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例說明數學文化素養的作用

2023-12-26 07:17許小梅
幸福 2023年25期
關鍵詞:美的素養數學

文/許小梅

數學不僅是一種邏輯思維工具,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尤其隨著素質教育普及,文化傳承發展,數學文化內涵日漸豐滿,成為諸多學者研討關注的焦點。而經由新課改的推動,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數學文化也走進小學課堂,滲透到了實際教學,且發揮出巨大作用,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接受文化熏陶,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文化品位,對于自身素養發展而言大有裨益。

數學本身便是人類發展進程中誕生而出的一種實用文化,數學文化發展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關注認同數學文化價值,是辦好數學教育的基本前提。在大力推崇文化傳承與復興的如今,數學作為文化教育的重要部分,肩負不可或缺的育人使命,尤其是小學階段數學教育,學生猶若一張“白紙”,抓住其可塑性強的關鍵時期,把數學文化滲透至數學教學各個環節,體現數學價值的過程中,為學生學習搭建起文化支架,實現數學外顯與內隱價值的有機統一,這是落實課改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促進數學課程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

什么是數學文化素養

從狹義上來講,數學文化是指數學思想、精神、方法、觀點和語言,囊括了數學這一抽象物的形成和發展;而從廣義上來講,除了上述內涵外,數學文化還包括數學家、數學史、數學人文以及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等。數學文化素養是基于教學而衍生的一種素質能力,具體是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和學習數學文化,并立足文化探究,讓學生積累學科知識,豐富數學思想,解構數學奧秘,內化數學價值,進一步提高數學應用能力,收獲豐厚情感體驗。數學文化素養的培育是潛移默化完成的,應滲透于數學教學的整個過程、各個環節,教師要準確理解和把握數學文化特征和內涵價值,并通過教學的形式向學生傳遞積極的素養觀念,發揮文化素養的教化引導作用。一方面借數學文化內涵弱化數學固有的抽象特征,彰顯課程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借助數學文化價值涵養學生三觀,深化學生數學學習情感,最終達到提升教學質量,力促學生發展的教育目的。

激發學生興趣

有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針對小學生而言,其理性思維匱乏,感性思維濃郁,能否調動學生感官學習興趣,或將成為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而常規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試化教育思想余溫未退,依參而教、知識本位的教學模式難以弱化數學抽象特征,數學被冠以“枯燥、嚴肅、呆板”等標簽屬性,學生談“數”色變的現象屢見不鮮。而將數學文化滲透至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發揮出文化育人作用,而且教師還可把這種文化資料作為一種課堂資源使用,借以豐富數學教學過程,為學生素養發展提供有力支架。

舉例言之,執教《圓》一課,在“圓的認識”相關片段教學時,基于學生當前認知特征,該部分知識教學要從表象到抽象過渡,才能更好聚焦學生感官注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具體可從圓的生活應用作為切入點,以多媒體為媒介,為學生展示著名的圓形建筑、圓形圖案、關于圓的詩詞等等,以各類資源載體創設“賞圓”情境,于情境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啟對圓文化的探索。比如設置此類話題: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體現,象征著“圓滿”,是自古以和為貴的中國人所崇尚的圖騰,那么從圓的特征分析,其“圓滿”之意體現在哪里?拋出話題后,讓學生觀察圖片找一找、說一說圓的特征,潤物無聲轉換教學視角,實現圓文化向數學文化的過渡,并引出教學主題。又如,在執教“圓的周長”相關知識時,教材中“你知道嗎?”板塊也給出了相關數學文化資料,包括《周髀算經》提到“周三徑一”,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但因篇幅有限,學生意猶未盡,教師可自主補充相關文化資料,組織學生探討學習,加強學生數學理解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樹立文化自信與自豪。

培養邏輯思維

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思維、精神等一些數學文化素養都依附于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主動創設知識產生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學習數學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的產生,并尋找實際問題解決策略。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看到數學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還能夠感知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真正體會到數學文化價值。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衍生的數學思維、理性精神、獨立思考能力、團結協作品質等文化素養,會終身作用于其未來發展。

舉例言之,在“圓的面積公式”相關知識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說一說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和計算方法,主要激活學生已有經驗,為新知教授搭建腳手架,降低學生新知學習困難,增強學生學習自信。然后,進行學法遷移,引發學生深思:可以不可以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長方形來分析呢?教師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劃分合作學習小組,利用多媒體展示多種圖形剪切拼湊方法,小組再進行實踐操作和交流,學生很快得出:把圓分成若干個扇形,再把扇形組成長方形,切割的扇形越多,其形狀越接近長方形。而且,近似長方形的長就是圓周長的一半,寬就是圓的半徑,若長方形的面積是ab,那么圓的面積就是半徑(r)乘以二分之一周長(C),最終得出S=r·C/2=r·πr。這一小組探究過程,滲透了轉化、比較、推導等數學思想方法,這種思想方法較之灌輸數學知識更具生命價值,是學生今后立足社會的支撐,也是數學文化內涵價值的客觀體現。所以,捕捉數學文化內涵,滲透數學學習過程,對于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具有積極促進作用,能夠充分彰顯小學數學育人價值。

促進審美教育

數學是美的,教材是美的,數學美無處不在,只是學生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而教師便可以將數學文化素養作為學生眼睛,在數學課堂中抓住一切機會,引導學生發現數學之美、欣賞數學之美,應用數學之美,最后實現審美創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是新時期素質教育主旋律,數學文化便是鏈接五育的橋梁,需要教師擺脫表征教學思想,深入挖掘數學文化的審美價值,打造更富生命力的教學新樣態。

舉例言之,用字母表示數,這是數到代數的質的飛越,打破了學生固有認知特征,式簡意明的結構形式,可讓學生感受“數之美”;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圓等都是具有特殊特征的圖形,等腰三角形可比作金字塔的縮影,圓是圓滿的象征,正方形可視為規則的簡化,圓柱是廳柱的代表等,同時它們還都是軸對稱圖形,充分彰顯“形之美”,教師要積極把這種美表現出來,在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時,跳出數學表征,挖掘圖形美的內涵價值,促進學生審美創造;此外,還有“黃金比”“概率”等知識,都蘊含了豐富的數學哲理、審美思想以及生活道理,這些小小的“數學美”元素,共同構成了精彩的數學文化,涵養著學生數學素養。

總之,教師需重視數學文化中的審美教育,在觀察、領悟、操作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品味數學的簡潔美、對稱美、統一美、應用美,最終促使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形成追求美的品格,提高創造美的能力,實現德智體美勞協調發展。

在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過程中,數學的價值和影響不言而喻,并形成了獨特的數學文化,這種文化在衍生于數學發展又推動數學發展,具有深厚的作用內涵。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善于借文化之力,促進學生素養發展,把數學文化素養培育滲透至教學各個環節,充分發揮數學文化育德、啟智、審美等多種作用,打造數學教育新樣態。

猜你喜歡
美的素養數學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打破平衡
好美的霧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出來“混”,總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這里悄然盛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