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診科落實頂層視角下能動性優質照護模式的效果分析

2024-01-08 10:12丁紅霞王慧李煥
嶺南急診醫學雜志 2023年6期
關鍵詞:能動性頂層急診科

丁紅霞 王慧 李煥

從頂層視角落實邏輯性思維管控,能充分激發護士參與疾病管理的能動性,使其積極應對各類并發癥與風險事件[1]。而進一步融入人文關懷視角,能幫助個體獲得基于軀體與心理層面的雙重舒適感知,這將能提升急診科的優質照護能力,增進醫療品牌的曝光度[2]。本次研究擬通過隨機和對照的設計視角,以進一步挖掘頂層視角下能動性優質照護模式應用于急診科所產生的護理成效,現將研究結果與內容做如下報道: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急診科于2020 年6 月至2022 年2月接診收治的84 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以數字表作為分組依據,將滿足納入要求的觀察對象展開隨機化分組,各組命名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2 例。其中,觀察組男29 例,女13 例,年齡(62.7±5.1)歲,小學例,中學例,大學例;對照組男31 例,女11 例,年齡(63.0±5.3)歲,小學8 例,中學7 例,大學27 例。納入要求:患者心、肝與腎等實質性器官功能正常;患者開展基本的言語溝通水平;患者至少有1 名家屬或者親友陪伴;對本次調研內容知曉,并簽署同意書。排除要求:患者存在溶血或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自身伴有嚴重的免疫功能障礙;患者伴有認知功能異常。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議通過(V20200522)。兩組患者各項基線數據資料經統計學比較后,差異無明顯意義(P>0.05)。

1.2 方法(1)對照組患者落實傳統性護理方案,即患者來到醫院急診科后,由護士按照急診科救治原則,快速開放靜脈通路,遵照醫囑為其及時給藥,引導家屬辦理入院手續,護士配合醫生開展急診救治,一旦察覺基礎生命體征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待患者病情趨向于平穩后,安排患者入住相應科室,并及時做好有關血生化與影像學檢查,做好急診救治后隨訪管理工作。(2)觀察組患者落實頂層視角下能動性優質照護模式。①構建基于綠色通路為導向的急診救護模式:急診科護士第一時間接到120 急診救護熱線后,簡潔明了地詢問患者的基礎性資料,并告知院內急診救治團隊以快速啟動綠色生命渠道。護士根據收治患者的傷情或者疾病史,準備好有關藥物與急診設備,并統籌做到專人專機管理,對操作護士的責任心進行調度,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②救護車與護士動態性交接管控:當救護車將患者送至急診科后,由專人進行統籌,并快速引導及接待患者送至救治區域,以及快速啟動院內救治渠道,為患者落實急診救治手續。在急診救治過程中,要求護士站在頂層視角下,充分挖掘可能存在的不良事件,并落實急診救治生命為第一要務原則。在施行救治過程中,始終將患者視為清醒狀態的個體,邊施救邊為其講授積極且正面的言語,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內在自信心。待急診救治工作有所成效,即患者病情趨向于穩定后,護士快速為患者采集血樣以做好血生化指標檢測,以及對家屬做好情感安撫工作。③頂層視角下人本關懷元素多維度融入:護士用手輕輕撫摸患者手背,并以此按摩手部指關節,在交互性對話中融入積極且正面的言語,使患者及家屬均能獲得內在的情感歸屬。在開展急診救護進程中,各項動作相對輕柔,以防止設備操作過程中產生的噪音。在落實急診救護進程中,強化醫生與護士之間默契感知,對患者基礎性生命體征展開多維度監測,一旦產生指標異常,則立即予以匯報并加以處理。護士始終堅持一個溝通原則,即:不論患者意識當前是否清醒,護士均要通過柔和且通俗的言語展開交互性對話,以此提升基于個體的整體優質照護模式。④頂層視角下遵醫行為管理:界定最佳的急診救治時間,即患者自進入急診科起,及至急診救治后半小時,屬于最佳的急診救治時間段。針對病情波動明顯的患者,護士以預見性視角邀請可能涉及的有關科室專家展開會診,從而扭轉患者的身心不適。再者,對于需立即接受手術急診救治的患者,護士要實現告知急診手術室相關人員,準備好有關用物,以此深入開展后續臨床救治任務和工作。⑥入住后病情管理:患者經急診救治后病情趨向于平穩后,則由護士妥善為患者辦理好入院手續,并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注意事項,并解決其對疾病的內在困頓。對于意識逐漸有所恢復患者,護士引導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精神情感關懷,社會支持,并跟進具體的健康宣教策略,展開藥物支持性管理。

1.3 評價指標(1)記錄兩組患者急救所花費的時長,即患者進入急診科后及至病情平穩所需要的時長。(2)在急救清醒后即刻、急救后第2 天,以生活質量量表為手段,對兩組患者在上述時間點的生活質量展開比較。該量表囊括6 方面維度,總計0-100 分;若患者所得分值越高,則表明其生活質量越佳。(3)當患者病情穩定后,且意識恢復后,由專人向兩組患者分發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以分析其負性情緒感知。

1.4 統計學方法以SPSS22.0 軟件作為工具,對計量數據實施兩獨立樣本t檢驗,對計數數據實施卡方檢驗。以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急診搶救時間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急診搶救時間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點的生活質量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點的生活質量比較(分)

2.3 兩組患者清醒后的焦慮與抑郁得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清醒后的焦慮與抑郁得分比較(分)

3 討 論

本次研究從兩組患者急救所需時間進行宏觀對比,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急診救治所花費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該項結果得知,頂層視角下能動性優質照護模式能提高護士應對急診科患者救治能力。由于頂層視角能激發護士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從全局做好站位性統籌,規范各項急診救護舉措,以此達成急診救護多維度管理目標,降低不良事件所致的負性影響[3]。從頂層視角下融入人文關懷舉措,充分挖掘優質照護理念,使患者負面情感得以有效平復,且能獲得在精神情感與生理維度優質照護[4]。當急診科患者意識獲得清醒后,能進一步增進醫患和諧度,通過頂層視角下融入人文關懷元素,幫助個體重新獲得良好的身心舒適度感知[5]。所以,從情感狀況視角下展開情緒剖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SAS 和SDS 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再次表明頂層視角下能動性優質照護模式能減輕個體的焦慮與抑郁情緒,使其從容且平和地應對病情,獲得急診救護后的良好身心體驗。

另外,從整體視角下對兩組患者整體生活質量進行縱向比較,以此間接剖析出兩種急診救護方案對個體軀體與心理維度的總體影響[6]。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急救后第2 天的生活質量得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該結果再次得知,急診科落實頂層視角下能動性優質照護模式能縮短急診救護時間,且能有效改善個體的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能動性頂層急診科
急診科床旁超聲的教育和培訓
急診科搶救腦出血患者的護理應用
調動主觀能動性,提高寫作水平
汽車頂層上的乘客
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揮
加快頂層設計
急診科護理安全管理的探討
健康卡“卡”在頂層沒聯網
護理績效考核在急診科的應用
比較主觀能動性、意識能動性、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的異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