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作市解放區嘉禾屯遺址發掘簡報

2024-01-08 03:56
關鍵詞:灰陶陶片嘉禾

裴 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嘉禾屯遺址位于焦作市解放區嘉禾屯村南,南距人民路約900米,北距建設路約600米(圖1),內含遺跡遺物的時期跨度從新石器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先商時期、東周時期、漢代至宋元時期。為配合太焦高速鐵路建設,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嘉禾屯村南鐵路經過區域進行文物勘探及考古發掘工作,發掘面積1 300平方米。發掘古墓葬16座(西漢墓葬1座、東漢墓葬13座、宋代墓葬1座、金代墓葬1座),灰坑24個,陶窯1座,灰溝1處?,F將地層堆積、發掘灰溝及出土代表時代器物簡報如下:

圖1 嘉禾屯遺址地理位置示意圖

一、地層堆積

地層堆積共分2層。第1層為耕土層,土色灰褐,土質疏松,厚0.25~0.35米。第2層為唐宋文化層,土色黃褐,土質較硬,厚0.25~0.5米,出土有唐宋時期陶瓷片等。

二、遺跡

(一)灰溝

灰溝1處,編號G1,為大型溝,系自然溝沖填而成。G1位于2區東北部,跨T5、T6(圖2)探方,北、東、西分別延伸至未發掘區。開口于第2層下至生土,由南向北漸深呈斜坡狀,發掘部分南北長17米,東西寬14米。溝內堆積可分4層。第1層為褐灰色,土質硬,內含有較多燒土塊、灰陶片、料礓粒等,深0.3~0.6米,厚0.1~0.6米。第2層為灰褐色,土質硬,內含有較多燒土塊、陶片、料礓粒等,陶片以泥質素面灰陶為主,紅陶較少,深0.75~1.1米,厚0.1~1.6米。第3層為黃褐色,土質硬,內含有較多燒土塊、陶片、料礓粒等,陶片以泥質素面灰陶為主,夾沙陶次之,紅陶較少,深1.2~1.505米,厚0.1~0.6米。第4層為黃灰色,土質硬,內含有較多燒土塊、陶片、料礓粒等,陶片以泥質素面灰陶為主,夾沙陶次之,紅陶較少,深1.7~1.8米,厚0.1~0.6米。從灰溝內堆積物及可辨認器型看,該溝第1層、第2層為戰國時期,第3層、第4層為春秋時期。

圖2 T6西壁地層及溝剖面圖

(二)陶窯

陶窯1座,編號Y1,位于T5內中東部,開口于第2層下打破生土。該窯上部破壞嚴重,下部可見火膛與煙道?;鹛砰_口平面呈弧角梯形,微弧壁下收,平底。南北長1.06米,寬0.4~0.84米,周圍燒土厚0.05~0.07米?;鹛艃鹊奶钔翞辄S紅色,土質堅硬?;鹛艃瘸鐾链罅繜翂K和灰陶片及少量紅陶片。從窯內堆積物及可辨認器型看,該窯應為龍山文化時期被廢棄的陶窯。

三、出土遺物

現將各時期具有代表意義的標本文物介紹如下:

(一)仰韶文化時期

紅陶罐(殘片)1件,標本G1④∶1,泥質紅陶,半環形耳,殘高7.3厘米。彩陶缽(殘片)1件,標本G1④∶2,泥質紅陶,器外飾黑彩,殘高5.7厘米。彩陶盆口沿(殘片)1件,標本G1④∶3,泥質紅陶,器外飾黑彩弦紋,殘高9.3厘米。紅陶罐口沿(殘片)1件,標本G1④∶4,夾砂紅陶,花口下飾符加堆紋,殘高7.3厘米。黑彩紅陶盆口沿(殘片)1件,標本G1③∶1,泥質紅陶,花口下飾符加堆紋,再下飾黑彩,殘高5.8厘米。彩陶缽(殘片)1件,標本G1③∶2,泥質紅陶,盤口外侈,高領,素面,殘高9.7厘米。黑陶鼎足1件,標本G1③∶3,夾砂黑陶,鑿形,足背有階梯狀符加堆紋,殘高4.6厘米。紅陶人頭(有殘疤)1件,標本G1②∶1,細泥紅陶質地,面相平靜,五官端正、額頭較低、面目清秀,雙目、鼻孔、口均為挖孔而成,高8.3厘米,寬5.5厘米。

(二)龍山文化時期

灰陶器口(殘)罐1件,標本G1②∶4,泥質灰陶,敞口,高領,肩部飾紋,殘高7.5厘米。紅陶器口(殘)1件,標本G1②∶2,泥質紅陶,盤口外侈,高領,素面,殘高5.2厘米。紅陶器足1件,標本G1②∶3,夾砂紅陶,尖實足,高8厘米。燒土塊1件,標本Y1∶1,泥質,燒結程度低,呈不規則形狀,長10厘米,寬8厘米,高8.5厘米。磨光黑陶器底豆盤(殘片)1件,標本T1H2∶1,底外敞,泥質灰陶,器外磨光呈灰黑色,殘高9.5厘米。磨光黑陶器豆柄(殘片)1件,標本T1H2∶2,泥質灰陶,器外磨光呈黑亮色、飾弦紋,殘高6.5厘米。

(三)商代

鹿角1件,標本T1H2∶1,灰白色,殘長26厘米,最大直徑6厘米。陶斝(殘)1件,標本T1H2∶3,侈口,束頸,平底,下有飾繩紋的袋狀足,殘高18厘米。

(四)戰國

黑陶圈足盤(殘)1件,標本T1H2∶4,為泥質黑陶,侈口,寬沿,淺腹,環形底,圈足較高,輪制磨光,造型美觀,制作精細,并有當時破裂修復的穿孔,盤內有壓光漩渦紋數周,直徑51厘米。圈足直徑18厘米,口沿寬6.7厘米?;姨斩?殘)1件,標本T1H2∶5,泥質灰陶,敞口,淺盤,口沿外斜下垂,呈豆柄圓柱形,盤內磨光呈灰黑色,殘高9厘米。板瓦1件,標本G1①∶3,外飾繩紋,內飾方格紋,殘長15.2厘米。

(五)西漢

“五銖”錢有兩種類型。A型,113枚,圓錢,周緣有廓,穿為正方形,錢背穿的四周有廓,“五銖”二字為篆書體,“五”字交叉兩筆彎曲,“銖”字的“金”字頭呈等腰三角形。直徑2.6厘米、口徑1厘米。B型,3枚,剪輪,錢體較小,周緣無廓,穿為正方形,“五銖”二字銹蝕。直徑2.4厘米、孔徑1厘米。

(六)東漢

灰陶缽1件,標本H2∶4,泥質灰陶,唇口,斜壁下收,平底。高9.7厘米、口徑32厘米、底徑9.7厘米。

耳杯1件,標本M4∶11,泥質灰陶,整體呈船狀,橢圓形口,兩側帶有月狀耳,耳與口沿處于同一平面,素面,模制而成,泥餅狀假圈足,平底。長10.8厘米,高3.2厘米。

陶豬1件,標本M8∶6,泥質灰陶,站立狀,昂首,短嘴,兩耳較小,尾巴貼臀,肛門及腹下有孔,空心,合模制成。長12厘米,高5.8厘米。

陶勺1件,標本M8∶9,泥質灰陶,長柄瓢狀,手制。長10厘米,高2.9厘米。

陶圈廁1件,標本M1∶7,平面呈長方形,由廁所和豬圈組成,廁所高于豬圈,廁所呈圓形,正面辟一拱券門,下有階梯,廁所墻壁上覆一方形廡殿式頂,頂上有瓦壟,廁所右側為豬圈,四面砌墻體。圈廁長16.5厘米,寬15厘米,通高19厘米。

陶井1件,標本M3∶8,呈圓筒形,盤口外折沿,口沿置一梯形提梁式井架,井架中部豎有一井亭,井亭中間有滑輪孔,井亭上為廡殿式頂,頂部飾瓦壟,筒狀腹下部外凸,平底。陶井通高22.5厘米,井底直徑11.2厘米。

灰陶樽1件,標本M1∶11,泥質灰陶,直口,筒腹,平底,下附3個象鼻足,腹部飾兩圈凹弦紋。高13.5厘米,口徑18.5厘米。

陶甕2件,根據高低大小、形制的差異,分為A、B兩型。A型1件,標本M7∶44,形體較大,直口,圓唇,短頸,溜肩,鼓腹,腹下部內收,平底微上凹,肩部飾由平行豎直線紋組成的短直線帶一周??趶?5厘米,腹徑78厘米,高67厘米。B型1件,標本M7∶45,直口,平唇,短頸,平肩,斜腹,腹下部內收,平底微上凹,肩部和腹部各飾網狀方格紋一周??趶?6厘米,腹徑57厘米,高46厘米。

博山爐1件,標本M7∶7,由蓋和座兩部分組成,座呈盆形,敞口,平折沿,平底,盤中心立一空心豆形柱,上承爐體,柱盤連體;豆盤為半圓形,子母口,口部飾陰弦紋兩周;蓋呈圓錐狀,有不規則形鏤空,上飾群山、樹木等。通高18.3厘米,豆口徑9厘米,盆口徑20厘米。

陶車軎1件,標本M7∶104,上頂面圓平,上體為圓柱形,自上而下逐漸變粗,上半部有二周凸圓箍形圈帶;下端向外折,緣寬厚,兩側有對稱的方形穿孔,并安裝有車轄。車轄長條狀,轄首為長方帽形。頂徑1.4厘米,口徑2.2厘米,高2.7厘米。

蓋弓帽7件,標本M7∶55-61,圓筒形,中空成銎,口沿處略大,上端稍細小,頂作圓球形,器中部往上挑出一鉤。銎徑0.8厘米,高3.1厘米。

(七)宋代

皇宋通寶(殘)2枚。標本M16∶3-1:圓錢,周緣有廓,穿為正方形,錢背穿的四周有廓,銘文篆書,字跡不清。直徑2.5厘米,孔徑0.5厘米。政和通寶(殘)1枚。標本M16∶3-2:圓錢,周緣有廓,穿為正方形,錢背穿的四周有廓,銘文篆書,字跡不清。直徑2.6厘米,孔徑0.55厘米。

(八)金代

瓷罐1件,標本M13∶1,灰白胎,施深褐色釉,敞口,圓唇,溜肩,鼓腹,平淺圈足,口沿及下腹部無釉??趶?7厘米,底徑9.7厘米,高17厘米。

四、結語

嘉禾屯遺址遺存十分豐富,是一處集多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址,尤其是先商時期文化遺物的發現,說明從新石器時期開始此處就是人類集生活、農作、繁衍生息的活動區域。1989年3月,嘉禾屯林場出土41件窖藏銅器,其精品之多,鑄造水平之高,在全國范圍亦屬罕見[1]。該區域地表現存有漢代五座大冢,具有一定等級。新發現的墓葬、遺跡與1989年3月發掘的窖藏銅器在同一遺址內。

嘉禾屯遺址出土仰韶文化時期男性人頭形器物,該人頭形器物頂部凸起,無口,可以排除是“人頭瓶”,更接近“人頭壺”[2]。這一時期的陶制容器出土豐富,代表仰韶文化最高水準的細膩彩陶也比比皆是。嘉禾屯遺址具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為研究太行山南麓豫西北地區早期人類活動和社會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考古學研究資料。

猜你喜歡
灰陶陶片嘉禾
夜貓子的舞臺
探究天津東麗博物館藏張貴莊戰國灰陶器
一只白蝴蝶
一只白蝴蝶
稷山郭家棗園遺址東周時期圓陶片用途淺析*
一件夏代灰陶象鼻盉的再修復
一件西晉灰陶獸的再修復
陶器
雅典陶片放逐法考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