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雙向康復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Ⅱ期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

2024-01-05 06:07金瑩瑩黃蓓蕾
中國鄉村醫藥 2023年24期
關鍵詞:出院心肌梗死心臟

張 蕓 金瑩瑩 黃蓓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搶救后病情相對穩定出院至病情穩定性完全建立時間為5 ~6 周,為亞急性期心臟康復(也稱Ⅱ期)?!豆谛牟】祻团c二級預防中國專家共識》中明確指出,患者在進入急性心肌梗死Ⅱ期階段后必須接受較長時間的心臟康復,而受限于我國醫療條件以及患者意愿等因素影響,心臟康復階段普遍以居家康復為主,建立起長期、科學、有效的心臟康復督導模式成為學界探討的熱點[1]。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迅速崛起,2020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就發布了針對“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指導文件,其中明確了“五個一”行動計劃。本科室課題小組從地方實際情況出發,經頭腦風暴討論后,最終確定“互聯網+”雙向康復模式并試行改善急性心肌梗死Ⅱ期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與分組

選取我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接診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患者114 例。納入標準:符合歐洲心臟病學會制定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關診斷標準;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分級Ⅰ~Ⅱ級;達PCI 手術指征,且手術成功;康復危險評分為中低危;年齡18 歲以上。排除標準:確診為心肌梗死,但未接受支架植入術,或二次及以上支架植入;合并其他嚴重臟器功能衰竭、精神認知功能障礙、肢體功能障礙、無法完成康復訓練等,無法配合回院評估;存在高血壓危象、心源性休克等。本方案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57 例。

1.2 干預方法

兩組均接受Ⅰ期康復干預。出院后,對照組予常規健康教育及跟蹤隨訪模式,指導患者進行院外的Ⅱ期心臟康復,即出院前發放宣教手冊,指導患者定期到院接受隨訪檢查,督促患者按要求完成Ⅱ期心臟康復,每月隨訪1 次,掌握患者康復情況并給予指導。試驗組在完成Ⅰ期康復后,為患者提供“互聯網+”雙向康復督導模式。① 在科室內選取醫師、護士各1 人及“微脈醫生”小助理組建起Ⅱ期心臟康復管理團隊;在科室公眾號中建立心肌梗死知識庫,內容包括Ⅱ期心肌梗死康復患者的疾病宣教、用藥指導、康復運動、飲食管理、生活建議等方面,并根據患者運動康復的危險分層進行風險評估,要求患者每天在公眾號留言打卡。② 小助理主要以胡大一教授心臟康復“五大處方”為基礎,對藥物處方、運動處方、心理處方、醫養處方、戒煙處方的相關研究成果和科普知識進行收集整理,每天兩次以微信(包含圖片、文字、小視頻等)或短信方式推送,提醒患者堅持用藥、運動,以督促、鼓勵患者每日遵循醫囑堅持康復治療[2]。③ 醫生負責制定并調整患者診療計劃,通過心臟康復評估相關量表及實驗室指標綜合評價患者的心理和機體功能狀態變化,及時調整服藥方案及個性化運動方案,并為患者答疑解惑。④ 護士負責個性化隨訪,提醒患者于出院后1、3、6 個月回院評估生活質量。責任護士邀請患者入病友群,通過病友群、同伴之間交流互相鼓勵和學習知識?;颊叱鲈汉罂赏ㄟ^微信平臺與心內科??谱o士、醫生進行在線咨詢,24 h 內解答。護士根據患者情況及時評估其運動后的心率比變化及勞累程度的分級(Borg 分級),及時聯系醫生,幫助患者改變不良生活方式。

1.3 觀察指標

采用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評估患者出院后不同時間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五個維度,分別為軀體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發作頻率、心絞痛穩定程度、認知程度、治療滿意度等,共19 個條目。標準積分 = (該項目實際得分-最低得分)÷(該項目最高得分-最低得分)×100%,各維度分為100 分,標準分越高表示機體功能狀態和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年齡、SAQ 評分)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性別、病變血管分布)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34 例(59.6%),女23 例(40.4%);年齡平均(67.6±11.1)歲;病變血管:單支35 例(61.4%),多支22 例(38.6%);試 驗 組:男35 例(61.4%),女22 例(38.6%);年齡平均(66.9±10.8)歲;病變血管:單支33例(57.9%),多支24 例(42.1%)。兩組性別、病變血管分布、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 0.04、0.15,t= 0.34;P>0.05)。

2.2 兩組出院后不同時間生活質量比較

由表1 可見,隨著患者出院時間的延長,兩組SAQ評分均呈逐漸升高趨勢。出院后第1、3、6 個月試驗組SAQ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出院后不同時間生活質量比較 (分,)

表1 兩組出院后不同時間生活質量比較 (分,)

組 別 例數 1 個月 3 個月 6 個月對照組 57 52.4±11.2 55.9±12.1 62.4±12.9試驗組 57 56.8±11.6 64.6±12.9 71.3±13.6 t,P 2.09,<0.05 3.71,<0.01 3.62,<0.01

3 討論

PCI 雖能大幅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但術后健康管理現狀并不夠理想。調查顯示[3],出院1 個月后近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遵醫囑服藥,出院1 年后僅21%患者達到了收縮壓<140 mmH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8 mmol/L、戒煙、運動康復的治療目標,患者依從性較差,嚴重影響心臟康復效果。同時,遠程監控指導輔助居家心臟康復之勞,能夠改善心肺功能,從而增強運動功能[4]。在國家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的趨勢下,進一步優化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全程管理,積極推動“互聯網+家庭康復”成為急性心肌梗死PCI 后康復治療的重要趨勢,可使Ⅱ期患者生活質量與防控策略的改善更規范合理。

我科結合心肌梗死Ⅱ期患者康復的實際需求及具體特征,依托于互聯網平臺以數據智能作為核心構建起醫院-家庭的雙向康復模式。這主要是由于“互聯網+”雙向康復模式轉變了傳統單向交流模式,形成更科學的反饋與評價機制,讓患者即便是居家也能夠與護理人員交流,增強患者依從性[5]。將院內Ⅰ期康復延續到院外Ⅱ期康復,通過微信(或短信)的每日推送及打卡措施調動患者積極性,提高參與度?;ヂ摼W系統服務可為患者量身制定最佳鍛煉方式,護士可及時評估患者運動后的心率比變化及勞累程度的分級,幫助其改變不良生活方式[6]。護士及小助理在線的個性化隨訪可監督患者開展鍛煉,促進早日康復。本文結果顯示,出院后第1、3、6 個月試驗組SAQ 評分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Ⅱ期患者康復干預期間提供“互聯網+”雙向康復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方案也有一定的局限性:① 樣本量偏少,且隨訪時間較短;② 探討的影響因素局限于本地區人口學與本科室的疾病特征。未來研究可延長追蹤時間,并考慮心理及社會因素在心肌梗死患者運動依從性變化中的作用。

猜你喜歡
出院心肌梗死心臟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個月后復診結果分析
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療效觀察
心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護理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有八顆心臟的巴洛龍
中醫藥防治心肌梗死:思考與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作用研究
302例軍人傷病員出院跟蹤隨訪的報告
自我保健在預防心肌梗死復發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