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交通脫碳計劃及對我國的啟示

2024-01-08 12:59楊雪英涂梅超龍雨璇王寶春
交通運輸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脫碳交通英國

劉 芳,楊雪英,涂梅超,龍雨璇,王寶春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29)

0 引言

英國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是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先行者,在全球氣候治理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早在2007 年5 月,英國運輸部就發布了《英國低碳運輸創新戰略》,提出了政府鼓勵低碳運輸技術創新與發展的整體框架,對公路、航空、鐵路和航運部門降低碳排放的相關技術及政府采取的相關激勵措施進行說明[1]。2008年,英國發布《氣候變化法案》,成為第一個通過制定相關法律對碳預算①碳預算是借用財政學中預算的概念來表示在給定時間內允許的碳排放量。2009 年4 月,英國政府發布預算報告,提出在2008—2012 年、2013—2017 年、2018—2022 年三個階段分別降低22%、28%、34%的排放,承諾通過一系列法定的“排放帽(Emission Caps)”,推動經濟低碳轉型,確保到2050 年碳排放低于1990年水平。、溫室氣體減排量和時限要求等進行約束的主要經濟體,也是第一個以立法形式限制碳對氣候變化影響的主要經濟體[2]。2009 年7 月,為實現《氣候變化法案》中提出的“到2050 年,溫室氣體排放至少減少80%”這一減排目標,英國運輸部又發布了英國運輸減排戰略——《低碳運輸:更加綠色的未來》[3],明確了實現2022 年碳預算目標的行動方案,提出“到2050年,道路和鐵路運輸將基本實現脫碳運行,航空和海運面臨較大挑戰,但也將實現有效轉型”。該戰略將公路交通作為最重要的減碳領域,對其他運輸方式也制定了有效的低碳運輸行動措施。2019 年,英國修訂《氣候變化法案》,規定到2050 年英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為零。

然而到2019年,英國交通運輸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之前基本持平,約占總排放量的27%(不含國際航空和航運),已成為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領域。因此,2020 年3 月,英國運輸部發布了《交通脫碳:迎接挑戰》[4]。該文件涵蓋了所有交通方式的減排工作,提出了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及交通運輸需要額外貢獻的減排量,以期通過更有力的措施,實現更大范圍內的凈零排放目標。英國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締約方、第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主辦方之一,在《交通脫碳:迎接挑戰》出臺16個月之后,英國運輸部進一步發布了《交通脫碳計劃》[5](Decarbonising Transport,以下簡稱《計劃》),以引領低碳交通進程,推動各國達成全球協議,共同控制氣候變化?!队媱潯窂娜袠I出發,提出2050 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為各細分領域制定了詳細的脫碳路線圖,闡述了英國實現減排目標的技術路徑和預期效果。本文將介紹《計劃》的政策框架,對戰略目標、優先事項、脫碳路徑和跨運輸方式脫碳的關鍵問題等進行詳細解析,并通過與2007年以來發布的綠色低碳相關文件的比較分析,總結《計劃》的主要特點,為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1 《計劃》的政策框架

《計劃》指出,脫碳不是限制交通發展,而是通過轉變發展方式,以更優質的交通為經濟社會提供支撐,以創造更清潔、更安靜、更健康的生活環境。在領域范圍上,《計劃》涵蓋了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等行業,僅在溫室氣體目標預測中未納入車站、港口和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的排放。在內容設置上,包括凈零計劃路線和詳細計劃兩大部分:凈零計劃路線介紹了英國實現凈零交通的戰略愿景、實現途徑和預期效益,闡述了支持實現凈零交通的原則;詳細計劃從不同運輸方式脫碳、跨運輸方式脫碳及其關鍵問題兩個方面,介紹了具體承諾、行動方案和時間安排等。

1.1 戰略愿景

《計劃》提出“2050 年英國所有交通方式實現零碳排放”的愿景,認為“清潔交通是更好的交通”,交通脫碳將從根本上改善交通狀況,提升基礎設施的可靠性和連接性,使出行更快捷、更高效、更清潔。另外,交通脫碳還將在終止交通對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的同時,改變出行方式,減少噪聲和擁堵,創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和福祉。具體目標包括:到2030年,逐步停止銷售汽油、柴油汽車和客貨兩用車新車,步行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出行占城鎮所有出行的一半以上;從2035年起,所有小汽車和客貨兩用車新車將實現凈零排放;到2050 年,實現火車的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在一代人的時間內改變鐵路交通;在2050年之前,就國內水路運輸和國內航空運輸實現凈零排放的可行性進行咨詢。

交通脫碳將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2020—2050 年,減少13~18 億噸碳排放,使交通運輸達到凈零排放;通過步行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方式,每年給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減少10億英鎊的直接成本和82億英鎊的間接成本(因缺乏運動造成的)。到2050 年,零排放道路運輸車輛制造有可能創造7.2 萬個工作崗位和97 億英鎊的經濟效益,同時能夠改善居住環境,減少擁堵、空氣污染和噪聲,提高交通的可靠性和可承受性。

1.2 戰略優先事項

為支撐英國交通脫碳愿景目標的實現,《計劃》提出了6 個方面的優先事項,其內容與《交通脫碳:設定的挑戰》保持一致,即:加快向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方式轉變、道路運輸脫碳、貨運系統脫碳、成為綠色交通技術和創新的樞紐、地方化減排方案和在全球經濟中減少碳排放。

1.2.1 加快向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方式轉變

鼓勵優先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等方式出行,部分替代私家車出行。建立一個為乘客設計的、整體的、普適的凈零公共交通網絡,通過多樣化、差異化方式,減少私家車使用頻率,利用新技術減少碳足跡。

1.2.2 道路運輸脫碳

從小汽車和客貨兩用車入手,推動道路運輸技術改造。將基礎設施作為新能源商業模式發展的重點領域,加快車輛充電和加油基礎設施網絡轉型。將低碳燃料作為道路車輛減少碳排放的關鍵因素,逐步減少汽油和柴油混合燃料的使用。到2040年,逐步淘汰包括摩托車、重型貨車在內的所有新購非零排放道路車輛。同時,通過實施一系列監管框架和支持政策,引導全球道路運輸實現零排放。

1.2.3 貨運系統脫碳

加快零排放技術創新,開展大規模的重型貨車示范,實現貨運系統脫碳。到2030年,持續增加零排放重型貨車的應用,重型貨車將逐步趨于零排放,城市將制定與之最適合、更快捷、更以人為本的物流解決方案。電氣化鐵路貨運量在短期內顯著增加。到2050年,鐵路貨運將實現凈零排放,鐵路貨運能力不斷提高。通過將貨運由公路和航空轉向鐵路和國內海運等更可持續的運輸方式,推動貨運和相關服務向零碳模式轉變。通過應用新業態新模式,利用數字解決方案和數據共享提高運輸效率,更大程度地實現最后一英里脫碳,確保貨運系統在2050 年之前實現凈零排放。

1.2.4 成為綠色交通技術和創新的先導

以交通引領現代工業革命,成為綠色技術、創新、科學研究領域的國際公認領導者。抓住數字科學和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改變出行、貨運和服務的方式;牽頭部署更廣泛的交通技術,開發出行即服務解決方案,加快發展聯程聯運;提供共乘和自行車租賃計劃、汽車俱樂部、定制公交和叫車服務等多元化選擇,增加出行的靈活性,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通過支持開展研發計劃,展示、測試和評估創新成果。同時,通過綠色創新和技術應用,推動生產率提高,創造就業機會。

1.2.5 推動地方減排方案制定與實施

英國各地區都將可持續性作為交通網絡升級的核心,到2050年將建成本地區的凈零碳交通網絡。授權和支持地方政府領導人,利用地方政府、地方交通主管部門和地方利益集團等的優勢和專業知識,制定本地行動方案,引導人們綠色出行。推動各地區積極踐行慢行交通,改善公共交通運營,建設充足的充電和加油設施,并考慮適當的停車管理、緩解擁堵等政策,啟動需求響應式出行。推動地方交通基礎設施的融資方式改革,加快地方交通脫碳。推動各地區采取行動,通過交通脫碳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提升英國交通的綠色水平。

1.2.6 推動全球交通脫碳

英國航空業將在2040年實現凈零排放,英國航運業將在2050 年實現凈零排放。在航空領域,英國將結合航空航天新技術(如電動和氫能飛機)、可持續航空燃料的開發和商業化、運營效率的提升和市場化措施的應用,大幅降低航空對環境的影響,并將繼續加強能力建設、增加研發投入,提升創新能力。在航運領域,英國將推動零排放海運技術的開發和部署,特別是在小型船舶等擁有巨大市場份額的領域,通過大規模展示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推進實現凈零排放,到2050 年,零排放船舶將在全球普及。同時,將繼續引領全球碳減排進程,促進國際合作與協作。

1.3 不同運輸方式的脫碳路徑

1.3.1 增加自行車和步行出行

在5 年內投資20 億英鎊,實現步行和自行車慢行交通出行的目標,即:到2030年,城鎮中一半的出行將采用步行或自行車方式完成;到2040年,將在英國建立世界級的自行車和步行網絡。具體措施如下。

1)啟動零排放交通城市計劃,與一個中小型城市合作,構建零排放交通系統,建立廣泛的自行車道、全電動(或零排放)公交車隊,并禁止在市中心使用汽油和柴油車輛,由貨運自行車或電動貨車完成貨運最后一英里運輸。

2)成立一個新的資助機構和檢查機構(Active Travel England),負責超過一定門檻的開發項目申請。

3)設立電動自行車(E-Cycle)推廣基金,地方政府提供148 萬英鎊,開展9 個電動自行車(包括改裝電動自行車)應用試點,支持從租賃計劃到長期貸款、先試后買計劃等。

4)實施兒童和成人自行車培訓、有針對性的個人激勵等措施,如在小學推廣步行到校、全科醫生處方、實施稅收減免和獎勵計劃,實現出行方式轉變。

預計2022—2050年,通過推廣步行和自行車出行將使英國的汽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100~600萬噸CO2當量,通過補充交通限制措施,可以更多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預計到2050年,鼓勵慢行交通出行將避免5 萬~13 萬人縮短壽命,缺勤天數將減少0.5億~1.4億天。

1.3.2 推廣零排放公共汽車和客車

公共汽車和客車對于實現凈零交通、推動綠色轉型至關重要,因此,必須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特別是在擁堵區域。具體措施如下。

1)承諾落實國家公交戰略“恢復公交車”,實現有關改造客車行業和綠色客車革命的愿景。

2)計劃設立公交運營商補助金(Bus Service Operators Grant,BSOG),支持公交運營現代化改造,向倫敦以外符合條件的英國公交運營商提供自由裁量補助金,對零排放公交車的綠色獎勵提高至每公里22便士。

3)將支持交付4 000 輛新的零排放公交車及相應的配套基礎設施,計劃采用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4)啟動全電動公交車城市和城鎮計劃,給予5 000 萬英鎊的獎勵,將考文垂打造為首個全電動公交車城市。

5)計劃逐步停止銷售非零排放公交車新車和旅游巴士新車。

1.3.3 推廣零排放小汽車、客貨兩用車、摩托車和摩托車車隊

2019 年,小汽車和客貨兩用車溫室氣體排放約占英國國內排放總量的1/5。推動小汽車和客貨兩用車的零碳排放是實現交通脫碳的基礎。具體措施如下。

1)從2030 年起,停止銷售汽油、柴油小汽車和客貨兩用車新車,這比之前的計劃提前了10年;從2035年起,所有新購小汽車和客貨兩用車必須在排氣管處實現零排放。

2)通過一系列財政和非財政激勵措施,繼續支持購置零排放汽車。

3)支持開發以市場為導向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在高速公路和主要道路上,確保兩個快速充電站(50千瓦)之間的距離不超過25英里。同時,擴展電力系統、發展智能充電,支持電動汽車的大規模使用。

4)力爭2035 年之前停止銷售非零排放動力兩輪和三輪車(以及其他L類車輛)新車。

5)支持和引導英國汽車行業創新,為英國的零排放輕型動力汽車創造新的機會。

6)到2027年政府車隊100%實現零排放。

1.3.4 加快鐵路脫碳

到2050年,實現鐵路網凈零排放,持續減少鐵路沿線碳排放。到2040年,將所有純柴油列車(客運和貨運)從鐵路網中淘汰。具體措施如下。

1)在英國國營鐵路公司牽引機車脫碳網絡戰略的指導下,實施電氣化計劃。

2)支持電池和氫氣生產線的開發,并在鐵路脫碳過程中進行網絡部署。

3)在柴油火車完全淘汰前,繼續推廣應用清潔化技術。

4)擴容鐵路網絡,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客運和貨運需求,支持其從公路和航空轉向鐵路。

5)與業界合作,促進票價、票務和零售現代化發展,鼓勵人們選擇鐵路和更清潔、更綠色的交通出行方式。

6)加強鐵路與步行、自行車和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同時,將制定鐵路貨運增長目標,鼓勵鐵路貨運盡早采用低碳牽引機車。

1.3.5 加快海運脫碳

加快海運脫碳的具體措施如下。

1)通過應用低排放或零排放能源,例如使用綠色電力產生的氫、氨,采用高效電池,采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等,實現航運凈零排放,并將港口納入零碳能源網絡。

2)部署綠色、混合動力拖輪、引航船和港口設備,發展岸電等,對起重機、跨座運輸船和鏟運機進行脫碳,推動港口脫碳。

3)在英國國家海事研究和創新中心(MarRIUK)的工作中設立清潔海運計劃,提供總計140萬英鎊的公共資金,支持開展10 個涉及脫碳問題的小型、高價值項目;啟動清潔海事示范競賽(Clean Maritime Demonstration Competition,CMDC)資助計劃,投入2 000 萬英鎊支持和加速海洋零排放技術和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的研究、設計和開發。

4)探索建立英國航運減排辦公室(UKSHORE),作為運輸部內設的一個專門部門,專注海事部門的脫碳工作。

5)通過停止銷售非零排放國內新船和推廣使用可再生運輸燃料,加快實現凈零排放。

1.3.6 加快航空脫碳

航空業脫碳是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加快航空脫碳的具體措施如下。

1)設立零碳航空委員會,作為政府和航空部門之間的開創性合作伙伴關系,推動英國零排放飛行和可持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生產。

2)發布零碳航空戰略,加快實現空域和機場的現代化,提出在2050年之前實現航空凈零排放。其中,國內航空業和機場運營預計到2040年可實現凈零目標。

3)投入2 100 萬英鎊開展機場基礎設施升級研發。

4)啟動英國排放交易計劃(Emission Trading Scheme,ETS),建立全球第一個凈零碳配額和交易市場,制定和實施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計劃(Carbon Offsetting and Reduction Scheme for International Aviation,CORSIA)。

5)支持航空航天技術研究所(Aerospace Technology Institute,ATI)開發零碳飛機新技術,并于2030年前完成。

6)啟動英國可持續航空燃料SAF 的商業化,并逐步強制使用。

1.4 跨運輸方式脫碳及其關鍵問題

1.4.1 實現貨運和物流業零排放

實現貨運和物流業零排放的具體措施如下。

1)停止銷售所有非零排放重型貨車新車,完成零排放重型貨車的道路測試。

2)通過財政和非財政激勵措施鼓勵購置零排放卡車。

3)支持現有車隊提高效率,實現減排。

4)支持和鼓勵貨運方式從公路轉向更可持續的替代方式,如鐵路、貨運自行車和內河水運。

5)在貨運部門采取人工智能和數據工具等措施,改善“最后一英里”運輸。

1.4.2 推動地方交通脫碳

確保各地區采用適宜的路徑實現到2050年達到凈零排放目標。對于交通而言,地方和區域組織通常最適合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方案,確保當地社區和企業參與。具體措施如下。

1)在本屆議會期間投資120億英鎊以上用于支持地方交通系統脫碳,批準地方當局用于支持減少擁堵和改善空氣質量等與脫碳相關的地方優先事項。

2)通過將量化的碳減排目標作為地方交通規劃和資金支持的基本組成部分,推動地方一級的脫碳和交通改善。

3)發布地方政府工具手冊(Local Authority Toolkit),為支持當地實施更可持續的交通措施提供指導,包括改變行為、減少出行需求、收費計劃和車隊脫碳等方面的措施。

4)將交通脫碳原則融入空間規劃和交通政策制定中。通過合理布局和設計開發項目,提升公共交通服務的一體化程度,加快建設可持續交通網絡,實現凈零交通系統。

5)創建至少1 個零排放交通城市和4 個工業“超級廣場”,將清潔工業與運輸和電力結合起來。

1.4.3 最大限度發揮可持續低碳燃料的效益

在運輸部門部署低碳燃料,將最大程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作為總體戰略。短期內,實現所有道路車輛的減排;中期轉向道路部門的長途重載貨車;長期而言,著眼航空和海運部門,可能需要最大比例的低碳液體或氣體燃料。低碳燃料等可持續原材料供應有限,因此優先保證航空等液體和氣體燃料替代品有限的運輸方式使用低碳燃料。具體措施如下。

1)修訂《可再生交通燃料義務法》(Renewable Transportation Fuel Obligation,RTFO),將總體目標從2021 年低碳燃料占運輸燃料總量的10.1%提高到2032年的12.4%。

2)推出乙醇含量高達10%的汽油(E10)作為標準汽油。

3)最大限度地在航空和海運領域使用低碳燃料。

4)制定低碳燃料戰略,明確2050 年政府對該行業的愿景。

1.4.4 推動氫能在脫碳運輸系統中的應用

氫能是英國經濟全面脫碳的關鍵戰略組成部分,使用“綠氫”是交通脫碳的重點。目前,專項研發資金和支持主要集中在鐵路、海運、航空和公路重型貨運領域,在這些“電池無法達到”的領域,氫能具有應用優勢和市場潛力。具體措施如下。

1)制定氫能源戰略,重點是增加氫的生產,并提高其在包括交通運輸在內的整個經濟生活中的使用率。

2)投資300萬英鎊,在提斯谷(Tees Valley)建立英國第一個多式聯運氫氣運輸樞紐。

3)投入480萬英鎊支持試點項目建設,探索氫氣在一系列行業脫碳措施中的關鍵作用。

1.4.5 提供多樣化的出行選擇

技術發展推動了交通領域的根本性變革,數字連接、人工智能、自動化和數據創新會對用戶和企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推動出行方式轉型。具體措施如下。

1)創新共享交通、需求響應型交通等服務模式,使交通網絡脫碳并減少擁堵,提供傳統公共交通的替代方案,為連接公共交通的第一英里和最后一英里提供新的交通方式。

2)到2030 年提高道路車輛占用率,以減少其他額外的車輛出行,顯著降低碳排放,同時解決擁堵問題。

3)為地方政府提供關于支持共享汽車所有權、共享占用計劃及服務的指南。

4)在英格蘭的32 個地區開展國家電動滑板車試驗,了解其環境影響、安全性和模式轉換潛力,以評估是否應將其合法化。

5)制定交通數據戰略(TransportDataStrategy,TDS),對共享數據進行解鎖,以克服數據共享和使用障礙,提高數據的可發現性、可訪問性和數據質量。發布年度統計報告和指南,公布交通環境統計數據。

6)鼓勵可持續出行,采用設置低交通量街區和對大眾進行自行車騎行培訓等措施,讓使用可持續交通方式的交通用戶獲得出行積分,并可與朋友、同行和同事合作,共同賺取獎勵。

7)制定零碳通勤計劃,采用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以及共享汽車等低碳通勤方式,鼓勵并支持英國企業通過“零通勤”減少員工出行。

8)支持建立一支熟練的人才隊伍,參與未來的交通建設。

1.4.6 支持英國科技研發,使其成為脫碳的推動者

創新和研發是實現脫碳目標的關鍵,是實現綠色轉型和凈零的核心。英國政府承諾到2027年將研發總投資增加到GDP的2.4%。通過開發新的綠色技術、降低脫碳的總成本、提升系統效率,推動實現社會轉型,以加速變革。具體措施如下。

1)支持交通研究和創新委員會(Transport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Board,TRIB)與主要利益相關者合作,協調交通部門在研發方面的投資。政府目前在交通脫碳研發方面的投資超過15億英鎊。重點關注重型貨車、航空和海運中脫碳難度最大的領域。

2)更新研究興趣領域(Areas of Research Interest,ARIs),將脫碳作為其最重要的主題之一,發布新版英國運輸部科研計劃。

1.4.7 開啟綠色金融

開啟綠色金融的具體措施如下。

1)與綠色私人融資相結合,幫助企業把握脫碳帶來的機遇,有效推動轉型。戰略公共資金已明確將為吸引私營部門投資的新技術提供資金支持,如投資300 萬英鎊建設提斯谷氫燃料交通樞紐,投資2 000 萬英鎊進行零排放重型貨車試驗,投資2 000 萬英鎊用于支持海運零排放技術和基礎設施解決方案。

2)通過綠色金融計劃進行支持。成立英國基礎設施銀行(UK Infrastructure Bank),其核心目標之一是支持應對氣候變化。根據綠色融資框架,發行第一批主權綠色債券(或“綠色金邊債券”)和國家儲蓄與投資銀行(National Savings and Investments,NS&I)的零售綠色儲蓄債券。

3)與綠色金融研究所(Green Finance Institute)等組織合作,提供種子資金,消除交通脫碳投資的障礙,確保為凈零交通提供最佳投資條件。

2 《計劃》的主要特點

《計劃》作為全球首個交通零碳戰略,系統地展現了英國交通運輸行業實現零碳的路線圖,對技術導向、路徑選擇、效果分析等進行了詳細闡述,但由于內容覆蓋面廣、目標宏大、實現難度大,發布以來毀譽參半。通過與2007年《英國低碳運輸創新戰略》等文件進行比較分析,認為該《計劃》的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重視脫碳措施對經濟和環境的貢獻

《計劃》在給出每一領域脫碳措施所產生的CO2減排效果的同時,還從上下游產業鏈構建角度,對創造的就業機會、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了分析,同時關注了在提升空氣質量、減少噪聲、緩解擁堵和保障健康等方面的效果。例如,《計劃》中提到推廣零排放的小汽車、客貨兩用車、摩托車和踏板車需要投入28 億英鎊,2050 年零排放汽車制造業的總產值將達到80 億英鎊、創造6 萬個就業崗位,2020—2050 年空氣質量收益將達80 億英鎊??梢?,《計劃》除了關注減碳效果外,還特別重視交通脫碳與經濟環境協同發展問題。

2.2 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長期轉變

新冠肺炎疫情給交通方式、出行模式和整個交通部門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總出行量大幅下降,特別是對公共交通影響極大。伴隨疫情很多新變化快速出現,如居家辦公、網上購物和視頻會議等興起[6]?!队媱潯分赋?,這些已出現的短期變化很有可能會長期存在,造成出行習慣的永久性改變,如:疫情期間減少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出行增加;居家辦公和網絡會議的興起,可能改變出行習慣;隨著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的普及,自駕出行比例可能會增大。同時,在預測未來運輸量和潛在碳排放量時,《計劃》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

2.3 展示多項前沿交通創新

《計劃》中以專欄的形式,介紹了一系列前沿技術和裝備,如:懷特維多利亞號——一艘高效的柴油-電力混合動力渡輪;ZeroAvia——世界上第一架氫燃料電池驅動的飛機;HydroFLEX——首列在英國鐵路主線上測試的氫動力火車;DAF LF Electric——一次充電可行駛174英里的零排放全電力分配重型貨車;TRALAR 技術——適用于卡車、拖車、冷藏車、公共汽車、垃圾收集車和電動汽車,是太陽能技術與商用車的創新結合;考文垂市和達德利市議會合作開發的超輕鐵路(Very Light Rail,VLR)技術;作為“最后一英里”解決方案的電動滑板車和微型交通樞紐,等等。此外,《計劃》還提出了需求響應型公交服務、共享出行等模式創新方案,并強調其創新性和減碳作用。

2.4 將慢行交通作為首要優先事項

2009 年發布的《低碳運輸:更加綠色的未來——英國運輸減排戰略》中,對于步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雖有所提及,但未系統展開?!队媱潯凡粌H將慢行交通作為首要優先事項,還系統闡述了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的優點,如有益健康、緩解擁堵、提升幸福指數、促進本地商業發展、保護環境及優化空氣質量、減緩氣候變化等,并通過列舉一系列數據進行描述。同時,提出通過加強慢行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推廣電動自行車等措施,進一步突出慢行交通的作用。

2.5 強調氫能在交通脫碳中的作用

《計劃》預計氫能將在交通脫碳中發揮關鍵作用,認為它可能在“電池無法觸及”之處最為有效,能源密度要求、占空比、加油時間等因素,將使氫能成為最合適的低碳能源。英國通過氫氣運輸計劃支持氫氣的早期發展。2017—2022年間已提供2 300 萬英鎊支持推廣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和建設加氫站,已有大約300 輛FCEV 和14 個加氫站投入使用。2021 年8 月,英國發布《英國氫能戰略》,并啟動提斯谷多式聯運氫氣運輸樞紐建設,通過運輸、工業、能源部門的合作,推動交通脫碳和工業升級[7]。

2.6 以多項專項計劃促進運輸模式創新

《計劃》公布了一系列計劃,如:索倫特交通區——城市貨運整合和零排放最后一英里解決方案,通過調整貨運流和城市空間,實現更可持續的運輸;切姆斯福德花園社區——從規劃原則到創新和可持續的交通方案,打造具有高度可持續性、連接性強、可步行的街區,通過步行和自行車道進行連通,實現綠地、休閑設施、小學、商店和工作地點等15 分鐘步行或5 分鐘騎行可達;零排放交通城市、電動自行車(E-Cycle)推廣項目、步行到校(Walk to School Outreach,WTSO)推廣項目、MarRI-UK 的清潔海事計劃等。通過試點示范的方式,探索性推進運輸模式創新,應對脫碳挑戰。

2.7 與相關支撐文件結合緊密

《計劃》多處提到了相關文件的要求,通過各個文件實施形成的合力,共同支撐交通脫碳目標實現。例如,《計劃》依然將公路作為交通脫碳的重點,強調貨運系統的零排放,同時一并發布《英國新型道路車輛CO2排放監管框架》綠皮書,構建監管框架,要求到2035 年停止銷售26噸及以下的非零排放重型車輛新車,到2040年停止銷售26 噸以上的非零排放重型車輛新車。同時,以零排放重型貨車發布和路演、電動道路系統建設、氫燃料電池研發、二手車交易等作為支撐。與之相關的《以最低的經濟成本使英國長途公路貨運脫碳》《向零排放汽車和貨車轉型:2035 年交付計劃》均對道路貨運脫碳進行了專門闡述[8-9]。

2.8 多部門各地區協同推動

盡管《計劃》是英國運輸部發布的解決交通碳排放的政策文件,但多項工作并未局限在部門職責范圍內,明確提出將與相關部門、企業、學校以及相關地區協同推進。比如,與天然氣電力市場辦公室(Ofgem)及其他公司合作,推進與電動汽車配套的能源系統建設,擴展電力系統,降低充電基礎設施連接到電網的成本;與提斯谷聯合管理局、英國的電動滑板車公司Ginger 合作,建立第一個測試電動滑板車租賃作為短途常規公共交通零排放替代方案的試點地區;與考文垂市合作,建設英國第一個全電動公交車城市,等等。

3 對我國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的啟示

當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最大的海運貿易區,擁有全球最長的高鐵運營里程和巨大的航空增長潛力,交通創新蓬勃開展,各種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從交通減碳形勢看,我國交通行業消耗的一次能源占比不高,但增長迅速;從單位換算周轉量能源消耗看,我國交通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队媱潯纷鳛橛钚?、最全面的交通脫碳戰略性文件,展現了英國政府推進交通脫碳的決心,其中提出的低碳發展新理念、新技術和新舉措,對我國推動交通行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3.1 關注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當好開路先鋒

按照“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要求,預計“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同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潛力相適應”[10]。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約束,必將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和產業發展帶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關注交通運輸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步推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充分考慮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資源稟賦和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特征,探索差異化支持政策,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或節能減排成本過高領域,允許適當通過碳交易等抵消手段完成目標考核。

二是關注與交通運輸密切相關行業推動“雙碳”的路徑措施對交通運輸的反向影響,開展技術跟蹤、形勢預判等基礎性、前瞻性研究。如:分析特高壓發展、電力去煤化、工業控煤等進程對煤炭運輸的影響,探索我國交通運輸戰略轉型的思路與對策,為加快我國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3.2 重視步行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方式,關注電動自行車的減碳作用和出行距離優勢,解決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

慢行交通是綠色出行的核心內容,目前其發展存在體制機制不順暢、制度標準不健全、資金投入不足、管理者和公眾認識不到位等諸多問題。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支持開展體制機制、政策標準等頂層設計層面的系統性研究,為發展慢行交通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積極爭取將公路慢行道建設納入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規劃,并給予財政資金支持;積極協調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共同推進城市慢行道建設。

三是加強公共自行車系統及配套停車和服務設施建設,引導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等行業健康發展。

四是按照國務院對綠色出行工作的職責分工,加強與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相關部門溝通合作,推動理順管理體制。

五是關注貨物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探索推廣貨運自行車。

3.3 從行業管理角度,針對各地區制定差異化政策,提升全國節能減排整體效果,提升地市發展的均衡性

差異化政策制定方面的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組織開展面向省級地區的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差異化路徑研究。在既有研究基礎上,加強省級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分析,關注各省交通運輸節能減排水平所處的不同階段,加強儲備型基礎研究。

二是針對東中西部地區制定差異化引導政策。在深入開展基礎研究的基礎上,在后續政策文件中,部署差異化引導政策,從全國、東中西部到省級逐步細化相關舉措。

三是以試點示范工程作為切入點,逐步實施差異化政策。以謀劃交通強國低碳試點為契機,沿襲交通強國試點的支持思路,突出地方特色,鼓勵探索和嘗試,允許容錯試錯。

3.4 促進智能交通與綠色交通、能源體系與交通運輸體系的融合發展,并將其作為未來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方向

未來綠色發展必須依靠高度信息化、數字化和智慧化的手段實現,港口自動化碼頭、自動駕駛以及地下物流系統等建設是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技術,是建設數智化交通、促進交通運輸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技術。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利用車路協同技術推進生態駕駛,降低機動車能耗和碳排放水平,推動機動車運行過程中由能耗排放單車最優向群體協同最優轉型升級,從而進一步降低機動車總體CO2排放。

二是加強港口機械自動化、自動駕駛車輛、無人化裝備等相關成套技術國產化,加強科技創新、培育技術實力,增強技術支撐,探索各類型交通運輸裝備設施自動化的成套技術。

三是出臺交通運輸綠色和數智化融合發展的戰略規劃或引導政策,促成行業規范、有效的發展升級模式形成。

3.5 大力推進電氣化,通過限售、限行、補助、差異化收費等多項政策措施,提高新能源車輛滲透率

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碳排放中,道路交通碳排放占比達90%,主要來源為貨運卡車。因此,汽車新能源化與能源清潔化的發展與應用,是推進交通運輸碳達峰的重要途徑。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繼續在公交車、出租車、城市配送車輛、長途客車和私家車等領域推廣應用電動汽車。

二是支持太陽能與車輛技術的結合,加快適用于卡車、拖車、冷藏車、公共汽車等車輛的新技術研發和應用。

三是研究在貨運量較為集中、路線較為固定的路線開展電氣化高速公路試點的可能。

四是支持交通自洽能源系統建設,推動能源與交通協同創新、融合發展。在交通側,加快交通再電氣化進程,加大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在交通系統中的應用力度;在能源側,推進交通系統向產消者轉型,實現部分能源自主供給。

3.6 關注氫能對交通運輸減碳及全國經濟增長的作用,將氫燃料電池車作為無法實現純電動車替代領域的主要解決方案,打造氫能產業鏈,將其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出臺指導我國中長期交通運輸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頂層方案。

二是加快氫燃料電池重型貨運車輛的研發,支持在港口、運輸場站或物流園區等內部道路先期開展氫燃料電池重型貨車應用試點。

三是加快船用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提升儲氫技術水平,逐步推進中小型短途客運船舶、普通貨船應用。

四是積極參與并支持氫能源多元化應用生態的構建,關注制氫、運氫、儲氫等環節的相關技術進展和關鍵問題,推進氫能產業技術創新,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3.7 將碳交易、碳稅、綠色金融等市場手段以及CCUS 等技術手段納入考慮范圍,共同保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達成

碳中和意味著最終排放到大氣中的CO2為零。負碳技術將是解決碳中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其中,CCUS 是負碳技術中較為直接且有效的技術。具體建議如下。

一是支持開展交通運輸細分領域參與碳交易的政策和交通運輸節能減排重點項目溫室氣體排放核證方法研究,為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參與碳交易奠定基礎。

二是鼓勵并支持交通運輸企業參與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等自愿減排項目碳交易,并將以碳交易方式購入排放配額納入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目標考核核算,以降低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成本。

三是探索綠色金融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研究綠色金融市場化機制,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

四是支持適用于交通運輸行業的CCUS 技術研發及應用試點,為實現交通運輸碳中和進行技術儲備。

4 結束語

實現交通零碳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行業、多層面共同推進。英國在《計劃》之外,還發布了一系列細分領域零碳發展計劃及戰略文件,如:《出行的未來:城市戰略》《出行即服務:可行性研究)》《以最低的經濟成本使英國長途公路貨運脫碳》《交通的未來:用戶研究》《向零排放汽車和貨車轉型:2035 年交付計劃》《可持續航空燃料授權》《航空零碳排放戰略(Jet Zero)》《英國氫能戰略》等,這些都將為英國交通脫碳提供支撐[11-15]。本文重點介紹了《計劃》的政策框架,未對英國交通脫碳的各個細分領域進行深入分析,后續將跟蹤研究貨運脫碳、氫能交通等重點領域,以期為我國交通低碳發展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脫碳交通英國
5種沸石分子篩的吸附脫碳對比實驗
英國的環保
繁忙的交通
碳素工具鋼T8表面脫碳規律研究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小小交通勸導員
英國圣誕節
加熱和旋鍛過程對彈簧鋼表面脫碳層厚度的影響研究
微波加熱內配碳酸鈣高碳錳鐵粉固相脫碳試驗研究
英國立法向酗酒“宣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