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數字救助”改革構建地方社會救助新格局

2023-12-31 03:34馮永生
重慶行政 2023年6期
關鍵詞:救助慈善重慶

馮永生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也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深化社會救助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統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使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加強社會救助數字化改革,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數字重慶建設戰略背景下,深刻認識社會救助工作面臨的困境和問題,全面總結“數字救助”改革實踐經驗,對深化推動社會救助各項工作體系重構、業務流程再造、體制機制重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重慶市“數字救助”改革現狀

(一)基本生活救助數字化改革基本實現全覆蓋

2023年以來,按照數字重慶建設和主題教育工作要求,重慶市民政局通過廣泛調研和前期試點,迅速部署在全市推廣“重慶救助通”應用工作任務,切實打通困難群眾快捷高效獲得救助的堵點,實現救助事項“掌上辦”“指尖辦”?!爸貞c救助通”應用作為“社會救助一件事一次辦”的重要載體、“渝悅救助”應用的發展基礎。一方面,深入凝聚基層數字化發展共識;另一方面,廣泛吸納基層意見建議不斷完善系統應用,受到廣大基層干部、困難群眾的一致好評。據統計,“重慶救助通”上線以來,累計收到在線救助申請12.7萬人次,簽署核對授權書15.3萬人次,待遇資格認證67.6萬人次,已對符合條件的3.1萬人給予保障,2.7萬人正在救助辦理中。通過“重慶救助通”應用的信息積累,將在冊和暫不符合條件的共計115.6萬人次納入持續監測信息庫進行動態監測;通過構建10余個模型對持續監測對象進行動態預警,初步實現了數字化主動發現及在冊對象的有效管理。

(二)專項社會救助數字化改革情況

教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住房城鄉建委、醫保局、司法局五部門分別負責的教育救助、就業救助、住房救助、醫療救助、司法救助等專項社會救助大都采用傳統線下救助模式,數字化程度較低。

(三)急難社會救助數字化改革情況

應急救援部門負責的急難社會救助也大部分停留在傳統線下救助層面,數字化程度較低。

(四)慈善社會救助數字化改革情況

以慈善會和紅十字會為代表的慈善社會救助基本上停留在手工操作層面上,數字化程度普遍偏低。

二、重慶市“數字救助”改革面臨的“三大困境”

(一)救助體系有待完善

一是社會救助缺乏統一管理機制,無法協調解決“多跨救助”難題,客觀存在“九龍治水”現象。二是社會救助工作網絡不健全。市、區縣、街(鎮)、村(社區)四級救助網絡體系缺乏有效聯動,還未完全展現整體性力量。

(二)救助信息尚需暢通

一是救助部門的信息不暢通?,F行社會救助工作缺乏數字救助平臺支撐,各救助部門之間以及部門內部處(科)室之間信息不共享,數據信息壁壘沒有徹底消除,客觀導致求助群眾反復跑路多頭跑路的現象發生。

二是救助政策信息傳播不暢通。救助政策公開透明度低,使群眾質疑救助的公平性,認為救助存在優親厚友和暗箱操作現象,導致與此相關的信訪事件時有發生。

(三)救助合力亟須聚焦

一是因救助資源分散,難以統籌形成救助合力導致無法主動發現困難群眾求助信息,無法實施精準救助,同時轉辦協辦遲緩、救助效率低下、重復救助、多頭救助、碎片化救助等現象仍然存在。

二是社會力量參與救助還不足。在實踐中,慈善救助面臨著“慈善蛋糕”不夠大的問題,慈善組織的數量、慈善捐贈總量有待提升。社工、志愿服務組織參與救助雖然成效顯著,但參與渠道不暢通限制了作用發揮。

三、綦江區“數字救助”改革探索實踐

重慶市綦江區以推進“數字救助”改革為抓手,建立“三破三立”體制機制,初步構建起信息聚合、資源統籌、高效便捷、公開透明的社會救助新格局。

(一)破解體系不健全“難點”,建立“數字救助”多級融合新模式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為健全救助體系提供組織保障。成立以區長任組長、分管副區長任第一副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推進專班,區民政局牽頭協調推進“數字救助”改革具體工作,增強“大救助”領導力和執行力。

二是強化部門聯動為健全救助體系整合資源。依托“重慶救助通”應用,將救助事項向移動端延伸,實現“掌上辦”“指尖辦”,調動激發全區有救助職能和惠民補貼的13個單位主動作為,進一步厘清救助事項、整合救助資源,建成低收入人口信息庫,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和動態監測機制。

三是強化網絡體系為健全救助體系提供基礎支撐。建立區級救助服務中心1個、鎮(街道)救助服務站21個、村(社區)救助服務驛站381個,形成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三級救助服務體系。

(二)破解信息不暢通“堵點”,建立“數字救助”多跨協同新格局

一是依托“重慶救助通”提升困難群眾申報社會救助便捷度。推動“重慶救助通”應用在綦江上線,困難群眾可通過智能手機進行低保、特困、住房等社會救助的線上申辦。目前,通過“重慶救助通”提交各類社會救助4640人,已納入救助1582人,簽署核對授權書4518人次。

二是依托“重慶救助通”提高辦理社會救助效率。通過利用“重慶救助通”大數據平臺,救助待遇資格認證、核對電子授權、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比對、辦理進度查詢、申請救助公示、社會救助證明、超標提醒、資料收集等功能基本實現了社會救助線上全程辦理和系統自動完成。

三是依托“重慶救助通”推動部門協同開展社會救助工作?!爸貞c救助通”對接了市級社會救助綜合信息平臺和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等業務系統,鏈接住房、慈善等救助力量,優化救助功能模塊,將各級、各方、各類困難群眾信息融匯到一處,各部門信息共享、數據互認,業務申請數據、過程辦理數據、結果處理數據跨層級跨平臺流轉。目前已開發住房線上救助,辦理救助43戶。通過“重慶救助通”對困難群眾電費、垃圾處置費、有線電視費線上減免信息采集2.6萬人。

(三)破解合力不聚焦“痛點”,建立“數字救助”多元幫扶新路徑

一是為職能部門開展救助提供數據參考。借助“重慶救助通”,創新探索建立多維度貧困識別指標體系,從健康、教育、就業產業、家庭結構、生活形態5個緯度12個指標立體綜合評估,精準勾勒困難家庭畫像,形成多維困難需求數據庫,建立分層分類救助體系,智能推送職能部門幫扶。

二是為社會力量參與救助提供平臺支撐。發揮綦江慈善優勢,以“99公益日”為抓手,建立助學、助殘、助醫、助老、扶幼、濟困等慈善項目,吸引鼓勵社會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參與,發動引導社工、社會志愿者參加救助服務,實現慈善救助與社會救助有效銜接。截至目前,綦江區鼓勵引導4家社會組織、120余名社工、200名志愿者,關愛幫扶困難群眾13.5萬人次。

三是發揮“5+3+N”隊伍合力推動社會救助主動發現。充分發揮社區、社工機構(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五社”力量,充分發揮熱心社會救助公益事業的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三員”作用,充分發揮區教委(學校)、區司法局、區鄉村振興局、區人力社保局等區級重點救助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的“N個”合力,第一時間幫助指導群眾線上辦理和收集相關資料,實現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讓困難群眾享受“零距離”服務。目前已實施主動上門服務2500余例。

四、重慶市“數字救助”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高位推動“數字救助”改革

一是強化“數字救助”機制建設。將“數字救助”納入市委改革辦“數字重慶建設”“渝悅救助”“一本賬”統一管理,整合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慈善社會救助等所有救助資源,真正實現“多跨協同,一窗通辦”。

二是強化部門聯動。健全市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完善部門間分辦、轉接程序,加強部門間工作協調對接,推動“重慶救助通”“渝悅救助”等信息平臺的數據實時更新,促進各項救助政策的無縫銜接,力求加強動態信息匯總研判、部門聯動綜合救助,推動數字救助落到實處。

三是強化網絡體系。健全市、區(縣)、鎮(街)、村(社區)四級社會救助工作網絡。健全全市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職責,協調推進社會救助部門信息資源共享。完善區(縣)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匯聚全區(縣)救助資源和困難群眾數據。全力推進鎮(街)社會救助工作站建設,提供專業化“數字救助”服務。探索建立村(社區)社會救助服務站,主動發現困難群眾,擴大“數字救助”服務覆蓋面。

(二)全面打通各類數據壁壘

著眼“惠民有感”,利用大數據實現信息共享、跨部門合作,推動社會救助政策落實。

一是實行“一窗辦”。探索依托“重慶救助通”為所有救助申請端口,民政局系統將低保、特困、殘疾人兩項補貼、高齡失能補貼、慈善等納入“重慶救助通”申辦或“免申即享”。整合住房、教育、醫保、就業、司法等其他專項救助和急難社會救助以及慈善社會救助到“重慶救助通”應用實施,陽光透明,實現一門受理。

二是推廣“指尖辦”。人人都是救助員,群眾足不出戶即可通過“重慶救助通”,線上申請救助、授權核查、了解政策、查詢結果,實現高效便捷,讓“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

三是深化“協同辦”。通過“重慶救助通”受理救助申請,救助綜合業務系統推送辦理,強化數據共享,信息互通,實現主動發現、分層分類綜合救助,形成跨部門、多層次、可共享的協同救助格局,使困難群眾一次都不跑,多重救助一次享。

(三)持續提升多元救助合力

整合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以及應急救助、社會慈善救助資源,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綜合效率。

一是暢通數據共享渠道引導社會慈善參與。開設慈善救助模板,聯合救助綜合信息平臺,形成“政府+社會慈善”救助鏈,推送基本救助之外特殊困難家庭救助需求,發揮慈善補充作用,以項目幫扶為突破口,多方鏈接資源,激發社會參與。

二是打造多元合作機制凝聚綜合幫扶合力。充分發揮“五社聯動”機制作用,打造“慈善+社工+志愿者”救助綜合體,開通社會組織幫扶模塊,匯聚幫扶多方力量,開展困難群眾結對幫扶、探視走訪、精神慰藉、實物救助等救助服務,多項疊加讓困難救助幫扶最大化,切實增強救助幫扶合力。

三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推進多樣化救助幫扶服務。根據困難幫扶類型,建立從單一基本生活保障到心理、精神、能力建設、社會融入等多層次多樣性服務。線上搭建服務監管信息平臺,細化服務標準類別,從項目申請到上門服務到項目結案全流程監管。線下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為分散特困老人、低保家庭、留守兒童、困難學生等特殊困難群體開展生活照料、送醫陪護、心理慰藉、升學就業、資源鏈接等分類差異性服務。

作 者:重慶市綦江區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劉小僑

猜你喜歡
救助慈善重慶
重慶客APP
由“中華富強”輪失火救助引發的思考
水下救助搶險
重慶人為什么愛吃花
慈善義賣
“逗樂坊”:徜徉相聲里的重慶味
在這里看重慶
水下救助搶險
慈善組織相關知識問答
慈善組織的登記、認定和終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