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山谷地帶藏青稞病害發生規律

2024-01-08 04:56扎西措姆
江西農業 2023年24期
關鍵詞:吸漿蟲黑穗病西藏地區

扎西措姆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拉玉鄉人民政府,西藏 瓊結 856000)

青稞是西藏地區人民的主食,從生物學的屬性來看,青稞屬于大麥的一種,但是青稞的籽粒往往更加飽滿,且麥麩較少,所以產量較高。青稞的加工方式較多,除了作為食品以外還能夠用于制酒。青稞具有產量高的特征,對于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比較強,西藏屬于高寒地區,且西藏山谷地區的氣候條件更加惡劣,所以其他作物很難適應西藏地區的氣候條件,而青稞由于抗逆性較強,所以適合在西藏等地區進行種植。當前青稞種植業已經成為西藏地區農業發展的主打產業,青稞種植業與西藏地區的農業經濟存在密切聯系,所以在種植青稞的過程中,種植人員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病害對青稞產量和品質造成的影響,提升對于病蟲害的認識,并在日常青稞種植過程中做好病蟲害的防控工作,進而保證青稞的健康生長。

1 影響青稞作物發病的因素分析

西藏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有山脈、戈壁以及冰川等多種地貌類型,依據地貌大致可以將西藏地區劃分為四個部分,即喜馬拉雅山區、藏南谷地、藏北高原以及東部地區的高山峽谷區域。西藏地區的農業主要集中在藏南谷地,該區域位于岡底斯山脈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地形比較平坦且土壤比較肥沃,所以是種植青稞等農作物的理想區域。青稞是西藏地區重要的農作物,而在種植過程中,青稞會面臨各類病蟲害的威脅,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是做好預防工作,基于此,青稞種植人員要充分認識誘發病蟲害的原因,而后展開針對性的防控。

1.1 土壤成分對青稞生長的影響

土壤是青稞生長的基礎,品質優良的種植土壤不僅能夠促進青稞的生長,而且還能夠提升青稞的病蟲害防控能力。就青稞種植而言,主要從酸堿值、有機質含量以及含氮量等幾個方面分析土壤的質量:首先,西藏地區青稞適合種植在中性的土壤當中,最適合種植青稞的土壤的酸堿值在6.9 ~7.2,若土壤酸堿值超過7.5,則會對青稞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相反,若種植青稞的土壤酸堿值低于6.9,則會壓制的青稞生長,最終影響其產量和品質。西藏地區的青稞產地有聯鄉、尼木、普蘭、澤當等,西藏青稞主要產區的土壤酸堿值基本達到青稞生長需要的中性標準,主要產區內土壤酸堿值平均值為7.2,所以土壤偏酸化和偏堿化的程度并不明顯[1]。

1.2 土壤有機質含量

土壤中的有機質是土壤固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土壤有機質還是青稞作物獲得營養的主要來源,有機質除了能夠促進青稞生長以外,還能夠調整土壤結構,促進土壤中各類微生物的活動,進而提升土壤的保肥能力。西藏山谷地帶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非常充足,而在沿江河谷流域,受到土壤沙化以及河流沖積的影響,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要稍低于其他地區,但是整體仍然達到了國家三級標準。

1.3 土壤全氮含量

土壤全氮含量是土壤中所有種類氮元素含量的總和,土壤中氮元素種類較多,主要分為有機氮和無機氮兩類,這些氮元素并不固定,而是處于不斷累積和消耗的過程中。西藏青稞在生長過程中對于氮元素的需求量較大,且由于西藏青稞種植歷史悠久,所以種植地經過常年施用氮肥后,土壤中已經含有豐富的氮元素,且無論是深層土還是淺層土,氮含量均處于極高的水平,這對于青稞的生長發揮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

1.4 降水對青稞的影響

降水是青稞獲得水分的重要途徑,但是在降水天氣下,空氣濕度變大、土壤通透性下降,因此也會導致一些病害,尤其是在雨季來臨時,頻繁的降水會極大地提高青稞的染病風險。首先,降水會提升條紋病的發病概率,尤其是在連續降水、相對濕度過大以及大風天氣下病害更為嚴重。條紋病屬于細菌性病害,在28℃~30℃的環境下能夠迅速繁殖,而田間濕度過大時則會促進病菌孢子的產生。此外,在遭遇風雨天氣時,青稞的葉片會產生傷口,條紋病病原體會通過傷口進入到青稞體內,加劇病害蔓延。其次,銹病的發生也與降水和田間濕度存在密切聯系,且銹病還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氣候傳染病,在28℃~30℃的氣溫、持續陰雨天以及相對濕度過高的環境下容易發生,并對青稞的產量產生嚴重影響。最后,氣候過于干旱會導致蚜蟲頻發[3]。

2 青稞病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藏青稞營養價值較高,其生長過程對環境的要求也較高。青稞的生長受到海拔、氣候、溫差等一系列自然條件影響,特別是氣候和土質的影響不容小覷,土壤的酸堿度、雨季和旱季水量變化等對作物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不當的管理措施直接給青稞作物生長及產量帶來一定影響,為了防止作物發生各種病害,日常應做好作物的田間管理,合理開展防治工作。

2.1 黑穗病

黑穗病是西藏地區青稞種植的常見病害之一,黑穗病對于青稞產量的影響較大,一旦發病必定會對青稞的產量造成影響,此外,感染黑穗病的青稞發病速度比較快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研究表明青稞感染黑穗病后至少會減產5%,嚴重時甚至會減產20%。黑穗病還會影響青稞的品質。從發病規律來看,黑穗病的孢子能附著在青稞種子的表面越冬,而后在翌年爆發,且冬季時黑穗病孢子不會休眠,而是長期存活,并在氣候回暖時發病。黑穗病與土壤的濕度以及氣候存在很大的聯系,青稞在25℃以上的環境中不易感染黑穗病,但是當土壤的溫度在12℃~25℃時,就非常容易出現該病害,此外,當土壤的含水量在30%~50%時,也容易產生黑穗病[4]。

黑穗病的防治方式較多,常見的有農業防治、人工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第一,青稞種子的抗性與黑穗病發生概率存在很大聯系,在選種過程中應當選擇抗病蟲害能力較強的品種。第二,由于黑穗病的病原體能夠依附土壤生存,所以在種植青稞前應當做好土壤的滅菌工作,種植人員可以使用0.08%左右的乳油進行防控。在整地過程中可以使用粉銹靈等藥劑殺死土壤中的病菌。第三,通過藥劑拌種以及土壤消毒也能夠防治黑穗病,種植人員可以使用15%的粉銹靈進行拌種,在拌種過程中,每拌種50 kg 需要加入15%粉銹靈30 g。青稞種植地區土壤消毒一般采用撒藥土的方式進行處理,每畝準備沙土15 kg,而后加入粉銹靈30 g,混合后均勻地撒至田間。第四,可以使用石灰水浸種防控黑穗病。將石灰水按照1 ∶100 的比例制成浸種藥劑,每50 kg 配置后的石灰水能夠浸種25 kg 左右,但是在浸種過程中不能攪拌,石灰水浸種對于青稞黑穗病的防控效果極佳[5]。

種植人員也可以通過輪作的方式防控青稞病害,青稞可以與油菜或者豆類進行輪作,能夠提升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還能夠有效地緩解黑穗病問題。最后,要做好青稞生根期前的水肥管理工作,確保土壤中的營養能夠滿足青稞的生長需求,在青稞感染黑穗病的初期應當及時拔除病株,且由于黑穗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所以不能將病株隨意堆積在種植田周邊,而應帶出青稞田進行集中銷毀。

2.2 條銹病

條銹病也是西藏地區青稞種植的常見病害,青稞染病初期葉片會出現枯葉或者掉落的現象,條銹病首先會對青稞的葉片造成影響,而后逐漸擴散到莖稈等部位。觀察染病的葉片能夠發現圓形的小斑點,在染病后期條銹病會對青稞的穗粒造成影響,導致青稞產量下降。在防治過程中,首先應當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品種進行種植,還要通過精細整地或者輪作倒茬的方式進行病害防控。在種植前應當高溫曬田,通過曬田能夠改變土壤的結構,并降低病原體密度。其次,做好種子處理工作,在種植前使用15%的粉銹靈進行拌種。再次,粉銹病還與播種時間存在關系,所以青稞播種不宜太早或者太晚[6]。最后,做好田間管理工作,應當及時清除田間的雜草,做好水肥管理工作,通過配方施肥提升青稞的抗病蟲害能力,做好田間巡視工作,發現染病青稞后可以使用15%的粉銹靈藥劑進行噴灑防治。

2.3 白粉病

白粉病也會對青稞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白粉病首先會影響青稞的葉片,此外青稞的莖稈以及枝梢也非常容易染病,白粉病還能夠直接對青稞的果穗造成影響,所以能夠威脅青稞的最終產量。在染病初期,青稞的葉片上會出現黃色的小斑點,隨著病情的加重,斑點顏色逐漸轉變為白色,而后會在斑點基礎上形成霉層,這是白粉病的典型染病特征,當斑點蔓延至整個葉片時,葉片就會枯萎。青稞其他部位在感染白粉病時同樣會出現黃白色的斑點,但是后期可能會轉變成為網狀的花紋[7]。

染病后青稞的生長速度會受到影響,植株生長緩慢且比較矮小,莖稈的強度不足,當遇到大風天氣時非常容易折斷,同時染病果穗會出現腐爛現象。在防控過程中,若田間出現染病青稞,應當盡快使用藥劑展開防治,在染病部位噴灑15%的三唑酮或者50%硫磺懸浮劑,此外,70%福美雙·甲基硫菌靈硫磺可濕性粉劑也能夠用于治療青稞白粉病。

2.4 蚜蟲

蚜蟲(如圖1)是青稞種植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害蟲,蚜蟲的種類較多,且蚜蟲啃食青稞的葉片以及莖稈,吸食植株內的汁液,嚴重時會造成青稞成片死亡,當青稞的葉片被啃食殆盡后就會對青稞的光合作用造成抑制,此外蚜蟲還會啃食青稞的果穗,嚴重威脅青稞的最終產量[8]。種植人員主要通過藥劑進行蚜蟲防控,在初期可以使用20%的吡蟲啉2500 倍液進行防治,若要達到長期防控效果,則可以在田間飼養小蜜蜂或者繭蜂等。

圖1 青稞蚜蟲

2.5 吸漿蟲

青稞吸漿蟲(如圖2)會對青稞的花器產生影響,青稞吸漿蟲通過吸吮青稞漿液來獲得相應的營養,這會使得青稞的產量下降或者出現籽粒脫干等情形,最終不利于當地居民的收益。一般情況下,在青稞孕穗期,吸漿蟲會出現化蛹的形態,到抽穗期青稞吸漿蟲會羽化,長出翅膀,產卵,其蟲卵主要分布在青稞的外穎與護穎、穗軸與小穗柄等部位,接著蟲卵進入孵化期,然后進入到青稞殼中,在青稞較為成熟時,對其產生損害。

圖2 青稞吸漿蟲

其具體防治措施如下:第一,農業防治。一般需要選擇比較耐病蟲害的高品質種子,并對農作物的具體環境布局進行及時整合,從而防止吸漿蟲對青稞產生危害。第二,藥物防治。在正常種植種子之前,可以采取40%甲基異柳磷或50%辛硫磷200 ~300 mL,需要適量加入一些水,比較均勻地灑落在地表上,主要是使用20 kg 細土或煤渣制成毒土,進而消滅土壤中所有的吸漿蟲。接著,到了孕穗期,對待青稞的病蟲害可使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300 mL 加水5 kg 噴拌干細砂土20 ~25 kg均勻撒施,并對其及時進行澆水。最后,在其長到成蟲期的時候,每畝可以選用80%敵敵畏乳油100 ~150 mL 兌水2 kg 噴在20 kg 麥糠或細砂土上,在下午時間段內,將其均勻地撒入麥田中,進而消滅病蟲害[9]。

3 結論

綜上所述,青稞是西藏自治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每年種植面積占全區糧食總面積的60%左右,青稞產量占西藏自治區糧食總產量的55%以上,且當前其種植規模還在不斷擴大。青稞是藏族人民制作傳統飲食糌粑、青稞酒的主要原料,同時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突出的醫療保健作用。在青稞種植和生長過程中,多種因素均會影響其產量,還會導致作物不能健康生長、降低其營養價值。對于農業種植者而言,青稞遇到病蟲害會導致糧食減產,影響一年的收成。當然西藏青稞病蟲害的種類較多,要做到有效防治就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此外,青稞種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害較多,種植人員必須掌握各類病害的危害表現,而后針對性地做好防控措施,尤其要重視會影響青稞產量和品質的病害,保證青稞種植的經濟收益。

猜你喜歡
吸漿蟲黑穗病西藏地區
青海省小麥吸漿蟲的分布、發生條件及防控策略
甘蔗重要親本田間自然抗黑穗病測定
侯馬:召開小麥吸漿蟲防治現場會
麥田吸漿蟲無害化控制技術探討
西藏地區日照氣候變化特征
23個甘蔗品種對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測定
西藏地區降水的時空分布特征
不同藥劑防治小麥吸漿蟲幼蟲試驗
西藏地區大學英語教學環境分析
玉米絲黑穗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