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社區中年人群慢性病共存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2023-12-28 13:46郭灶耿張飛李萍吳云雁謝思穎李俠許全成唐鳳汪志宏
中國社會醫學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年人深圳市患病率

郭灶耿, 張飛, 李萍, 吳云雁, 謝思穎, 李俠, 許全成, 唐鳳, 汪志宏

我國居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病”)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高達86.6%,造成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1],慢病已成為影響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同時患有兩種及以上慢性疾病定義為慢病共存[2],與單一慢病相比,慢病共存進一步導致患者機體功能衰退、生活質量下降、疾病負擔加重、死亡風險升高,同時也加大公共衛生資源消耗和醫療衛生支出[3]。目前的慢病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而關于社區中年人群慢病現況研究相對較少,中年人群慢病共存的流行病學研究更加缺乏?;诖?本研究重點探討深圳市社區中年人群慢病共存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深圳地區中年慢病人群早期實施精準干預及健康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2015年3月-2018年7月深圳地區“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與干預項目”,以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福田區人民醫院、寶安區中心醫院為篩查點負責醫院及主要技術力量,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深圳市福田區梅林社區、寶安區頤康園、流塘社區居住時間半年及以上的常住居民,對其開展項目篩查,將有異常觀測值或重要變量缺失的樣本剔除后共納入16 792例篩查對象。根據國家篩查項目要求,所有篩查對象年齡均≥40歲,本研究將40~<60歲的9 831例中年人群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的所有調查對象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在深圳市社區全年居住時間≥6個月的常住居民;②篩查時40~<60歲;③調查對象自愿加入本篩查項目,能夠配合完成相關問卷調查及各項生理生化指標檢查者。排除標準:①因身體或精神狀況不佳等原因無法完成問卷調查及相關實驗室檢查者;②缺失重要研究指標者。

1.2 研究方法

1.2.1 調查內容根據《2015年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社區人群綜合干預調查表》,采用面對面的調查方式開展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含:一般人口學特征、生活方式、體格檢查、慢病史、生理生化指標等。

1.2.2 相關診斷標準及定義本研究納入的慢病主要為心腦血管疾病,均根據國際疾病分類(ICD-10)標準確定,主要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房顫、腦卒中、冠心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吸煙指每天吸煙≥1支,且持續≥6個月以上[4];飲酒指每周飲酒≥1次,且持續≥6個月以上[4];缺乏體育鍛煉指每周運動次數<3次,每次運動時間<30 min[5];體質指數(BMI)標準:<18.5 kg/m2為偏瘦,18.5~<24.0 kg/m2為體質量正常,24.0~<28.0 kg/m2為超重,≥28.0 kg/m2為肥胖[6]。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百分比)進行描述,采用χ2檢驗比較不同組間慢病共存的患病差異,運用Logistic回歸法探討影響中年人群慢病共存的主要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納入9 831例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 006例(50.9%),女性4 825例(49.1%);平均年齡(49.88±5.51)歲;已婚9 659例(98.3%),未婚/離婚/喪偶172例(1.7%);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水平為主(27.4%)。見表1。

2.2 中年人群慢病患病情況

本研究顯示,中年人群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房顫、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病率分別為39.6%、36.2%、28.8%、3.8%、3.5%、1.6%、0.7%。中年人群無慢病者2 638例(26.8%),至少患有1種慢病者占73.2%,其中患1種慢病者4 105例(41.8%),患2種以上慢病者3 088例,慢病共存患病率為31.4%。見表2。

2.3 中年人群慢病共存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結果顯示,慢病共存組與無共存組在不同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吸煙狀況、飲酒狀況、體育鍛煉情況、BMI分布的組間比較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在不同文化程度的組間比較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9 831例研究對象中慢病共存組與無共存組不同特征分布情況對比 單位:例(構成比/%)

表2 9 831例深圳市社區中年人群慢病患病現況

2.4 中年人群慢病共存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為慢病共存作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有差異統計學意義的自變量納入到Logistic回歸模型中,以α=0.05為入選標準,α=0.10為排除標準。結果顯示,50~<60歲、男性、未婚/離婚/喪偶、超重和肥胖、吸煙、缺乏體育鍛煉為影響深圳市社區中年人群慢病共存的主要因素(均P<0.05)。見表3。

表3 深圳市社區中年人群慢病共存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3 討論

3.1 深圳市中年人群慢病共存患病率處于較高水平

本次調查顯示,深圳市社區中年人群慢病患病率為73.2%。其中慢病共存患病率為31.4%,與海門市(31.1%)[7]和丹東市(29.0%)[8]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接近,高于“中國居民健康與營養調查”數據(28.2%)[9]和上海社區中青年慢病共存患病率(19.1%)[10]。提示深圳市中年人群慢病共存患病率處于較高水平,究其原因可能如下:①深圳是一線沿海城市,生活及工作節奏緊張,尤其是中年人群經濟壓力大、工作負荷重,長期的久坐、加班、晚睡等不良習慣導致慢病患病風險相對較高;②深圳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居民年齡結構、生活行為方式和膳食結構與其他地區存在一定的差異。

3.2 年齡、性別和婚姻狀況為中年人群慢病共存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顯示,年齡為中年人群慢病共存的影響因素,50~<60歲年齡組慢病共存患病風險高于40~<50歲年齡組。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各器官功能出現衰退,免疫力、修復能力有所下降,慢病共存患病風險也逐漸升高[11]。性別為中年人群慢病共存的影響因素,中年男性慢病共存的患病風險更高,這可能與中年男性普遍存在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及承擔著更大的社會責任和精神壓力有關,張亞君等[10]研究表明,社區中青年在慢病共存的人口學特征上表現為男性高于女性,與本研究結論一致。此外,未婚/離婚/喪偶的中年人群慢病共存患病風險更高,既往研究表明,未婚/離婚/喪偶的中年人群心理慰藉不及時,更容易出現抑郁、焦慮等心理狀況[9,12],而慢病病因多樣、復雜,發病與多種行為、心理因素有關,且不同慢病之間往往有共同的病因,這導致慢病共存患病風險增加。建議深圳地區針對50~<60歲、男性、未婚/離婚/喪偶等重點人群開展早期篩查與預防工作,提供個性化健康指導與服務,逐漸引導其正確認識自身健康狀況及潛在的危險因素。

3.3 BMI水平、體育鍛煉狀況為中年人群慢病共存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缺乏體育鍛煉的中年人群慢病共存患病風險更高,究其原因可能與一線城市經濟水平較高、生活節奏較快,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的飲食習慣以及缺乏體育鍛煉等不良生活方式有關。既往研究顯示,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提升機體抗病力及適應力,為慢病共存的保護因素[7]。超重和肥胖可通過多種方式影響機體的血壓、血脂以及血糖水平,如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引起血壓升高、改變某些細胞和脂肪因子、提升血漿胰島素水平、增加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等,與慢病共存有密切關系[13]。建議通過營養健康教育、運動療法、家庭成員監督等多種形式,促使超重和肥胖的中年人群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體育鍛煉的頻率和時長,加強體質量指數的管理,合理控制體質量,將BMI控制在正常范圍,以降低相關慢病的發生率。

3.4 吸煙狀況為中年人群慢病共存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表明,吸煙的中年人群慢病共存患病風險更高。吸煙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慢病患病風險,加快慢病共存的進展[14]。建議通過海報、社區宣傳欄、健康講座、大眾傳媒節目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吸煙等慢病共存風險因素的宣傳教育,提高中年人群對吸煙危害性的認知水平,鼓勵并指導其踐行戒煙行為,進一步強化中年人群慢病自我管理。

綜上所述,深圳市社區中年人群慢病共存患病率較高,且影響中年人群慢病共存的因素較多,應提高對50~<60歲、男性、未婚/離婚/喪偶等重點人群的關注、重視對超重和肥胖中年人群體質量指數的管理、加強對吸煙和缺乏體育鍛煉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預,以降低中年人群慢病共存患病風險。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①本研究主要納入深圳地區2015-2018年的篩查數據,時間距離目前較長,數據的代表性受到一定影響;②由于調查表調查項目有限,本研究所納入的慢病數量不夠充足,可能會低估深圳市中年人群慢病共存現況。今后將擴大樣本量,并納入更多慢病種類開展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中年人深圳市患病率
深圳市鑫鉆農牧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安圖縣學生齲齒患病率分析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中年人如何笑傲職場
昆明市3~5歲兒童乳牙列錯畸形患病率及相關因素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我們中年人才不過購物節
428例門診早泄就診者中抑郁焦慮的患病率及危險因素分析
中年人保健與營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