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針灸聯合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肩袖損傷效果觀察

2024-01-05 06:07魏袁曄陳順喜
中國鄉村醫藥 2023年24期
關鍵詞:肩袖活動度肩關節

魏袁曄 陳順喜 余 靜

肩袖損傷是導致肩關節疼痛及功能障礙的常見原因,急性損傷通常是由創傷直接引起,慢性損傷多繼發于肩關節周圍附件退變和慢性勞損[1]。筆者采用溫針灸聯合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肩袖損傷,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與分組

選取我院2020 年6月至2022 年10月收治的肩袖損傷患者96 例。納入標準:肩關節疼痛、無力、活動受限癥狀≥1 個月;經肩關節MRI 檢查顯示肩袖部分斷裂,撕裂范圍≤1 cm,適合保守治療。排除標準:肩袖撕裂范圍>1 cm,肩袖肌腹脂肪化及萎縮程度>50%,合并肩關節脫位、骨折、腫瘤等,合并其他臟器嚴重疾病,妊娠或哺乳期。本方案遵循《赫爾辛基宣言》原則,患者知情同意。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 例。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指導患者取健側臥位或坐立位,醫師將兩手分別放置在患者肩峰和肩胛下角處,使肩胛骨上提、下降、前伸、后縮、上回旋、下回旋,然后使盂肱關節向頭端、尾端、前后滑動,使肩鎖關節向前滑動,最后向后、上、前、下滑動胸鎖關節。以上操作均在患者能耐受的范圍進行,每個動作均操作5 次,每次至少持續6 s。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溫針灸治療,取肩髃、肩髎、肩貞穴。囑患者取端坐位,腧穴部位消毒,手持一次性毫針(0.25 mm×40 mm),直刺入皮膚1.0 ~1.2 寸,行針得氣后將長約20 mm 的艾條段插在針柄上點燃進行艾灸,用隔熱墊以防燒傷,每次治療20 min。兩組均每日治療1 次,每周5 次,共4 周。

1.3 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治愈:肩關節疼痛消失,活動正常,功能恢復;顯效:肩關節疼痛明顯減輕,活動正常,功能基本恢復;有效:肩關節疼痛有所減輕,活動功能均有所改善,但仍受限;無效:肩關節疼痛、功能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臨床治愈、顯效、有效合計為總有效。

1.4 觀察指標

① 肩關節活動度:用量角器對患者肩關節前屈、外展、后伸、內旋、外旋活動度進行測量。② 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范圍0 ~10 分,評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嚴重。③ 肩關節功能:采用美國加州大學肩關節評分(UCLA),包括疼痛、功能活動、前屈活動度、前屈肌力和滿意度5 個方面,總分35 分,評分越低表明肩關節功能越差。④ 生活活動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包括進食、穿衣、洗澡、修飾等方面,滿分100 分,評分越低表明生活活動能力越差。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年齡、病程、肩關節活動度、VAS 評分等)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性別、損傷部位、總有效率等)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5 例(52.1%),女23 例(47.9%);年齡20 ~69 歲,平均(42.0±10.1)歲;病程平均(11.1±3.5)個月;損傷部位:右肩30 例(62.5%),左肩18 例(37.5%)。觀察組男26 例(54.2%),女22 例(45.8%);年齡19 ~66歲,平均(45.3±12.8)歲;病程平均(10.5±4.0)個月;損傷部位:右肩28 例(58.3%),左肩20 例(41.7%)。兩組性別、損傷部位、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 0.04、0.17,t= 1.40、0.78;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肩關節活動度比較

由表1 可見,治療前兩組肩關節活動度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肩關節活動度均較前改善,且觀察組前屈、外展、外旋活動度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UCLA 評分、ADL 評分比較

由表2 可見,治療前兩組VAS 評分、UCLA 評分、ADL 評分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VAS 評分、UCLA 評分、ADL 評分均較前改善,且觀察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UCLA 評分、ADL 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UCLA 評分、ADL 評分比較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 評分、UCLA 評分、ADL 評分比較 ()

組 別 例數 VAS 評分 UCLA 評分 ADL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8 5.0±1.2 1.8±0.5 18.7±3.9 29.5±5.6 79.7±6.1 96.4±8.7對照組 48 4.9±1.1 3.8±0.7 19.3±3.1 24.9±4.5 80.4±7.2 88.7±6.5 t,P 0.43,>0.05 16.11,<0.01 0.83,>0.05 4.44,<0.01 0.51,>0.05 4.91,<0.01

2.4 兩組療效比較

由表3 可見,觀察組總有效率(95.8%,46/48)高于對照組(81.3%,39/4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5.03,P<0.05)。兩組治療期間均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

表3 兩組療效比較 [例(%)]

3 討論

肩袖指包繞肱骨頭周圍的腱性組織,在維持肩關節穩定和功能活動中發揮關鍵作用,該組織的止點為腱索,血供較差,較易損傷。非手術治療是中小型肩袖損傷的首選方案,常見療法包括物理療法、手法治療、關節內注射藥物、中醫療法等。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與傳統關節松動術均以生物力學原理為基礎,通過微小活動糾正關節面錯位,恢復關節正常解剖位置,改善關節活動障礙,緩解關節疼痛;但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強調關節內的持續滑動結合關節生理活動,需要患者主動參與到肩關節的運動控制,在患者疼痛耐受范圍內進行動態調整肩關節的活動,避免繼發性損傷,故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更易被患者接受,安全性更高[2]。

肩袖損傷屬中醫“肩痹”“筋傷”等范疇,多因年老體虛、勞傷筋骨、外傷或感受風寒濕邪等導致肩部經絡氣血瘀滯,臨床治療多用行氣活血化瘀之法。溫針灸是我國傳統特色療法,是針刺與艾灸相結合。針刺具有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行氣活血的作用,可減輕組織水腫,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并能通過抑制炎性因子表達及促進內源性阿片肽分泌等途徑發揮鎮痛效應。一項Meta分析顯示針刺治療肩袖損傷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療效顯著[3]。艾灸溫經散寒,艾灸溫熱及輻射效應傳導可加快機體組織血液循環,對神經功能進行刺激調節,降低神經末梢感受器興奮性,提升疼痛閾值,發揮鎮痛消炎作用[4]。本文針刺取穴選用肩髃、肩髎、肩貞三穴,此三穴所屬手三陽經脈均循行于肩部,將溫針灸刺激施于此三穴可促進肩部經絡氣血疏通。

綜上所述,溫針灸聯合Mulligan 動態關節松動術治療肩袖損傷效果滿意,能有效緩解患者肩關節疼痛,改善肩關節功能,提高生活活動能力。

猜你喜歡
肩袖活動度肩關節
肩關節鏡術后進行肩關節置換術感染風險高
肩袖肌群訓練聯合電針對肩袖損傷的療效
NLR、C3、C4、CRP評估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的比較分析
能量多普勒評價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的價值
網球運動員肩袖損傷的生物力學分析
重新認識肩關節骨折脫位
肩袖損傷的診斷與治療
MRI及三維超聲對肩袖損傷診斷方法的比較
肩關節生物力學
辨證治療肩關節周圍炎4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