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江西省檢驗檢測標準體系的建設

2024-01-06 07:27毛煒翔
江西化工 2023年6期
關鍵詞:標準化機構檢驗

毛煒翔

(江西省檢驗檢測認證總院檢測認證技術發展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96)

0 引言

檢驗檢測行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和產業增長點。目前,我省取得省級資質認定證書的檢驗檢測法人機構共1300 多家,營業收入近50 億,檢驗檢測已經成為極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檢測服務水平決定了科技創新水平和產業發展水平,檢驗檢測服務對產業的技術提升、質量保證和降低成本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檢驗檢測標準化的現狀進行綜合分析,提出檢驗檢測標準化發展的啟示。

1 檢驗檢測標準現狀

截至2021 年底,我省共有檢驗檢測機構1459家,較2020 年同期增長11.46%;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合計57.42 億元,較2020 年同期增長13.86%;從業人員30465 人,同期增長8.57%;共擁有各類儀器設備173021 臺(套),同期增長17.49%;全部儀器設備資產原值63.26 億元,同期增長16.60%。2021 年,我省檢驗檢測機構共向社會出具各類檢驗檢測報告9261176 份。

標準決定質量,是引導技術升級、促進科技進步的重要手段,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重視和發展檢驗檢測行業標準化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也必將對檢驗檢測行業產生深刻影響。加快檢驗檢測領域標準的研制、管理、實施以及效果評價,加快推動檢驗檢測行業的應用示范,對保障行業健康穩定發展,推動檢驗檢測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檢驗檢測是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管理和公共事務的重要技術支撐,是承擔檢驗、檢測、檢疫、鑒定、檢查、計量、校準、教學和科研等工作的載體,是國家綜合國力、科技、經濟、軍事能力水平的象征。我國《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到要完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和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試驗驗證等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

2 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放、管、服”政策利好、政府檢驗檢測市場的開放以及事業機構類型檢驗機構逐步走向市場,檢驗檢測機構數量發展迅猛,大批資本和人才投入檢驗檢測行業,檢驗檢測市場的競爭態勢空前激烈。全省檢驗檢測服務業中,小微型檢驗檢測機構仍然占據行業的主體,承受風險能力薄弱。我省檢驗檢測行業與國內同行業相比,仍處于發展的低級階段,在這種激烈競爭的態勢下,問題更加突出,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小散弱”現象突出

我省檢驗檢測機構雖然從數量上來看排在全國中上游水平(全國第13 位),但是從戶均營業收入來看,排在全國倒數第三;從機構人員來看,全省檢驗檢測機構從業人員30 人及以下的有1120 家,占全省機構總數的83.3%;從人均營業收入來看,我省檢驗檢測機構中人數超過100 人的機構人均營業收入為34.4 萬元,而30 人(含)以下的機構人均營業收入僅為10.2萬元,人數較多的機構的營收能力與小微型機構相比有巨大的優勢。小微型機構每年的經營收入除去人員開支外,能夠積累下來用于技術能力改造、提升的十分有限。從各省的經濟條件來看,與我省GDP 相近的省市為遼寧省和重慶市,但全省檢驗檢測機構總營業收入僅相當于遼寧省同期的57.7%,相當于重慶市同期的67.9%,而我省檢測機構家數是重慶市的2.1 倍。與經濟重鎮廣東省相比,全省檢驗檢測行業總營業收入僅相當于其同期的10.2%。我省檢驗檢測機構數量龐大,但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不同檢驗檢測機構與企業各自獨立,不成體系,檢測技術不統一,檢測數據不共享,導致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檢驗檢測實驗室建設標準不統一等,因此檢驗檢測行業的快速發展亟待標準化引領和規范。

2.2 技術能力不強

江西省“2+6+N”現代產業體系中包括VR、移動物聯網、IPv6、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產業。我省絕大部分檢驗檢測機構中的檢測標準、技術和設備的儲備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檢驗檢測項目不能覆蓋產品研發、出廠、銷售所需要的全部項目,新興產業產品不能實現就地檢驗,只能送到外省檢驗,導致本土檢驗檢測機構錯失業務發展機遇。從機構擁有的儀器設備來看,我省平均每家機構擁有102.6臺套、設備原值386.6 萬元,與同期全國檢驗檢測機構平均擁有161.5 臺套、設備原值836.5 萬元相比較,仍有較大差距。從檢驗檢測機構的科研能力來看,2020 年全省開展科研項目的檢驗檢測機構僅有50 家,占機構總數的3.72%。我省檢驗檢測機構共參與科研項目296 個,其中事業單位承擔或完成的科研項目251 項,與檢驗檢測行業被國務院定位于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的地位極不相稱。

2.3 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我省檢驗檢測機構從業人員從學歷層次上看,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總人數比重僅為6.7%,其中超過六成在行政、事業性質機構中工作;而??萍耙韵聦W歷占總人數比重超過一半。由于缺乏培訓標準,檢驗檢測機構技術人員培訓學習和交流機會少,水平不高,存在沒經過相應的培訓或僅進行短期突擊性培訓就上崗的現象。

3 推動檢驗檢測標準工作的建議

3.1 建設檢驗檢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建立江西省檢驗檢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遵循科學合理、規范透明的工作原則,主要承擔檢驗檢測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提出檢驗檢測領域發展規劃,進行相關標準研究,開展標準研制技術審查,反饋標準實施信息,推動建立和完善本專業領域標準體系等一系列工作。委員會應制定、修訂食品檢測技術機構分級建設規范等標準,加強對標準的宣貫、使用和跟蹤評價,加強與其他機構、企業等合作,探索聯合高校開展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的申報準備,培育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1]。

3.2 完善檢驗檢測標準體系

通過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檢驗檢測標準體系,找準檢測領域發展方向,將檢驗檢測服務加快融入江西省“2+6+N”現代產業體系,在有色金屬、節能環保、化工、中醫藥等領域穩步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圍繞中心布局檢測能力,在VR、移動物聯網、IPv6、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產業優勢基礎上開展標準制、修訂。規范檢驗檢測流程、優化檢驗檢測方法、提升檢驗檢測質量[2],搭建檢驗、檢測、標準一體化服務平臺,助力檢驗檢測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見圖1和表1。

圖1 檢驗檢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體系基本框架圖

3.3 強化驗檢測標準實施

圍繞檢驗檢測行業的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突出發揮檢驗檢測標準化的作用,探索開展檢驗檢測標準化試點,強化檢驗檢測標準實施,從建設標準化體系、培養標準化人才、參與制定標準、實施流程標準化、提升品牌價值五個方面著手,努力在檢驗檢測領域標準水平評價、標準宣貫等工作上取得新突破;開展地方標準的驗證、地方標準實施效果評估,構建覆蓋面廣、重點突出、需求引領、動態調整的標準驗證點工作體系;主動服務區域產業發展,做好NQI 一體化服務;挖掘各地方政府系統性、區域性、整體性的服務需求,提供NQI 一體化服務,培育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一體化服務的新主業。

3.4 開展數字化轉型標準制定與實施

加快我省檢驗檢測機構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3],建立江西省檢驗檢測行業公共服務平臺,整合全省各類檢驗檢測機構的優勢資源,積極申請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國家/省級標準驗證點、國家/省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形成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一體化運行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

猜你喜歡
標準化機構檢驗
標準化簡述
2021年《理化檢驗-化學分冊》征訂啟事
對起重機“制動下滑量”相關檢驗要求的探討
標準化是綜合交通運輸的保障——解讀《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關于鍋爐檢驗的探討
臨床檢驗檢驗前質量指標的一致化
一周機構凈增(減)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增倉股前20名
一周機構凈減倉股前2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