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視閾下日常生活中節能減排的調查研究

2024-01-05 06:51王志兵郝英娥朱曉慧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節約民眾垃圾

王志兵,郝英娥,朱曉慧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

我國已明確提出“雙碳”的目標、愿景:我國將在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后不再增長;在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排放的碳”與“吸收的碳”相等。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從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兩個方面著手?!熬G色消費”直指民眾的日常生活,所以叫“綠色低碳全民行動”[1]。

“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是國務院文件《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提出重點實施的“碳達峰十大行動”之一。最新國家發改委報告顯示,“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成效明顯”。本調查旨在通過一定數量樣本的調查分析,詳細描述這一行動進展,并從中發現問題,為進一步推進“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提供參考。

一、調查工作概況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一直比較重視節能減排教育工作,也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歷年大學生節能減排作品競賽活動。在這一背景下,本團隊小組成員一直比較關注網上的節能減排方面的調查資料,發現不少學校有關于大學生節能減排意識與行為的調查[2-3],網上也有關于我國民眾節能減排意識與行為的調查[4-5],但是專門針對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減排意識與行為展開的調查工作還較少有人做。為此在本學期初確定了這一調查的主題。并從3 月10 日起開始了這一調查,到4 月27 日基本完成全部的調查資料搜集任務。在歷時48 日的調查過程中得到了學校領導、老師、同學的大力支持,在入戶訪問的過程中許多同學的家人、親友也給予了熱情地幫助。

(一)樣本選取與調查方法

調查目的是要準確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減排情況、發現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最熟悉的學校為“點”,以蹲點調查作為基本調查方法,并且用它貫穿這次調查活動的始終。同時,為增強樣本的代表性,讓調查的結果能反映全省以至全國的普遍情況,也適當做了“面”的調查:包括學校周邊訪問,包括通過電話等通訊工具訪問親友,還包括相當數量的網上文案調查。

在文案調查方面,主要分兩個階段進行:調查前階段,從互聯網上或通過其它途徑搜集、閱讀比較典型的關于節能減排的調查或文件、論文,在這一過程中共搜集、閱讀到比較有參考價值的相對完整的文檔103 份。調查結束分析調查數據階段,重點研讀了關于節能減排的文件、調查報告、論文,共計25 份。

此外,本研究還就有關節能減排政策情況、技術問題,訪問了學校有關領導及政府有關部門工作人員,他們很熱心地作了解答。

(二)調查表的設計和資料的整理分析

為搜集第一手資料,主要設計了“關于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減排的調查”的調查表,一是電子版,上傳問卷網,供網上調查用;二是紙質表,供入戶調查使用。調查結束,共計收到1218 份網絡調查材料及75份入戶調查材料。

在調查表中共設計了三大類共19 個問題。第一類,前4 個問題,是了解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第二類,中間10 個問題,是關于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減排的意識;第三類,后5 個問題,是關于日生活中節能減排的行為。第二類、第三類問題內容密切對應,都主要圍繞日常生活中的節能節電、節水、節約木材、減排、垃圾分類五個方面進行。為了增強普通民眾的易讀性、易操作性,對問卷進行了處理,本研究全部問題都是單選、必答問題。

入戶調查材料最后也被輸入問卷網,所有數據都用問卷網工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主要為單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同時也用到雙變量的相關分析等。

二、日常生活中節能減排的情況統計及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深切感受到了我國社會的巨大進步,也深深體會到節能減排工作對于我國國計民生的重要作用。這次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民眾已普遍具有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節能減排的意識,并能較好地實施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減排行為。調查數據具體地詮釋了國家發改委的結論--“綠色低碳全民行動成效明顯”。詳細數據如下。

(一)民眾能較好地注意節能節電

節能減排首先是節約能源。日常生活中使用能源主要是為了烹飪、取暖降溫、照明、出行,雖然還有用煤氣、原煤、甚至農灶柴火獲得能源的做法,但現在代表性的能源是電。所以選擇“隨手關燈”作為節能意識、行為的代表。調查顯示:93.58%的人意識到要隨手關燈(見圖1),并且有差不多的人能夠這樣行為(見圖2)。剩下的人并不全是沒有節能的意識、行為,部分人是因為忽視了“隨手關燈”的節能作用或者在行為上跟不上意識。

圖1 日常生活中怎樣節約用電

圖2 日常生活中是否隨手關燈

(二)民眾能較好地注意節水、合理排放污水

節能減排其次是減少污染物排放。日常生活中用水,不僅關系到節能問題,還涉及到污染物的排放問題,考慮水的廣泛用途和滲透性,節水、合理排放污水在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本研究選擇“隨手關水龍頭”作為這一點的代表。調查顯示:78.89%的人意識到要隨手關水龍頭(見圖3),92.73%的人能夠這樣行為(見圖4)。二者數據有一定的差距,分析原因應該是在“意識”調查時有三個干擾項,當問到“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可以節約用水”時,少數人選擇了其他項,原因并不是沒有節水意識。

圖3 日常生活中怎樣節約用水

圖4 日常生活中是否隨手關水龍頭

(三)民眾能較為地節省木材

節約木材,保護綠色資源,也是節能減排的重要工作。日常生活中節約木材最突出的成績是農村柴火灶的淘汰,城市生活中煤炭、木炭使用的銳減。但是對于一般民眾來說,現在用“節約用紙”最能考驗其節能減排意識、行為。調查顯示:45.78%的人意識到要節約用紙(見圖5),86.17%的人能夠這樣行為(見圖6)。二者數據有較大的差距,分析原因應該是在“意識”調查時有三個干擾項,當問到“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可以節約木材”時,不少人選擇了其他項,而選擇其他項并非沒有節能減排意識。

圖5 日常生活中怎樣節省木材

圖6 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用紙

(四)民眾大都有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意識

汽車尾氣排放,不僅污染空氣,而且同時消耗能源,這已經是社會共識。調查顯示:83.76%的人能夠做到盡量少開車、打車,而是選擇公汽,或者騎行。比預想的數據更樂觀,可能與樣本主體非富有人士有關。

圖7 日常生活中是否坐汽或騎行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五)對于日常生活,多數民眾具有垃圾分類處理的意識并能實施相應的行為

經過我國各級政府和工作人員的宣傳,垃圾分類收集、處理也已經是社會共識。調查顯示:63.65%的人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這一數據在統計的五個方面處末位,這可能與垃圾分類的復雜性有密切關系。這一塊應是目前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減排的薄弱環節。

圖8 日常生活中是否分類收集并處理垃圾

三、日常生活中節能減排存在的問題

(一)民眾的節能減排意識和行為都有進步空間

全部調查數據向我們表明,雖然日常生活中的技能減排成績明顯,但是我國民眾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減排工作還有進步空間[6]。

(二)一些民眾對于如何節能減排,認識不足,做法錯誤

比如節水“意識”,調查時有三個干擾項,當問到“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可以節約用水”時,少數人選擇了“隨手關水龍頭”之外的其他項,其他項不是都不正確,但將它們置于首位就不妥,將“少喝水”置于首位更是荒唐。

再比如節約木材“意識”,調查時有三個干擾項,當問到“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可以節約木材”時,不少人選擇了“節約用紙”之外的其他項,選其他項并非表明沒有節約木材的意識,但將它們置于首位會出現一些問題:做房子不是普通民眾日常事務,不用木桿鉛筆可能做不到(多數鉛筆都是木桿的),不用一次性筷子也難實施(小餐館就只提供這個)。而各類紙張才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數量龐大,現實浪費驚人[7]。

2017 年時有調查顯示“城市家庭居民對自身家庭用電關注度很低,各類節能知識普遍缺乏”,這一現象到現在還是存在的,情況沒有明顯改善[8]。

(三)節能減排工作的科技含量有待加大

我國經濟發展迅速,雖然一直在節能減排,但有調查顯示我國城鎮居民碳排放總量呈顯著上升的趨勢。經濟增長、生活水平增長,將會促使中國碳排放總量的上升[9]。

這次調查的結果之所以如此“漂亮”,與樣本的生活水平偏下有一定關系。在這次調查中,富有人士只占1.2%,62.4%的人認為自己只是溫飽水平。

如果保持現在的生活方式(主要指科技含量),當人們更富有時,當更多人有更好的小汽車時,當用上了更多的空調時,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減排成績就很難保持了。

(四)垃圾分類是節能減排工作的薄弱點

前面已提到,調查顯示:只有63.65%的人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這一數據在統計的五個方面中處末位,所以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工作是目前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減排的薄弱環節。

四、解決問題的建議

基于以上調查、分析,提出下列建議。

(一)繼續教育并開展具體的節能減排活動

目前我國節能減排成績的取得與政府一直以來的宣傳工作分不開,要保住成績,宣傳工作要繼續,過去很有效果的具體的節能減排活動還要開展,甚至加強,比方“光盤行動”“植樹節活動”等[10]。

同時,民眾關于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減排意識還有提高空間,行為還要進一步引導。這要求今后的宣傳工作,以及具體節能減排活動的設計、發動,要有關于上述“提高空間”的針對性,這樣才能提高效率。

(二)要增加日常生活中科技含量節能減排

一般來說,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著擁有并消耗著更多的資源,資源就意味著能量,消耗多必然排放多。所以,節能減排與提高生活水平是一對矛盾。

但是,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將會有快速的提高。如何保證生活提高的同時,節能減排的成績也提高?這依賴于提高日常生活的科技含量,用更環保的生活用品(如發明新的環保的一次性餐具),采用更有益的生活方式(如減少夜間生活、工作),特別是數字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11]。--利用科學知識、技術獲得的關于節能減排的創新創意發明,如新能源汽車、共享單車、節能燈、太陽能熱水器等,使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進步同時還能節能減排。調查顯示86.4%的人認為,“日常生活的節能減排應加快技術開發”。

(三)適當加強日常生活節能減排的立法

生活中的節能減排,人人有責,富人責任更大。但實際上富有會使人任性,因為生活富裕會使人更容易貪圖舒服、方便,而不在乎小的甚至看不見的節能減排貢獻。在調查中故意設計了“否,又不貴”、“否,方便舒服第一”之類選項,結果中有人選擇這些選項,相信在富有人士中選擇這些選項的人會較多。因此,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隨著將來富人群體更加龐大,適當的立法工作可能是必要的,即現有的節能減排立法較少涉及個人日常生活中的技能減排。調查顯示,91.34%的人認為國家應該頒布相應的法律來確保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節能減排。

(四)要針對節能減排難點想辦法、抓重點

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等節能減排工作雖早已成為社會共識,但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卻一直進展不大,或者說,沒有根本性的進展。在這方面有宣傳,也有投入,如一般城市小區都有垃圾分類分置的垃圾箱。但效果不佳,與工作力度不夠,花心思太少有關。比方簡單地將垃圾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兩類或四類,普通民眾并不好操作。

嘗試提出解決方案,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工作分步進行:首先簡單一點,只分出電池、玻璃、塑料、紙品等明顯好分類垃圾,下剩不分;接著再分出二批、三批,家庭不容易分的就不分。容易分出的垃圾甚至可以有償收集,因為多數容易分出的垃圾是可以讓工廠回收處理的。這樣做,讓民眾在家里就容易分類收集,在垃圾箱前也容易分類丟棄。這比當前的“可回收”“不可回收”之類的分類好執行得多。

關于調查的補充說明:雖然本次調查總的樣本數足夠(達到1293 份),調查結果基本能反映目前我國社會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減排面貌。但樣本中的富有群體很小,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富有群體的表現才最能隱含未來的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減排要求,所以關于“日常生活中的節能減排”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任重道遠。

猜你喜歡
節約民眾垃圾
兌現“將青瓦臺還給民眾”的承諾
烏克蘭當地民眾撤離
垃圾去哪了
那一雙“分揀垃圾”的手
節約
節約
節約
倒垃圾
倒垃圾
十八屆三中全會民眾怎么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