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茱萸貼敷內關與足三里穴聯合按摩對晚期腫瘤患者重度癌性疼痛的干預效果

2024-01-05 06:07王培培周健男劉云云
中國鄉村醫藥 2023年24期
關鍵詞:內關癌性吳茱萸

王培培 周健男 魏 瑩 劉云云

癌性疼痛是惡性腫瘤的常見伴發癥狀,嚴重者會對腫瘤患者接受、完成治療、預后恢復、生活質量等諸多方面造成不利影響。中醫治療癌性疼痛具有藥效可持續、無成癮性、無耐藥性等優點。本文觀察吳茱萸貼敷內關與足三里穴聯合按摩輔助干預對晚期腫瘤患者重度癌性疼痛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與分組

選取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城北院區老年康復科2020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的晚期腫瘤重度癌性疼痛患者100 例。納入標準:初診患者,符合晚期腫瘤重度癌性疼痛標準[1];年齡≥18 歲,疼痛部位較明確,局部皮膚無破潰、炎性等。排除標準:近兩周內接受過相關干預;妊娠或哺乳期;對所用藥物及其敷料過敏等。本方案經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IIT-20230309-0035-01),患者知情同意。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 例。

1.2 干預方法

1.2.1 常規規范化癌性疼痛治療及護理干預

常規監測和記錄患者生命體征,并給予飲食護理指導。規范化癌性疼痛治療及護理:通過患者的臨床資料評定疼痛,記錄疼痛性質、部位、時間、緩解方式等,確定個體化治療及護理方案。遵醫囑輕中度癌性疼痛者口服磷酸可待因片,重度癌性疼痛者口服硫酸嗎啡控釋片,均30 mg/次,2 次/d。護士配合醫生為患者和家屬普及疾病、治療相關的健康教育知識;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轉移注意力,協助其宣泄情感、不良情緒。每周電話隨訪1 次,干預周期為4 周。

1.2.2 觀察組在上述干預基礎上增加吳茱萸穴位貼敷及按摩

清潔內關、足三里穴所在的皮膚表面,取吳茱萸藥粉6 g,加入少量蜜糖調成糊狀,涂抹于敷貼的內面。將其固定于內關、足三里穴上,稍按壓直至患者出現酸、脹、麻為宜,5 min/次,1 次/d,3 d 更換一次敷貼。干預周期為4 周。

1.3 觀察指標

兩組癌性疼痛干預效果、對護理滿意度、延遲性惡心嘔吐發生率,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心理狀態,評分越高表示抑郁、焦慮程度越嚴重。對護理滿意度:由患者根據自主意識評價,滿意與一般合計為總滿意。

1.4 癌性疼痛干預效果評定標準

痊愈:患者自覺無疼痛,與疾病前狀態一致。部分緩解:患者自覺疼痛感明顯減輕,能正常生活,睡眠、飲食不受影響。輕度緩解:患者自覺疼痛感有所減輕,但持續存在,不能正常生活,睡眠、飲食受影響。無效:患者自覺疼痛、睡眠、飲食等無改善,甚至加重。痊愈和部分緩解合計為總有效。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年齡、癌癥病程)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性別、疾病類型)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性別、年齡、癌癥病程、卡氏評分、疾病類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2.2 兩組癌性疼痛干預效果比較

觀察組干預有效率為96.0%(48/50),高于對照組的78.0%(39/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7.16,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癌性疼痛干預效果比較 [例(%)]

2.3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SDS、SA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SDS、SAS 評分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

表3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

組 別 例數 SDS 評分 SA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50 54.9±5.0 50.6±3.2 52.7±4.2 48.6±3.1對照組 50 55.1±5.1 53.2±3.7 52.6±4.2 50.7±3.3 t,P 0.20,>0.05 3.76,<0.01 0.12,>0.05 3.28,<0.01

2.4 兩組延遲性惡心嘔吐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延遲性惡心嘔吐發生率6.0%(3/50),對照組22.0%(11/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5.32,P<0.05)。

2.5 兩組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護理總滿意度100%(50/50),高于對照組的90.0%(45/5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3.37,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3 討論

對于癌性疼痛的治療西醫主要依據《癌癥病人三階梯止痛療法指導原則》,給予長期、大量使用鎮痛類藥物,但可產生依賴性及耐藥性。解熱鎮痛類藥效因人而異,可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改善患者軀體疼痛,但無法根除。

癌性疼痛產生的病機是機體全身的氣血運行不暢,瘀堵血脈所致。故中醫學對疼痛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治則[2],可采用中藥方內服、中藥外敷、按摩和針灸等手段。穴位貼敷藥物是中醫常用的外治止痛法,藥物的有效成分直接刺激、作用于穴位體表皮膚,經透皮吸收進入體內,發揮止痛療效。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癌性疼痛干預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癌性疼痛可能與病情、環境、心身狀態等因素有關,應遵循綜合性的治療原則。在常規規范化癌性疼痛治療及護理基礎上,加用吳茱萸貼敷內關與足三里穴聯合按摩。干預后觀察組SDS、SAS 評分及對護理總滿意度優于對照組。筆者分析:穴位貼敷中藥療法是通過藥物刺激外在的體表穴位調理機體內在臟腑的功能,操作簡單,可根據病情實時調整貼敷藥物。吳茱萸對胃腸道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3],既可溫中、散寒、理氣、止痛,還可促進胃腸蠕動。二者對于癌性疼痛患者的心理有良好的疏導和安慰作用。此外,觀察組延遲性惡心嘔吐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常規規范化癌性疼痛治療及護理基礎上,加用吳茱萸貼敷內關與足三里穴聯合按摩,可減輕晚期腫瘤患者癌性疼痛程度,改善不良情緒,減少延遲性惡心嘔吐的發生,提高患者對護理滿意度。

猜你喜歡
內關癌性吳茱萸
華蟾素膠囊治療癌性疼痛患者的臨床觀察
重刺內關穴治療頑固性呃逆例
大花吳茱萸果實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吳茱萸化學成分
內關配伍古代文獻病普分析
麝蟾鎮痛膏治療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統評價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療癌性疼痛38例
中醫護理干預控制癌性疼痛的應用
吳茱萸敷腹治療嬰幼兒腹瀉及護理69例
吳茱萸臍敷治療女大學生原發性痛經6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