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教材夯基礎 立意素養重運用

2024-01-06 21:19張金芳
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課程版 2023年11期
關鍵詞:中考試題學生能力情境創設

張金芳

摘? 要:2023年河北省中考語文試卷堅持命題依據緊跟課標要求、命題方向緊跟課程改革方向走的原則,守穩常,反套路,求創新,以能力立意為主,考查學科核心素養。試卷在強化基礎知識考查的同時,不斷提升考生的閱讀能力,強調教學評一致性,為實際教學指明改進的方向。

關鍵詞:初中語文;中考試題;素養立意;情境創設;學生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32-0007-05

2023年河北省中考語文試卷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自覺滲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啟智增慧功能,考查學生核心素養,引導教學回歸課標、回歸教材、回歸課堂,在試題內容、結構、題型等方面,穩中有變,常中出新,強化“教考銜接”,為初中語文教學起到較強的導向作用。

一、試題特點

(一)素養立意,五育并舉

本試卷基于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和語文課程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以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以及梳理與探究為主線,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設計試卷內容,面向全體考生,突出基礎性,著力五育并舉,考查核心素養。

本試卷植入了愛國主義教育(西柏坡選段)、勞動教育(詩歌默寫)、審美教育(詩歌鑒賞)、科學技術教育(《夢溪筆談》《九章算術》)。詩文考查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學生牢固樹立文化自信;基礎選文溯源革命圣地西柏坡,引導學生緬懷革命先烈、汲取革命力量,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文言文選材豐富,言簡意賅,展現了我國古代精湛的工藝水平和科學技術的智慧結晶,增強了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信心;記敘文引導學生關注科普佳作,感悟科學家探索真理的艱辛和尊重學術的崇高人格。試卷不僅考查了學生初中階段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還使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受到文化熏陶,得到精神滋養,自然而然實現“立德樹人”“以文化人”。

(二)穩中有變,常中出新

1.基礎知識(語言積累與運用部分)??疾樽中?、拼音、查字典、詞語含義、近似詞語區分,關聯詞語搭配、修辭手法等。

2.閱讀鑒賞(閱讀部分)??疾樵娢哪瑢?、常見意象、詩歌情感、字詞鑒賞、常見虛詞實詞、斷句、句子翻譯和文章理解、議論文結構、論據論證、信息提取和概括、記敘文故事情節梳理、語句賞析、細節篩選、名著讀書筆記、主要人物、經典情節等。

3.寫作(寫作部分)??疾槌R婎}型作文。

三大板塊、基礎知識、常見題型整體保持穩定,給考生在考場上吃了一顆“定心丸”,但試卷在局部做了整合,獨具匠心地創設了新題型,又令考生思維緊張、不敢懈怠。

4.試卷結構略微調整。古詩文默寫的考查由第一部分的“基礎板塊”轉移到了第二部分的“閱讀板塊”。第二部分由原來的六大閱讀類別,即古詩閱讀、文言文閱讀、說明文閱讀、議論文閱讀、記敘文閱讀和名著閱讀,整合為三大閱讀板塊,即古詩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題量和分值也有了相應的變化,結構更加明晰,強調了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導向。

5.試卷題型變化。記敘文閱讀出現選擇題型。記敘文閱讀部分往往是設置主觀題,重在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試卷出現客觀選擇題來考查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如試卷第16題。整本書閱讀直接設題。以往名著部分直接以題干形式設題,如2022年題干為閱讀下面從《西游記》中摘錄的文字,回答19~21題。2023年直接將名著閱讀以“整本書閱讀”為題,與古詩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并列,形成閱讀“三足鼎立”之勢,強化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

6.詩歌閱讀走向課外。詩歌鑒賞考查從2021年課內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到2022年課內課外并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新制布裘》,再到2023年掙脫課內,直接為課外詠柳詩句考查。

7.新理念的滲透。本試卷滲透了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等新理念。如《九章算術》的數學計算,《夢溪筆談》的物理原理,《數理化通俗演義》生物名家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與生物學知識,加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

(三)創設情境,凸顯能力

本試卷命題以情境為載體,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比如詩文默寫創設了文學體驗勞動情境,將六篇散落在統編版教材六冊書的古詩文《關雎》《木蘭詩》《桃花源記》《飲酒》《小石潭記》和《岳陽樓記》巧妙地編織在“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語境之下,一改直接性默寫與間接性默寫互不相干之式,既考查了學生的古詩文積累,又形成了一個意蘊貫通優美的語段,“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為學生再次帶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

古詩歌閱讀第4題,更是情境設題的典范。

4.某公園內池塘周圍遍植垂柳,樹干上懸掛著寫有詠柳詩句的標牌。閱讀下面標牌上的詩句,回答后面的問題。(共6分)

此題從日常生活角度,設置公園垂柳標牌情境。題干分別選取了四首課外古詩詞名句:隋·佚名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宋·晏幾道的《清平樂·留人不住》“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宋·王安石的《春風》“日借嫩黃初著柳,雨催新綠稍歸田”;唐·白居易的《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

問題(1)解釋甲標牌詩句中“楊花”一詞的意思。這一題考查了詩歌意象“楊花”,契合學生詩歌知識積累中“楊花落盡子規啼”與“楊花榆莢無才思”的意象知識;問題(2)一切景語皆情語。乙標牌上的“渡頭楊柳青青”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這一題考查經典意象蘊涵情感,可聯想相關經典詩句《送元二使安西》中“客舍青青柳色新”和《詩經·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以及冬奧會閉幕式節目《折柳寄情》;問題(3)丙和丁兩個標牌上的“嫩”字,寫出了景物怎樣的共同特點?此題側重審美鑒賞,字詞賞析,符合學生詩歌學習能力水平。詩歌閱讀既考查了學生的古詩文過程性學習成果,又考查了考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知識遷移能力,體現了學語文到用語文的轉變。

(四)取材教材,多方關聯

2023年試題較之2022年試題明顯的特點,便是取材教材的指向越發明晰。2022年取材、設題涉及統編版教材課文共13篇;2023年取材、設題涉及統編版教材課文共18篇,其中直接取材《長江源頭格拉丹東》《核舟記》《紀念白求恩》3篇,設題關聯到《關雎》《木蘭詩》《桃花源記》《飲酒》《小石潭記》《岳陽樓記》、八年級下冊綜合學習《古詩苑漫步》分門別類輯古詩、《送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送東陽馬生序》(嘗、持、還重點詞語)《故鄉》《我的叔叔于勒》《雷電頌》《棗兒》《天下第一樓》,以及七年級上冊寫作《發揮聯想與想象》等統編版教材課文15篇。課內文章數量上漲,試題材料呼應教材,題干設問、答案設計注意與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建立知識鏈接,增強了和教材的關聯度。

試題除了議論文閱讀中《天下第一樓》等內容關聯的顯性關聯外,還有潛在關聯,如13題。

13.請梳理故事情節,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圖表。(4分)

此設題看似獨立于教材之外,原創獨特,但細細分析,依然能從教材中找出該題的“原型”。八年級下冊的第1課《故鄉》課后思考探究第一題,“通讀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語概括文本所寫的幾件事?!本拍昙壣蟽缘?6課《我的叔叔于勒》思考探究第一題,“小說圍繞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變化,講述了一個曲折的故事。試根據下面的提示,從不同角度梳理課文的故事情節?!边@就說明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早有涉及情節梳理的題型,并且做過多角度、多頻次訓練,學生只需要在平時的過程性學習中,做到扎實有效地思考問題,那么這道題目很快便能迎刃而解。

(五)試題開放,多元包容

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考試命題應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本試卷依然踐行了這一理念,加大了試題的開放性。

本試題的參考答案與評分參考,出現高頻語句“意思對即可”,加大了試題的開放性。如8題、9題、12題、14題、16題、18題等,尤其古文閱讀第9題,請為乙文擬一個恰當的題目。參考答案為“矢服納聲”(意思對即可)。對開放性的試題,考生需要基于閱讀材料的理解和把握,經過體驗、分析、思辨等環節形成文字作答,考生本題作答答案遠勝孫悟空七十二般變化,說法各異。但無論是古文標題還是現代文標題,只要能準確概括文段材料大意,都會得到分數,但天馬行空無厘頭的文字如“革牛納馬”便不得分。開放類題目答案不唯一,所以評分講求自圓其說,邏輯自洽,旨在鼓勵考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認真思考,自由表達,滿足了學生多元智能與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六)河北元素,家國情懷

本試卷取材充滿了典型的河北元素,具有濃厚的河北地方特色。如近幾年語段選材地點從白洋淀、園博園、塞罕壩到2023年西柏坡,都是河北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試卷還有一處別有“心機”之處,即試題第11題和18題。

11.下面的材料可以放到文章哪一段作論據?請說明理由。

學校舉辦課本劇演出活動。小冀同學飾演《天下第一樓》掌柜盧孟實,活動結束后,他表示,他對舊社會生存的艱難和世態炎涼有了了解和認識。

18題.小冀同學讀完《紅巖》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兩部書后,認為其中許多人物都是課文《紀念白求恩》中說到的“大有利于人民的人”。請集合資料卡,從下列人物中選一個,用與其相關的故事情節加以證明。

雖然不在一篇材料之下,但有一個線索人物始終牽引著、激勵著學生在思考、在表達,那就是“小冀同學”。此名字一出,我們便不難想到河北省,想到冀州,想到幽州,想到源遠流長的河北歷史,想到璨若星河的燕趙英豪,想到……近年來所取語段材料以及“小冀”稱呼不僅表明了河北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還彰顯了河北在生態保護、革命傳承等方面的大手筆、大情懷,增強了河北學子知河北、愛河北、建設河北、共筑中國夢的豪情壯志。

(七)培根鑄魂,文化自信

語文核心素養中“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試卷以文字為依托,以材料為載體,引領著學生熱愛中華文化,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根鑄魂,牢固樹立文化自信。學生們吟誦著“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從佳作如林的古詩文中走來,感悟著先賢的智慧;微雕技藝、矢服納聲、《九章算術》彰顯著文言文閱讀的魅力,也為學生打開一扇了解傳統文化的小窗;議論文閱讀的選材聚焦于中華文化的瑰寶——戲劇;而《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為紅色經典,直指《語文課程標準》文化自信中“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初步了解和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具有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內涵;話題作文中的“守?!?,源于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管子的“固法而守?!?,強調做事要按照常理、遵循規律。通過審題、立意、構思、作文,讓中華民族的智慧化作基因流淌于新時代少年的血脈之中。

二、教學建議

(一)學習課標,更新觀念

1.學習新舊課標。本屆學生學習遵循的是2011版課程標準,教師必須要學,但是2022版新課標也要學習,因為語文教育是具有連續性和時代性的。本試卷自覺滲透了課標(2022年版)理念,嵌入跨學科學習、整本書閱讀、情景化命題等。2023年與2024年兩年中考涉及新舊課標的銜接,教師要緊跟時代要求,加大學習力度。

2.改變教學觀念。①教學重方法,重素養。細細推究本試卷試題,詩歌考查直接突出“重圍”,走向課外選材,直擊學生詩歌理解能力;議論文閱讀涉及四大體裁中“被邊緣”的戲劇,直擊日常教學“短板”;作文命題跳出“舒適圈”,直擊作文審題立意能力,這些都給我們的實際教學敲響了警鐘。教師在課堂之上不僅要教知識,還要教方法、教能力、培素養。教師不能再囿于一篇課文緊接一篇課文地來教,一個知識點接連另一個知識點地去講,而要關注教材編者意圖,將文章放在單元目標之下,綜合分解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需融于新的理念,采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新課堂范式,通過情境設置、任務驅動、深度學習的課堂評價新標準來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②教學重過程,莫猜題押寶?,F代文閱讀從文化大家如《偉大的學者段玉裁》,到去年報告文學《紅衣姐》,再到今年科普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可以說命題人思路天馬行空,無法預測。我們一直費力糾結今年是考查課內所學,還是延續去年課內與課外并存,可今年卻直接考查的是課外閱讀??歼^的古詩文一般三年之內不會重考,但我們發現《詩經》《岳陽樓記》《桃花源記》連考兩年,實在是無任何規律可言。所以,教師應改變考前大費周章猜題押寶的想法,需本本分分教書,扎扎實實育人,引導學生注重知識的體系建構,注重情感的體會領悟,注重能力的遷移運用,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

(二)回歸教材,夯實基礎

“本固則末茂,源浚則流清”。語文教材是我們教育的根基,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是教學評價的重要憑據。本試卷取材涉及統編教材18篇課文,可謂重磅回歸。語言積累與運用選材由傳統的課外直接變為教材原文,即統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8課《長江源頭格拉丹東》第11自然段。文言文選材由傳統的課外變為教材原文節選,即統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三段第11課《核舟記》第1自然段。我們可以看到試題清晰明朗的指向——回歸教材,回歸課本,回歸課堂。這積極的信號都在提醒教師研透課本,站實課堂,將目光聚焦課堂,用好教材,將功夫下在課堂內,以提升課堂質量的方式來提高學生成績,做到應教盡教,既不隨意提高或降低標準,也不隨意增加或刪除內容。重視教材的基礎性作用,讓教材成為源頭活水,明確備考思路,強調“教——學——評”的一致性,重視中考試題與教材的三種關聯方式,夯實基礎。

1.試題素材取自教材文本。如《長江源頭格拉丹東》《核舟記》《紀念白求恩》原自然段的引用。

2.試題素材關聯教材文本。試題素材直接關聯教材文本內容,如《天下第一樓》;試題素材直接關聯教材文本習題,如古文閱讀第8題“甲文中王叔遠的高超技藝具體表現在哪里?”是《核舟記》課后第一題(思考探究——熟讀課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藝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的姊妹版;試題素材間接關聯教材文本課后練習題,如《我的叔叔于勒》課后練習的整合與化用。

3.試題關聯教材培養的能力。如古詩文閱讀雖未出現原詩詞,但題目立足古詩文教學的關鍵能力,考查古詩文閱讀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

(三)強化閱讀,重視方法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翼”,只有兩翼堅實有力,語文教學才能自由飛翔。從試卷的題干審閱到材料的學習,再到閱讀部分的文字理解,試卷題題有閱讀,處處考閱讀。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下,影響著語文水平的高低。

18題.小冀同學讀完《紅巖》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兩部書后,認為其中許多人物都是課文《紀念白求恩》中說到的“大有利于人民的人”。請集合資料卡,從下列人物中選一個,用與其相關的故事情節加以證明。

成崗? 龍光華? 朱赫來? 保爾·柯察金

有些同學答案詳盡,人物情節照應,書寫工整但卻不得分,閱卷教師也是“望答興嘆”,愛莫能助。因為學生未審閱清楚題干要求,答到了江姐、許云峰等,但題干指向從四人當中選一人,可見閱讀能力影響之大。

現代文閱讀通篇文字需讀懂讀透,后面的閱讀題才能手到擒來。另外,整本書閱讀單獨設題,凸顯了名著閱讀的特點,也醒目地告誡我們名著閱讀的重要性。在日常名著閱讀教學中,師生不能再蜻蜓點水讀人物,走馬觀花看梗概,浮光掠影留印象,而應踏踏實實讀,認認真真教,重視閱讀整本書的全過程,重視閱讀方法的指導,將圈點勾畫、做批注、讀書筆記等落實到課堂之上,延伸到課堂之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章新其.走向素養立意的中考語文命題[J].語文建設,2022,(4).

[4]鐘啟泉,崔允漷.核心素養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5]劉? ?徽.大概念視角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構型:兼論素養導向的課堂變革[J].教育研究,2020,(6).

【責任編輯 李紅霞】

猜你喜歡
中考試題學生能力情境創設
基于學生發展視角的中考試題分析
就業導向視角下中職美術課堂教學提升學生能力路徑探析
優化體育教學方法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情境打動孩子心靈,提高閱讀感悟效果
幼兒在體育游戲時情境創設的實踐與思考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分析
論機加工實訓的綜合一體化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小學數學課堂選擇生活情境的誤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