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閱讀之古代文化知識

2023-12-26 18:06熊明潔
關鍵詞:官職考查

熊明潔

高頻考點

一、官職

官職既包括中央官職,又包括地方官職,考查重點是中央官職。例如2021年全國乙卷第11題D項“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員,大理寺是我國古代掌管刑獄的官署?!痹撨x項考查考生對官職知識的積累。

常見的古代官職知識如下:

1.巫醫:古代用祝禱、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藥物醫治疾病的人。

2.樞密使:宋朝所置掌管軍事的最高長官,位與宰相等同。

3.執事:辦事的官吏,也用于對對方的敬稱。

4.大夫:官職等級名。夏商周時,官分卿、大夫、士三級,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來成為對有官位者的通稱。

5.有司:官吏的通稱。古代設官分職,各有所司,故稱司空、司徒、司寇、司馬等。

6.青衫:黑色單衣,唐代官職低的服色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馬青衫”形容悲傷凄切的情感。

7.郎中:尚書省的屬官。郎中屬員外級,就是分掌各司事務的官員,其職位僅次于尚書、侍郎、丞相。郎中本是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戰國始有,秦漢沿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為各部要職。8.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指官員辭職歸家。源于周代,漢以后形成制度。

9.官職任免升降術語:舉,舉薦;辟,招用;征,君征召臣;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除,拜官授職;擢,提升官職;陟,提拔;升,提升;假,臨時充當使臣屬吏;遷,調動官職;左遷:貶官,降職;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貶,降職并外放,與“謫”相近;去,解除職務;斥,摒棄不用;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轉,遷職調任;徙,改任官職;調,調動、調遷;遷,調動改派;放,京官調任地方官;出,京官外放,與“放”意思相近。

二、稱謂

中國是一個禮法社會,非常講究稱謂,稱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被稱謂者的身份和地位。其中,與皇帝、皇家有關的稱謂是重點。例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11題A項“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痹撨x項考查考生對稱謂知識的積累。

常見的古代稱謂知識如下:

1.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出于禮貌和尊敬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如稱屈平為屈原等。

2.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字由父親或尊長取定,號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

3.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1)自稱姓名或名。如“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2)用于介紹或作傳。如“左將軍王凝之妻也”。(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

4.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

5.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陶淵明為“靖節征士”,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6.稱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

7.稱官名:如“孫討虜聰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

8.稱爵名:如《訓儉示康》中“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

9.稱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赤壁之戰》中“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

10.古代謙辭:表示謙遜的態度,用于自稱。

(1)一般自謙詞: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2)其他自謙詞:古代帝王的自稱朕(我,我的,從秦始皇開始專座皇帝自稱)、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等。

11.年齡的稱謂: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1)初生至十三四歲:初度(小兒初生之時);襁褓(本義指嬰兒的被子,后來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周晬(zuì,嬰兒周歲);孩提(2-3歲的兒童);齠齔(tiáo chèn,指小孩七八歲換牙期);垂髫(tiáo,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幼學(小孩10歲);總角(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2)十三四至二十歲:豆蔻(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束發(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及笄(女子十五歲。笄:jī,古代盤頭發用的簪子,表示成年了);弱冠(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3)三十歲之后:而立(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半百(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耳順之年(六十歲);古?。海ㄆ呤畾q);耄(mào)耋(dié)(八九十歲);期頤(一百歲);花甲重開(一百二十歲);古稀雙慶(一百四十歲)。

三、禮法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禮法類文化常識一直是考查的重點,它既包括禮儀禮制,又包括政治禮法,后者是考查重點。例如2022年新高考Ⅱ卷第11題A項“銜枚指在口中橫銜著枚。枚的形狀像筷子,是古代行軍時用以禁止喧嘩的器具?!痹撨x項考查考生對禮法知識的積累。

常見的古代禮法知識如下:

1.齋戒:古代祭祀或參與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獨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誠敬,這些活動叫“齋戒”。

2.六禮:中國古代婚姻的六種手續和禮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3.九拜:我國古代特有的向對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禮?!吨芏Y》謂“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边@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定禮儀。

4.座次: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古人尚右,以右為尊,右丞相比左丞相大。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結構,前堂后室。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是南向為尊?;实劬蹠撼?,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稱王稱帝叫做“南面”,稱臣叫做“北面”。室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

設題方式

一、在“古代詩文閱讀”中單獨設客觀題考查古代文化知識

近年來,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文件在“古代詩文閱讀”部分明確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考查要求。近幾年新高考卷在“古詩文閱讀”板塊中都單獨設客觀題考查古代文化知識。

二、古代文化知識命題易錯點設置

1.混淆高低、前后、左右等含義。

在考查官職職位高低、時間前后、車位、席位的尊卑等時,命題者常常用與實際意義相反的詞語來迷惑考生。如2021年全國甲卷11題C項“閏月,農歷逢閏年加一個月,閏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個月?!逼渲械摹爸啊睉撌恰爸蟆?。

2.混淆官員、部門職權范圍。

考查某一官職或部門的職責時,添加一兩項不屬于它的職責內容,擴大了職權范圍,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以及“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省各部的職責權限不一樣。如2020年新高考Ⅲ卷11題A項“太守是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軍事、科舉等事務?!逼渲小翱婆e”不屬于太守職權掌管范圍。

3.混淆名稱稱謂常識。

將古人的字、號用法混淆,將帝王的年號、謚號、廟號的說法以及人物并稱等方面的稱謂張冠李戴。如2019年新高考Ⅲ卷11題C項“三晉,春秋末韓、趙、燕三家分晉,戰國時的韓、趙、燕三國,史上又稱‘三晉’?!逼渲小绊n、趙、燕”錯誤,應是“韓、趙、魏”。

4.故意以今律古。

命題者故意不考慮語言的歷史發展,按照后代的詞義和語言習慣去解釋古代詞語。例如2017年江蘇卷7題B項“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親三代,古人參加科舉考試須如實填報三代履歷?!薄叭笔侵赶?、商、周三代,而不是今義曾祖、祖父、父親三代。

提分要領

古代文化常識的復習備考是一項系統工程,為切實提高應試效能,可實施如下四條策略:

一、搜集——依綱扣本

高考考查的76個古代文化常識點基本都出自教材。如“契丹是古國名,后來改國號為遼,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與中原常發生爭端”,即可從課文《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一句及其注釋找到解答的依據。為此,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搜集必須依綱扣本,分門別類地加以摘錄。

二、整理——串點成線

對平時積累的零散的古代文化常識進行梳理整合,串點成線,整理出一套序列化的備考資料。如科舉四級考試線:“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其要素有主試人、通過所獲資格、第一名稱謂等;中央行政機構“六部”線:“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其要素有掌管職事、長官稱謂等。

三、識記——化整為零

用集中識記的方法,將整理出的備考資料進行切分,然后有計劃地集中強化識記,做到“日日清”“條條清”“塊塊清”。

四、靈活——依文解題

對同一知識,不同的試題表述方式不同,即使記住了詞條的含義,如果變化了表述的方式,也可能出現別的錯誤。因此,對古代文化知識題,還需要靈活處理,以文解題。

(2023年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凡戰,若我眾敵寡,不可戰于險阻之間,須要平易寬廣之地。聞鼓則進,聞金則止,無有不勝。法曰:“用眾進止?!睍x太元時,秦苻堅進屯壽陽,列陣淝水,與晉將謝玄相拒。玄使謂苻堅曰:“君遠涉吾境,而臨水為陣,是不欲速戰。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堅眾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眾彼寡,勢必萬全?!眻栽唬骸暗珔s軍,令得過,而我以鐵騎數十萬向水,逼而殺之?!比谝嘁詾槿?。遂麾兵卻,眾因亂而不能止。于是,玄與謝琰、桓伊等,以精銳八千渡淝水。玄、琰進兵大戰淝水南,堅眾大潰。

(節選自《百戰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臨陣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變之法乎?”靖〔注〕曰:“前代戰斗,多是以小術而勝無術,以片善而勝無善,斯安足以論兵法也?若謝玄之破苻堅,非謝玄之善也,蓋苻堅之不善也?!碧陬櫴坛紮z《謝玄傳》閱之,曰:“苻堅甚處是不善?”靖曰:“臣觀《苻堅載記》曰:‘秦諸軍皆潰敗,唯慕容垂一軍獨全。堅以千余騎赴之,垂子寶勸垂殺堅,不果?!擞幸砸娗貛熤畞y。慕容垂獨全,蓋堅為垂所陷明矣。夫為人所陷而欲勝,敵不亦難乎?臣故曰無術焉苻堅之類,是也?!碧谠唬骸氨蟹志?,各貴適宜。前代事跡,孰為善此者?”靖曰:“苻堅總百萬之眾而敗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吳漢討公孫述,與副將劉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來攻漢,尚出合擊,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碧谠唬骸叭?。得失事跡,足為萬代鑒?!?/p>

(節選自《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將,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下列對材料中黑體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溫和。

B.聞金則止,金指敲擊刁斗發出的聲音,古代軍隊行動中聽到鳴金信號就停止前進。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長處,其中的“片”與成語“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實現、成為事實,與《桃花源記》中“未果,尋病終”的“果”意思相同。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B項“金指敲擊刁斗發出的聲音”說法錯誤?!敖稹敝浮般`”,古代軍中樂器,作戰時擊之為收兵信號。而“刁斗”是古代行軍之器具,白天煮飯,夜間敲擊巡邏防衛。

【參考答案】B

試題演練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題。

劉毅,字仲雄,東萊掖人。幼有孝行,少厲清節,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魏末,本郡察孝廉,辟司隸都官從事,京邑肅然。武帝受禪,遷散騎常侍、國子祭酒。帝以毅忠蹇正直,使掌諫官。咸寧初,轉司隸校尉,糾正豪右,京師肅然。司部守令望風投印綬者甚眾,時人以毅方之諸葛豐、蓋寬饒?;侍映?,鼓吹將入東掖門,毅以為不敬,止之于門外,奏劾保傅以下。詔赦之,然后得入。

(節選自《晉書·劉毅傳》,有刪節)

下列對文中黑體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始設于漢武帝時期,明清時成為舉人雅稱。

B.受禪,本為上古時期的禪讓制度,后來王朝更替有以禪讓之名行奪權之實的。

C.豪右,西漢時期出現的豪族,東漢勢力進一步擴張,是此后門閥士族的雛形。

D.鼓吹,與管弦義同,是指由鼓與簫、笳等打擊樂器和吹奏樂器組成的樂隊。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題。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于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為博大,遠國異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辯,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畫分萬國,立諸侯國君。諸侯國君既已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其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正長。

(節選自《墨子·尚同上》,有刪節)

下列對文中黑體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政長,古代稱君主或各級行政長官,與下文“又選擇其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正長”的“正長”的意思相同。

B.天子,對古代帝王的敬稱,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人們稱皇帝為“天子”。

C.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渡袝髠鳌贰抖Y記》等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周禮》則稱“太師”“太傅”“太?!睘椤叭?。

D.諸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統稱。諸侯源自分封制,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題。

張茂字成遜,虛靖好學,不以世利嬰心。建興初,南陽王保辟從事中郎,又薦為散騎侍郎、中壘將軍,皆不就。二年,征為侍中,以父老固辭。尋拜平西將軍、秦州刺史。太興三年,其兄張寔既遇害,州人推茂為大都督、太尉、涼州牧,茂不從,但受使持節、平西將軍、涼州牧。乃誅閻沙及黨羽數百人,赦其境內。復以兄子駿為撫軍將軍、武威太守、西平公。歲余,茂筑靈鈞臺,周輪八十余堵,基高九仞。

(節選自《晉書·張茂傳》,有刪節)

下列對文中黑體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建興,帝號。這是古代社會的一種紀年方法,此外還有干支紀年法和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B.拜,授予官職,如李密《陳情表》中的“詔書特下,拜臣郎中”,而“不拜”指不接受任命。

C.使持節,魏晉南北朝時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軍政權力的官職。

D.九仞,形容極高或極深?!柏稹笔俏覈糯S玫拈L度單位。一仞,周制八尺,漢制七尺。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題。

劉大夏,字時雍,華容人。年二十舉鄉試第一。登天順八年進士,改庶吉士。弘治二年服闕,遷廣東右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諭,遂順命。后山賊起,令獲賊必生致,驗實乃坐,得生者過半。十五年拜兵部尚書,屢辭乃拜命。既召見,帝曰:“朕數用卿,數引疾何也?”大夏頓首言:“臣老且病,竊見天下民窮財盡,脫有不虞,責在兵部,自度力不辦,故辭耳?!钡勰?。大夏請凡事非祖宗舊而害軍民者,悉條上厘革。帝命事當興革者,所司具實以聞。乃會廷臣條上十六事,皆權幸所不便者。帝不能決,下再議。大夏等言:“事屬外廷,悉蒙允行。稍涉權貴,復令察核。臣等至愚,莫知所以?!本弥?,乃得旨??椩?、齋醮皆停罷,光祿省浮費巨萬計,而勇士虛冒之弊亦大減。大同小警,帝用中官苗逵言,將出師。帝召問大夏曰:“卿在廣,知苗速延綏搗巢功乎?”對曰:“臣聞之,所俘婦稚十數耳。賴朝廷威德,全師以歸。不然,未可知也?!钡勰涣季?,問曰:“太宗頻出塞,今何不可?”對曰:“陛下神武固不后太宗,而將領士馬遠不逮。且淇國公小違節制,舉數十萬眾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耳?!钡坼嵩唬骸拔⑶洳?,朕幾誤?!庇墒?,師不果出。孝宗崩,武宗嗣位。大夏忠誠懇篤,遇知孝宗,忘身徇國,于權幸多所裁抑。嘗請嚴核勇士,為劉瑾所惡。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詔獄。瑾欲坐以激變律死,都御史屠滽持不可,瑾謾罵曰:“即不死,可無戍耶?”乃坐戍極邊。五年夏,赦歸。瑾誅,復官,致仕。十一年五月卒,年八十。贈太保,謚忠宣。

(節選自《宋書·列傳第七十》,有刪節)

下列對文中黑體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天順、弘治是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即位后首創年號。一個皇帝一生只能有一個年號。

B.“服闕”意思是指守喪期滿除服。這是一種舊俗,尊親死后,其親屬要在一定時間內改變通常的服飾,在家守喪,不辦理外事。在服喪期滿之前停止娛樂和交際,表示哀悼,喪期滿即可除去喪服。

C.致仕,交還官職。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致仕”,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

D.“贈太?!?,“贈”是古代朝廷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績,賜死者以官爵或榮譽稱號,也稱追贈;其余還有贈官、贈典等。

猜你喜歡
官職考查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標點符號考查的新動向
擔當責任識“新冠” 齊心防治新考查
宰相這一官職怎么來的?
古代的任免升遷
心中有天平
例談氯及其化合物的學習與考查
釩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西夏佛經所見官職名人名述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