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研究的熱點及趨勢
——基于CiteSpace軟件CNKI文獻數據庫的可視化分析

2024-01-06 03:44徐若玉
科技與經濟 2023年6期
關鍵詞:圖譜領域制度

徐若玉 王 凱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安 710126)

0 引 言

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把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到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再次重申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共產黨不斷在理論層面豐富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為如何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的主要矛盾提供了現實答案。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不僅同科學社會主義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基本原則相契合,并且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新發展階段仍要一以貫之的制度基礎。因此,深入研究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于科學認識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彰顯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成熟定型,該領域的相關研究及文獻數量逐年遞增,且研究持續周期較長,內容涉及多個方面,出現大量高價值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必要進行文獻梳理。目前已有的研究多采用傳統的文獻綜述方式,學術界關于該領域仍缺乏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對研究熱點和未來趨勢的探析。為了探究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研究主體、關鍵詞、研究路徑和未來趨勢,本文采用CiteSpace軟件進行可視化數據分析,繪制相關科學知識圖譜,在理論層面梳理、分析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研究現狀,為明確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研究發展趨勢提供文獻分析參考。

1 研究方法及數據說明

1.1 研究方法

CiteSpace軟件是陳超美教授基于Java程序開發的、用于文獻綜合性挖掘分析和可視化研究的工具,具有較好的結構化、有序化研究效果呈現,因此本文利用CiteSpace軟件分析并繪制基本經濟制度研究領域的知識圖譜[1]。研究方法框架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繪制論文作者共現圖譜、機構共現圖譜,結合普萊斯定理分析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研究主體;第二,繪制關鍵詞共現圖譜,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繪制關鍵詞主題聚類時間線圖譜和高頻突現詞圖譜,進行研究熱點和主題演進分析;第三,繪制高頻關鍵詞時區圖譜,分析不同時間段的研究方向,并展望該領域未來研究趨勢。

1.2 數據說明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為CNKI知網數據庫,結合研究文本的廣泛性與研究水平的質量性要求,選取學術界普遍認可的質量較高的“CSSCI”來源期刊文章作為樣本數據。在CNKI檢索界面中設置主題為“基本經濟制度”,選取文獻類型為“CSSCI來源期刊”,時間跨度為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檢索獲得579篇文獻,剔除會議公告與綜述、訪談、書評等無效文獻,得到534篇有效文獻的題錄信息,再用CiteSpace軟件進行除重,最終得到532篇有效文獻,以此為數據基礎來源。

2 基本經濟制度研究的主體分析

2.1 研究作者分析

圖1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研究作者共現圖譜

2.2 研究機構分析

統計發現,基本經濟制度研究領域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的相關學術機構共334家,其中發文量較多的機構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26篇)、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18篇)、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17篇)、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14篇)、南京大學經濟學院(14篇)。此外,其余發文量排名靠前的研究機構分別是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11篇)、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8篇)等。圖2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研究機構共現圖譜。觀察圖2可知,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中國人民大學及其所屬相關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及其下屬研究所,作者和機構研究的主體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因此地緣性聯系較強,具有較為集中的特點。除中國人民大學與北京大學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機構存在地域性合作、各機構下屬經濟學院與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存在跨學科交流外,其余跨區域、跨機構、跨學科的合作交流較少,機構交流和學科交叉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

圖2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研究機構共現圖譜

3 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研究熱點及主題演進分析

3.1 研究熱點分析

分析領域涉及的關鍵詞能夠得出該領域的研究中心和熱點。在CiteSpace軟件中將節點類型設置為“關鍵詞”,可繪制出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圖3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統計發現,總共520個關鍵詞,其中共現頻次30及以上的關鍵詞有3個,共現頻次15及以上、30以下的關鍵詞有6個,共現頻次10以上、15以下的關鍵詞有4個。排名較靠前的關鍵詞分別為:所有制(39次)、共同富裕(34次)、公有制(30次)、市場經濟(22次)、按勞分配(18次)、國有企業(17次)、社會主義(15次)、分配制度(15次)、改革開放(15次)、國有經濟(12次)、制度優勢(11次)、民營經濟(11次)、生產力(11次)、生產關系(9次)、分配方式(9次)、經濟制度(9次)、新時代(8次)、理論創新(7次)、治理效能(7次)等。這些關鍵詞構成了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研究格局。

圖3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

從大于等于30的高頻關鍵詞可以看出,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研究熱點圍繞關鍵詞“所有制”展開,統一于新時代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相關問題研究中,構成了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重點研究對象。從頻次在10至30之間的中頻關鍵詞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對于“市場經濟”和“民營經濟”“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按勞分配”和“分配方式”等一系列相關聯的研究熱點較感興趣,分別對應了基本經濟制度內涵中要求的制度安排、分配方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三方面的內容。

3.2 研究主題演進分析

通過CiteSpace軟件對于關鍵詞共現頻次高低的分析可以形成聚類及知識域,同時結合不同時間切片進行可視化分析,有助于揭示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研究的演進過程和主題脈絡。用CiteSpace軟件繪制關鍵詞聚類時間線圖譜,見圖4。圖譜中時間線跨度為2年,下方為對應該時間段內的研究熱點關鍵詞,圖譜右方為縱向聚類領域總結歸納??傮w約為8個方向的聚類,也代表著基本經濟制度領域大致劃分為8個主題:“#0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1混合所有制經濟”“#2公有制為主體”“#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4公有制”“#5國有企業”“#6現代化經濟體系”“#7治理效能”,這8個主題方向基本上涵蓋了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熱點問題。

圖4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研究關鍵詞主題聚類時間線圖譜

對8個聚類主題進行分類整理及分析,聚類整體可劃分為兩大類別:

第一類,關于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創新研究,包括“#0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1混合所有制經濟”“#2公有制為主體”“#4公有制”等聚類。

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學界關于基本經濟制度的研究文獻于這一時期開始大量發表,并在此時期達到一個高潮。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分配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寫入基本經濟制度,其內涵進一步深化,分配制度、市場經濟體制成為此領域研究的熱詞,對該領域的研究進入快速發展期。這一時期從整體來看,探討分配制度和市場經濟體制上升為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研究的熱點,有重大意義的文獻發表較多。這些方向研究的共性在于對基本經濟制度內涵創新的演進過程及重大意義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但展開角度各異。其中較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葛揚從“兩個都是”“兩個健康”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理論突破三方面闡釋了黨在理論上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深化,深刻解讀了基本經濟制度內涵拓展的原因[2];代金平從揚棄和超越資本邏輯的角度出發,指出了基本經濟制度內涵創新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奠定堅實制度基礎、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筑牢強大制度保障、為市場與政府雙重調節提供有力制度支撐的三方面意義[3];張雷聲研究了中國共產黨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發展與創新的歷程,并指出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成熟定型的意義[4]。這一系列的變化也間接反映了我國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過程。

第二類,關于基本經濟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研究,包括“#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5國有企業”“#6現代化經濟體系”“#7治理效能”等聚類。

承接基本經濟制度領域內涵創新的研究,該領域的研究逐步深化為基本經濟制度與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改革完善研究。

新時代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研究熱點著眼于現代化,聚焦于高質量發展,落腳于深化改革。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邳h內這一重要的方針政策,眾多學者進行了相應研究,如任保平對高質量發展制度保障的研究[5],周紹朋對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思考[6],劉元春對夯實經濟制度根基、構建新發展格局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研究[7]。在此期間出現了較多的理論分析性文獻,探析基本經濟制度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這說明了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研究與現實制度的關聯性進一步加強。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黨帶領人民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窘洕贫阮I域的研究更加關注分配方式與制度體系的完善,探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后的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成為新一輪研究熱點。多數學者認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有助于國家治理效能的提升(周文和劉少陽[8];田衛[9]),在此基礎上部分學者提出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制度優勢,包括經濟制度內在三部分作為“三位一體”有機整體的制度優勢(洪銀興[10];周紹東和張宵[11]),外在確保經濟高效運行的制度優勢(喬惠波[12];朱秋和李正圖[13]),促進共同富裕的制度優勢(陳小平[14];宋儉和劉淋淋[15])等。其中部分時期仍有對于改革基本經濟制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途徑的探討和爭論,但總體趨向仍為對構建高水平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的研究。

4 結論及展望

4.1 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2012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間CNKI知網數據庫收錄的基本經濟制度主題相關的“CSSCI”來源期刊文獻,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利用CiteSpace軟件繪制可視化科學知識圖譜,對基本經濟制度研究領域進行文獻數據提取、歸納、整理、分析后,主要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研究作者和機構尚未形成廣泛聯系,多數仍為地緣、學緣聯系,跨區域、跨機構、跨領域的研究較為薄弱。其中對于該領域貢獻較大的作者為葛揚、周新城、張宇、周文、衛興華5位,對于該領域貢獻較大的學術機構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南京大學、復旦大學5所。

第二,研究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和主題聚類時間線圖譜,可得熱點關鍵詞分別是“所有制”“市場經濟”“國有企業”“公有制”“按勞分配”“生產力”等。以這些關鍵詞為基礎,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在不同時間段穿插聯系,逐步深化了對基本經濟制度核心內涵的展開研究。

第三,該領域的研究具有橫向持續性和縱向拓展性,在時間層面相關研究持續接力發力,在內容深度上已基本形成一批專業學者緊跟時代熱點深入挖掘可研究主題與方向的局面。未來研究將呈現高潮頻起的趨勢,出現與時代特征和經濟發展態勢緊密結合的研究特點。

4.2 研究展望

最后,展望未來,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研究還需隨著時代特點的變化和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改革完善而進一步加強。

第一,注重提高跨學科、跨方法、跨地域、跨機構的交叉研究水平。目前,基本經濟制度的研究涵蓋經濟學、政治學領域,未來應與法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進行交叉研究。在分析過程中發現,已有文獻多數從理論層面進行研究,但該領域的研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需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通過數據統計的補充和研究模型的構建對具體個案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加強該領域學者和機構的交流,搭建協同研究平臺。

第二,深化基本經濟制度內在體系架構和外在目標導向的理論研究。已有研究較側重于基本經濟制度內涵創新層面,但隨著基本經濟制度的不斷改革深化,對基本經濟制度內在體系架構的邏輯關聯和外在目標導向的研究較為薄弱。因此,首先應從厘清現有基本經濟制度內涵三方面的體系架構和邏輯關聯出發,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基本經濟制度內在關聯的制度性短板,并提出相對應的政策建議,最終明確基本經濟制度的外在目標導向,以此促進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進一步完善。

第三,加強基本經濟制度實證層面的現實微觀研究。學界對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中分配制度的理論闡釋成果頗豐,但是多立足于宏觀視角,缺乏對于基本經濟制度下多種具體經濟的運行模式及分配制度的微觀實踐探索。從公有制經濟分配問題的視角來看,對我國主體公有制經濟的研究應加強個案分析,深入挖掘實踐中存在的典型案例,如以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區為例,以微觀現實研究豐富基本經濟制度領域的可參考文獻。從非公有制經濟分配問題的視角來看,隨著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改革完善,民營經濟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已經不可忽視,但民營經濟與共同富裕的共生關系以及如何以民營經濟的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等方面的相關研究還較少,因此更應聚焦現實問題,加強二者之間關系邏輯的研究。

第四,拓展基本經濟制度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容豐富,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成果之一,因此基本經濟制度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其他內容的關系是新時代需要深入研究的重點問題。應以黨的二十大報告內容為政策來源和導向,以黨內重要會議和領導人講話為研究文本,進一步加強對如何以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現實路徑研究,加強對如何緊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目標、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內容研究。

猜你喜歡
圖譜領域制度
繪一張成長圖譜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領域·對峙
補腎強身片UPLC指紋圖譜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主動對接你思維的知識圖譜
新常態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與質疑:“慕課”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