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政治學論綱

2024-01-01 21:49
探索 2023年5期
關鍵詞:現代化國家建設

師 喆

(東北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接續開啟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2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邏輯的延伸,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成果,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偉大實踐。圍繞這一重要命題,學者們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從歷史的高度,較為系統地梳理了“由一系列接續推進的新征程書寫的中國共產黨奮斗史”[2],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脈絡[3]。二是基于價值判斷的視角,闡述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于中國和世界的意義[4]。三是從經典解讀的維度,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蘊含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理論資源,尤其是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進行了系統解讀,詳細探討了“共享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人的現代化”“實現美好生活”[5]等重要理論議題。四是有關路徑的研究,認為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需要強大的國家,而且需要強有力的領導核心[6]。

總體而言,既有研究大都集中于分析闡釋中外現代化國家的探索實踐、現代化國家理論演變歷史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意義?!叭娼ㄔO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際上蘊含著這樣幾個內容:“國家”應當是包括政治國家在內的復合體和現實存在;“現代”是時代發展的新趨向,應當是相對于傳統而言的,或是從程度而言的;“社會主義”是中國現代化國家的本質特征,以此區別于其他一些別的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作為一種有目的的行為,不僅應當具有明確的目標,而且是一個過程;“全面”意味著現代化國家建設是系統性、整體性推進,絕對不是支離破碎、顧此失彼的,不可有空白點和漏洞;“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起點和特點;“人類文明”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觀背景和發展大勢。根據上述邏輯,本文旨在深入闡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理論與實踐的獨特之處和優越性所在,通過中外對比更加明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方向、主要內容以及實現路徑。

1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賡續與超越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首先要厘清何謂“國家”。自古以來,“國家”一直是中外政治哲學討論的核心問題。我國古代的先賢們基于家族血緣和宗法制度建立起“家國同構”和“忠孝一體”的世俗國家理念,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凝結提供了堅實的哲學基礎。柏拉圖根據先驗的正義理念和絕對的至善標準構建出抽象的“理想國”,并深刻影響了西方對于抽象政治共同體的追求歷程??傮w上講,國家作為一種歷史實體,是人類在面臨自然環境挑戰和社會群體壓力下構建的一種高級的政治實體或者政治共同體,是社會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旨在維護社會秩序、承載文明和保障特定人群的共同利益。相對而言,建立國家的文明在與其他文明的競爭中會取得明顯優勢,因此無論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都演化出具有類似特征的國家實體。首先,國家的建立形成了人類社會與特定領土之間的固定關系,使生存在特定土地上的人類可以充分利用時間來積累生產和生活的知識,進而實現對于空間的充分開發和利用,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創造更加穩定的環境。其次,國家的建立形成了大規模分散個體之間的有序權力關系,發展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清晰的命令與服從、權力與責任、分工與分配關系,使人類在生存和發展的競爭中以更高的效率集中社會資源、改善生存環境、供給公共產品等。再次,國家的建立形成了具有特殊性和一定排他性的文化和心理空間,共同的語言、律令和其他社會構筑物的長期積累會使得特定國家與其他國家或者政治共同體具有明顯的區別。作為歷史實體,國家具備的上述共同特征都具有很強的時空性。雖然不同文明都演化出“國家”這一歷史必然現象,但這不意味著存在一種先驗的、永恒的“國家”形態。所有的國家是在特定時間和空間背景下歷史演化的產物,因此也必然呈現出豐富多樣的實體形態。

但隨著西方商人和早期資產階級力量的崛起,一種急切地想擺脫教會、封建領主等“傳統”統治秩序的“現代”思想開始崛起。為了表達與傳統的決裂,“現代”的理論必須與作為歷史實體的國家實踐進行切割。此時大多數政治理論家和歷史學家都強調,國家(State)一詞只應用于表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之后在歐洲發展起來的那種政治實體,認為國家理論是這種特定實體的理論[7]569。自此,在這些政治理論家的理論中,“國家”概念被默認為“現代化國家”,而“現代化國家”的唯一模板則是西方國家。人類文明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演化出的多元政治實體都被現代化的“國家”概念所排除,基于歐洲中世紀之后的地域性經驗成為“現代化國家”理論的基礎。作為歷史實體的國家概念開始被淡化,承襲自古希臘哲學以及基督教義的抽象思辨開始主導“現代化國家”的建構。西方政治哲學家將西方的社會組織經驗抽象成自然狀態、天賦人權、社會契約,并由此推演出唯一、絕對的國家模板。例如,博丹和霍布斯的主權理論強調,國家必須是絕對自決的政治實體,國家必須賦予公共權力執掌者在極端情況下作出無可爭議決定的權力;主權國家內部公共權力和私人權力必須進行嚴格區分,確保兩者在各自獨立范圍內的絕對權力;不同的主權國家之間亦必須進行嚴格的領土和領域劃定,并在各自的統治范圍內行使絕對排他的權力。從本質上講,這種充滿“二元對立”和“絕對主義”的主權界定反映了西方新興資產階級對于能保障其利益的強大國家的渴望和對于可能傷害其利益的人民主權的恐懼。沿著保障資產階級利益的邏輯,加之法國大革命和美國革命帶來的“民族國家”理論與經驗,西方抽象思辨的“現代化國家”模板日益成熟,大致可以被描述為:由“理性”設計出來的、與傳統截然不同的、由單一民族構成的、站在歷史終點的“想象共同體”,并由此衍生出自由市場、個人選擇、三權分立、權力下放、去中心化、地方自治、多中心治理等一系列相關理念。這些理念雖然“現代”“時髦”,但究其本質,無非是將作為資本“守夜人”的國家抽象為現代化國家的唯一和必然模式。

客觀而言,西方壟斷的現代化國家理論只是對西方地域性經驗、資本狹隘利益的抽象思辨,如果將“西方現代化國家”吹捧為“現代化國家”的唯一模式,則是狂傲地無視歷史發展階段、無視各國基本國情、無視理論實踐效果、無視人民基本需求。這會導致現代化國家與傳統割裂、與國情割裂、與人民割裂,從而使現代化國家建設背離現代化的初衷,背離國家作為最重要政治共同體的歷史使命,也背離人類文明多樣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人類文明必然在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國家探索的經驗和教訓基礎上,演化出更加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的新型國家形態和新型文明形態,即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優勢在于:與人類文明自發探索而產生的“傳統”國家不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通過對歷史上國家演進過程的理論總結,尤其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國家理論的批判,將“資本”邏輯和“西方”邏輯提升為“人民”邏輯和“人類”邏輯,形成了對于“現代化國家”更高程度的抽象和思辨,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更加自覺,有更加清晰明確的目標、方向以及路徑等;與西方現代化國家的“狹隘”抽象思辨不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理論不僅重視歷史上的國家實體及其經驗,也重視資本主義現代化國家實體及其有益經驗,更加重視新型社會主義和廣大后發現代化國家實體和經驗??偠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和基本理論,通過實現抽象思辨與歷史實體的統一,必然能夠推動現代化國家理論的新發展,構建符合中國國情和現代化規律的新型現代化國家理論和實踐體系。最終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會回歸“國家”作為文明發展空間和人民共同利益實現空間的本質,實現國家本質要求與具體進程的統一,真正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優勢與超越。

2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引領與保障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明確“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實現“現代化”與“國家”的有機融合?!艾F代化”是一個時間概念,是相對于歷史傳統而言的時代新趨向,或是從程度而言的對于傳統的新發展?!艾F代化”作為時間上非連續的激烈變革,其給人類造成的最大影響是消解了傳統社會存在的“永恒”觀念和對于“確定性”的信仰?!皩υS多人而言,現代化就像一個人以驚人的速度沖向一條隧道,卻不知道隧道的另一端等待著他(她)的是什么??謶种圃炝藝乐氐恼螁栴}?!盵8]序言時間上的激烈變化投射在社會空間之中必然導致社會結構的扭曲和社會沖突的加劇。為了容納這種激烈變化,需要強有力的“現代化國家”在管控“變革社會”導致暴力、動蕩與騷亂的同時,盡可能地有效汲取和公平分配各種資源,包容不同主體的利益訴求和參與需求,進而引領和保障現代化進程的平滑與可控。因此,現代化國家最本質的特征并非某種固定的結構,而是應對不確定性和激烈變化的政治引領能力和社會保障能力。亨廷頓對此作了精確的分析:“各國之間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們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們政府的有效程度?!盵9]1

為了能夠有效地引領和保障現代化進程,現代化國家一般都演化出以下基本結構與功能。其一,以政黨為樞紐的現代化組織和動員體系。在激烈變革的社會中,政黨起到利益代表、聯系選民、社會動員、人才篩選、政治歷練、參與競選、組織政府、權力監督、政治穩定等貫穿現代政治過程的核心作用?!氨M管各國政黨走向現代化采取的路線各異,但已經沒人敢于忽視現代政黨的影響?!盵10]1其二,以權力集中為基礎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面對復雜的社會矛盾和激烈的國家間競爭,現代化國家都普遍通過集中行政權力來保障國家政令統一、通過集中財政權力來實現更有效率的資源汲取和分配、通過集中公共服務權力來保障相對均衡化的社會保障體系、通過集中文化權力來構建統一的意識形態和民族意識等。其三,法治與民主相結合的政治參與和利益聚合體系?!皡^分現代化國家和傳統國家,最重要的標志乃是人民通過大規模的政治組合參與政治并受到政治的影響?!盵9]28而成功的現代化國家則是通過全方位的民主渠道盡可能多地容納政治參與的同時,通過法治的體系引導政治參與有序進行,避免虛假的或者過度的政治參與對國家正常運轉的干擾。

雖然上述特征在所有的現代化國家發展實踐中已經明確,但在西方學者闡述的“主流”理論體系中被有意無意地掩蓋,現代化國家的特征被用一種“相反”和“靜態”的方式闡述:以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為特征的政黨制度概括為刻板的“競爭性政黨制度”,并在競爭性政黨與政治穩定、增進透明、抑制腐敗、減少暴力、提升效能之間建立了虛假的因果聯系;以權力集中基礎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被“時髦”的分權理念所代替,西方的理論中充斥著自由市場、權力下放、多中心、多主體、市場化、無領導、自組織、合作網絡等一系列局限性極強的理念,這些理念有意無意地在限制國家和政府作用的發揮,引導國家權力向私營企業、國際組織、非營利機構、跨國公司等主體轉移;真實的民主和有效的法治則被割裂和重新拼接,民主被窄化為選舉,法治被替換為“憲政”。所謂的“現代化國家”只要符合西方理論所標定的三權分立、周期性選舉、競爭性政黨等“普世”符號,而不管其政治聚合和整合的實際效果。西方國家之所以極力推廣與實踐不符的理論,一方面可能是掩蓋西方構建現代化國家的真相,誤導后發國家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西方國家的統治集團希望通過僵化的國家制度來固化既得利益,避免現代化國家繼續朝著符合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方向發展?!艾F代國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質上都是資本主義的機器,資本家的國家,理想的總資本家?!盵11]810國家利益與現代化發展的方向不一致,為西方現代化國家的發展設定了上限,也注定了其會遭到僵化的體制和虛假的理論的反噬,進而將現代化國家的發展引向衰敗。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任務是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保障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國家的發展方向與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完全一致,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完全一致。因此,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能受到西方國家理論的誤導,應透過現代化國家發展的普遍規律和本質特征,根據中國的國情和發展階段,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斷推動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相統一。唯有如此,才能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激烈變局中保持穩定、持續發展。

首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中國共產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過程中的領導地位。集中統一領導是現代化國家的題中應有之義。雖然西方政治理論極力強調“分權”,但并不能掩蓋其以“資本”為核心進行集權的本質。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言,歷史和實踐都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最高政治原則”[1]6。面對充滿矛盾沖突和不確定性的現代化國家建設進程,只有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確保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才能保障人民利益得到最可靠的代表、人民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動員、人民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才能從戰略全局和政治大局高度協調各主體的利益、解決各層面的矛盾、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才能不斷鞏固人民民主政權,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沿著正確的發展道路全面推進;才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匯聚各民族的力量。加強黨的領導也同時要求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尤其要完善問責制度,凈化政治生態,保持黨員隊伍先進性和純潔性,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此外,在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鞏固人民民主政權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政權安全的問題。國家政權安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防止西方狹隘的意識形態和誤導性的政治理論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干擾。

其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是符合某種“先進”的理念,而是服務于人民群眾的具體需求和根本利益?!笆冀K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屬性,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有效運行、充滿活力的根本所在?!盵12]123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要求建立起一套嚴密、完整、科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包括但不限于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憲法全面實施的制度體系、分配制度體系、“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過程中,尤其要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的行政管理與執法,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通過不斷推動治理體系的革新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再次,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與西方將法律作為限制國家、限制民主、限制人民的工具不同,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鞏固人民民主政權、發揮人民主體作用保駕護航。因此,依法治國必須與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有機結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尤其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全過程,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

3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主體與目的

理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把握“社會主義”這一本質屬性。從本質上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人民”為主體,而西方現代化國家是以“資本”為主體的。自從笛卡爾“主體性”觀念使“我思”和“理性”成為人類存在基礎之后,絕對的、先驗的、普遍的、確定無疑的“理性”便成為建構現代化國家的主體。然而,這一“理性”的實質不過是將資本基于利益的算計進行抽象化和美名化。由資本理性延伸出的對于欲望和自利的推崇成為一切邏輯思維的起點,深入基于社會契約的政治建構、基于“看不見之手”的市場建構、基于自由選擇的現代國家建構的過程之中,并作為“唯一正確”的模式試圖終結現代化國家建構的歷史。正如弗朗西斯·福山看似傲慢,但十分符合西方主流現代化國家理論的主張:“如果我們現在還無法想象出一個完全不同于我們自己這個現實世界的世界,或者未來世界沒有以一種明顯的方式體現對當今秩序的徹底改善,我們就應該承認歷史本身已經走到了盡頭?!盵13]57-58雖然基于資本理性的西方現代化國家矛盾叢生,但其主流理論也不愿承認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存在多元的可能性,因為承認現代化國家的多樣性實際上就是否認了資本利益的正當性和唯一性。

馬克思主義在對人類歷史進行全面總結的基礎上,揭示了人類社會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的普遍規律。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主義揭示的普遍規律不同于西方主流思想中的“終結”規律。馬克思主義的主體性原則并不是先驗的理性原則,也不是完全脫離于世界歷史和感性存在的自在自滿的資本原則,而是人民群眾的實踐原則。主體的客觀性和現實性只有在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得到確證。因此,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主體是人民。人民不是資本的工具,而是發展的目的,“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14]185。人民是社會生產的主體,歷史就是從事生產活動的人民的歷史,只有發揮每一個人的主體作用,展現每一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實現真正的現代化國家。概而言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人民的歷史實踐中生成,在不斷地學習和變革中發展,同時也在人民自我價值的追求中進化。

回溯人類歷史的演進軌跡,從本質上講,現代化國家的建設過程就是人民通過實踐,在遍布荊棘的征途上“理性”地探索普遍性規律的過程。但規律的發現不是接受某種先天啟示而找到的特定方向,而是人民在客觀環境約束下根據特定時空背景中動態變化的人民利益,不斷地適應、調整、變革政治理論和政治制度,并在新問題和新挑戰中再追問、再反思和再變革,通過不斷超越和否定之否定動態地邁向未來現代化國家。因此,從目標上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是要及時回應人民關切,圍繞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章立制;協調人民之間的各種利益關系,緩解矛盾,減少沖突,維護社會穩定;統籌兼顧人民生產生活諸多領域的全面發展,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共同發展;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保障公民民主參與國家治理全過程的基本政治權利,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環境等權利。

從制度上看,以“人民”為主體,就是要相信人民的智慧,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絕不接受西方主流政治理論所宣揚的自由代議制民主。西方的理論家一方面聲稱“天賦人權”“社會契約”,另一方面又時常將“多數人的暴政”掛在嘴邊,時刻提防人民真正行使主權。人民被各種“詆毀”,如古斯塔夫·勒龐將民眾形容為“烏合之眾”,熊彼特等人批評民眾在公共政治生活領域中缺乏真正的理性,等等。從本質上講,這種貶低人民的論調不過是為了論證少數資本擁有者的統治正當性而已。從長期看,不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使資本主義現代化國家必然有其“上限”和“終點”?!吧a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盵15]299與資本主義相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的主體地位,以全鏈條的人民民主實現權威的合理化、以全方位的人民民主實現政治結構的科學化和以全覆蓋的人民民主來容納政治參與的擴大化。通過全過程人民民主可以實現“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16],鞏固和賦能國家治理能力[17],匯聚人民力量[18],更好地維護發展共識,實現社會和諧穩定與社會活力相統一,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發展保駕護航。

4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定力與動力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以“建設”為發展動力?!敖ㄔO”作為一種有目的的行為,不僅應當具有明確的目標,而且是一個接續奮斗的過程。以“建設”作為發展動力,意味著現代化國家不是一蹴而就或者憑空而來的,而是在明確目標基礎上的久久為功。與“建設”相反,西方理論以“破壞”傳統為現代化國家的發展動力,強調與某個舊時代“決裂”,進而創造某個新的時代。從歐洲的歷史來看,以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為節點的現代化國家意味著要建立一個基于人間契約而非神圣旨意的國家、保障現世“人民主權”而非獻身“上帝之城”的國家、貫穿理性計算而非陷于道德感化的國家。通過與歷史決裂,西方資產階級要“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19]404。從本質上講,與歷史決裂不過是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將人民的勞動成果由舊統治階級手中轉移到資產階級手中,因而這種決裂也制造出了西方現代化國家永遠無法擺脫的一系列矛盾與沖突。一方面,西方國家在對舊制度“除魔化”的同時,也在制造新國家的“神話”。正如馬克斯·韋伯所言:“各種神秘的和宗教的力量,以及以它們為基礎的關于責任的倫理觀念,在以往一直都對行為發生著至關重要的和決定性的影響?!盵20]11為了維持竊取人民創造的歷史的事實,就需要不斷編造新的“謊言”,這才有了韋伯的“世界宗教”計劃,也就有了后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將“自由主義”政治制度和價值包裝成“普世”的面貌,不遺余力地在全世界范圍內“傳教”。另一方面,西方國家與歷史決裂,其實也代表著與未來的決裂。西方以“現代化”國家的口號與歷史和人民“決裂”,其實也導致現代化的發展失去了未來的方位。當現代化發展到頂峰時,也意味著“現代性的終結”[21]14-15。后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宏大敘事的“解構”與現代主義對傳統的否定從本質上講別無二致,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實踐總是從一種“終結”走向另一種“終結”?,F代化國家在歷史斷裂的時間軸中必然因為失去方向而周期性地陷入迷茫與彷徨。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始終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人民對歷史的建設是連續的。按照歷史唯物主義,國家的發展是在既定的條件下進行的?!叭藗冏约簞撛熳约旱臍v史,但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盵19]669因此,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摒棄西方“斷裂”式的歷史觀念,守正篤實,保障國家建設的定力和連續性。因此,需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堅持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統一。也就是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現代化國家的基本理論,也要吸收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創造的有益經驗,同時也要堅持對于中華民族歷史的正確認知和充分發掘,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當然,保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定力和延續性并不意味著因循守舊,而是要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堅持改革創新?,F代化國家作為新事物不是由傳統事物在“自在運動”過程中簡單的量變積累而成,而是在面臨生存和競爭的壓力時,通過主體有意識有目的地創造和“突變”而成,因此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動力就是改革創新。任何試圖通過結構性的壟斷、制度性的尋租或者暴力性的設障等“吃老本”的方式維持現代化的優勢地位,其結果必然是被不斷創新的現代化浪潮所顛覆?!笆澜缑繒r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盵12]21

首先,要堅持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已經被歷史證明是關于現代化國家最深刻的理論,與其他理論相比,其不僅透視了現代化國家的本質和發展規律,而且是一個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基于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和實踐的新要求,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核心內容和發展路徑進行了戰略謀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是要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運用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切實做到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不斷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始終具有明確的目標與方向。

其次,要堅持敢于斗爭?,F代化國家是在傳統與現代、工業與農業、殖民與被殖民、西方與東方等普遍的、絕對的矛盾斗爭中發展起來的?!皡擦址▌t”與“霸權至上”是先發現代國家掌控國際秩序的基本準則。中國選擇以和平發展作為新型現代化國家建設道路的根本遵循,注定了要與不公正的舊秩序、舊力量、舊利益產生沖突和矛盾。只有沖破舊的秩序和舊的理論,才能為新的道路創造穩定的環境?!爱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斗爭是不切實際的?!盵22]533

再次,要堅持自我革命。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是解放生產力的必然要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不僅僅是對外斗爭的過程,而且是對內革命的過程。利益、制度、觀念、技術的固化是現代化國家最大的危險,且至今并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而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建設現代化國家的奇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中國共產黨勇于自我革命,時刻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拔覀凕h為什么能夠在現代中國各種政治力量的反復較量中脫穎而出?為什么能夠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我們黨始終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認并改正錯誤的勇氣,一次次拿手術刀來革除自身的病癥,一次次靠自己解決了自身的問題?!盵23]590中國共產黨始終能夠變難題為動力、變挫折為經驗、變障礙為階梯,并走向最終的勝利。

5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路徑與方法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重視建設過程的“全面”性、系統性和整體性推進,不能支離破碎、顧此失彼,不可有空白點和漏洞。從狀態看,現代化國家是時間、空間以及能量高度壓縮的復合體,容易導致大量沖突的聚集和爆發?!耙磺泄潭ǖ慕┗年P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系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了。一切等級的和固定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東西都被褻瀆了?!盵19]403現代化過程中會遇到多種沖突,包括傳統與現代的沖突、現代與未來的沖突、人與自然的沖突、殖民國家與被殖民國家的沖突、社會精英與社會大眾的沖突、城市與鄉村的沖突、肉體與意識的沖突、個性與共性的沖突、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沖突,以及文明沖突、民族沖突、信仰沖突、文化沖突、階級沖突、階層沖突、性別沖突、地域沖突等。一些學者認為,現代化國家是槍炮、病菌與鋼鐵鑄成的,百年的進程充滿了高頻度的侵略、戰爭、革命、恐怖主義、傳染病、氣候劇變等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安全風險。面對復雜的沖突局面,西方現代化國家理論忽略了現代化國家的“全面性”,僅僅將有利于統治階級的國家制度作為建設的終點。例如,通過建立代議制政府,使資產階級內部不同利益集團的代表可以通過制度化的平臺實現利益的交易與妥協,避免統治集團內部的沖突破壞其統治的穩固性。至于統治階級之外的社會沖突,西方現代化國家理論將其視為理所應當,往往采取自由放任,甚至是鼓勵和利用的態度。通過鼓吹所謂的自由選擇和競爭性選舉,社會群體被地域、國家、民族、膚色、族群、血緣、性別、性取向、文化、宗教、職業、受教育程度、意識形態、價值觀、年齡等無數變量分解,并進行無休止的沖突與對抗,“階級整體性反抗被群體內部的斗爭所化解,資產階級的國內統治得以穩固”[24]。

與西方現代化國家只注重部分主體的利益、部分地區的發展、部分群體的進步不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承認矛盾沖突普遍性的同時,將社會矛盾和沖突的化解作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量,努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與協調性,努力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在承認事物多樣性和差異性的同時,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始終通過制度化的方式實現不同矛盾主體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最終實現和諧協調發展。梳理中國建設現代化國家進程的主要文獻可以清晰地發現,處理好工業和農業、沿海和內地、東部與西部、經濟和國防、國家和個人、中央和地方、漢族和少數民族、先富與后富、執政黨和參政黨、發展與穩定、繼承和創新、政府和市場、開放和自主、發展與安全、戰術與戰略、物質與精神、效率與公平、開放與自主、人類與自然、國內和國際、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等之間的關系一直是國家建設的核心任務,這保障了中國現代化國家的快速、穩步、可持續推進。需要強調的是,實現“和諧協調”不是自發的過程,而是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奮斗過程。歷史和實踐證明,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和堅強的領導下才能建成和諧協調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處理好以下幾項基礎性工作。首先,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v觀現代化國家的歷史,巨大的貧富差距是大量社會矛盾產生的根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球收入不平等問題突出,一些國家貧富分化,中產階層塌陷,導致社會撕裂、政治極化、民粹主義泛濫,教訓十分深刻!”[25]因此,建設和諧協調的現代化國家首先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其次,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縮小城鄉收入與公共服務水平差距;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等重大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再次,推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毋庸諱言,西方國家利用先發優勢不僅構建了根深蒂固的現代化國家理論體系,而且利用其強勢地位將西方文化包裝成所謂的“普世價值”,通過各種渠道滲透和灌輸到后發現代化國家人民的頭腦之中,不僅加劇了后發國家內部的文化沖突,而且為限制甚至顛覆后發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挖下了意識形態陷阱。因此,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僅要建立強大的物質文明,還要建設與之匹配的精神文明,將馬克思主義國家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融入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之中,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維護國家總體安全,防止西方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自由主義思想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侵蝕。最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抗性邏輯不僅影響西方政治制度的構建,而且深入人與自然的關系之中。在對抗和掠奪自然的過程中,西方現代化國家制造和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災難。雖然20世紀后期環保主義開始在西方興起,但從本質上而言西方國家并不是真正想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其不過是迫于國內不斷激化的矛盾將環境問題從先發現代化國家轉移至后發國家,并通過壟斷環保標準、環保技術和環保話語“鎖死”和阻斷后發國家的發展進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是與自然對抗,而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融入國家制度、法律、體制、組織、文化上,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把建設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轉化為全體公民自覺行動,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6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個性與特色

“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起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以“中國”為特色。在學術界,圍繞現代化國家的一元性和多元性進行了長期的爭論。從啟蒙運動時期的孟德斯鳩,及至當代的加布里埃爾·阿爾蒙德,大多數西方學者們都試圖推演出完美的“一元”現代化國家制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資產階級將國家作為實現資本理性、維護資本利益的完美工具。在龐大而復雜的國家機器中,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組成部分都是零件,不需要有主觀意志,也不需要有獨立思考,只需要按照資本理性設計好的功能自行運轉。因此,在西方學者看來,作為維護資本利益工具的現代化國家必然是確定的、去個性化的和“一元”的。毋庸諱言,西方“一元化”現代化國家的本體論具有深刻的哲學基礎。無論是傳統的本質論立場,還是現代的機械論或者還原論立場,都為這種論調提供了支撐。長久以來人們很難對其進行顛覆性批判。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于世界認知也不斷拓展:牛頓經典力學的機械論逐漸衰落,場論、統計力學、量子力學開始興起。人們意識到并不存在日常尺度下的全域確定性,事物的底層是基于概率的不確定性。

具體到現代化國家建設,人們意識到國家是人民在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實踐過程中,通過組織的力量降低了過程的隨機性,消除了部分不確定性,但并沒有一元的、絕對確定的制度模式可以完全主導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因此,現代化國家的內涵與形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人民實踐的拓展而發展的,廣泛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先進理論和有益經驗。為此,需要將復雜性、歷時性、偶然性、多層、網絡、演化、迭代等思維[26]11引入對現代化國家的理解之中。因為正是在運行過程中的試錯、迭代、累積的組織化行動,才為現代化國家制度在宏觀上奠定基礎;宏觀尺度的制度局部確定性也為在不確定中探索出路提供了有益的方向。概言之,現代化國家道路的探索雖然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呈現出一些總體類似的特征,但這并不意味著存在一種先驗的“一元制度”。特定國家的現代化道路必然受到其歷史積淀、文化傳統、地理環境、國家規模、人口數量、國際環境等一系列復雜因素的影響,并在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演化過程中呈現出個性、獨特性和多元性。

作為后發現代化國家,中國探索現代化國家的環境與西方國家有著巨大的差異。與西方現代化國家大多有著較短的歷史不同,中國有著幾千年延綿不斷的歷史積淀,其中既有現代化國家需要革除的陳年積弊,也有能夠適應和推動中國現代化國家發展進程的優秀傳統。因此,中國的現代化不可能如西方一般與傳統決裂,而必須改革和創新歷史傳統;與西方現代化國家在規模較小國家的“點狀”突破不同,中國是一個擁有遼闊國土和眾多人口的超大型國家,超大規模使中國的現代化國家建設面臨更多的問題、承擔更高的成本,同時也擁有小規?,F代化國家無法企及的潛力;與西方現代化國家的發展基于對全球的殖民和掠奪不同,中國現代化國家建設的起點是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不僅要對內革除封建勢力對國家建構的阻礙,而且要反抗外部敵對勢力對國家的破壞;與西方現代化國家可以利用其全球優勢肆意輸出和轉嫁現代化矛盾不同,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道路要求中國只能在對國家進行充分整合的基礎上,挖掘和動員蘊含在國家內部的現代化資源和力量,通過自力更生的方式緩解現代化國家建設過程中的矛盾和沖突。這些特性決定中國不必然亦不可能照搬西方的制度。中國近代學習西方國家宣揚的先進制度模式也已證明不可行?!懊鎸θ找嫔钪氐恼挝C和民族危機,無數仁人志士為改變中國前途命運,開始探尋新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嘗試了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制度模式,但都以失敗而告終?!盵27]

中國以歷史和實踐證明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并不存在先驗的“一元制度”,中國建設現代化國家只能基于中國的國情,植根于中華民族深厚歷史傳統,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探索具有中國個性和特色的發展道路?!爸袊浆F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盵1]22中國在充滿不確定性的艱難探索過程中獲得的最確定成果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拔覀兊狞h和人民浴血奮斗多年,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盡管這個制度還不完善,又遭到了破壞,但無論如何,社會主義制度總比弱肉強食、損人利己的資本主義制度好得多。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盵28]337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做到不與傳統決裂,吸收和創新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積淀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制度;才能兼顧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階層的利益,在超大型國家建設現代化;才能對外抗擊帝國主義和敵對勢力的侵略,對內鏟除阻礙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封建保守力量;才能組織動員國內每一個人的力量,通過自主而非依附的方式建設現代化國家。需要強調的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上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不僅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上述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且通過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科學民主的執政方式、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執政能力、久久為功的執政方略、自我革命的執政品格、放眼全球的執政視野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大的確定性。

7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視野與大勢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僅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探索。毋庸諱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包括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在內的所有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也必然要以人類文明的視野、以開放的姿態在提升自身的同時,促進人類文明的整體提升。

從現代化國家的外部關系看,相對于傳統國家而言,現代化國家無疑是一個全球性的開放系統。沒有一個現代化國家可以獨立發展,所有現代化國家都離不開與外部世界的交流與協作。開放與協作是現代化國家發展的大趨勢,但從本質上而言,迄今為止由西方國家主導的全球性生產和協作體系是“封閉”的。西方國家全球性的殖民擴張給全世界帶來深重災難的同時,加快推進了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因為它消滅了各國以往自然形成的閉關自守的狀態”[19]194。但是西方塑造的國際體系處處充滿“空間隔離、分離和排斥”[29]3。首先,成為現代化國家的機會是封閉的。西方國家利用暴力以及產業、科技、金融、品牌等先發優勢,在世界上建立了明確的“核心—邊緣”體系。處在中心的霸權國家牢牢占據著全球價值分配體系的優勢,處于產業鏈和分配鏈底端的大多數后發現代化國家鮮有成功躋身現代化國家的案例。其次,現代國際體系中的話語權是“封閉”的。雖然西方構建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表面上強調主權和平等,但現實的國際體系由少數先發現代化國家構成的“精英俱樂部”所把控。霸權、霸道、霸凌的行徑在國際關系中屢見不鮮,占據世界大多數的國家和人民卻沒有與之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再次,現代化國家認定標準是“封閉”的。如前文所述,西方理論將自由民主定義為現代化的必要條件。西方國家以意識形態劃線,一切不符合西方標準的國家都被排除在現代文明國家之外,通過在世界上制造封閉與分裂來維持長期的霸權地位。

雖然在實踐上極端“封閉”,西方現代化國家理論表面上卻大力倡導全球化,極力強調開放對于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意義:全球自由開放的交往、貿易和分工協作有助于促進和平、有助于發揮國家的比較優勢、有助于提升國家的治理水平、有助于推動國家的民主進程、有助于增進國內人民的福祉,等等。但一旦西方國家利益受到損害,孤立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封閉”的政策便會無縫切換,和平赤字、發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隨之而來,并最終將世界引向分裂、沖突甚至戰爭??梢钥隙ǖ刂v,西方現代化國家理論倡導的“開放”只是有利于其從全球榨取利益的“開放”,本質上仍然是自利或者資本理性邏輯的延伸。人類的根本利益、全球的公共利益、后發國家的發展利益并沒有被納入其理論與實踐的考量。因此,西方現代化國家可以因為全球性的“開放”而崛起,也會因為虛假“開放”而脫離更高水平的全球分工協作,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并最終走向衰落。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探索初期便看清西方所謂“開放”的本質?!案髅褡宓穆摵虾托值苈撁?這是目前一切派別,尤其是資產階級自由貿易派的一句口頭禪。的確,現在存在著一種各民族資產階級的兄弟聯盟。這就是壓迫者對付被壓迫者的兄弟聯盟、剝削者對付被剝削者的兄弟聯盟?!盵19]313因此,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人民邏輯摒棄資本邏輯,不僅要在國內建立穩固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權來破除阻礙社會化大生產的各種障礙,而且要推動人類真正解放和國家真正開放,塑造更加開放、包容、公正、和平、自由、互利的國際分工與協作格局。在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向更高水平創造良好外部環境的同時,需要不斷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增進全世界公共利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因此,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要具有全球視野,維護全球公正的分工與協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以下幾項重要的原則需要堅持。其一,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實踐共同驗證的基本原則。西方國家越是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封閉主義,中國越應該以更加開闊的胸襟和視野,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不僅要提升在貨物、資源、人才、技術、信息、服務等領域的開放水平,而且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將世界各國被實踐證明的有益制度機制“引進來”,同時推動中國制度機制“走出去”。其二,堅持以獨立自主為基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高水平開放的基礎是國內的高質量發展。通過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內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穩定性,為共同構筑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協作體系提供堅實后盾。其三,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當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大障礙就是少數國家利用其霸權地位漠視國際公理、國際準則、國際民意,單方面破壞國際生產協作。面對嚴峻挑戰,應該大力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世界的命運應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由各國共同制定,全球事務應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由各國共同分享”[30]。尤其要推動協商民主在國際事務中的應用,通過平等協商而非沖突對抗的方式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其四,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共同價值,但長期以來被西方主導的意識形態體系篡改含義,并用于維護西方的狹隘利益。未來應該以和平發展為主線,做世界和平的推動者、建設者和維護者;以弘揚真正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

8 結語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堅持國際視野,獨立自主地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僅推動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進程,更為人類文明形態的探索作出了巨大貢獻。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都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并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供復制和模仿。未來的新征程,要全面總結人類文明演進過程中的國家發展史,批判性吸收西方現代化國家理論,在比較不同的現代化國家模式基礎上,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理論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從具體實踐來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然面臨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為此需要堅持以下基本的原則。其一,保持戰略信心與戰略定力的統一。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必然涉及重大的利益調整、宏大的制度變遷、細微的行為調整、深刻的思想改變,必然承受強大的阻力,并且需要較長的時間。在短時間內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可能不明顯,甚至產生難以預料的結果。越是這樣,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戰略定力,從根本上確保國家沿著正確道路向前發展。其二,注重宏觀設計與微觀機制的統一。經過長期的探索,中國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套嚴密、完整、科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這些起到支撐性作用的宏觀制度保障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可以穿越歷史的周期和動蕩的變局,得以平穩、持續、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也要深入回應人民群眾的日常需求,激發億萬微觀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尤其要對微觀領域的創新和經驗進行及時總結、提升、復制、推廣、迭代,將其補充至宏觀的制度體系之中,以此保證宏觀制度的活力和持續發展。其三,做到遵循規律與積極推進的統一。規律的認識不是先驗的,而是需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螺旋上升過程;規律的利用也不是自在的,而是需要認識主體的主動作為、積極推進。中國共產黨經過百年奮斗,帶領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過程就是努力探索規律、深化認識規律、積極推進規律的過程,走出了一條不同于歷史上任何現代化國家類型的新路。面對西方現代化國家的因循守舊和停滯不前,中國需要承擔起為人類文明探索現代化新形態的歷史重任。

猜你喜歡
現代化國家建設
邊疆治理現代化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