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德縣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的實踐與探索

2023-12-29 08:00李漢江
黨的生活·青海 2023年12期
關鍵詞:公共服務建設

李漢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鄉村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擺在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

一、甘德縣鄉村建設現狀

(一)產業發展動力逐步顯現。以強化“造血”功能為目標,培育四級產業。始終堅持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把握產業脫貧的痛點、難點、關鍵點,緊緊扭住產業這個根本出路,立足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系統化規劃、多產業融合、全鏈條開發,全縣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產業主體數量不斷增加,產業收入占比不斷提升,牧戶積極參與產業的互利共贏模式全面形成??h有扶貧產業園、村有集體經濟、戶有增收項目的多維產業扶貧體系全面構建。甘德牦牛、鄉村旅游、民族手工業、光伏、商貿物流等特色扶貧產業快速發展,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36 個行政村全覆蓋,讓29%的牧民通過光伏吃上了“陽光飯”。

(二)基礎設施保障得到極大改善。通過組織實施村級道路暢通工程、安全飲水工程、電網改造、光伏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我縣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行政村道路通暢率100%,完成所有行政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工程,大電網鄉鎮覆蓋率100%,行政村通電率達到94%。歷史性解決了困擾群眾千百年來的安全住房問題。城鄉建設步入快車道,市政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建成區面積擴大到現在的99.43 公頃,各項城鎮綜合性指標取得大幅度提升。市政道路建設突飛猛進,地下管網建設日益完善,成為全州六縣中第一個實施地下管網工程的縣,為全州發揮了示范作用。

作者在基層調研工作。

(三)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財政資金著眼于教育、醫療、住房、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注重剛性要求與個性化需求的有效銜接,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牽引性、保障性政策,織密了“保障網”。重點支持教育、“三農”、醫療衛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事業發展,加大對教育、衛生、養老、扶貧、社會保障、就業、農村困難群眾危舊房改造、農牧業基礎設施等的支持力度,先后實施了辦學條件提升工程、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鞏固提升工程、教育惠民工程、州縣公立醫院硬件達標工程、鄉村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工程,地方病傳染病綜合防治能力提升工程,全縣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7%,全縣居民醫療參保率達到100%,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對符合條件的牧戶實施了低保政策。

(四)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不斷踐行,牧民精神面貌、道德素質顯著提升,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優秀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承,基層干群的凝聚力明顯增強。鄉風文明專項行動、“宗教界愛國愛教德高望重人士發揮作用,與黨同行服務社會”主題活動,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奢侈浪費、盲目攀比等不正之風得到有效遏制,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講文明、樹新風的意識切實增強,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五)鄉村綜合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甘德縣實行“四級聯戶制”,做到了面對面與群眾交流,實打實為群眾辦事,手拉手幫群眾解困,心連心構建黨群關系,真正實現了基層黨員聯系服務群眾制度化、常態化。全面健全鄉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體系,甘德縣“四級聯戶制”入選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為推進地方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展示了“甘德模式”。提升鄉村治理的領導能力,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二、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保護建設任務重。受地理、氣候等自然因素影響,生態保護和建設成本高,投入依然不足,黑土灘、鼠蟲害、荒漠化、水土流失問題依然嚴重。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與加強,推動環境保護標準與要求的提高,對甘德統籌協調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鄉村建設的關系帶來新挑戰。

(二)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弱。甘德縣平均海拔4300 米,高寒缺氧,自然條件艱苦,地廣人稀,服務半徑大,道路等級低,通達率不高,電網覆蓋程度低,電力保障能力差,人畜飲水安全亟待加強改善,通信網絡建設等級低、覆蓋面低,產業水平低下,特色優勢資源不能有效轉化,產業鏈條脆弱,產品附加值低,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基礎設施“瓶頸”制約依然存在。

(三)公共服務水平低。教育、衛生、通訊等公共服務水平較低,近幾年,通過教育“三基”達標、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工作的推進,有效改善了基層教育、醫療服務基礎建設滯后的狀況,但與內地相比,與基層服務標準化建設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均等化水平低,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師資力量薄弱,配套設施不完善,與全省全國還有較大差距。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配套設施嚴重不足,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牧民群眾就近就醫和享受優質醫療資源的愿望不能有效滿足;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服務管理體系尚未全面覆蓋和健全。城鄉一體化進程緩慢,統籌發展不均衡,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四)維護穩定任務艱巨。甘德縣位于青甘川三省交界,是少數民族聚居區,藏族人口占比達90%以上。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結構、利益關系調整帶來的矛盾糾紛增多,社會治理、宗教事務管理難度加大。同時,敵對勢力的分裂破壞活動依然存在,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民族團結進步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三、在鄉村建設行動中的對策思路

(一)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特色產業發展。以“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目標,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以打造綠色有機畜產品輸出地為主攻方向。堅持和發展“崗龍做法”,培育壯大已建成的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家庭牧場等經營主體,按照產業布局和產業鏈建設,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牧戶”的產業發展思路,發展地域特色鮮明、鄉土氣息濃厚的特色種養業,建成一批綠色標準化飼草種植、飼料加工、良種繁育、高效養殖、有機肥加工、牛羊肉精深加工、冷鏈配送、品牌銷售基地。進一步加強草場、牲畜及畜產品地理標識和有機認證工作,統一“甘德牦?!钡乩順俗R準入機制和標準,加快普通產品向綠色、有機產品的升級轉換步伐,著力提高產品的“生態”附加值,努力實現“五個十萬”的目標。形成現代化養殖業,特色產業發展融合的綠色現代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

(二)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大部分財政支出用于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還需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注重從形式上的普惠向實質上的公平轉變。全面提升牧區公共服務水平,切實解決與牧民利益直接相關的問題,增強公共服務在城市、縣城、小城鎮和鄉村之間的同步性,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財政對鄉村公共服務的保障水平,重點加大對落后地區公共服務的投入力度;提高鄉村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尤其是鄉村對于公共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社區養老等社會性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區域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水平有效銜接。實施健康甘德計劃,開展全民健康運動,倡導健康生活理念,推進“互聯網+健康”發展,鞏固全縣“四大疾病”綜合防治工作成果,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堅持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全面優化提升就業服務。推進社保轉移接續,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實現全民參保。持續抓好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脫貧人口穩崗就業等重點工作,不斷增強鞏固脫貧成效的內生動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甘德一瞥。 縣委宣傳部 供圖

(三)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優化路網結構,加強質量監管和公路養護,推動城鄉客運服務均等化、農村物流服務便捷化。實施牧區飲水提質增效,使廣大牧民喝上更加方便、更加穩定、更加安全的飲用水。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提質、增效、升級工程,逐步實現“戶戶通自來水、人人飲放心水”的目標。做好牧區電網改造升級,提高用電保證率。繼續進行農網升級改造,為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電力保障。圍繞“寬帶甘德、智慧城鎮”目標,以推進網絡寬帶化和應用智能化為核心,加快推進5G 移動網絡全覆蓋建設,實現提速降費。全面建設構建覆蓋廣泛、暢通快捷、安全高效的信息網絡,提升信息化發展水平。持續抓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建設,促進甘德品牌整體發展、提檔升級。

(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鞏固社會治理成果。全面鞏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創建成果,健全完善寺院管理機制,不斷完善推廣減輕信教群眾負擔典型做法,依法處置宗教非法活動,有效提高民族事務、宗教事務依法治理能力,打造新時代民族工作的“甘德樣板”。堅持黨建引領,以全縣“四級聯戶制”為載體平臺,通過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深化法治甘德建設,鞏固拓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統籌推進社會治理工作,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猜你喜歡
公共服務建設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