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中心CCLG-ALL 2018方案治療MLL基因重排陽性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研究

2024-01-02 06:55李晨劉煒王亞峰王天有
中國癌癥防治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重排核型白細胞

李晨 劉煒 王亞峰 王天有

作者單位:450000 鄭州1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河南省兒童醫院,鄭州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450000 鄭州2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河南省小兒血液醫學重點實驗室;100045 北京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血液腫瘤中心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以幼稚淋巴細胞惡性克隆性增殖為特征[1],約占兒童所有惡性腫瘤的25%,發病高峰年齡為2~5 歲。隨著化療方案的不斷優化,目前兒童ALL 患者的存活率已超過85%[2],但存在混合譜系白血?。╩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陽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LL-rearrangement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MLL-r ALL)的患兒存活率仍較低。MLL基因位于染色體11q23 上,可與80多個不同的配對基因重排,其重排存在于初治和治療相關的髓系和淋巴母細胞白血病中,約占兒童ALL 的5%、嬰兒ALL 的75%[3]。據報道,MLL-r ALL以1 歲以下的嬰兒最為多見,是最具侵襲性的白血病亞型之一,通常以起病快、高白細胞和預后不良為特征[4]。本研究回顧性分析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于2018年4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9例MLL-r ALL 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探討兒童MLL-r ALL 患兒在中國兒童白血病協作組(CCLG-ALL 2018)方案治療下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8年4月至2022年7月在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按照CCLG-ALL 2018 方案診治的19 例MLL-r ALL 患兒的臨床資料?;純旱募{入標準:⑴臨床診斷為MLL-r ALL(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細胞≥20%且存在MLL基因重排);⑵確診前未接受過任何抗腫瘤治療;⑶年齡小于18 歲;⑷采用CCLG-ALL 2018 方案治療。排除標準:⑴中途轉去其他醫院治療;⑵隨訪失聯?;仡櫺苑治鏊谢純旱男詣e、初診時年齡、初診白細胞、白血病細胞免疫分型、染色體核型等臨床特征。本研究通過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批文號:2023-K-130)。

1.2 實驗方法

1.2.1 免疫表型分析 取患者骨髓2 mL,加入肝素抗凝后,加入紅細胞裂解液裂解紅細胞,然后加入表面標記的抗體,用PBS 洗滌后放置于流式細胞儀上進行上機處理(檢測儀器為美國BD 公司FACS canto 型流式細胞儀),檢測熒光陽性細胞的百分率,并以抗原表達超過20%為陽性。根據免疫表型特征可分為早期前B-ALL(Pro-B-ALL,CD19+CD10-cyμ-lgk-lgλ-)、普通型B-ALL(common-B-ALL,CD19+CD10+cyμ-lgk-lgλ-)、前B-ALL(Pre-B-ALL,CD19+CD10+/-cyμ+lgk-lgλ-)。

1.2.2 染色體核型分析 取患者骨髓5 mL,加入肝素抗凝后進行R 顯帶分析染色體核型。核型異常的依據《人類細胞遺傳學國際命名體制(ISCN2013)》進行描述。

1.2.3 熒光原位雜交(FISH)技術檢測MLL基因重排 取患者骨髓2 mL,加入肝素抗凝后,應用FISH技術,采用MLL基因斷裂點雙探針(紅色和綠色熒光探針)標記靶細胞。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間期細胞的熒光雜交信號,每例至少分析200 個間期細胞。陰性細胞呈現兩個黃色信號,陽性細胞呈現兩紅兩綠四個熒光信號,或一紅一綠一黃三個熒光信號。

1.2.4 RT-PCR 法檢測MLL融合基因 取2 mL 骨髓,加入肝素抗凝,用Ficoll 梯度離心法分離骨髓標本中的單個核細胞。根據試劑使用說明,使用Trizol 試劑提取總RNA,用PCR方法檢測常見MLL融合基因。

1.3 治療方案與療效評估

19 例MLL-r ALL 患兒參照CCLG-ALL 2018 診治方案,根據診斷時的年齡、白細胞計數、免疫分型、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早期治療反應及微小殘留?。╩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等指標,均被劃為高危組,均采用CCLG-ALL 2018(高危組)治療方案,依次進行誘導緩解、早期強化、鞏固、延遲強化和維持治療。在化療過程中監測潑尼松治療反應、誘導化療第15 天、第33 天及第12 周MRD 及MLL重排基因是否轉陰來進行評估療效?;蜣D陰是指通過RT-PCR 法檢測融合基因定量<1×10-4。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定義為骨髓中原始及幼稚細胞比例<5%,外周血無幼稚細胞,血紅蛋白≥90 g/L,血小板計數≥100×109/L,中性粒細胞計數≥1.5×109/L。

1.4 隨訪

采用電話、短信、以及查閱電子病歷方法進行隨訪,自患兒誘導緩解化療期結束開始隨訪,隨訪間隔時間為2 個月,隨訪截至2023 年5 月31 日。隨訪期間,白血病達CR 后再次出現骨髓原始及幼稚細胞≥5%或者出現髓外浸潤為復發。極早期復發:距離診斷時間<18 個月出現疾病復發;早期復發:距離診斷時間在18~36 個月之間出現疾病復發;>36 個月出現疾病復發為晚期復發??偵嫫冢╫verall survival,OS)指從疾病診斷至因任何原因死亡或隨訪截止的時間。無事件生存時間(event-free survival,EFS)是指從診斷到出現任何事件(包括疾病復發、疾病進展、疾病持續不緩解)的時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中位數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進行生存曲線分析,采用Cox 比例模型分析影響預后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特征

19 例MLL-r ALL 患兒中男12(63.2%)例、女7(36.8%)例,男女比例為1.72∶1。年齡≤1 歲的為15(78.9%)例、年齡>1 歲的為4(21.1%)例,診斷時的中位年齡為10.2個月(范圍:0.5~156.0個月)。18(94.7%)例為B 前體急性淋巴細胞白血?。˙-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CP-ALL),1(5.3%)例為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cute T-lymphocytic leukemia,T-ALL)。初診白細胞≥50×109/L的患兒為16(84.2%)例、初診白細胞<50×109/L的患兒為3(15.8%)例,初診平均白細胞值為227.78×109/L(6.99×109/L~913.14×109/L)。初診時骨髓平均原始細胞為81.2%(51.6%~97.0%),見表1。

表1 19例MLL-r ALL患兒的臨床和血液學資料Tab.1 Clinical and hematological data of 19 children with MLL-r ALL

2.2 MLL-r ALL患兒的免疫表型分析

19 例MLL-r ALL 患兒標本的免疫表型分析結果顯示,18 例MLL-r ALL 患兒為B 細胞系來源異常細胞,均有CD19、HLA-DR 和cCD79a 表達;1 例MLL-r ALL 患兒為T 細胞系來源異常細胞,可見CD2、CD3、CD5、CD7、CD13、CD38、CD99、cCD3、CD117表達。19例MLL-r ALL患兒中14例為Pro-B-ALL、2例為Common-BALL、2例為Pre-B-ALL。CD10+者4例,CD10-者15例。

2.3 MLL-r ALL患兒的染色體核型分析

19例MLL-r ALL患兒均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R顯帶核型分析顯示8例核型異常(異常率為42.1%)、6 例核型正常、5例因細胞生長不良未見可分析的分裂相。8 例核型異常的MLL-r ALL 患兒中有4 例涉及11q23的異常,分別為46,XY,add(4)(q21),add(11)(q23)[8]/46,XY[4];46,XX,(4;11)(q21;q23)[5]/46,XX[5];46,XX,t(4;11)(q21;q23)[4]/48,idem,+X,+21[5]/46,XX[1];47,XY,+?9,del(11)(q23)[7]/46,XY[2]。

2.4 MLL-r ALL 患兒的MLL 基因重排及其融合基因分析

FISH技術檢測結果顯示,19例MLL-r ALL患兒均檢測出MLL基因重排。RT-PCR法檢測結果顯示,19例MLL-r ALL 患兒中有17例檢測出MLL融合基因,其中MLL-AF47例、MLL-AF1P1例、MLL-ENL4例、MLL-AF61例、MLL-AF91 例、MLL-AF102 例、MLL-CBL1 例,見表1。

2.5 MLL-r ALL患兒的治療與療效分析

19 例患兒中1 例在確診后5 d 死亡,無有關療效評價的數值,故將剩下18例患兒納入療效評價。18 例MLL-r ALL 患兒誘導治療第15 天,5(27.8%)例患兒MRD<1×10-3,13(72.2%)例患兒MRD≥10-3;基因轉陰率為0%。誘導治療第33 天,7(38.9%)例患兒MRD≥1×10-4,11(61.1%)例患兒MRD<1×10-4;基因轉陰率為66.7%(12/18)。治療第12 周,16(88.9%)例患兒MRD<1×10-4,2(11.1%)例患兒MRD≥1×10-4;基因轉陰率為72.2%(13/18),誘導化療第33 天完全緩解率為61.1%。

2.6 MLL-r ALL患兒的生存率及預后因素分析

中位隨訪時間為19.0個月(范圍:0.1~62.0個月)。19例MLL-r ALL 患兒死亡9 例,死亡率為47.4%,其中死于治療相關并發癥3例,包括肺出血1例、重癥感染2 例;1 例持續未緩解;死于復發5 例,復發率為26.3%,均為極早期骨髓復發,中位復發時間為6 個月(范圍:5~9個月)。所有患兒的2年累積OS率、EFS率分別為57.9%和52.6%,見圖1。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誘導化療第15 天MRD<1×10-3組與≥1×10-3組、第33天MLL重排基因轉陰與未轉陰組、MLL-AF4組與非MLL-AF4組患兒的2 年OS 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圖2。而年齡、初診白細胞、初診血小板、初診血紅蛋白、初診紅細胞、初診中性粒細胞、初診LDH、CD10 表達情況、第33 天MRD、第12 周MRD 以及第12 周基因分組均未見明顯統計學差異(均P>0.05),見表2。將以上單因素分析P<0.05 的因素納入多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顯示,重排基因MLL-AF4是影響MLL-r ALL 患兒OS 的獨立預后不良因素(P=0.032),見表3。

圖1 MLL-r ALL患兒的OS和EFS生存曲線Fig.1 Curves of OS and EFS of MLL-r ALL patients

圖2 不同類型MLL-r ALL患兒的OS生存曲線Fig.2 The OS curv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ildren with MLL-r ALL

表2 單因素分析影響MLL-r ALL患者OS的預后因素Tab.2 Univariable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 OS in patients with MLL-r ALL

表3 多因素分析影響MLL-r ALL患者OS的預后因素Tab.3 Multivariable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 OS in patients with MLL-r ALL

3 討論

MLL基因又稱KMT2A基因(組蛋白賴氨酸[K]-甲基轉移酶2A 基因),位于11q23,其重排是導致急性白血病的常見原因[5]。MLL重排是染色體易位的結果,其重排產生MLL融合基因,進而編碼具有新功能的蛋白產物,同時保留原有MLL 的一些功能。因此,得到的MLL 融合蛋白是一種獨特的蛋白質復合體,在功能上與野生型MLL 復合體不同[6]。研究表明,MLL-r ALL 的患兒具有白細胞計數較高、年齡較小、對常規化療效果較差、容易復發、死亡率較高的特點[7]。MLL基因重排的存在通常被認為是急性白血病預后不良的標志之一。本研究中MLL-r ALL 患兒年齡≤1歲者占78.9%、初診白細胞≥50×109/L者占84.2%,符合發病年齡較小、初診白細胞計數較高,與既往報道結果[7]相符。有研究表明,發病時的年齡和白細胞計數是影響MLL-r ALL 預后的因素[8],而本研究顯示初治時年齡≤1 歲、白細胞≥50×109/L 不是預后獨立危險因素,可能與樣本量及隨訪時間有限相關。本研究中MLL-r ALL 患兒的融合基因以MLLAF4為主,其他常見融合基因依次為MLL-ENL、MLL-AF10、MLL-AF9、MLL-AF6、MLL-AF1P、MLLCBL。 MEYER 等[5]的大樣本量研究通過對876 名嬰兒和671 名兒童進行MLL基因和相關融合基因的測定,也發現MLL融合基因以MLL-AF4最為多見,其余幾種較為常見的融合基因依次為MLLAF9、MLL-ENL、MLL-AF10、MLL-AF6。

有研究表明,染色體核型分析法、FISH 法及RT-PCR 法3 種方法聯合可以提高MLL基因重排檢出率和明確融合基因類型[9]。本研究通過染色體核型分析法發現19 例患兒中只有14 例分析出染色體核型,5 例因細胞生長不良,未見可分析分裂相,表明該方法的敏感性較低;FISH 檢測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高,所有病例均能通過FISH 法檢測出基因重排,然而該方法無法明確其融合基因類型,還需借助RT-PCR 確定伙伴基因類型。由此可見,聯合以上三種方法可以提高MLL基因重排檢出率并明確其融合基因類型,也為MLL-r ALL 患兒的診斷以及預后判斷提供更多的依據。

前體B-ALL 根據細胞發育程度可分為Pro BALL、Common B-ALL、Pre B-ALL 共3 個階段,且以Pro-B ALL 為主。本研究19 例MLL-r ALL 患兒中Pro-B ALL 患兒占73.7%,與既往報道基本相符[10]。既往研究表明,在MLL-r ALL 中,CD10 陰性是其不良預后的影響因素[11-12],本研究中CD10 陰性與CD10 陽性組患兒的生存率雖然無顯著差異,但是有不良預后趨勢,有待后期擴大樣本量及延長隨訪時間加以證實。

白血病的治療包括化療、造血干細胞移植、靶向治療、放療等,其中化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煼桨敢罁L險度分層,分階段進行,分為誘導緩解、早期強化、緩解后鞏固、延遲強化及維持治療[13]。目前主要采用CCLG-ALL 2018 高危方案治療MLL-r ALL 患兒,并定期監測第15天、33天及12周骨髓MRD 及MLL重排基因是否轉陰進行療效評估。本研究結果顯示,第15 天MRD<1×10-3組與≥1×10-3組、第33 天MLL重排基因轉陰與未轉陰組、MLL-AF4組與非MLL-AF4組OS 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32,0.042,0.008)。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重排基因MLL-AF4為影響MLL-r ALL患兒生存期的預后不良因素(P=0.032)。本研究雖然病例數較少,生存分析結果價值有限,但是仍可以看出重排基因為MLL-AF4是影響MLL-r ALL 患兒生存期的不良因素,后期可以采用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研究來驗證。

腫瘤化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化療相關并發癥,本研究收集患兒誘導緩解階段的不良反應類型,得出在誘導階段最為常見的為血液系統不良反應(100%)。18 例患兒均需輸血治療,平均輸血次數為12 次(3~56 次),輸血次數與預后不存在統計學關系(P>0.05)。其次為肺部感染(88.9%),腹瀉、肝損傷、電解質紊亂、口腔感染及膿毒血癥也較為常見,偶可見急性胰腺炎、敗血癥、甲狀腺功能減退及消化道出血;9 例死亡患兒中2 例死于嚴重感染。因此說明在CCLG-ALL 2018 方案化療下,患兒存在著較多不良反應,平衡化療藥物劑量與并發癥防治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有待于更進一步的研究。

MLL-r ALL患兒總體預后較差,緩解后容易復發,一方面是由于MLL-r ALL 患兒對化療不敏感,短期療效差,盡管用了CCLG-ALL 2018 高危組方案治療,但第33 天完全緩解率仍較低,9 例死亡患兒中有4 例在化療第33 天未達完全緩解。而導致化療效果差的重要原因是細胞耐藥,在治療過程中白血病細胞容易對皮質類固醇和L-天冬氨酸耐藥[14]。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HSCT)是治療急性白血病的方法之一,通常是耐藥或者難治患者的唯一選擇。然而,有研究發現HSCT 與單純化療相比并不能改善MLL-r ALL 兒童的EFS 或OS[15]。在TOMIZAWA等[16]的研究中發現HSCT 只對患有MLL基因重排且具有額外高危特征的嬰兒亞群有益:年齡較?。ǎ? 個月)、白細胞計數高(≥300×109/L)或最初對皮質類固醇反應差的嬰兒。MLL-r ALL 患兒預后差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緩解后容易復發,一旦復發,治療效果則遠差于初診ALL。該研究中9 例死亡患兒中5 例死于復發,且均為極早期骨髓復發,復發患兒最終全部死亡。因此針對MLL-r ALL 患兒較高的復發率,期望能盡早尋找一些新指標來更早、更準確的預測復發,從而避免高復發風險者的治療不足和低復發風險者的過度治療,以進一步提高兒童ALL的療效。

目前研究發現嵌合抗原受體T 細胞(CAR-T)療法是一種治療MLL-r ALL 很有前景的方法,CAR-T療法通過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靶向并摧毀癌細胞,屬于一種免疫療法[17]。2017 年FDA 批準了Tisagenlecleucel,這是第一種用于治療復發和難治性B-ALL 的CAR-T 細胞療法[18]。除此之外,靶向治療也逐漸成為研究熱點,最近研究發現一種小分子抑制劑VTP50469,它可以抑制Menin(MEN1)和MLL 的相互作用,進而誘導細胞凋亡。該藥物在MLL-r ALL 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模型上顯示出較好療效,有賴于進一步應用于臨床[19]。MLL重排導致與DOT1L、BRD4 和Menin 組裝成獨特的多蛋白復合體[20]。因此,使用DOT1L、溴域、薄荷素和bcl2 的抑制劑進行分子靶向治療均具有較大的潛力。此外,選擇性WD40重復結構域蛋白5(WDR5)降解劑MS67[21]、自噬抑制因子LAMP5 抑制劑[22]、Meis1 與PBX3 的結合抑制劑[23]等均有望用于治療MLL-r ALL,以提高MLL-r ALL 患兒的總體生存率。

綜上,CCLG-ALL 2018 方案治療MLL-r ALL 患兒總體預后較差,患兒容易復發且復發時死亡率較高。重排基因MLL-AF4是影響MLL-r ALL 患兒應用CCLG-ALL 2018方案治療效果的主要不良因素。

猜你喜歡
重排核型白細胞
白細胞
大學有機化學中的重排反應及其歸納教學實踐
SNP-array技術聯合染色體核型分析在胎兒超聲異常產前診斷中的應用
重排濾波器的實現結構*
EGFR突變和EML4-ALK重排雙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進展
白細胞降到多少應停止放療
白細胞介素17在濕疹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2040例不孕不育及不良孕育人群的染色體核型分析
基于像素重排比對的灰度圖彩色化算法研究
染色體核型異?;颊呷蚪M芯片掃描結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