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植規模、政府支持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基于江西省的調研

2023-12-27 05:19武昕哲趙明慧李輝婕
生物災害科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適應性氣象災害

王 敏,武昕哲,趙明慧,李輝婕

種植規模、政府支持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基于江西省的調研

王 敏,武昕哲,趙明慧,李輝婕*

(江西農業大學 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5)

【目的】種植規模的擴大為農戶采取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提供了可能。在災害頻發的現實背景下,如何促進農戶采取適應性行為應對氣象災害至關重要?!痉椒ā炕诮魇「鞯貐^271份農戶問卷調查數據,運用Ordered-probit模型分析種植規模、政府支持及種植規模與政府支持的交互項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窘Y果】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具有促進效應,種植規模越大的農戶越愿意采取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這說明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能顯著激活農戶采取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政府支持正向影響農戶采取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并能強化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窘Y論】因地制宜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因戶制宜培育發展規模戶,注重政府支持政策落地。

種植規模;政府支持;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

【研究意義】近年來,全球氣候不斷變暖,氣象災害發生的頻率也隨之不斷增高,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等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農業生產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正所謂農業靠天吃飯,恰好說明了農業生產是受氣象災害影響較為敏感的行業之一。江西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農業資源十分豐富,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稻谷產量位居全國前列,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樣面臨著氣象災害影響。據統計,2022年全年江西省先后遭受26次自然災害過程,農作物受災面積111.19萬hm2、絕收12.29萬hm2[1]。因此,如何降低氣象災害對糧食作物的影響至關重要。而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導的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逐步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江西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2],截止2016年末全省農業經營戶748.17萬戶,其中規模農業經營戶有9.25萬戶,這表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我國現代化農業的主要承擔者和踐行者。我國糧食生產已經步入新發展階段,一方面需擴大糧食種植規模,另一方面需同步提升糧食生產效率。在此背景下探究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厩叭搜芯窟M展】當前許多學者研究了種植規模對農戶決策行為的影響,部分學者提出種植規模越大,農戶更愿意采用氣候變化適應性行為[3-4]。江鑫等[5]和任重等[6]的研究表明,農戶的經營規模越大,越傾向于采納秸稈還田技術。楊鈺瑩和司偉[7]研究發現,在經營規模對農戶采納秸稈還田技術的影響中,秸稈還田補貼、機械作業質量和機械設備供給起到了顯著調節作用。張曉慧等[8]認為經營規模正向影響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程度,即種植規模擴大,農戶越傾向于采納新技術。曾鐵毅等[9]認為隨著經營規模擴大,家庭農場會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而霍瑜等[10]卻提出棉花種植規模顯著負向影響棉農綠色防控技術采納行為,王士海等[11]也提出同樣的觀點,即農戶的經營規模越大,他們具有采納相應行為的可能性越低。此外,徐濤等[12]從收益不確定性、成本增加等方面綜合考慮,他認為擴大規模會制約農戶采納新技術。張紅艷[13]認為農戶在進行技術選擇時會考慮資本與勞動力投入成本,不同種植規模農戶技術選擇行為存在較大差異。由此可見,學者們對種植規模與農戶決策行為之間的關系并未達成一致。另外,學術界比較關注農戶適應性行為背后的影響機理,在影響農戶適應性行為的因素方面,大量研究表明,農戶的個人基本特征[14-15]、家庭特征[16]、生計資本[17]和農戶職業分化[18]是影響農戶適應性行為的主要因素?!颈狙芯壳腥朦c】現有文獻雖然研究了種植規模對農戶決策行為的影響,但是很少有學者討論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究竟依賴于什么?政府支持在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中發揮什么作用?少有文獻對該問題進行研究?!緮M解決的關鍵問題】以江西省為例,利用調研獲得的數據,首先運用Ordered-probit模型探討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其次將政府支持納入分析框架,探討政府支持在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影響中的調節作用。最后依據分析結果為推進農戶采納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提供決策參考。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 種植規模與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

從理論上分析,農戶是否采納某一技術取決于采用該技術的成本-收益比較。農戶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他們的基本目標是在一系列約束條件下,通過生產或消費行為來獲取預期收益的最大化[19-20]。在農戶是否采取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問題上,農戶的行為意愿基于對利益的追求,采用適應性行為可能會提高經濟效應,形成了“利潤驅動”。然而,當面臨風險投資時,理性的農戶會考慮自身的風險承擔能力等因素,從而采取保守行為以規避風險[21]。因此,農戶對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采納實際上是在“利潤驅動”和“風險規避”之間進行謹慎權衡的結果。

在權衡過程中,不同種植規模農戶在個人特征、家庭特征、生產經營特征、社會資本等方面的異質性可能發揮重要影響[22-23],并導致農戶在采納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上存在明顯差異。關于種植規模與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關系,謝學勤等[16]指出相較于種植規模較小的農戶,經營規模戶采取適應性行為發生率更高,種植規模正向影響種糧大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采納意愿。楊鈺瑩和司偉[7]基于黑龍江省的調研數據得出經營規模的擴大能夠顯著促進農戶秸稈還田技術采納行為。張曉慧等[8]也認為經營規模正向影響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程度?;诖?,本研究將種植規模變量納入影響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因素,提出如下假設:

H1: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有顯著的影響。

1.2 政府支持的調節作用

通常情況下,政府支持是指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部門提供的資金支持、人員支持和制度保障等[24]。在本研究中,政府支持主要是指政府對遭受氣象災害的農戶提供的人員支持,在問卷中用“政府是否會組織搶險救災”來表征。

在當前災害頻發的背景下,政府支持是促進農戶采納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重要保障,有效提供公共產品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和政府的基本職責,要處理好政府與農戶不同主體間的關系。毋庸置疑,政府支持作為政府政策的主要推行手段對農戶采取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發揮了極大的激勵作用,政府支持向外界傳遞贊成農戶采取適應性行為的信號,讓農戶意識到采取適應性行為的重要性,增強農戶的認知水平[25]。

政府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政府保障農戶采納適應性行為的決心,有助于降低農戶面臨的技術安全等風險感知,解決農戶采納適應性行為的后顧之憂[25]。有研究表明,政府支持正向影響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同時在農戶認知與技術采用之間具有正向調節作用[26]。劉麗萍等[27]指出政府支持顯著正向影響農戶水肥一體化技術采納行為。同時有學者指出政府支持在社會學習對農戶農產品電商采納關系中具有正向調節作用[28],政府支持在三產融合對主產區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也發揮著正向調節作用[29]?;谏鲜龇治?,本文將政府支持變量納入影響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因素,提出如下假設:

H2:政府支持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有顯著的影響,且政府支持能夠強化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

綜上,本研究理論分析框架如圖1。

圖1 分析框架

2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2.1 數據來源及樣本特征

2.1.1 數據來源 研究所用數據來源于課題組在江西省各地區開展的實地調查,調查區域由江西省下轄南昌市、上饒市、景德鎮市等11個地區構成,剔除漏答和填寫信息前后矛盾的問卷后,最終獲得適用于研究的有效問卷271份。

2.1.2 樣本特征 樣本農戶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樣本農戶以男性為主,占總樣本的93.73%,說明了我國農業生產以男性為主導的特征;農戶的年齡集中在46~55歲這個年齡段,占總樣本的49.08%,說明樣本農戶年齡偏高;有87.82%的農戶是本村人,而12.18%的農戶不是本村人;從受教育程度來看,30.63%的農戶為小學及以下水平,52.03%的農戶為初中文化水平,14.39%的農戶為高中文化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樣本農戶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從樣本特征的統計結果來看,基本符合江西省主要情況,具有一定代表性。

表1 樣本農戶基本情況描述

2.2 變量選取

2.2.1 被解釋變量 適應性行為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是指人們通過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少氣象災害對自身財富的不利影響,是一種趨利避害的選擇[30]。凡是采取相關措施來應對氣象災害的農業生產行為都可以稱為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Smit等率先提出被動適應與主動適應的劃分,此后有許多學者也將適應性行為劃分為主動適應性行為和被動適應性行為,因此本研究參照已有文獻[14,31]將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分為主動適應性行為和被動適應性行為兩大類?!皻庀鬄暮Πl生前,您是否采用抗災新品種”“氣象災害發生前,您是否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氣象災害發生前,您是否修建和完善基礎設施,如灌溉設施、排水設施”用這3個問題選項賦值來衡量農戶的主動適應性行為,采取其中一種行為即視為農戶采取了主動適應性行為,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皻庀鬄暮Πl生后,您是否調整農時(如提前或退出播種和收獲)”“氣象災害發生后,您是否加大化肥、農藥等的購買”“氣象災害發生后,您是否選擇外出務工”用這3個問題選項賦值來衡量農戶的被動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采取其中一種行為即視為農戶采取了被動適應性行為,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適應性行為采取情況如表2所示。

參照谷滿倉等[32]的做法,將適應性行為分為3類,分別為未采取適應性行為、采取一種適應性行為和采取兩種適應性行為。主動適應性行為和被動適應性行為均未采取,則因變量取值為0,采用了其中一種取值為1,兩種均采取則因變量取值為2。因變量取值的程度差相等,所以本研究中采用Ordered-probit模型。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種類采納情況如表3所示。

表2 適應性行為細分類型

表3 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種類采取情況

2.2.2 解釋變量與調節變量 本研究選取種植規模為核心解釋變量,政府支持為調節變量。根據現有文獻與調研數據,從農戶特征、家庭特征、資本特征、信息獲取4方面選取控制變量,分別選取了性別、年齡、是否為本村人、文化程度、是否加入合作社、家里是否有村干部、家里是否有農用機械、銀行貸款容易程度、信息獲取能力等9個因素。所選取的因變量和自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具體如表4所示。

表4 相關變量定義與描述性統計

2.3 研究方法與模型選擇

由于因變量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是有序分類變量,因為選擇Ordered-probit模型予以估計,為檢驗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建立模型如下:

3 實證研究

3.1 種植規模、政府支持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

為避免各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采用方差膨脹因子(VIF)來檢驗自變量之間的共線性。各變量VIF都小于2,說明各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可以納入模型進行估計。采用Ordered-probit模型分別驗證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模型1)、政府支持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模型2)、種植規模和政府支持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模型3)以及種植規模和政府支持的交互項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模型4),利用Stata15.0統計軟件進行參數估計,具體結果見表5。

從核心解釋變量的估計結果來看,種植規模變量在10%水平上顯著,并對被解釋變量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農戶在生產過程中越傾向于采取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H1得到驗證。政府支持在5%水平上顯著,對被解釋變量具有正向影響,這意味著農戶對適應性行為的采納會依賴于政府給予的人員支持。

從控制變量的估計結果來看,是否為本村人、是否為村干部、是否加入合作社、銀行貸款容易程度和信息獲取能力表現顯著。是否為本村人在5%顯著性水平下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產生顯著正向影響,說明農戶若是本村人就越容易采納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的農戶對當地的氣候條件、地勢情況等都非常了解,如此便會促使農戶采取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是否為村干部在1%顯著性水平下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產生顯著負向影響,這與高雪等[33]的研究結論較為一致。是否加入合作社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在1%水平上正向顯著,合作社是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關鍵載體,加入合作社對農戶行為影響較大,提高了農戶適應性行為發生的概率。銀行貸款容易程度在1%水平上正向顯著,說明銀行貸款容易程度越容易,農戶更會采取適應性行為。信息獲取能力在1%水平上正向顯著,氣象災害信息對農戶實行耕種行為極其重要,如果農戶能夠掌握氣象災害變化信息,那么其便可以更好地采取適應性行為來預防或應對氣象災害。所以信息獲取能力越強的農戶更傾向于采取適應性行為。

3.2 基于政府支持的調節效應分析

根據前文的理論分析,政府支持在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中具有調節效應,因此采用交互項來驗證政府支持是否在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中存在調節效應。

表5 種植規模、政府支持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回歸結果

*、**和***分別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顯著。

如表5所示,模型4是在模型3的基礎上加入了種植規模與政府支持的交互項以檢驗政府支持在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中的調節作用??紤]到模型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本研究將種植規模和政府支持變量分別做中心化處理,將中心化后的種植規模和中心化后的政府支持交乘,生成交互項納入模型4。結果表明,在模型4中,政府支持及種植規模與政府支持的交互項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具有正向顯著作用,說明政府支持在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中存在顯著的調節作用。交互項系數為正,與主效應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影響的作用方向相同,說明兩者存在互補的關系,即政府支持能強化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H2得到驗證。

3.3 穩健性檢驗

進行穩健性檢驗通常會使用3種方法,分別是改變變量操作方法、更換模型、改變樣本數據。本文采取第1種和第2種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將因變量替換為農戶是否采取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核心解釋變量種植規模替換成農戶類型,采用logit模型對研究結果進行進一步的檢驗。在因變量中,將農戶采取了適應性行為賦值為1,未采取賦值為0。參照鐘鑫[34]、楊鈺瑩等[7]的研究,運用農戶類型來替換種植規模,通過調查樣本的分布規律發現農戶種植規模整體偏大,因此將種植規模小于等于6.67 hm2的看作非規模農戶,賦值為0,大于6.67 hm2的看作規模農戶,賦值為1?;貧w結果如表6所示。從模型估計結果可以看出,更換模型得到的估計結果與上文回歸結果基本一致,說明上文分析結果較為穩健。

表6 穩健性檢驗結果

*、**和***分別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上顯著。

4 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研究使用江西省各地區的271份有效調研數據,利用Ordered-probit模型研究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影響,并探討政府支持在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影響中的調節作用,研究結果表明:(1)種植規模越大的農戶越愿意采取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這說明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能顯著激活農戶采取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2)政府支持能強化種植規模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诖搜芯拷Y論,得出如下政策建議:

(1)因地制宜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在條件允許的地區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借鑒相關經驗,實現土地規?;?,降低農戶適應性行為采納成本。鼓勵農戶參與合作社等規?;洜I模式,共享資源和市場優勢。

(2)因戶制宜培育發展規模戶,推動農戶采納適應性行為。發展規模戶可以增強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但不同農戶實際情況存在差異。識別潛力農戶,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種植規模較大的農戶作為采納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示范戶,并為示范戶提供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氣象災害,充分發揮規模戶示范作用,促進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推廣。此外,鼓勵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支持,減輕氣象災害對農戶的沖擊,幫助農戶擴大種植規模,提高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

(3)建立政府支持政策落地的監測和評估機制,確保政策真正落實到位。設立獎勵機制,獎勵在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方面表現較好的農戶,增強農戶采納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積極性,提高農業生產的抗風險能力。

[1] 江西省應急管理廳.江西應急管理統計月報(2022年第12期)[EB/OL]. (2023-01-07)[2023-09-26]http://yjglt. jiangxi. gov. cn/attach/0/32aeed6e0f3c4e2a8273c766 1609607a. pdf.

[2] 江西省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EB/OL]. (2018-03-01)[2023-09-26]http://tjj.jiangxi.gov.cn/art/2018/311/art_38567_ 2317699.html.

[3] 吳婷婷. 南方稻農氣候變化適應行為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蘇皖兩省364戶稻農的調查數據[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15, 23(12): 1588-1596.

[4] 李紅莉, 張俊飚, 張露, 等. 氣候變化認知對農戶適應性耕作行為的影響: 基于湖北省“十縣千戶”的田野調查[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1, 42(2): 236-248.

[5] 江鑫, 顏廷武, 尚燕, 等. 土地規模與農戶秸稈還田技術采納: 基于冀魯皖鄂4省的微觀調查[J]. 中國土地科學, 2018, 32(12): 42-49.

[6] 任重, 郭焱. 價值感知、社會資本對農戶秸稈還田技術采納行為的影響[J]. 江西財經大學學報, 2022, 142(4): 97-107.

[7] 楊鈺瑩, 司偉. 經營規模與農戶秸稈還田技術采納行為:提升途徑與效應估計: 來自黑龍江省的證據[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22, 43(4): 648-659.

[8] 張曉慧, 李天駒, 陸爽. 電商參與、技術認知對農戶綠色生產技術采納程度的影響[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 22(6): 100-109.

[9] 曹鐵毅, 王雪琪, 鄒偉. 經營規模、農業技術培訓與家庭農場收入: 基于江蘇省的調查[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20, 41(2): 237-244.

[10] 霍瑜, 夏文浩, 郎禹超, 等. 綠色防控技術采納及其對新疆棉農福利的影響[J]. 資源科學, 2023, 45(1): 130-143.

[11] 王士海, 李先德. 經營規模大的農戶更傾向于傳播新技術嗎[J]. 農業技術經濟, 2017(4): 76-82.

[12] 徐濤, 趙敏娟, 李二輝, 等. 規?;洜I與農戶"兩型技術"持續采納: 以民勤縣滴灌技術為例[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8, 32(2): 37-43.

[13] 張紅艷. 不同經營規模農戶技術選擇行為差異分析: 以安徽省359戶茶葉種植戶為例[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 39(3): 64-71.

[14] 李根麗, 魏鳳. 農戶的氣候變化適應性行為及其影響因素: 基于陜西、甘肅兩省597份農戶調查數據的分析[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18(4): 16-23.

[15] 黃珂毓, 管宏友, 楊志敏, 等. 貧困地區農戶氣候變化感知及適應性行為研究[J].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17, 40(2): 200-205.

[16] 謝學勤, 朱玲娟, 柯今朝, 等. 家庭經濟稟賦、政策認知與種糧大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采納意愿[J]. 生物災害科學, 2022, 45(3): 349-358.

[17] 章霖, 謝學勤, 柯今朝, 等. 生計資本對農戶采取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研究: 基于風險感知的中介作用[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21, 484(18): 46-49.

[18] 柯今朝, 朱玲娟, 謝學勤, 等. 農戶分化、代際差異對種糧大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采納度的影響[J]. 生物災害科學, 2022, 45(4): 423-431.

[19] 王衛衛, 張應良. 規模分化視角下農戶有機肥替代化肥意愿及行為分析: 基于川渝柑橘主產區果農調查數據的實證[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2, 43(4): 46-57.

[20] 錢忠好, 岳佳, 蔡穎萍. 土地經營規模何以影響家庭農場采用現代農業技術: 基于1085戶家庭農場監測數據的分析[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 24(2): 10-18.

[21] 黃季焜, 齊亮, 陳瑞劍. 技術信息知識、風險偏好與農民施用農藥[J]. 管理世界, 2008(5): 71-76.

[22] 仇煥廣, 蘇柳方, 張祎彤, 等. 風險偏好、風險感知與農戶保護性耕作技術采納[J]. 中國農村經濟, 2020(7): 59-79.

[23] 呂杰, 馬新陽, 韓曉燕. 不同經營規模農戶地力提升關鍵技術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 基于遼寧省不同玉米主產區的調查[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0, 41(3): 154-160.

[24] 陳子韜, 孟凡蓉, 王煥. 政府支持對高技術產業創新效率影響研究[J]. 科學學研究, 2020, 38(10): 1782-1790.

[25] 晉榮榮, 李世平, 南靈. 資本稟賦、感知價值、政府補貼對農戶清潔取暖采納行為的影響[J]. 資源科學, 2022, 44(4): 809-819.

[26] 黃曉慧, 王禮力, 陸遷. 農戶認知、政府支持與農戶水土保持技術采用行為研究: 基于黃土高原1152戶農戶的調查研究[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9, 33(3): 21-25.

[27] 劉麗萍, 劉麗, 孫煒琳. 政府支持、技術認知與農戶綠色農業技術采納行為研究: 以水肥一體化技術為例[J]. 林業經濟, 2023, 45(1): 20-34.

[28] 閆貝貝, 劉天軍, 孫曉琳. 社會學習對農戶農產品電商采納的影響: 基于電商認知的中介作用和政府支持的調節作用[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 22(4): 97-108.

[29] 郝愛民, 劉育廷. 三產融合對主產區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外溢效應研究[J]. 農林經濟管理學報, 2022, 21(5): 509-517.

[30] 李輝婕, 柯今朝, 朱玲娟, 等. 江西省種糧大戶應對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經濟績效研究: 基于DEA-Tobit模型[J]. 生物災害科學, 2022, 45(1): 95-102.

[31] 童慶蒙, 張露, 張俊飚. 家庭稟賦特征對農戶氣候變化適應性行為的影響研究[J]. 軟科學, 2018, 32(1): 136-139.

[32] 谷滿倉, HSIAOPING C, 吳文超, 等. 價值感知、風險規避對糧食種植戶氣候適應性行為的影響: 來自黑豫湘3省1145份農戶調研的證據[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23, 37(7): 66-74.

[33] 高雪, 李谷成, 尹朝靜. 氣候變化下的農戶適應性行為及其對糧食單產的影響[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21, 26(3): 240-248.

[34] 鐘鑫. 不同規模農戶糧食生產行為及效率的實證研究[D]. 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院, 2016.

Effects of Scale Farming and Government Support on Farmers’ Adaptation to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Evidence from Jiangxi Province

WANG Min, WU Xinzhe, ZHAO Minghui, LI Huiji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The expansion of the planting scale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farmers to adopt adaptive behaviors to fac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ality of frequent disasters, it is crucial to encourage farmers to adopt adaptive behaviors to cope with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Based on 271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from farmers in various regions of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used Ordered-probit model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scales, government support and the interaction terms between the planting scale and government support on farmers’ adaptive behaviors to fac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ing scale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farmers' adaptative behaviors to cope with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 larger the planting scale, the more willing farmers were to adopt adaptive behaviors to deal with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which indicated that promoting the appropriate scale of land manage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activate farmers to adopt adaptive behaviors to cope with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lso, government support positively influenced farmers to adopt adaptive behaviors to fight agains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which could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planting scales on farmers’ adaptive behaviors to mee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It is suggested to promote the land management on an appropriate scal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cultivate and develop large-scaled households according to household conditions, and emphasiz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government support policies.

planting scale; government suppor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adaptive behavior

10.3969/j.issn.2095-3704.2023.04.73

S16

A

2095-3704(2023)04-0484-09

2023-09-13

2023-09-2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963020)、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81BAA208055)和江西省2022年度研究生創新專項資金項目(YC2022-s400)

王敏(1999—),女,碩士生,主要從事政府治理與農業災害管理研究,wang82592023@163.com;*通信作者:李輝婕,副教授,博士,lihuijie169@163.com。

王敏, 武昕哲, 趙明慧, 等. 種植規模、政府支持對農戶氣象災害適應性行為的影響: 基于江西省的調研[J]. 生物災害科學, 2023, 46(4): 484-492.

猜你喜歡
適應性氣象災害
谷子引種適應性鑒定與篩選初報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警示及應對
氣象樹
我省汛期常見氣象災害及防御
《內蒙古氣象》征稿簡則
推動災害防治工作實現新跨越
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的適應性之“點論”
大國氣象
美麗的氣象奇觀
大型飛機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適應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