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推進原子城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思考

2023-12-29 08:00中共海北州委調研組
黨的生活·青海 2023年12期
關鍵詞:舊址基地紅色

中共海北州委調研組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準確把握“兩彈一星”精神的科學內涵,踐行“兩彈一星”精神的時代要求,進一步堅定信心、奮發作為,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調研組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和關于文物保護利用的重要論述,廣泛查閱文獻資料、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結合州情實際,全面深入了解原子城紅色資源的現狀、保護和利用情況,分析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保護和發展建議。

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金銀灘草原的原國營二二一廠,代號“221”,是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因這里成功研制原子彈、氫彈,孕育、誕生“兩彈一星”精神,而被世人稱為原子城?;亟涍^三十多年服役,在共和國歷史上留下彪炳史冊的輝煌記憶。如今,作為海北州府所在地,原子城又歷經近三十年歲月,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化劍為犁的典范。新時代如何順應國家關于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的政策導向,發揮優勢,創新思路,持續推進原子城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使之不斷成為海北“金字招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思考。

一、做法和成效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和指導下,海北州委、州政府以打造“全省一流、全國知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和紅色研學旅游地為目標,將原子城保護利用納入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規劃當中,大力開展文物本體維修、原子城紀念館建設、文物史料征集、采訪口述史編輯整理等工作。2020 年以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央有關領導重要批示精神,海北州通過堅持“紅色教育”與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融合發展,堅持“修復保護”與“開發利用”同步推進,堅持“方法手段”和“講好故事”一體創新,堅持“培育品牌”與“文化傳播”有機結合,不斷創新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原子城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正在成為青海紅色旅游、紅色研學的重要目的地,影響力持續擴大,知名度不斷提升,品牌價值日益凸顯。

調研組調研221 廠基地舊址環境整治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謀劃儲備工作。 郭守媛/攝

(一)健全完善管理體制和規章制度。強化黨委統一領導職能,專門成立由州委書記、州長任雙組長的海北州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原子城紅色資源保護管理利用工作進行組織領導、宏觀決策、統籌協調。先后8 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戰略規劃,協調解決困難問題,審議推進重大事項。積極爭取省上支持,批準成立我省第一個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傳承的專門機構,即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保護利用辦公室(為州政府管理的正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10 名,設立內設機構3 個)。高標準完成青海省首部關于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傳承的地方性法規《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保護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經省人大常委會批準,于2022 年6 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在此前法規基礎上新增禁止歪曲、丑化紅色文化的規定,使保護利用、管理更具科學性、合理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二)全面融入各類規劃編制和實施體系??茖W編制《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保護規劃》(2018—2025),全力做好文物本體修繕、“三防”建設、文物點陳列展示、基礎設施建設、周邊環境整治等項目爭取實施。同時,小到西海鎮高原美麗城鎮建設規劃、西海鎮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規劃、老舊小區整治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大至創建金銀灘—原子城—同寶山國家5A 級旅游景區規劃、海北州產業發展整體規劃、“十四五”城鄉發展規劃等,均把原子城紅色資源保護利用作為重要內容,各項目標要求已全面融入各級各類規劃編制和實施體系。在規劃實施過程中,緊緊圍繞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的發展定位,共落實專項資金2.04億元,先后實施基地舊址各類文保項目16 個。其中,文物本體修繕項目11 個,環境整治、消防、安防、展示陳列、可移動文物保護項目共5 個。結合國家5A 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實施各類項目37 個,總投資達9.67 億元;結合投資7.33 億元的西海鎮、三角城鎮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和文化風貌改造工程,不斷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各類市政項目建設中。

作者調研221 基地舊址環境整治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郭守媛/攝

(三)全力推動紅色陣地建設。原子城紀念館經過2021 年改陳布展,基本展陳面積從4976 平方米擴增至6015 平方米,從5 個展廳調整為8 個展廳,生動完整再現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歷史場景和卓越貢獻,已成為青海紅色旅游的打卡地,改陳布展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展優勝獎。以“省州共建”的方式建成青海兩彈一星干部學院,成功通過中組部辦學質量評估驗收,躋身全國干部黨性教育大平臺,入選全國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和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入列全國72 家黨性教育干部學院。建院至今累計承辦中組部、人社部、生態環境部和省委黨校等省內外單位舉辦的培訓班500 余期,培訓學員4 萬余人次。投資1.45 億元啟動中國原子城青少年紅色研學營地(國家級)建設項目,目前,營地已順利通過省級研學營地評審,投入使用營地公寓、餐廳,可容納1062 人住宿,500 人同時就餐。整合軍地資源,加強與西部戰區的對接,將同寶山建設成為國防特色鮮明、功能設施配套、作用發揮明顯的國防教育和紅色革命研學基地。同寶山旅游綜合服務體驗館、觀景臺索道站及同寶山空軍守衛部隊遺址復原建設等方案確定,并通過國家文旅部景觀質量評審。

(四)修復保護與開發利用同步推進。根據中宣部《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展示利用總體規劃》,對原子城573 平方公里范圍內的遺址進行全面規劃,系統梳理基地舊址功能定位。同時,確定“一廠一主題、一廠一規劃、一廠一特色”的展示利用原則,委托設計單位逐一編制運營策劃方案。完成22 處代表性文物點的不動產確權登記,將8 處舊址納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7 處文物點設置文物保護標識碑,對七分廠、爆轟試驗場部分工號設立管護圍欄、保護界樁,并每年落實管護經費48 萬元,為基地舊址30 處文物點配備管護員17 名。完成三分廠水電暢通、禮堂布置、食堂啟用,七分廠通水通電、電暖氣加裝、周邊環境整治,炸藥倉庫通水通電,及部分重點廠區水電暖等基礎服務設施和停車現場(標識)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將三分廠成功打造成為面向全國的紅色研學基地,全省民兵訓練、學生軍訓以及國防教育基地;推出以基地舊址一分廠、上星站、紀念碑和空軍守衛部隊駐地遺址等紅色研學現場教學點31 處;一分廠101、102 工號布展均已完工,“國家科普示范基地”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五)系統進行史料挖掘和口述史整理。加快推進人物專訪、史料挖掘和實物征集,制定了文物征集、學習考察和拜訪匯報工作方案,廣泛聯系并先后組織人員走訪7 位兩彈元勛、兩院院士,60 余位曾參與核研制、核試驗的老干部老專家及職工子女,深入挖掘基地創建創業時期的感人事跡,整理口述資料200 余篇。從中國物理工程研究院、廊坊6916 廠等處征集各類書籍、照片、證件、儀器設備等實物達1000 余件,其中珍貴文物234 件(套)、一般文物547 件(套)。全面推進同寶山紅色研學基地建設,尋找同期空軍守衛部隊駐地遺址16處,編印《紅色印記221》《核事業的忠誠守護者》,創作舞劇《那時,金銀花開》等弘揚“兩彈一星”精神題材的精品力作。加強合作共建,在原子城紀念館設立各類教育基地52 個,有效擴大“兩彈一星”精神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影響力。

(六)持續擴大原子城宣傳力度。青海原子城紀念館加入中國博物館協會,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古田會議紀念館、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簽訂協議,締結為友好單位,加強館際交流,深化合作;與四川梓潼兩彈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學技術館、山東榮成郭永懷事跡陳列館組建四方聯盟,簽訂基地展陳共建協議,共同開展兩彈研制歷史的研究和精神文化的展示與宣傳。邀請央視《見證》《走進科學》《新聞會客廳》《軍旅文化大視野》等欄目組,制作反映原子城歷史文化的專題片。協助拍攝的《鄧稼先》《朱光亞》《代號221》《一座城一首歌》等影視作品在電視媒體播出。積極承辦中央第二屆“追尋先烈足跡”線下走訪活動,活動關注度超過1 億,兩上微博熱搜。聯合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等推出“探秘我國首顆氫彈研制基地”“走進青海原子城紀念館”“走進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等網絡直播活動,近千萬網友“云打卡”。

二、面臨的形勢

(一)獨特優勢。一是原子城作為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兩彈一星”精神孕育地,具有特殊的資源優勢?;叵群蠼洑v了30 多年艱苦創業的歷程,在新中國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華民族崛起的重要支點,也是我國尖端國防技術得到重大突破的重要標志?!皟蓮棥毖兄剖肥且徊孔非笳胬?、實踐真理的見證史,是我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資源,是打造青海精神高地,弘揚黨的優良作風的鮮活教材。用“兩彈”研制光輝歷程啟示人,用“兩彈一星”精神鼓舞人,有利于增進人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認同,給人以知識的滋養、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之中。二是原子城紅色資源是推動紅色旅游發展,讓更多人接受紅色教育的產業優勢。原子城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上第一個退役后被地方政府和平利用,并對外開放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具有較高的政治地位和知名度,具有獨特的文物保護和紀念價值。充分利用原子城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讓更多人來接受黨史國史教育,涵養革命情懷,從而更加擁護中國共產黨。將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培育特色產業,擴大就業,增加收入,帶動商貿服務、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是我們推動轉型發展的產業優勢所在。三是海北州雖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匱乏,但原子城紅色資源具有鞏固思想教育陣地,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人文優勢。因此,保護并開發利用好原子城紅色資源,以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為載體,對于鞏固和建設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加強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精神文明建設,保持民族地區長期和諧穩定團結的社會環境,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原子城全貌。 楊發鑫/攝

(二)難得機遇。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多次就利用、弘揚紅色文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批示精神,深刻闡明了保護利用紅色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為我們推動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青海省高度重視原子城紅色文化的傳承發展,把“兩彈一星”精神融入到“新青海精神”的范疇,在具體實踐上為原子城紅色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頒布并于2024 年1 月1 日起實施,這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法制遵循,有利于保障愛國主義教育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三是原子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干部黨性教育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每年青年節、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原子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和學生群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黨史黨性教育的重要場所。黨的十八大以來歷次主題教育,特別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以來,前來參觀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僅2023 年4 月,計89 場次、4000 余名黨員干部來原子城開展主題教育。四是紅色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紅色文化旅游市場不斷升溫。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旅游消費支出逐年增長,迫切需要旅游業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產品結構。紅色文化旅游以其開發出的新內容、新項目、新品種,滿足了人們瞻仰紅色遺址遺跡、緬懷歷史、抒發愛國情懷的需求,紅色文化旅游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三)困難問題。一是凝聚共識和合力方面。目前,個別部門、單位對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沒有整體意識、立體意識、全域意識,對原子城紅色資源的歷史印證價值、戰略開發價值認識不清,存在認識不夠、建設意識不強等問題。同時,基地舊址文物場所存在多頭管理、管理權限分散等問題,項目申報、確權運營、產業培育上尚未形成統一性、系統性思路。二是在一些文物保護工程項目中,由于設計時考慮不周全,項目設計深度不夠,致使實施過程中出現諸多缺項、漏項以及前后設計不銜接、基礎設施配套不完整等問題,整體利用率仍然不高。如:受季節性積雪融水影響,七廠區文物本體安全存在隱患;十四廠區由于水電暖網絡配套設施不完善,致使項目建成后無法及時得到利用;一廠區由于沒有設計供暖和消防項目同步支持,導致陳列展示無法正常開館。三是史料搶救性挖掘和研究方面。受當時原子城特殊性和保密規定的影響,地方文獻中缺乏對原子城紅色文化資源的記載和相關整合,既沒有研究思路上的深處拓展,也沒有史料范圍上的橫向延伸,有些史料不完整、不準確,而且隨著親歷見證“兩彈一星”偉大事業的領導、專家、科研工作者、工人等相繼離世等客觀因素,收集口述歷史資料的難度不斷加大。四是遺址文物保護方面。上世紀90 年代,基地交付地方后,由于文物保護意識不強、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文物遺失損毀嚴重,價值無法估量且難以追回。同時,原221 基地現已納入保護范圍的重點文物保護點達22 處之多,分布較為分散,因經費、人力、物力投入不足,重點舊址遺跡保護修繕力度仍需加大,保護利用的長效機制還未有效建立。五是專業人員缺乏,多數工作只停留在文物資料的征集和整理上,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發掘傳承、紅色精神的領悟、歷史經驗的總結等深度研究挖掘偏弱,紅色課程開發水平不高,還停留在旅游講解層面,教育意義挖掘提煉不夠,同時,講解水平參差不齊,運行保障機制還需健全完善,面對大規模、多頻次培訓,接待服務能力有待提升。六是展示形式單一,傳承流于表面。由于布展陳列內容都較為簡略粗糙、表現手法單一、特色不突出,講解程序和展示形式老套,形不成視覺沖擊,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尤其對于80、90 后的年輕人吸引力不夠,難以引起深層次的歷史反思,難于產生共鳴。七是受資金、人才、創作等方面的制約,很難推出高質量有影響的文藝精品,紅色文化題材的影視劇、大眾紅色經典讀物不多,沒有觸及人靈魂的紅色作品;紅色資源的輿論宣傳、理論研究十分薄弱,通過文藝宣傳原子城的手段措施相對還比較缺乏,與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不相匹配。

三、措施與建議

(一)搞好規劃,聯動推進。一是按照整體保護、突出利用的原則,啟動《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保護利用規劃》修編工作,進一步補充完善原子城整體建設規劃、文物保護規劃、紅色旅游開發規劃等,明確權責、整合資源、集中經費,將原子城現有的各類紅色文化資源進行串聯整合。二是認真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抽調人員成立工作專班,加快制定《海北藏族自治州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保護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三是加強基地舊址保護利用、科技項目、環境整治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謀劃儲備,對涉及文物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的基本建設項目進行規劃審核。四是本著文物修繕后即能利用的原則,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加強紅色旅游硬件設施配套,繼續做好原子城道路、供電、消防、環衛、給排水設施完善以及環境整治工作,同步考慮對基地舊址各分廠門窗統一加裝同款顏色鋁合金密閉斷橋。五是邀請原國營221 廠相關人員幫助梳理確認原子城廠區分布及具體功能,形成18 廠區畫冊,完成30 個文物點圖冊,加快規范基地舊址廠區和生活區的歷史名稱、功能定位以及組織架構,并完成原子城市政路標(牌)和18 廠區標識設立,為進一步保護利用奠定基礎。

(二)打造品牌,深化主題。一是廣泛宣傳《文物保護法》《海北藏族自治州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干部群眾保護意識,營造人人參與舊址保護、保護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圍。二是落實《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文物點陳列展示史料實物征集工作方案》,集中力量、集中時間開展與基地舊址、兩彈研制有關的史料實物征集,強化史料實物支撐。三是爭取國家和省級層面的黨史研究、文獻研究、檔案管理、核工業單位等機構的協作支持,加大原221 廠領導班子、功勛科學家、科技工作者、解放軍指戰員等關鍵人物拜訪采訪力度,搶救性深度挖掘紅色文獻以及回憶錄、口述史、傳記故事等,把分散在各方面的史料集中起來,整理編撰、系統成冊,發揮不可再生資源利用的“乘法效應”。四是借助青海民族大學、青海師范大學、青海兩彈一星干部學院關于“兩彈一星”理論研究方面的優勢和經驗做法,加強文獻史料搶救性挖掘、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教育培訓、高校大思政課、文創產品研發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五是持續舉辦以重溫紅色足跡,走進221 基地、參觀紀念館等主題的紅色文化活動,加大“兩彈一星”精神的研究闡述,增強紅色文化的可讀性和吸引力。六是充分發揮原子城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核心作用,加大與組織、國防、教育等部門和學校、部隊合作共建力度,簽訂共建協議,掛牌教育基地,爭取更多人力資源赴原子城開展紅色研學活動。七是將夏茸尕布、尕布龍、廉福章、寬卓太等先進人物,作為海北紅色教育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鄉土教材,成為紅色文化的有效補充,民宗部門依托基地舊址文物資源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打造實踐載體,紀檢監察部門依托221 基地舊址一分廠打造首批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先鋒陣地”。

(三)完善設施,創新內容。一是在陳列展示、參觀講解中加大數字技術、智能設備的科技支撐和沉浸體驗,加速使用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5G、全息等技術沉浸式體驗等互動裝置,增加趣味性、互動性、知識性的展示手段,切實增強革命文物資源體驗的生動性。二是加強與省科技廳的對接,謀劃論證“兩彈一星”科技體驗館項目,把文旅、科教、產業融合起來,打造一系列沉浸式體驗場景。三是大力挖掘人物故事、真實事例,將原子城蘊含的偉大精神和所處的時代特征,細化為一言一文、一景一物,讓革命故事、紅色文化資源“說話”,不斷打破單一說教的形式,增強吸引力、感召力。四是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本,創作情景劇、小話劇、微電影等群眾喜聞樂見、簡潔明了的文藝作品,生動闡釋原子城的精神內涵,擴大對外影響力。五是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將新時代十年海北州偉大變革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加大中國原子城青少年紅色研學游宣傳推介,引導青少年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以實際行動踐行愛國主義。

(四)加大宣傳,做好營銷。一是利用全媒體矩陣加強對外宣傳推介,在海北新聞網、今日藏鄉網站增設“兩彈一星”精神專欄。二是充分利用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國慶節等重要時間節點,針對不同的對象,選擇主題鮮明的教育內容,開展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三是爭取國家和省級相關部門對影視文藝作品創作、開發等方面的資金、智力、平臺等支持力度,推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文藝作品,特別是完成《金銀灘》《祁連忠魂》等紅色題材劇目的編排工作,并盡快完成首映儀式,多維度展現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四是在紀念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9 周年之際,組織新華社青海分社、新華網青海頻道、海北州委宣傳部共同推出“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紅色血脈—走進中國原子城”大型融媒體直播活動。五是完成上報中宣部《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舊址保護利用工作匯報片》拍攝制作工作,并邀請新華社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紅色血脈——走進221 基地舊址”直播活動,進一步提升基地舊址影響力。

(五)加強協作,整合資源。一是加強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廊坊6916 廠等與原221 基地同宗同源單位之間的溝通聯系,爭取各方支持與援助。二是通過省級層面的協調,選派高水平的專家、教授到青海兩彈一星干部學院指導課程設計、提升,協助學院加快推進高層次兼職教授的聘請工作,搭建學院與國內知名干部學院交流合作的平臺,并對學院運行經費保障機制等予以研究支持。三是繼續推進原子城紀念館“四地共建”活動的開展,搭建史料研究、學術交流、文化傳播的合作平臺。

(六)創新思路,豐富產品。一是堅持文旅融合發展,推動紅色研學、紅色旅游實現跨界融合發展。培育紅色旅游企業,完善紅色研學旅游產品體系,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研發,推出與市場需求銜接、展現紅色精神的文創產品。二是舉辦文化旅游產品設計大賽,積極與青海圣源地毯、祁連文創等企業和海北職校等專業院校合作,加大富有原子城元素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發力度,加快優秀文創產品項目化落地,激發紅色旅游消費市場活力。三是把民族食品、民族手工藝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等有效鏈接到紅色產業鏈上,構建產、學、研、銷一體化的紅色產品業態,帶動合作社、農牧戶創業和農牧民就業增收。四是強化與周邊地區的旅游合作機制,實現資源共享、產品互補、市場互動、客源互流的多贏發展格局。

(七)建設隊伍,提高素質。圍繞打造“精本職、通相關、懂鄰近”的專業人才隊伍,進一步完善紅色文化人才的培養機制,提高從業人員錄用標準,對從業人員進行相應的考核和培訓,提升全體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

調研組成員:

王永昌 系中共海北州委常委、秘書長

董瑞祥 系中共海北州委副秘書長、辦公室副主任

馬清芳 系青海原子城紀念館館長

猜你喜歡
舊址基地紅色
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覺醒青年發出“建黨先聲”
流翔高鈣為黨建示范基地錦上添花
紅色是什么
紅色在哪里?
東方縣舊址修復一期工程已完工
我的基地我的連
追憶紅色浪漫
走馬觀花東北邊業銀行舊址
崢嶸歲月——黃崖洞保衛戰舊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