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卜辭中“帝”之內涵及其演變

2024-01-08 03:57馮銘奇
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神權商王武丁

馮銘奇

(遼寧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遼寧 大連 110167)

甲骨卜辭的發現,使學術界對商王朝有了初步認識。學界對商的政治形態[1-3]、經濟狀況[3-4]、文化特征[5-6]關注較多,對商代國家王權的研究相對較少,且涉及王權研究的大都圍繞政治形態、文化特征所進行。后世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帝”,在卜辭中多有記載。前人多從研究“帝”之字形與宗教之間的關系出發[7-11], 少有學者聯系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各時段商人的觀念認識進行研究。故筆者結合商代社會背景,分析不同時期的甲骨卜辭中“帝”之內涵及演變與有商各時期的王權之間的關系。

一、武丁以前文獻中“帝”之內涵

目前,所能準確判定的絕大多數的卜辭的年限都以武丁時期為最早,為數極少的如《合集》21478、《合集》22427、《合集》22453(1)《合集》為《甲骨文合集》簡稱,郭沫若主編,中華書局1978—1982年出版。,可能為武丁之前,且這些卜辭并未出現“帝”之字樣。因此,要了解武丁以前商人對于“帝”的認知,只能從古文獻中去尋找。

《尚書·湯誓》是一份戰爭動員令。該令首先說明了討伐夏朝的原因,即“予畏上帝,不敢不正”[12]79,其意為我害怕上帝發怒,所以不得不討伐夏。動員令最后說道:“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盵12]80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奉行上天的命令跟隨我討伐夏的人,我將會賞賜他們,可如果不聽從我的話,我就會降下懲罰。在這份動員令中,“上帝”與 “天”的涵義是相同的,都指上帝。商湯利用民眾對上帝的追崇,聲稱自己是服從上帝命令來討伐夏朝,統治民眾?!渡袝摹分猩系叟c商湯的聯系是單方面的,即上帝單方面將消息傳遞給商湯,而商湯無法反饋信息給上帝,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服從上帝的命令。

《尚書·盤庚》載:“肆上帝將復我高祖之德,亂越我家。朕及篤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沖人,非廢厥謀。吊由靈。各非敢違卜,用宏茲賁?!盵12]96此篇大致講述了盤庚帶領民眾遷都至殷墟之后,對民眾再次安撫,使民眾接受遷都新邑的現實。他多次強調遷都是上帝的安排??梢?這個時期商王的權威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助上帝的威信。此時的商王仍無法與上帝取得直接聯系,需要借助精通上帝旨意的人(即后世的“貞人”)。

綜上所述,武丁執政前的商代,“帝”僅指上帝。上帝是一切權力的來源,上帝所象征的神權遠大于商王的王權,神的意志處于最高地位。商王若要獲得民眾的支持去完成一件事必須借助上帝的威信。

二、武丁時期卜辭中“帝”之內涵

武丁執政時期,對內強化王權,打擊神權,改變了神權強于王權的局面,對外則通過田獵、納貢、征伐等手段控制下屬國,征服叛國與敵國,該時期可謂是商代大轉變時期?,F已發現的卜辭很大一部分都屬于武丁時期,且數量眾多。該時期卜辭中,“帝”仍是上帝之義,但職能相較以前發生了細微分化。徐義華先生將其分為自然職能和社會職能[11]。

一方面,上帝通過類似風、雨、雷等自然現象,行使自然職能,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如:

(1)貞,翌癸卯帝其令風。

翌癸卯帝不令風,夕霧。(《合集》672正)

(2)今二月帝不令雨。(《合集》14134)

(3)癸未卜,爭貞,生一月帝其弘令雷。

貞,生一月帝不其弘令雷。(《合集》14128正)

正是因為上帝有能力控制天氣,而天氣直接影響著農業生產,因此,商人還時常向上帝卜問年成情況。如:

(4)帝令雨,足[年]。(《合集》14141)

(5)貞,帝令雨,弗其足年。

帝令雨,足年。 (《合集》10139)

另一方面,上帝通過修建城邑、發動戰爭、維護國家安全等,行使社會職能,影響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武丁欲建新的城邑,詢問可否得到上帝的庇佑:

(6)貞,王乍邑,帝若。(《合集》14203)

商在武丁時期極力擴張疆域,與敵國作戰前,武丁經常向上帝詢問相關事宜,如:

(10)甲辰卜,爭貞,我伐馬方,帝受我又。一月。(《合集》6664 正)

“大邑商”是商的一座城池,是商王們保存他們祖先最為神圣的宗廟、靈位和王權象征物之所,在某些祭祀活動和許多軍事活動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4]231。 正是因為“大邑商”極其重要的地位,使得它不再是一座簡單的城邑,而是殷國的象征?!按笠厣獭钡陌参4碇髧拇嫱?因此武丁才會多次詢問上帝“大邑商”是否會被終絕。如:

(11)丙辰卜,殼貞,帝隹其冬茲邑。

貞,帝弗冬茲邑。

貞,帝隹其冬茲邑。

貞,帝弗冬茲邑。 (《合集》14209正)

《說文解字》載,“冬,四時盡也,古文終字”[13]。于省吾先生在《釋“帝隹其冬茲邑”》中解釋道:“茲邑指‘大邑商’,終字應訓為終止或終絕?!盵14]

此外,武丁卜辭中有一個特殊字也可表意為“帝”,就是“丁”字。如:

該辭中的“丁”便是“帝”意。裘錫圭先生認為“子組卜辭和花東子卜辭把稱武丁的‘帝’記作‘丁’,有可能是為了要與稱上帝和先王的‘帝’有所區別,也就是要在字面上把稱時王和稱鬼神的‘帝’區分開來”[15]。

武丁使用“丁”表“帝”之義實與自身所處的復雜環境有關。武丁剛即位之時正值商代神權最鼎盛時期,上帝掌握的自然職能和社會職能遍及商的各階層的各個方面;同時貞人集團作為上帝的代表,借助所掌握的政治權力,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進行了極大干涉。王權成為了神權的附庸,這是武丁所不能接受的。故武丁為了加強王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要之事便是尋找一位不屬于貞人集團的新人輔佐自己?!妒酚洝ひ蟊炯o》載:“帝武丁即位,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于冢宰,以觀國風。武丁夜夢得圣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于傅險中?!盵16]102武丁“三年不言”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給先王守喪,更是為了隱忍待發,他的隱忍最終得到了貞人集團之外的傅說。武丁雖排斥神權,但卻善于利用神權,借口“以夢所見”,順利得到傅說。這是王權對于神權的一次重大勝利。

隨著武丁年齡的增大,其加強王權的欲望更為強烈,最直接的辦法便是切斷貞人與上帝之間的聯系,自己取代貞人表達上帝的意志。如:

(13)癸丑卜,爭貞,旬亡禍?王占曰:“有祟有夢。甲寅允有來艱,左告曰:又亡皌自益十人又二?!?《合集》137正)

因此,盡管武丁不甘于王權一直是神權附庸之現狀,想自號為帝,但礙于上帝威信在民眾思想中的根深蒂固,以及自身有時也需要借助神權來頒布政令。于是武丁便在不觸及貞人集團底線之下,以“丁”暗指“帝”。

綜上所述,武丁時期卜辭中“帝”之內涵仍是上帝,它在該時期依然受到全階層的尊敬。但不同于之前的是,王權在武丁中興下,不再是神權的附庸,而是與神權處于對等地位。

三、祖庚至文丁時期卜辭中“帝”之內涵

“帝”作為上帝之意在祖庚至文丁時期的卜辭中依舊存在,但在這一階段的卜辭中出現了一種帶有“帝+天干”之新型稱謂方式的卜辭。

(14)甲[戌]卜,[王]曰貞,……父丁……又。甲戌卜,王曰貞,勿告于帝丁。不茲。 (《合集》24982)

(15)貞,其自帝甲又逆。 (《合集》27437)

辭(14)依李學勤先生的說法,應為出組二類,該類卜辭斷為武丁末期至祖甲后期。李學勤先生根據辭(14)斷定“‘帝’在王卜辭中是子王稱其已故父王者”[17]。高明先生認為辭(14)的“父丁”與“帝丁”應為同一人,是祖庚或祖甲對其先父武丁的稱謂,同時他又解釋辭(17)中的“帝甲”是廩辛或康丁對先父祖甲的稱謂,再結合武丁時期無“帝+天干”的稱謂,認為“自祖庚開始,把直系父輩先王稱作帝”[18]。據高明先生說,辭(15)—(17)同為何組卜辭,那么辭中的“帝甲”也應為祖甲;日本學者島邦男先生認為“各時王稱父都附以帝號”[19];裘錫圭先生也提出了與島邦男先生相似的觀點,即“商王用‘帝’稱呼死去的父親,同時將‘帝’定義為‘嫡’的前身”[20]。上述四位學者對于“帝+天干”的解釋相差無幾,可總結為“帝+天干”之稱謂是“當代商王對已故父親的尊稱”。

然而,在2004年7月的安陽民間收藏甲骨展會上,一片甲骨的公布對“帝+天干”之稱謂是“當代商王對已故父親的尊稱”產生了沖擊:

(18)丁丑卜,暊貞: 其示丁宗門告帝甲眔帝丁,受又。 (《輯佚》548)

該辭為何組卜辭,依李學勤先生的說法,時代上限應在廩辛之世,下限應在武乙之世。依上述幾位學者之觀點,辭中的“帝甲”應為廩辛或康丁對其先父祖甲之稱,但商王世系中廩辛或康丁之父無一人以丁為名。因此,該辭中的“帝丁”稱謂使我們對前述觀點產生了質疑。與《輯佚》528同屬何組卜辭的《合集》27439,在一版中同時提到“帝甲”以及“祖丁”?!逗霞?7439中的“帝甲”與該辭中的“帝甲”都為廩辛或康丁對先父祖甲之稱,那么《合集》27439中的“祖丁”是否與該辭中的“帝丁”都為廩辛或康丁之祖武丁呢?焦智勤先生在整理《輯佚》548時,提出“辭中帝甲、帝丁共稱,為廩辛或康丁對其父祖甲暨祖父武丁在丁宗門進行告祭”[21]。焦說推翻了李學勤等人的觀點。其實,裘錫圭先生在看到《輯佚》548時便及時修正了自己之前所提出的觀點,他說:“此辭不但稱時王的父親祖甲為帝甲,并且把時王的祖父武丁也稱為帝丁,可見‘帝’在用來稱先人時,的確不是只限于稱父親的?!盵15]不過他依舊堅持將“帝”定義為“嫡”前身之說。

裘錫圭先生所提之“嫡”即后世嫡系之義。結合上述材料,武丁實乃祖庚祖甲之生父,祖甲為廩辛康丁之生父,裘先生之說似可信。但在2012年所發布的《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中,有一例卜辭又可證實裘先生之說是不正確的:

該辭被整理者斷為無名組,此類卜辭(包括歷無名間組卜辭,無名組卜辭,無名黃間組卜辭)依李學勤先生的說法,時代上限應在廩辛之世,下限應在文丁之世,以康丁之世為主。辭中“帝己”之稱謂為卜辭首例,跟“父己”并列出現的情況與《合集》24982中并列出現“父丁”“帝丁”的情況相同,都是同一個人的不同稱謂。有整理者對辭中的“父己”解釋為:“父己,指廩辛、康丁之父輩孝己,武丁之太子,未即位而亡。此片屬康丁時代卜辭?!?2)文獻來源:般契文淵.http://igw.aynu.edu.cn/若整理者解釋無誤,那該辭提到的“帝己”也應為孝己。參考 “周祭中的商先王先妣世次”[6]134,殷先王中僅有雍己和祖己(即孝己)以“己”為日名。但無論《村中南》437中的“帝己”是雍己還是祖己,他們對于后世商王來說,都屬于旁系。故“帝”為“嫡”之前身的觀點是不足信的。

小王父己。 (《合集》24982)

該辭第一部分的“父甲”揭示該時期為廩辛、康丁時期,第二部分的“小王父己”只能為孝己了。此外,在“周祭系統”中,孝己也被列入其中,如《合集》32665、《合集》35866。上述現象都說明了孝己雖未即位,但對于后世商王的影響力不低于即位的直系商王。這也解釋了《村中南》437中,為何孝己有資格被稱為“帝己”。至此,對于“帝”是“嫡”的前身是錯誤的觀點也可蓋棺定論,“帝+天干”稱謂不僅適用于直系先王,也可用于旁系先王。

綜上所述,祖庚至文丁時期卜辭中“帝”之內涵出現了分化。第一種內涵仍與上帝有關,上帝在當時仍處于極高的位置。第二種內涵則與商王自家有關,將“帝”字冠于先王之上,從而將其祖先升至與上帝對等的地位。也就是說在武丁之后,上帝在有商時期不再是獨尊,商王的祖先(祖先神)也有著跟他一樣的地位。

祖庚至文丁時期的商王之所以將上帝之“帝”冠于已故的先王之上,原因有兩個:一是對先王的懷念和對先王功績的肯定;二是再次加強王權。上文已提及武丁經過一系列的措施,打擊了以貞人集團為代表的神權,將王權提升到與神權同等的地位,而“祖甲時期,為了強化王權,把天神的稱號‘帝’加之于已故先王的名號中,從而使先王逐漸獲得‘帝’的權威。這其實是在鼓吹‘王權神授’,宣揚王權神圣不可侵犯,人王稱‘帝’的實質即在于此”[23]。

在卜辭中貞人數量的減少也體現了商王王權的加強。陳夢家先生研究發現,現存的甲骨卜辭中可以統計的貞人共有120位。其中,屬武丁時期的73人,祖庚祖甲時期22人,廩康時期18人,武乙時期1人,帝乙帝辛時期6人[24]。伴隨著貞人數量的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商王親自占卜數量的增多,表明王權在跟神權的斗爭中取得了壓制性的優勢。

四、帝乙帝辛時期 “帝”之內涵

目前所見黃組卜辭中,以“帝”冠于先王稱謂之中的僅為“文武帝”,如《合集》36168、《合集》35356。對于“文武帝”就是“文丁”已成為學術界的共識,筆者不再詳敘。故在帝乙帝辛時期卜辭中“帝”之內涵也應是祖先神。

綜上所述,在卜辭中“帝”之內涵與祖庚至文丁時期是相同的。不過在帝辛在位時,將“文武帝乙”刻于青銅器上,更加突出了王權的至高無上。自此,商代王權與神權的爭斗也進入了尾聲,商代神權歷經武丁至帝辛250年左右的打擊,最終淪為了王權的附庸。

五、有商時期神權與王權之爭斗總結

武丁前期的神權是極其強大的,王權完全依附于神權。武丁的執政改變了王權弱小的境況。武丁是一個有野心的雄主,他不甘心王權始終在神權之下,便“三年不語”獲得貞人集團之外的傅說輔佐。他有時還親自占卜,表明自己與上帝有所聯系,以此彰顯王權,他還使用“丁”來暗指“帝”。在武丁的種種措施下,王權取得了與神權對等的地位。

祖庚至文丁時期,是王權升華之階段。期間的各王將“帝”用于先王之上,來宣揚君權神授。今王實際上是先王的化身,今王的意志實際上也是先王的意志,于是今王的王權就借助先王的神權變得更為強大。該時期神權與王權斗爭最為激烈。商王多次選派商王室人員擔任貞人,以打擊自成一體的貞人集團對于神權的壟斷;商王親自貞問上帝,有時還親自宣告命辭,其壟斷占辭、命辭之行為實為打擊神權,使商王的個人意志高于占卜所表達的神意,占卜的事件也多為商王所服務;武乙更甚,直接挑戰上帝,“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搏,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裹,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16]104。斗爭的結果是王權凌駕于神權之上,貞人集團被排擠出了政治舞臺。

帝乙帝辛時期是王權鼎盛時期,神權徹底論為王權附庸。這時期的商王不信仰鬼神,經常缺席祭祀活動。商王這種不敬鬼神意識,甚至被殷民所效仿,《尚書·微子》載“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以容,將食無災”[12]106。但也正是因為王權極度膨脹,使得商王濫用權力,對內橫征暴斂,對外窮兵黷武,同時又因為商王沉溺于王權戰勝神權的喜悅中,認為王權可以凌駕于一切之上,而忽視了各部族的聯合,最終導致了商的滅亡。

從卜辭中“帝”內函的演變可知,在有商各時期,上帝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代表著神權的貞人集團在商的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伞吧駲嗖坏?王權不興”,商王要想強化王權,奪取權力,就必須戰勝貞人集團,戰勝高高在上的上帝。故有商一代,王權從弱到強的過程,就是王權與神權互相斗爭的過程。

猜你喜歡
神權商王武丁
殷墟村中村南田獵卜辭的初步整理與研究
做“兒子”之前先做自己
商君夢感賢相
殷卜辭所見的雀族及其相關問題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對農村宗教信仰問題的認識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對農村宗教信仰問題的認識
藝術視角下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局限性探析
武丁盛世(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