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公園:講述一個萬物和諧共生的故事

2023-12-29 08:00
黨的生活·青海 2023年12期
關鍵詞:青海公園國家

8 月19 日,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在青海省西寧市開幕。2013 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我國國家公園從無到有,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發生歷史性變化、整體性重構。10 年間,第一批國家公園設立,生態系統功能持續恢復向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路徑取得積極進展。從“雪域高原”的三江源頭到南海之濱的熱帶雨林,從白山黑水的虎豹棲息地到碧水丹霞的武夷勝景,透過作為“國之大者”的國家公園,可以看到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堅定,可以看到中國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不懈努力,可以看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建設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青藏高原大山大河間的生動實踐。從三江源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實施到領銜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體制試點任務全面完成到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蹄疾步穩,從在全國率先創建國家公園示范省到3 個國家公園在建省,青海正在加快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和國家代表性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建設讓青藏高原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集聚區和獨特景觀遺跡得到全面系統保護。

正如省委書記陳剛在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致辭中提到的,國家公園建設給青海省牧民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變化,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產生了深刻影響,給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帶來了深刻變革。

前不久閉幕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對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戰略部署,為新階段加快國家公園建設指明了方向。青海正在打造國家公園示范省,在國家公園建設方面,如何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如何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如何推進國家公園這一全民共建共享的文化品牌塑造,講好國家公園故事,把中國國家公園建設得更有特色、更有魅力、更有品質,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亮麗名片,譜寫國家公園建設的新篇章,我們在論壇期間邀請專家學者就此對話交流。

嘉賓:

國家公園研究院院長 唐小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蘇 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 副院長 田大新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歐陽志云

清華大學國家公園研究院副院長 莊優波

青海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青海省自然文學協會會長 龍仁青

主持人:

本刊記者 陳奇

新的國家公園: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

記者:從頂層設計到技術支撐,如何推動國家公園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

唐小平:2013 年,我國首次提出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這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 年頒發的《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系統闡明了我國國家公園體制的目標、定位與內涵,明確了推動體制機制變革的路徑。2019 年,我國基本完成了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健全國家公園保護制度的頂層設計,這是中國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項重要舉措。中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實質就是要建成統一、規范、高效的中國特色自然保護管理體制,使得自然保護地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的碎片化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國家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護,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新體制新模式,促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未來,高質量建設國家公園,我認為要做到三個方面,一是充分發揮總體規劃的引領作用。這次論壇,國家林草局正式發布5 個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提出了未來每個國家公園保護、建設、管理的總體性規劃,這是一個規范性指導性文件,提出了未來保護管理、監測監管、科技支撐、教育體驗、和諧社區等方面重點任務,特別是明確了具體指標目標。二是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管理機構,包括高素質、專業化的管護隊伍;三是完善保護管理的基礎設施,特別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科研、監測、生態感知系統以及全民共享的生態服務設施和服務體系,提升國家公園建設質量,使大家走進國家公園,享受國家公園保護成果,實現國家公園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的目標。

田大新:衛星的覆蓋面比較廣但精度有限,掃描的過程是周期性的,不是持續或定點進行監測。我們知道,國家公園地廣人稀,環境復雜,如果完全靠人工很難進行覆蓋,無人系統就非常重要,所以要依賴無人機、飛艇以及兩棲陸地和空中的裝備,實現全息、實時的大范圍、精準感知。未來,國家公園的監測將是“天臨地空”一體化。我們將高空長航時飛艇這一革新性飛行器加入現有“天空地”立體監測體系,并引入重載無人直升機和無人飛車,以及面向自然生態監測和碳匯實時測量的地面智能終端,從而有效提升國家公園在重點區域高時空分辨率數據獲取能力、自然資源與動植物智能監測能力、森林火災早期預警能力,并可推動國家公園基于實時大數據的數字孿生系統科技創新。比如,這次論壇展出的ZY60 電動多旋翼無人機,就可以通過搭載全畫幅航測相機、高光譜、激光雷達、溫室氣體分析儀以及光電吊艙等任務載荷,用于林草資源調查、病蟲害及森林火災監測、大氣溫室氣體排放評估、景觀三維建模、區域地面站點數據采集等;陸空兩棲的飛行汽車,主要解決國家公園地區有道路和無道路區域連續監測或者救援問題,性能非常突出。目前,我們與青海的相關部門已經達成協議,未來,更多的高新技術將賦能國家公園。

共建共享·“兩山”轉化,山水“高顏值”帶來經濟“高價值”

記者:在保護和發展之間,國家公園建設為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哪些機遇?

唐小平:一是充分發揮國家公園的品牌效益。國家公園是一個很好的品牌,我們要將這個品牌做好,走綠色發展之路,生產綠色有機產品,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二是國家公園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碳匯等方面生態產品可以通過完善水資源和碳匯交易機制探索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三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為子孫后代保留珍貴的自然資源,可以通過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提高國家公園生態補償標準,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功能轉化為經濟效益。四是可以通過發展度假、生態旅游將氣候調節和自然景觀的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所以我覺得國家公園對于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是多方面的,也是很有條件的。

莊優波:這次國家公園論壇的主題是:萬物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實際上在自然生態保護得到加強的同時,國家公園園區居民的獲得感也顯著增強。在《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中特別強調社區協調發展,包括社區共管、生態補償機制以及社會參與機制。在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背景下,能夠更好地促進社區的可持續發展。以三江源國家公園為例,我們積極探索了“一戶一崗”“戶戶有崗”的生態管護員政策,牧民守護著這片綠水青山,從草原的利用者變為生態守護者和獲益者;我們探索了特許經營和社區共管這樣一些政策,比如大貓谷的自然體驗項目、黃河源園區生態體驗項目就是“政府主導、管經分離、多方參與”的特許經營機制,園區內廣大牧民群眾積極參與生態體驗項目實施,國家公園紅利不斷釋放。

歐陽志云:青海是全國唯一的三個國家公園在建省。青海國家公園建設具有特殊性。首先,青海的生物多樣性在全國有著特殊的地位,青海位于“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生態系統具有高原特色,分布有特殊森林類型,如高寒草甸、高寒荒漠草原等等,以及相應的一系列野生動植物,正如大家所熟知的藏羚羊、牦牛、野驢、雪豹等等,是全球范圍內的特有動植物珍稀物種。其次,這一特殊性還體現在青海生態區位的重要性。青海的國家公園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對于國家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青藏高原是亞洲水塔,對于中國及青藏高原周邊國家是重要的水源地,也是防風固沙的重點區域,對于保護國家生態具有特殊作用。同時,青藏高原還對全國氣候調節發揮重要作用,能保證國家氣候相對穩定。對于青海來講建設國家公園,探索將生態資產的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國家公園是“糧庫、水庫、錢庫、碳庫”。國家公園擁有全國最好的自然資源,也是最優質的生態資產,為社會提供最豐富、最優質的生態產品,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經濟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實現的路徑很多,國家公園既要有經濟功能,也要有社會功能。

蘇楊:國家公園品牌的塑造,不僅是為了打造一個文化品牌,通過國家公園更認可我們的國家,更認可我們的民族。它更是一個產業品牌,怎么做呢?其實很簡單,我們希望有一個國家公園的產品體系,這個產品體系就是把在國家公園這片有“四個最”的風土上生產出來的一些特色產品和旅游的產品都能通過這個體系獲得持久的國際認可的一種支持,有了這種支持以后就可以獲得增值。比如在江西和福建的武夷山他們的茶有正山正源的概念,現在正山正源都在國家公園范圍內,價格都比外面高十倍以上,因為它是最好的風土、最獨特的風土生產出來的東西。我們覺得這其實就是一個雛形,未來,我們希望通過一個專門的質量標準體系、國際認證體系還有質量監管體系把這套東西體系化、國家化、標準化。這套東西做出來以后,我們的相關產品也才能說讓全體國民乃至世界人民都知道了這是中國的國家公園出來的獨特的,有嚴格的質量監管的一種產品,代表了一個世界前沿水平的,而不是只相信一些國際品牌。青海在全國最早開始做生態旅游的特許經營。黃河源園區和三江源園區特許經營都是不錯的,三江源園區是全世界最容易看到雪豹的地方,那里已經是著名的大貓谷了,黃河源園區建立了規范的特許經營制度,在這個過程中把全民共享這個主題充分體現出來,盡量讓當地的牧民參與,同時按照社區利益優先原則讓當地的社區組織在里面發揮一定的作用,我們希望,青海下一步在品牌體系的建立上也能領先于全國繼續保持優勢。

塑造國家公園文化品牌,傳播國家公園獨特的文化形象

記者:如何塑造好國家公園的文化品牌,傳播國家生態形象,講好新時代生態故事?

唐小平:國家公園建設是美麗中國建設的一扇窗口,是全民共享的事業,既要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好的生態產品和游憩條件,也要努力讓社區居民享受到綠色發展成果。應出臺更多引導政策,打造國家公園品牌,支持社區居民依托國家公園發展綠色產業。我覺得國家公園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生態文明思想廣為傳播。比如,這次論壇的文創產品區,就匯集了來自部分國家公園和國家公園候選區的玩偶、擺件、盲盒、U 盤等文創產品。這些文創產品不僅是各個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路徑,也突出了各個國家公園的文化特色與內涵。

龍仁青:我們建設國家公園過程中,一個非常好的做法就是除了國家公園的山水之外,也把里面的人留下來,人留下來之后,人的文化及人的歷史也就留了下來。所以,我們無論是走到三江源還是走到祁連山,你就會感覺到它不單單是山水的,它同時又是歷史的人文的??梢哉f豐富的生態系統下,各種各樣的建筑形式、耕作方式、飲食、服飾、語言等豐富多彩的文化也相應而生。這就對我們的自然文學作家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把對自然、對生命、對地域文化的理解賦予文學寫作當中,自然保護和我們的文學的寫作包括文化的研究是相輔相成的,而不僅僅是博物寫作。青海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的序幕已經拉開,青海是全國唯一的三個國家公園在建省。未來青海還將陸續把一些生態價值重要、自然景觀獨特、文化遺產精華的區域納入國家公園??梢哉f,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文學創作機遇,作為作家們要做的事情是就是要比百姓更加早地理解國家的政策,能夠走在大眾的前面,通過寫作反映青海生態文明建設的蓬勃發展,扛起用文字保護自然的使命,表達博物之美、生態之思。比如,我在論壇中提到來自祁連山國家公園簽約作家索南才讓的《荒原上》,這部作品獲得了第八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這是青海本土作家首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實現了青海文學創作史上中國四大文學獎項零的突破,對青海自然文學發展和生態文化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下一步,我們自然文學協會將引導作家們寫出更多優秀的自然文學作品,把國家公園建立在每個人的心里,讓公眾通過閱讀,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猜你喜歡
青海公園國家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在公園里玩
大美青海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青海行七首(錄二)
把國家“租”出去
青海 管放相宜 漸入佳境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青?!瓣J關”
一見如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