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跨境電商產業學院建設研究*
——以俄速通數字貿易生態產業學院為例

2024-01-04 12:14劉偉偉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產教跨境校企

劉偉偉,肖 威

(1.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2.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廣州 510300)

建設現代化產業學院是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實踐,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區域經濟發展、整合校企資源的有效舉措[1]。2020 年10 月,依托黑龍江數字貿易產教聯盟的行業資源、俄速通集團在跨境新商業及跨境供應鏈貿易及金融領域全國領先的產業優勢,借助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簡稱:哈職院)國內一流的辦學實踐、優秀的師資隊伍與先進的教育理念,政行企校四方共建俄速通數字貿易生態產業學院(簡稱: 產業學院)。該產業學院經過近3 年的建設,在培養跨境電商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服務黑龍江(中俄)自由貿易區發展?;诖?,本文以俄速通數字貿易生態產業學院為例,從其建設的邏輯背景、基本思路、實踐路徑三個方面進行總結,以期為其他高職院校產業學院建設、發揮職業教育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提供參考。

1 數字貿易生態產業學院建設的邏輯背景

1.1 國家戰略與區域經濟發展需要

黑龍江是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樞紐,擔負著“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歷史使命。黑龍江借助地緣優勢與服務產業優勢,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及其配套服務行業,可以發揮經濟引領作用,帶動東北地區經濟復興。2019 年,《中國(哈爾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黑龍江要以對俄跨境電商產業為特色,加大人才培育及實習培訓力度,以提升哈爾濱跨境電商人才隊伍建設水平為原則,對接哈爾濱市各高校,大力提倡通過校企合作、課程嵌入等方式,加大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力度[2]。

1.2 跨境新商業精英人才培養需要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國內中小型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生產制造企業開始涉足跨境出口B2B、B2C 業務,跨境電子商務及其下游服務產業(跨境物流、國際市場營銷、跨境供應鏈金融等)的人才缺口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023 跨境電商人才戰略白皮書》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達15.7 萬億元,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人才需求缺口不斷擴大,為人才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機遇[3]?!丁笆奈濉彪娮由虅瞻l展規劃》顯示,跨境電商從業人員呈遞增趨勢,到2025 年將增長至7 000 萬[4]。

1.3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需要

2019 年 12 月,高等職業教育首輪“雙高計劃”建設院校名單正式確定,哈職院作為市政府直屬的一所公辦綜合性高等職業院校,重點服務地方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被教育部、財政部列入第三類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電子商務專業群作為學?!半p高” 建設兩大集群之一,建設目標是將專業群建設成為國際知名度高的跨境商貿精英人才培養專業群。俄速通集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服務企業,其業務范圍涵蓋跨境物流、跨境電商運營,已同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哈爾濱商業大學共建兩所產業學院,匯聚產業教育雙重資源優勢,創新專業的跨境電商產教融合服務體系。以黑龍江省商務廳、教育廳為引領,依托黑龍江數字貿易產教聯盟的行業資源和俄速通在跨境新商業及跨境供應鏈貿易及金融領域全國領先的產業優勢,借助哈職院國內一流的辦學實踐、優秀的師資隊伍與先進的教育理念,政行企校四方共建數字貿易生態產業學院。

2 數字貿易生態產業學院建設的基本思路

2.1 產業學院建設理論基礎

國外產業學院發展比較成熟且成效顯著,美國、德國和日本等職業教育較為發達國家的產業界和商業界都會與職業學校開展緊密合作,通過聯合辦學、訂單班等多元方式資助職業教育發展。英國斯旺西大學校長理查德· 戴維斯在第四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上提到,與產業的互融互通對于一個大學或學科的發展非常重要。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以及對國外產業學院建設成功經驗的借鑒,高職院校也采取了很多創新措施。馬慧蓮(2023)總結我國產教融合實踐探索先后經歷了三種形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關系模式、教育與生產的交叉制度創新模式[5];曹樹新(2023)提出了跨境電商產業學院同“課崗證賽”融通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6];蔡元萍(2021)提出了依托產業學院打造高水平電子商務專業群,“政行企?!彼姆焦步〝底仲Q易生態產業學院的基本思路,為黑龍江省自由貿易區建設與哈爾濱跨境電商試點城市建設提供科學研究服務與跨境精英人才支撐[7];于振邦(2021)提出產教融合機制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構建跨境電商專業集群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推動多主體協同育人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有利措施[8]。這些文獻對產業學院建設的理論基礎進行了初步研究,并總結了實踐經驗。

2.2 產業學院建設原則

根據學?!半p高計劃”電子商務專業集群建設要求,校企雙方以“雙主體”“共建、共享、可持續”為原則建設數字貿易生態產業學院。校企雙方共同投入,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模式,打造“人才發展共同體”和“校企命運共同體”,抓住共同利益點,互惠共贏;形成“校企聯動、產教融合、行業引領、政府主導”的新生態教育模式,培養具有跨境數字貿易全產業鏈實踐技能的復合型技術技能創新型人才,為黑龍江省的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撐,服務哈爾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黑龍江自貿區建設,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2.3 產業學院建設體制機制

2.3.1 實施“五位一體”深度合作模式

積極探索產教深度融合模式,創新校企合作舉措,哈職院作為黑龍江省數字貿易產教聯盟副理事長單位,通過聯盟在對接黑龍江省戰略新興產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俄速通集團是聯盟成員之一,哈職院與其展開深度合作,政行企校四方共建數字貿易生態產業學院。行、企、校三方構建了“專業共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深度全方位合作模式,采取學院投入場地、設備、資金、教師、課程、資源等,企業投入資金、設備、技術等,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

2.3.2 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全面銜接

產業學院按照“雙主體、共建設、同發展”的方式開展合作,做到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9]。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共建;對接企業崗位要求、國家職業標準、“1+X”證書標準等,構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建立特色評價系統;校企共組教學創新團隊,共同進行橫向課題研發、對學生開展就業創業輔導、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實現教學與社會人才需求直接對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形成了“四鏈融合共生,培育跨境商才”的新型商科特色產業學院模式(見圖1)。

圖1 “四鏈融合共生,培育跨境商才”模式示意圖

2.4 產業學院建設機構設置

校企雙方共同規劃建設數字貿易生態產業學院,共同制定管理制度,設立單獨的管理機構和實施團隊。學校主管領導親自牽頭,成立專門的項目組,并任組長,俄速通企業高管擔任副組長,校企全面負責本項目的建設和運行。項目組設置在校園內,同時在中國云谷俄速通辦公大樓設置教師企業工作站作為專門的辦公機構和場所。制度保障方面,雙方基于長期合作、平等互信的基礎,簽署校企合作戰略協議,明確雙方權利與義務,制定合作戰略進程表,明確項目推動時間與計劃。人員團隊保障方面,合作期內俄速通集智派駐專業的駐校團隊,全力支持項目的建設、運行和維護,同時,俄速通集團各子公司、業務部門,全力配合項目落地。

3 數字貿易生態產業學院建設的路徑探索

3.1 打造數字共享型生產實踐基地

產業學院通過校企緊密對接,充分利用行業龍頭俄速通集團的優質資源,共建開放共享、功能集約、高效運行的跨境電商綜合實踐工場實訓基地,實現學生所學的技能與企業的需求無縫銜接,有效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四鏈的有機銜接。校內生產實踐基地建設以數字技術、開放共享、校企共建為指導思想,面向產業學院內所有專業。購入各類虛擬仿真教學設備,建成集智能化、數字化、產學研用等功能一體化的實踐基地,實現信息點全覆蓋,建設與專業群教學配套的信息化實訓資源平臺。引進了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先進技術、由企業提供真實的跨境電子商務實踐項目,營造職場氛圍,可有效幫助學生將書本上的跨境電商知識向實踐中的應用技能遷移和過渡。同時運用先進的增強現實(AR)設備,使學生獲得沉浸感和職場代入感,全面提升學生跨境電商的實踐能力和實操技能。

3.2 提升特色專業群建設質量

依據電子商務行業和產業發展前沿趨勢,引入行業標準和企業資源積極開展悉尼協議專業認證,探索職業教育本科、高本貫通專業創新發展的建設路徑,提高專業建設標準化、國際化水平。構建課程體系推進課堂改革,開設“電子商務視覺設計與營銷”“跨境電商營銷策劃”“商務文案策劃與撰寫”“跨境電子商務客戶服務”“‘1+X’ 網店運營與管理”“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 等6 門核心課程,以及國際商務禮儀與跨文化交流、國際貿易實務等2 門拓展課程。在教學方法中融入成果導向教學理念,用頭腦風暴法突破重點,用小組探究法解決難點;在教學評價上采用學生、教師、企業多元評價的考核方法,著力打造產業學院“金課堂”。

3.3 打造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以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專業建設為根本目標,依托特色產業學院,探索校企人才雙向流動機制,推進實施校企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互聘共培”體系,按照“校企雙能、專兼結合”的思路,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打造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水平雙師團隊。圍繞“數字貿易生態產業學院”制定專業教學創新團隊規劃,明確團隊建設目標、任務與舉措、建設進度、保障措施和考核評價;通過組織開展研修培訓,提升專業教師在數字貿易領域與專業前沿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從而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技能。俄速通企業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崗位、技能競賽培訓、就業創業指導,為教師提供師資培訓、掛職鍛煉、橫向課題研發等機會,由俄速通企業制定專門培養方案,每年至少培養雙師型教師5~7 人。

3.4 搭建“產學研用”跨專業實踐教學服務平臺

根據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特點,數字貿易行業發展和真實數據案例重構虛擬仿真實驗內涵,依托黑龍江省數字貿易產教聯盟,校企雙方聯合研發建設智能化技術技能綜合服務平臺。平臺涵蓋了跨境電商大數據綜合服務和跨境物流綜合服務兩大系統,依托前沿科技裝備,將AR、VR 等虛擬體驗技術融入實踐教學,以智能感知設備、企業管理軟件等為教學工具,以數字貿易崗位工作內容、用人標準為培養路徑,全面提升學生的崗位綜合能力素質。校企雙方聯合成立研發中心,搭建產學研服務平臺。開展橫向課題研究,進行產品研發、成果轉化、技術服務等工作,形成了智能化技術技能綜合服務平臺模式(見圖2)。

圖2 智能化技術技能綜合服務平臺模式圖

3.5 校企共建共享型教學資源庫

組建資源建設團隊,制訂資源建設方案,按照“校企融合、共建共享、邊建邊用”建設思路根據電商產業鏈崗位群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流程,與企業合作利用現代化網絡資源開發課程標準、教學課件、電子教案、習題庫、案例庫、微課、動畫、實訓操作指導書等教學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校企共同編撰崗位工作手冊,編寫工學結合教材,建設在線開放課程、智能實訓平臺等數字化資源,教學資源不僅用于專業教學,也用于企業員工培訓,真正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構建“課崗對接”的課程體系、打造跨境電商專業的課程標準、開發新形態教材、精品課專業建設(見圖3)。

圖3 資源庫建設示意圖

4 結語

為精準助力黑龍江省自由貿易區建設,推進區域經濟產業升級,實現政、行、企、校深度融合,對接“職教本科”教育建設,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與俄速通集團共建“數字貿易生態產業學院”,探索企業優質服務與學校高質量人才培養的深度融合路徑。產業學院將企業資源和學校資源整合在一起,真正踐行產教融合理念,在打造“三體型”教學團隊、跨境電商實訓基地建設、智能化技術技能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教學資源庫建設、橫向課題研發、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力爭打造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的典范,達到社會、學校、企業、學生四方共贏的效果。

猜你喜歡
產教跨境校企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跨境支付兩大主流渠道對比談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銀企直聯
關于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的幾點思考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