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影響因素研究

2024-01-02 07:25張紅霞
中國輕工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基層工作意愿態度

張紅霞

(天津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 300222)

一、引言

鄉村振興旨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格局。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需要強有力的人才隊伍作支撐。大學生作為掌握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高層次人才,已經成為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量畢業生涌向一線二線城市,而基層卻面臨嚴重的人才短缺問題。為了解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實施了“三支一扶”“特崗教師”“大學生村官”等基層項目,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建設事業,到基層就業、到農村成長發展。這樣,一方面可以拓寬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促進城鄉人才有序合理流動;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基層人才隊伍結構,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使得更多的大學生積極投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積極參與,可以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提升農村社會治理能力、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因此,大學生的基層就業意愿作為參與鄉村振興的首要表現,已引起廣泛關注。

雖然近幾年畢業生選擇基層就業的比例呈上升趨勢[1],但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創業的意愿仍然較低[2-4]。關于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可以從供給因素、需求因素和匹配因素三個方面進行梳理[3]。其中較多研究關注了大學生的人力資本、家庭背景、學校背景[5-7]、專業能力和生活經驗[8]、家鄉環境和三農認知狀況等[9],這些都可以歸納為供給因素。而需求因素主要包括基層崗位和地方因素等。研究表明,基層福利待遇、工作生活條件和個人發展空間等,是阻礙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主要因素[10],除此之外,還有基層和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地理位置偏遠程度等因素[3]。鄭東[11]調研了上海59所高校大學生的基層就業情況,發現學生最重視職業發展因素,對崗位適應因素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除了供給和需求因素外,還有一些匹配因素,主要包括國家政策宣傳與引導等。國家的優惠政策為大學生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和機會,會對大學生就業意愿產生拉力,提高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12-13]。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下,引導和鼓勵大學生赴基層就業,補充鄉村建設人才隊伍,既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內在要求,也是改善鄉村基層人才隊伍結構的客觀需要。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人才儲備,他們的基層就業意愿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密切相關。要激發學生的基層就業行為,首先要讓學生有基層就業意愿,有了赴基層就業的熱情,才有可能在畢業后選擇基層就業。研究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的影響因素,有助于制定更加精準和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導大學生更多地走向鄉村,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的形成機制和影響因素,為促進大學生基層就業提供更加精準的引導策略,同時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效策略和建議。

二、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

計劃行為理論(TPB)認為個體的行為意圖是預測其實際行為的最重要因素,而行為意圖受到個體的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的共同影響[14]。TPB理論在預測個體行為意圖方面表現出了良好的適用性和解釋力,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個體決策或行為研究領域。大學生選擇前往農村基層就業的行為蘊含著前期深思熟慮的決策過程,取決于對基層就業的態度、感知到的社會壓力以及感知到的去基層就業的難易程度等方面因素。因此,本文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對大學生基層就業行為意愿進行了分析。

在計劃行為理論的基礎上,本研究引入了效益-風險分析模型(BRA)來進一步解釋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的影響因素。效益-風險分析模型認為個體在做出決策時會權衡行為帶來的效益和風險,其中效益包括個體獲得的利益、發展機會和成長空間,而風險包括工作環境、生活條件和收入等方面的不確定性和挑戰[15]。經過前期對學生有關就業問題的深入調研訪談發現,大學生在進行就業決策時,會綜合權衡就業能夠帶來的效益與風險,在此基礎上作出最佳選擇。因此,BRA模型也為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視角。本文引入了BRA模型并與TPB模型進行了整合,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的影響歸納為五個因素,由此構建出本文的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影響因素理論模型

1.態度

大學生對基層就業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其基層就業意愿?;诒本┦性谛4髮W生的調查研究發現,基層就業態度對在校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16]。唐菡悄和沈磊[17]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對安徽省大學生展開調查,發現價值取向顯著影響著就業意向的形成,對基層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是他們選擇基層就業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基層就業態度體現了大學生對“基層就業”這一行為所持有的積極或消極的評價,積極的評價會增強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反之則會減弱。由此,提出以下假設:

H1:大學生的態度對基層就業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2.主觀規范

主觀規范反映了大學生在進行基層就業決策時,感知到的來自那些對其有重要影響的個人和團體的期望和評價,包括家人、好友、學校、地方政府等。王麗萍和曾祥龍[18]研究發現,社會支持是引導農業高校大學生前往農村基層就業的關鍵因素。當基層就業面臨家人、朋友等個人和團體的認可時,他們去基層就業所面臨的社會壓力就會越小,意愿就會越強。另外,相關研究發現,主觀規范對大學生創業行為態度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19]。在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形成過程中,那些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人或團體,尤其是家人對基層就業持有的積極或消極的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學生本人的基層就業態度和意愿。由此,提出以下假設:

H2:主觀規范對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3:主觀規范對大學生基層就業態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3.感知行為控制

感知行為控制是大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否具有勝任基層就業這一行為所需要的能力和資源的判斷。當大學生感知自己的基層就業能力越強,越能勝任這份工作,且各方面資源能夠使得預期阻礙越小,則大學生對基層就業的態度就越積極,其行為意愿也就會越強烈。大學生對基層就業的感知行為控制主要包括其對基層工作的認知,包括能否適應鄉村的工作環境,能否勝任基層就業工作,能否與基層同事與村民進行很好的溝通與交流等,反映了大學生個體感知到的基層就業的難易程度。當大學生感知自身具有到基層就業的能力越強,預期基層就業行為所遇到的阻礙越小,其意愿就會越強。反之,當大學生感知到自己缺乏勝任基層工作和適應基層環境的能力,以及在基層溝通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顧慮時,就不會有強烈的基層就業意愿。結合以上分析,提出假設:

H4:感知行為控制對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4.感知收益

感知收益是指大學生認為從基層就業中能獲得的利益、發展機會和成長空間等,包括大學生對基層就業能夠享受到的國家優惠政策、社會認可和各種榮譽、鍛煉提升機會以及自我價值實現等方面的感知情況。為了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就業,政府已經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能提升和保障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的綜合收益。相關研究也表明,農村就業政策、農村就業宣傳等因素能夠提升大學生農村就業意愿[20]。另外,大學生選擇到基層就業,也體現了大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希望通過基層工作實現自身價值、為祖國奉獻青春力量。故此,當大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基層優惠政策和福利待遇時,他們感知到的收益就越多、感知到的發展前景會越好,從而對基層就業的態度就越正面,前往基層就業的意愿就會越強。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H5:感知收益對大學生基層就業態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6:感知收益對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5.感知風險

感知風險是一種對損失的預期[21],與個人行為呈負相關關系。本研究中感知風險指的是大學生認為的在基層就業中可能面臨的不確定性、挑戰和壓力,主要包括大學生對基層就業可能面臨的艱苦工作生活條件、較低的薪酬待遇和社會保障、來自社會及家庭層面的壓力以及基層工作性質與發展空間等方面的預期。相關研究表明,基層待遇、生活條件、地理位置、個人發展空間等方面的限制對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具有強烈的阻礙作用[3,10]。李學婷等[6]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對基層工作生活的了解等會影響其就業意愿,而這種了解程度也決定了大學生對基層就業這一行為的認知和態度。由于我國此前長期的城鄉二元化發展,導致不少人對農村基層就業持消極態度,大學生難免會顧慮潛在的輿論壓力與阻撓,尤其很多大學生對農村基層了解甚少,會對基層就業在工作內容、工作環境等方面產生各種風險預期。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7:感知風險對大學生基層就業態度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H8:感知風險對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三、研究設計與數據收集

1.問卷設計

根據研究目標和理論框架設計了本文的調查問卷。所有變量的測度項均改編自已有的成熟量表,并根據前期對大學生群體有關就業問題的實際訪談內容提煉而成。為了保證調查數據的質量,問卷編制完成后,先邀請熟悉的大學生進行了小范圍的預調研,并請他們反饋修改意見,經多次修改和完善后形成了本文所采用的正式問卷。問卷包括大學生個人基本特征和各測度項,共設計了20個題項,采用李克特5級量表,1至5分別代表完全不贊同至完全贊同,由被調查者根據對測度項內容的認可程度進行打分,結果如表1所示。

2.數據收集

本研究通過問卷星網站創建和發布問卷,調查對象界定為在校大學生。問卷發放主要通過兩種渠道:一是通過微信、QQ等工具平臺發送至在校學生班級群,并通過學生群體進行轉發;二是通過問卷星的樣本服務,篩選在校大學生群體進行問卷發放。最終共回收問卷851份,經過對數據的質量和一致性的篩選,最終得到有效問卷831份,問卷有效率為97.6%??傮w來看,受訪大學生在性別、就讀學校、年級等方面的分布較為均勻,具有較好的代表性。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調研樣本基本情況

四、數據分析與研究結果

1.信度和效度檢驗

信度用于衡量問卷中各量表測度項的內部一致性程度。分別用SPSS統計軟件計算各潛變量的Cronbach’s a系數,結果發現,除了主觀規范為0.643外,其他被測變量都超過了0.7,大于0.6的閾值條件,說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問卷的內部一致性較好,各項之間的關聯程度較高。通過SPSS統計軟件對樣本數據進行效度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梢钥闯?各變量KMO值均在0.6以上,表明樣本數據適合因子分析。通過因子分析計算所有測度項在其潛變量上的標準負載,結果顯示所有的標準負載都大于0.6,表明測度項與其對應的潛變量之間存在較高的相關性和效度。模型數據質量通過了信度和效度檢驗。

2.假設檢驗與結果分析

(1)模型擬合度檢驗

利用AMOS26.0軟件計算各項擬合指標,得到結果如表4所示。從結果可以看出,模型擬合各項指標均滿足閾值條件,表明構建的結構方程模型具有較好的擬合度[22]。

(2)假設檢驗結果分析

本研究利用AMOS26.0軟件構建結構方程模型計算各變量之間的具體影響效應,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表3 變量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表4 結構方程模型擬合指標

表5 假設檢驗結果

根據假設檢驗結果分析可知,計劃行為理論能夠較好地解釋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的形成邏輯。首先,態度對基層就業意愿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支持了假設H1。大學生對基層就業的態度表現為其對前往基層就業這項行為的積極或消極的評價,體現出其對基層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判斷。在直接影響基層就業意愿的因素中,態度的標準化路徑系數最大,說明態度在大學生基層就業行為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情感越積極,價值越認同,其前往基層就業的意愿就會顯著增強。大學生認為,基層就業是積極的、有價值的行為,并相信其積極的結果,那么就會產生參與基層就業實踐的良好意愿。但從態度的三個題項得分來看,均值僅為3.28、3.41和3.25,可見大部分大學生對基層就業的態度并不積極,興趣度和認可度都比較低。因此,改善大學生基層就業態度,突出其對基層的情感和價值判斷,對促進大學生基層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其次,主觀規范對基層就業態度和基層就業意愿都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支持了假設H2和假設H3??梢?大學生感知到的來自家人、朋友、學校和政府等主體的社會壓力對態度和意愿的形成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主觀規范的三個題項中,第一個題項選擇4分以上的僅占40.3%,均值為3.20,可見大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并不太支持其選擇基層就業,這也限制了其意愿的形成。最后,感知行為控制對基層就業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支持了假設H4。從感知行為控制的三個題項得分情況來看,均值分別為3.52、3.52和3.53??梢钥闯?大學生對自身適應基層工作生活環境、對基層工作所需專業知識和溝通交流能力的信心不足,急需進一步提升其能力與信心,消除心理阻礙。

另外,從假設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感知收益與感知風險對基層就業態度都有重要影響。感知收益與態度的路徑系數為0.850,達到0.001的顯著性水平,說明感知收益對大學生基層就業態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支持了假設H5。其中,優惠政策(PB1)、社會認可(PB2)、鍛煉機會(PB3)、社會價值(PB4)這四個感知收益觀測指標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494、0.584、0.604、0.626,說明大學生基層就業態度主要受到對個人社會價值實現的認知,其次是對鍛煉和提升機會的看重。對于優惠政策和社會認可的看重略低于這兩個因素。從四個觀測指標的得分情況來看,其均值分別為3.67、3.51、4.02和3.97,可見,大學生普遍對基層就業提供了鍛煉和提升自己的機會,以及能夠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認可程度較高,而對優惠政策和社會認可的感知程度還較低??赡茉蚴谴髮W生對優惠政策和社會認可的認知尚且比較缺乏,這兩個指標對基層就業態度形成的作用還有待提升。感知風險與基層就業態度的路徑系數為-0.322,顯著性水平為0.001,說明感知風險對基層就業態度有顯著的負向影響,支持了假設H7。其中,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PR1)、較低的薪酬待遇(PR2)、社會及家庭壓力(PR3)、發展空間受限(PR4)四個感知風險觀測指標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766、0.717、0.337和0.370,說明態度主要受到艱苦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以及較低的薪酬待遇的影響。從得分情況來看,也可以看出大學生對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和較低的薪酬待遇認可程度較高,這是限制其基層就業積極態度形成的重要因素。感知收益和感知風險與基層就業意愿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254和0.010,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大學生對基層就業的感知收益和感知風險主要通過影響其基層就業態度間接影響基層就業意愿,假設H6和H8沒有得到支持??梢?在大學生群體中,其對基層就業的感知收益和感知風險主要是影響其對基層就業所持有的態度,而要轉化為基層就業意愿,還需要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

五、結論與對策建議

本文將計劃行為理論(TPB)與收益-風險分析模型(BRA)進行整合和拓展,作為基本的研究框架,構建了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影響因素理論模型。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的形成符合計劃行為理論的研究框架,受到基層就業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的直接影響。尤其態度在基層就業意愿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大學生關于基層就業的態度并不積極。除此之外,大學生對赴基層就業的感知收益和感知風險會通過影響態度來間接影響意愿,這也是影響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的有效因素。其中,大學生對優惠政策和社會認可等的感知收益還較低,還未形成有效的提升其基層就業意愿的力量。而可預期的艱苦工作生活條件和較低的薪酬待遇則是大學生基層就業的重要阻礙因素。

課題組基于以上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結果,為提升大學生基層就業意愿,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聚焦感知收益和感知風險,轉變大學生基層就業態度

大學生對基層就業的重要顧慮是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和較低的薪酬待遇。從地方政府層面要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就業促進政策,提高現有的工資待遇和社會保障,盡可能優化工作和生活環境,增強基層崗位和人員的流動性,做到人盡其才,提升基層崗位的發展空間和吸引力。通過完善政策措施增加大學生對基層就業的感知收益,減少感知風險,轉變他們的基層就業態度。同時,高校在轉變學生基層就業態度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應將基層就業教育貫穿到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中。首先,在教學環節中,可以將國家政策介紹納入教學培養全過程,通過課程設置、講座、工作坊等形式,強化思想價值引領,將基層就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增強大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充分了解國家基層項目及各種優惠政策和條件,落實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學費減免等政策,潛移默化地引導大學生形成對基層就業的積極態度。另外,可以建立大學生與已經從事基層工作的校友或行業專業人士之間的交流平臺,讓大學生有機會了解基層工作的真實面貌,減輕他們的擔憂。通過讓學生走近大學生村官、邀請基層校友進校園等活動,分享基層就業校友成長路徑和工作感悟等,讓大學生更多地了解基層工作,感受到基層有著廣闊的空間可以發揮專長、特長,能夠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提升大學生對基層就業的感知收益,降低感知風險,糾正大學生對基層就業的認知偏差,轉變其對基層就業的情感和價值判斷,形成對基層就業的積極態度,進而增強其基層就業的意愿。其次,在畢業生就業指導環節中,高校應提供詳盡準確的基層就業信息,包括薪資待遇、工作環境、晉升機會等,幫助大學生了解基層就業的真實情況,減少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風險感知。根據實際情況對參加基層就業的畢業生進行公開表彰和獎勵,從精神、物質等多方面進行激勵。最后,在畢業生就業后,也要與赴基層就業的畢業生保持溝通與交流,提供包括技術支持、資金支持、學歷提升、交流進修等機會,持續關心和服務基層就業畢業生,促進其盡快成長成才,成為基層骨干力量。

2.聚焦主觀規范,合力營造支持和鼓勵基層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在大學生就業觀的形成過程中,家庭背景是其重要的參考標準和力量源泉,家庭中重要成員尤其是父母的思想觀念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要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在促進基層就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通過政府宣傳教育、媒體重點報道、社會輿論引導等,加強對基層就業的宣傳力度,同時抓住宣傳工作的重點人群,更新家庭傳統觀念,及時了解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了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趨勢,尊重子女的選擇,通過家庭教育培養子女自立自強、艱苦奮斗的精神,鼓勵子女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高校層面需要探索有效的促進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宣傳和引導機制,將思政教育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育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引導大學生將自身目標與社會發展需要緊密結合。通過對基層就業政策和優秀基層干部事跡的全方位多渠道宣傳,以及對基層就業畢業生的表彰和獎勵等,營造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基層就業、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校園氛圍。同時,高校還應提供針對基層就業的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服務,為大學生提供詳細的基層就業信息和就業前景規劃,幫助他們了解基層工作的職業發展路徑和機會,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此外,良好的社會氛圍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觀形成的重要因素。政府和社會媒體要適當加大對農村基層就業的宣傳,積極倡導和宣傳基層工作的重要性和價值,強調基層工作對個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塑造積極的、正能量的基層就業觀念。利用宣傳平臺介紹農村的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追蹤報道鄉村振興的榜樣和人物事跡,宣傳政府部門對農村基層就業的支持政策,及時挖掘和公布基層崗位需求信息等,通過營造良好的基層就業社會氛圍,鼓勵支持大學生投身到基層事業和鄉村振興的發展中來。

3.聚焦感知行為控制,提升大學生基層工作勝任力

為了消除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心理阻礙和能力障礙,使得大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和做好基層工作,高校需要完善提升大學生能力和素養的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專業特色和鄉村振興戰略,為其提供相關培訓課程和技能提升機會。以需求為導向培育各類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通過團隊合作、實踐等多元化的方式,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進而提升學生基層工作勝任力,為其做好基層工作打好基礎。加強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打造與農村基層創業的結合點,培育大學生農村基層創新創業項目。通過組織學生開展“三下鄉”、基層調研、科普教育等活動,讓學生走進基層,參與實際的基層工作項目,深入了解基層發展情況和工作生活情況,在實踐中培養對農村基層工作的實際經驗和實踐能力。有條件的高??梢酝ㄟ^與基層單位建立長期的溝通交流機制,與鄉村、企業等共建校外實踐基地,讓大學生到實踐基地實習,一方面可以培養大學生基層就業能力,另一方面也為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培育人才。支持鼓勵大學生參加鄉村工匠技能培訓,并將其列入鄉村工匠后備人才庫。同時,要制定專業、精準、合理的基層就業指導服務措施,打造優質高效的就業信息服務平臺,針對有基層就業意向的學生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保障服務,增強其基層工作意愿。還可以聘請一些農村企業家或其他優秀基層工作人員擔任導師角色,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通過導師制增強學生和農村企業的情感聯絡和溝通交流,提升其實踐能力。導師還可以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為學生解答疑問,幫助大學生制定職業發展規劃和目標,通過互動和經驗學習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基層工作勝任力。

猜你喜歡
基層工作意愿態度
態度
別人對你的態度,都是你允許的
夏天好煩 懶也能穿出態度
充分尊重農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新創造
態度決定一切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固本強基 推動基層工作取得實效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開展“五區”聯動推動基層工作新發展
抓好六個『切實』 創新基層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