥廠、光華制藥廠、邊區保健藥社等機構。這些機構科學化制造中藥,為根據地的醫療保健做出杰出貢獻。

三是中醫藥研究科學化。首先,倡導中醫藥研究之風。1931年毛澤東要求中央紅色醫院院長傅連暲:“要中西醫都用,連民間土方也要研究?!?21)穆靜:《傅連暲傳略》,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0年,第111頁。其次,重視中醫藥經典著作和現代教材在中醫藥培訓的使用。如長汀縣中央紅色醫務學校編有《中醫方劑講義》等教材。再次,成立中醫藥研究團體。僅邊區就成立了國醫研究會、中西醫藥研究總會等學術團體。這些舉措,分別從風氣、理論、組織等方面不斷夯實黨領導下的中醫藥科學化研究基礎。

第三,對中醫藥現代化保障建設的早期探索。一是對組織和制度保障的探索。土地革命時期總衛生部醫政局設立中醫科。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和人民政府結合實際,通過大量開辦以中醫藥為基礎的各種醫藥衛生機構、組織國醫代表大會、開設中醫藥培訓班等形式,設立行政管理、行業經營、教育培訓、學術研究等機構,為舊中國的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二是對政策和法律保障的探索。人民政府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法規,為中醫藥現代化發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如邊區出臺了《國醫國藥獎勵優特條例草案》,從法律地位、人才培養、人員待遇、成果獎勵、事業興辦等多方面,為促進中醫藥現代化發展作鼓勵性規定。

總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高舉中醫藥科學化旗幟,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為中醫藥現代化積累了寶貴經驗,形成了良好傳統。在黨的領導下,順應中國式現代化潮流不斷朝科學化方向發展的中醫藥事業,為廣大軍民提供了基本的醫療保障,成為革命運動發展壯大的重要支撐力量,為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

三、從保護發展扶持到走向世界:新中國的中醫藥中國式現代化

(一)對遺產和瑰寶的保護發展扶持:中醫藥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發展

從新中國建立到黨的十八大召開,黨和政府都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并不斷推進其現代化發展,不斷彰顯其在社會主義建設不同時期的時代價值。

第一,十八大以前黨和政府主要領導對中醫藥的歷史定位和政策扶持。

首先,毛澤東對中醫藥的歷史定位和政策扶持。從1953年到1958年,毛澤東在對衛生部副部長賀誠等人談話、對北京醫院院長周澤昭談話、委托劉少奇召集會議傳達關于中醫工作指示、給楊尚昆報告作批示等不同場合,以多種形式形成了關于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系列重要指導意見:一是堅決糾正輕視排斥中醫藥的錯誤傾向。毛澤東強調“對中醫問題,不只是給幾個人看好病的問題,而是文化遺產問題?!蛔鹬?,不學習,就談不上研究?!@項工作,衛生部沒有人干,我來干”;并指出“不尊重民族文化遺產,這是極端卑鄙惡劣的資產階級的心理在作怪”(2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二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245、258頁。。二是高度肯定中醫藥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他指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2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23頁。,強調“我們中國如果說有東西貢獻全世界,我看中醫是一項?!@是一大筆遺產,必須批判地接受,把其積極的一面吸收過來加以發揮,使它科學化”(2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二卷,第205頁。。三是指明新中國中醫藥現代化的行動路線和具體目標:即通過“對中醫能治好病的效能,可以用科學方法把它整理起來”“中醫要進大醫院,中醫要進醫科大學,中醫還要出國。中藥要發展,要建立研究機構,要出版中醫中藥書籍。西醫要跟中醫學習,具備兩套本領,以便中西醫結合”等路徑和辦法,發展以“有統一的中國新醫學、新藥學”為標志的“中國醫藥科學”。(2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二卷,第259、258頁。

其次,黨的其他主要領導對中醫藥的歷史定位和政策扶持。鄧小平1950年為《新編針灸學》題詞、周恩來1955年為中醫研究院成立題詞、江澤民1996年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講話,先后把中醫藥稱為“科學遺產”(2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文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2014年,第88頁?!白鎳t藥遺產”(27)歐陽雪梅:《中國共產黨對中醫藥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光明日報》2020年4月1日第 11版。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28)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02頁。,給中醫藥以很高的歷史定位。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最高領導人繼續發揚高度重視中醫藥的優良傳統:1978年,鄧小平給衛生部黨組批示“特別是要為中醫創造良好的發展與提高的物質條件”(2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第四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370頁。;1996年,江澤民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實現中醫藥現代化”(30)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一卷,第602頁。的時代命題;胡錦濤把“中西醫并重”和“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31)胡錦濤:《胡錦濤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44頁。寫入黨的十七大報告,努力把中醫藥現代化發展鑄造成全黨和全國共識。

在黨的主要領導的大力扶持下,我國中醫藥發展政策,走過了如下主要歷程:1950年,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把“團結中西醫”確定為新中國衛生工作三大原則之一;1980年,衛生部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發展、長期并存的方針;1991年,“八五”計劃綱要把“中西醫并重”列為衛生工作的基本方針之一。2010年,“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標志著以中醫針灸為代表的中醫藥獲得了全人類共有財富的歷史新定位,體現出中醫藥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新價值。

第二,十八大以前中醫藥現代化建設的主要成就及其時代價值。

首先,在中醫藥現代化保障建設上主要成就如下:一方面,中醫藥管理機構持續升格。新中國建立后,1952年設立衛生部醫政局醫政處中醫科,1954年成立中醫司,1986年成立國家中醫管理局,1988年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07年成立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協調小組。這表明了國家對中醫藥的管理工作不斷加強、中醫藥在醫療衛生事業的地位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中醫藥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1951-1962年,衛生部先后發布了《關于組織中醫進修學校及進修班的規定》《關于改進中醫工作的報告》《關于全國西醫學習中醫經驗座談會情況的報告》《關于改進祖國醫學遺產的研究和繼承工作的意見》等系列規范性文件,不斷推動中醫藥科學化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寫入“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的內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2003年)的修訂,從法律上確立了中醫藥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地位。而《中醫事業“七五”發展規劃》《中醫藥事業“十五”計劃》《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2002-2010)》等陸續出臺,則把中醫藥現代化事業不斷往前推進。

其次,在中醫藥科學化方面主要成就如下:一是建立了科學化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新中國以中醫醫院為主體建設科學化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到1977年全國有中醫醫院184所(32)陳珞珈:《我國中醫醫院資源與效益分析》,《中國醫院管理》1997年第1期。,到2009年增加到2728所(33)鄭格琳等:《2005-2009年我國中醫醫院資源情況分析》,《中國醫院管理》2011年第7期。,中醫醫院成為中醫醫療服務科學化的基本依托。二是建立了科學化的中醫藥教育體系。新中國建立初期,國家在各地設立大批中醫進修學校和中醫進修班,1956年開設中醫學院,至2007年已有獨立的中醫藥高等院校23 所(110個專業或專業方向),開設有中醫學專業、針灸推拿學專業、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中藥學專業的非中醫藥院校分別為24、9、8、38所。(34)張伯禮等:《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思路探討》,《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三是建立了科學化的中醫藥研究體系。1955年成立新中國第一所全國性中醫科研機構中醫研究院,1979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成立,1993年開始在各地建設中醫藥重點實驗室,2003年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成立,2005年中國中醫研究院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

中醫藥在新中國已發展為一門現代科學。2003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海峽兩岸中醫藥防治SARS研討會上指出,中醫藥學“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過程中不斷創造、積累、豐富和發展起來的一門科學”(35)李經緯:《中醫史》,第490頁。。這門現代科學,既能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醫療衛生保障,也能在人類面對重大突發疫情時發揮獨特的防治作用。

(二)“瑰寶論”“鑰匙論”“健康養生文化論”與新時代中醫藥振興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醫藥空前重視,我國中醫藥現代化進入振興發展全面推進的新階段,主要體現有三:

第一,對新時代中醫藥歷史定位和時代價值的理論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心中醫藥的現代化發展,在系列講話中,他以“瑰寶論”“鑰匙論”(36)殷忠勇:《身國共治,援醫弘道:傳統中醫藥文化的時代新蘊——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的系列論述》,《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和“健康養生文化論”對中醫藥在新時代的定位和價值作新概括。他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37)新華社:《習近平致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賀信》,《人民日報》2015年12月23日第1版。,“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38)新華社:《習近平春節前夕赴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人民日報》2016年2月4日第1版。、“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瑰寶”(39)“習近平:人民群眾的事情就是我們的牽掛”,人民網,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109275,訪問日期:2023年3月16日。,“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40)新華社:《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 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人民日報》2018年10月26日第1版。;他要求:“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41)《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 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 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黨建》2016年第9期。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論述,從古代科學、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和人類健康四個維度全面闡釋了中醫藥的歷史和現實地位、歷史和時代價值、中醫藥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所具有的獨特的文明啟用和寶庫發掘功能、以及中醫藥在健康養生文化中的關鍵作用,大大拓展了黨和國家對中醫藥歷史定位和時代價值認識的廣度高度深度,為其后的政策法規出臺、制度安排和實踐推進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二,新時代中醫藥現代化的政策法規和制度安排。中醫藥振興發展是新時代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賀信及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均提出了“中醫藥振興發展”的要求,在2017年訪問世界衛生組織時,又提出了“中國期待世界衛生組織為推動傳統醫學振興發展發揮更大作用”(42)杜尚澤等:《習近平訪問世界衛生組織并會見陳馮富珍總干事》,《人民日報》2017年1月19日第1 版。的愿望。圍繞中醫藥振興發展,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并作出制度安排:

一是提供法律支撐。2017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使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有了最強有力的法律支撐。二是提供規劃指引。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先后強調“中西醫并重,……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43)胡錦濤:《胡錦濤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43頁。、“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4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8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4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求是》2022年第21期。;國務院出臺了《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 年)》《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相關部門出臺了《中醫藥行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十四五”中醫藥人才發展規劃》《“十四五”中醫藥信息化發展規劃》等。三是提供行動指導。近年來,發布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意見》《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中醫診所基本標準》等指導性文件。四是形成聯席會議制度。2016年發布的《關于建立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請示》,建立起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為新時代中醫藥振興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體制機制保障。

第三,作為新時代中醫藥現代化重要目標定位的產業化、國際化發展。

2013年和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促進中西醫結合及中醫藥在海外發展,推動更多中國生產的醫藥產品進入國際市場”(46)杜尚澤:《習近平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人民日報》2013年8月21日第1版。,“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47)新華社:《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 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人民日報》2018年10月26日第1版??梢?,產業化以及以產業化和現代化為基礎的國際化,已經成為新時代中醫藥現代化發展的明確目標。

目標定位一:中醫藥產業化。中醫藥產業主要包括中藥產業、中醫醫療器械產業、中醫藥文化產業以及中醫藥健康服務業中的產業化部分。推動中醫藥產業化的主要方法有二:一是相關規劃把產業化作為重要內容。如:《“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共16次使用“產業”詞語,要求推進中醫藥產業化、鼓勵中藥材產業化、做大中醫藥文化產業、拓展中醫藥健康旅游市場、豐富中醫藥健康產品供給等;2023年頒布的《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使用“產業”一詞也多達12次,要求提升中醫藥技術裝備水平、產業創新能力及產業化水平,實施中藥質量提升及產業促進工程,建設中醫藥產業園等。二是出臺專門的中醫藥產業化規劃。如《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將全國道地藥材基地劃分為7大區域,要求2025年建成總面積2500萬畝以上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48)《農業農村部 藥監局 中醫藥局關于印發〈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的通知》,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80376.htm,訪問日期:2023年3月16日。

近年來,我國中醫藥產業化成果豐碩:2020年中國中藥材種植總面積為8339.46萬畝,截至2021年3月,全國有5000多家中藥廠,10000多個中藥批號,年藥品收入約8000億元;2021年1-9月向境外出口中藥材43.95億元,截至2022年6月,已建設了17個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中醫藥類進出口貿易總額累計達281.9億元。(49)侯勝田主編:《全球中醫藥發展報告(2022)》,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年,第9-10、64、27頁。截至2021年6月底,我國有中醫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227家,全國中醫醫療器械有效產品注冊、備案證共計2198張。(50)眾成醫械研究院:《中醫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方興未艾》,《中國醫藥報》2021年10月28日第3版。蓬勃發展的產業化,為推動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和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標定位二:中醫藥國際化。主要從兩方面推動:一是出臺相關政策和規劃。如《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提出“要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走出去”,《“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要求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深化中醫藥交流合作、擴大中醫藥國際貿易等;(51)李莉、侯勝田主編:《世界傳統醫藥發展報告(2022)》,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22年,第343-345頁。此外,發布《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21-2025年)》《關于支持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專門指導性文件。二是把中醫藥納入國家元首對外交往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除兩次會見世衛組織總干事時提到中醫藥之外,還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出席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等很多重要場合,都提到了中醫藥或簽署了有關中醫藥的合作文件。

目前,我國中醫藥國際化發展加速:2017年,“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針灸在103個國家獲得許可,中醫醫療機構達8萬多家,海外各類中醫藥從業人員約有30萬。在國際上,我國已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簽訂了86個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52)徐建光主編:《中醫藥海外發展研究(2017)》,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8年,第2-3頁。至2022年,已批準181項國際中醫藥合作專項,建設海外中醫中心56個,世界各地有30多萬個中醫診所,中醫藥內容納入16個自由貿易協定,針灸已經被183個國家和地區廣泛使用,可治療多達461個病種以及972種病癥。(53)侯勝田主編:《全球中醫藥發展報告(2022)》,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年,第11、24、27、42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通過選派中醫、提供中醫藥產品、分享中醫藥抗疫經驗等方式,助力全球抗疫,中醫藥的抗疫價值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

在中醫藥產業化、國際化進程中,中醫藥大省廣東省把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作為全省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之一(現代中醫藥為其重點領域)。2022年,該省“生物醫藥與新型移動出行未來產業科技園”入選全國10家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是全國唯一一家涉及生物醫藥領域的——主要參建方之一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已發展為全球首家以中醫藥為主業的世界500強企業,該集團正加緊在全球建立56家王老吉涼茶博物館;迄今,中醫藥已傳播到196個國家和地區。(54)伍素文:《專訪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中醫藥如何全力拼科技、拼國際化》,《中國經濟周刊》2023年第6期。中醫藥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

綜上,無論在建設健康中國還是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過程中,無論在醫療衛生事業領域還是文化傳播交流領域,中醫藥的作用和價值都日漸顯現。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傳統醫藥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促進文明互鑒、維護人民健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醫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受到許多國家民眾廣泛認可”(55)新華社:《習近平致信祝賀金磚國家衛生部長會暨傳統醫藥高級別會議召開》,《人民日報》2017年7月7日第1版。,“中醫藥學為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56)新華社:《習近平致信祝賀第十九屆國際植物學大會開幕》,《人民日報》2017年7月25日第1版。。

結 語

一百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作為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中醫藥走過了一條一直被黨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歷史定位不斷發展、時代價值不斷被肯定和發掘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中國革命、中國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展望未來,隨著系列與中醫藥相關政策和規劃的實施,以及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國際化的深入發展,中醫藥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等方面,必將發揮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科學化中醫藥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流翔高鈣,實現葡萄科學化管理助農增收
透明化、科學化和可預期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黨建科學化的內涵探析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