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贛北地區雙季茭白高產栽培技術

2024-01-08 04:56幸昌偉余國慶周慶友劉詩磊
江西農業 2023年24期
關鍵詞:葉鞘茭白水層

幸昌偉,余國慶,周慶友*,劉詩磊

(1.豐城市農業農村局,江西 豐城 331100;2.瑞昌市農業農村局,江西 瑞昌 332200;3.武寧縣農業農村局,江西 武寧 332300)

茭白為禾本科菰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全國各地分布很廣,在江蘇、浙江、湖北、江西等南方省市均有規?;N植,且多為單季茭,但蘇州、無錫、杭州一帶以種植雙季茭白為主[1]。瑞昌市位于江西北緣,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是茭白的適生區,能種植雙季茭白。瑞昌市的茭白種植歷史悠久,本地農戶喜好在池塘、溝渠、水田中零星種植一些茭白供自家食用,但均為單季茭,沒有種植過雙季茭白。近幾年,茭白在瑞昌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18 年突破萬畝。本地農戶為了提高茭白產量和效益,結合瑞昌氣候、土壤、水源、種植管理技術等,不斷摸索出了一套雙季茭白種植技術,現總結如下:

1 品種選擇

選用對光周期不敏感、夏茭早熟、秋茭遲熟、產量高、品質優、抗病性強、商品性佳的品種[2],如龍茭2 號、浙茭2 號、浙茭6 號、浙茭7 號、鄂茭4 號和余茭4 號等。

2 田塊選擇

茭白對土質要求不高,宜選擇土層深厚(耕作層達20 ~30cm)、土壤肥沃、pH 值為6.0 ~6.5、排灌條件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礫石含量少、無污染源的田塊。

3 整地施基肥

前茬作物收獲后,于6 月中下旬深翻整地,并在每667 m2田塊撒施45%三元復合肥25 kg 作基肥。整地要求翻耕深度15 ~20 cm,二犁二耙,確保田平泥爛,灌淺水后田間無明顯的泥堆露出。種植畦要求呈東西向最佳,有利于通風透光。在整地的同時加固田埂,田埂高50 cm,底寬30 ~40 cm,頂寬20 cm,田埂要筑得平滑結實,上水后不倒、不塌、不漏水。

4 選種分株

茭白種苗的質量決定了產量和品質。茭白以分蘗芽和分枝芽進行無性繁殖。因此,茭白的選種就是把茭形好、品種特性優、分蘗多、生長整齊、結茭部位低、無病蟲害的分蘗芽和分枝芽留作種苗,淘汰雄茭墩、灰茭墩和混雜劣質茭墩,從而達到選優去劣,提升種苗質量的目的。

5 移栽定植

在贛北地區栽培雙季茭白以6 月中旬-7 月中旬較為適宜,立秋前必須栽種完畢,如推遲到8 月中下旬,則分蘗少,不利于高產。移栽前,茭田先灌5 cm 淺水,種苗先剪去葉尖,保留株高25 ~30 cm。選擇在傍晚或陰天栽植,做到隨挖苗、隨分株、隨定植。移栽時,每畦栽一行,行距50 ~80 cm,株距30 ~40 cm,每667 m2栽種約1500 ~2500 墩,每墩2 ~3 個健壯分蘗苗。栽植方式以45 度角斜插為宜,深度以根莖和分蘗基部入土,而分蘗苗芽稍露出水面為度。茭根入泥不超過8 cm,太深不利于返青分蘗,太淺容易造成浮苗。定植2 ~3 d 后檢查浮苗、倒苗、栽植過深等情況,并及時補栽。

6 秋季田間管理

6.1 追肥管理

①提苗肥。移栽定植后7 ~10 d,每667 m2施尿素10 kg 或碳銨15 kg。②分蘗肥。分2 ~3 次施用,移栽后20 d 左右第一次施肥,此后每間隔20 d 施一次,每次每667 m2施N 3.5 kg、P2O51.2 kg、K2O 1.2 kg,促進茭苗分蘗生長。③拔節肥。于9 月15 日~20 日,茭白分蘗末期重施,每667 m2施N 6 kg、P2O56 kg、K2O 6 kg。④孕茭肥。在全田有20%~30%的株叢開始“扁稈”時即剛進入孕茭期,此時每667 m2施N 4.5 kg、P2O54.5 kg、K2O 4.5 kg,促進孕茭和茭莖的膨大生長。孕茭肥要掌握適時,施得過早容易造成植株貪青,施得太晚則會影響孕茭,容易產生灰茭。

6.2 水分管理

根據茭白不同的生長期確定灌水深度。茭白栽植成活后保持3 ~5 cm 淺水,促返青成活,使其恢復生長;隨著茭苗的生長,逐步加深水層,分蘗前期保持5 ~10 cm 水層,分蘗后期至孕茭期保持10 ~15 cm 水層;孕茭期保持15~20 cm水層,以茭白不見光為最佳,促進茭肉潔白肥嫩;采收后保持3 ~10 cm 水層,溫度越高,水位越深,反之,則水位越淺。茭白的地上部分枯萎死亡后進入休眠期,此時應保持1 cm 左右淺水。

6.3 耘田除草

栽植成活后,耘田2 ~3 次,一般在施肥后進行。第一次耘田在移栽后5 ~7 d 植株返青時進行,此時還要注意茭白的分蘗節不能被埋入泥土;第二次耘田在移栽后15 ~20 d 進行;第三次耘田在移栽后30 ~35 d 進行,必須在封行前完成。茭白封行后,因田間勞作不便,一般不再耘田。

6.4 剝葉管理

剝葉是指剝去植株外圍的老葉、黃葉、病葉。茭白生長過程中,植株茂盛往往導致茭田通風透光不佳,病蟲害嚴重,產量下降。因此,一般會在栽植到封行期間(7 月-8 月)剝葉2 ~3 次,每次間隔7 ~10 d。剝葉時,把老葉、黃葉踩入土中作肥料,病葉移出田外集中銷毀處理。

6.5 病蟲害管理

茭白主要病害有胡麻葉斑病、銹病和紋枯病等,主要蟲害有二化螟、長綠飛虱、蚜蟲等[3]。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①農業防治:與非禾本科作物進行2 ~3 年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和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作為種苗;合理密植,適時曬田,及時剝除黃葉、病葉和無效分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科學施肥,基肥適當增施有機肥、鉀肥和硅肥,不偏施氮肥;冬季清園,清理病殘老葉,鏟除田邊雜草,壓低越冬病蟲基數。②物理防治:每2 ~3 hm2安裝1 臺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鱗翅目害蟲。③生物防治:用性誘劑誘殺二化螟成蟲,每667 m2放置2 ~3 個誘捕器,每隔15 ~20 d 更換1 個誘芯。養鴨防蟲除草,移栽后15 d,每667 m2茭田放養20 日齡左右的鴨子12 ~15 羽,待孕茭率達50%以上時鴨子不再入田。④化學防治:在防治適期及時用藥防控,化學農藥的使用應符合GB/T 8321 和NY/T 393 的規定。藥劑選擇參考附件,特別注意當茭白進入孕茭期后,應慎用殺菌劑。

7 秋茭采收儲藏

10 月-11 月,當包茭的3 片外葉長齊,心葉短縮、孕茭部分明顯膨大,葉鞘由抱合而分開,并露出白色茭肉時,即可采收上市。第一次采收時要小心,不要踩傷鄰近的分蘗幼茭。前期每間隔2 d 采茭1 次,后期可每天采茭1 次。若是就地現銷,采收時將基部苔管削去,剝除葉鞘只留茭肉即可;若是異地銷售或短期貯藏,則要留2 ~3 片長30 cm 的緊身葉鞘。儲藏時,優質的茭白要求外觀鮮綠、光亮,無水漬狀;茭肉長10 ~20 cm,重50 ~100 g,外表飽滿、有光澤、白嫩,組織致密;茭肉由2 ~3 片長30 ~40 cm 的葉鞘緊裹,葉鞘重100 ~150 g。

8 冬季田間管理

12 月茭白采收結束后,茭田放干田水,保持濕潤即可。及時清理茭白秸稈,茭樁切平田泥。清除雜草,破壞害蟲越冬場所。

9 春季田間管理

9.1 追肥管理

①發棵壯棵肥。春季一般在萌芽前的3 月初每667 m2施45%三元復合肥20 kg 促進發棵壯棵;②分蘗肥。隨著溫度的升高,茭白快速生長,逐漸進入分蘗期。因此,4 月-5 月促進茭白生長和分蘗是重點,每667 m2分2 ~3 次施入30 ~40 kg 45%三元復合肥,每次20 kg 左右;③孕茭肥。每667 m2施20 kg 45%三元復合肥,促進孕茭和茭莖膨大生長。

9.2 水分管理

春季水分管理與秋季基本相同。待氣溫穩定在5℃以上時,茭白開始萌芽,茭田中保持3 ~5 cm 淺水。此后,根據萌芽生長情況逐步加深水層。分蘗前期保持5 ~10 cm水層,分蘗后期至孕茭期保持10 ~15 cm 水層;孕茭期保持15 ~20 cm 水層,以茭白不見光為最佳,促進茭肉潔白肥嫩。

9.3 留芽疏苗

春季老茭墩上少則萌發幾株茭苗,多則萌發60 多株茭苗,萌芽過多,發棵太盛,如果不及時疏除,會導致茭田封行后通風透光不足,病蟲害嚴重,產量和品質下降。因此,春季茭白長至20 ~30 cm 時,要疏苗2 ~3 次,主要是拔除弱苗、病苗、畸形苗、密集生長苗、游離苗等,每茭墩保留健壯茭苗15 ~20 株。將弱苗、畸形苗、密集生長苗、游離苗等踩入泥土作肥料,病苗集中銷毀。

9.4 其他管理

耘田除草、剝葉和病蟲害防治與秋季田間管理相同。

10 夏茭采收儲藏

夏茭于5 月-6 月采收。當葉鞘中部茭肉膨大出現皺痕時就要及時采收,否則葉鞘裂開,茭白會迅速發青變老,失去商品性。采收時可連根拔起,無須顧及其他植株和分蘗幼茭。夏茭每2 ~3 天采收1 次,采收完畢后枝葉還田漚肥,至此雙季茭白栽種完畢,茭田下一茬種植其他作物。

附件:

雙季茭白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治部分推薦農藥

猜你喜歡
葉鞘茭白水層
黃渤海不同水層中浮游植物對灰霾添加的響應
基于玉米DH系分離群體葉鞘、花絲、花藥與穗軸顏色性狀的遺傳分析
太湖茭白
“黑心”茭白
高壓電纜大截面分割導體焊接后的機械性能及緩沖阻水層設計
水稻水層管理田間試驗總結
三氯異氰尿酸對香蕉葉鞘腐爛病的抑制效果
歡迎郵購《茭白病蟲草害識別與生態控制》
浙江省雙季茭白高產栽培技術
鳳棲梧·植保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