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樣態表征、影響因素與紓解之策

2024-01-08 10:54李寶貴魏禹擎
關鍵詞:中東歐外語體系

李寶貴, 魏禹擎

(遼寧師范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29)

引 言

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和分眾化表達,要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和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1]2022年10月,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和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2]國際中文教育在世界范圍內的繁榮發展,對推動中華文明傳播力與影響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中文納入海外各國國民教育體系,是國際中文教育步入本土化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標志。[3]目前全球共有85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推動國際中文教育從“走出去”向“融進去”發展,展現中國形象,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與影響力。

區域國別中文教育是國際中文教育在全球不同國家和區域的具體體現與表征。[4]區域國別中文教育研究是面向我國以外特定區域或國家的中文教育開展的系統研究。[5]中東歐國家既是“一帶一路”合作者,也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平臺的共建者。多年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堅持共商共建、務實均衡、開放包容與創新進取的原則,是多邊主義的生動實踐。[6]隨著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的往來合作愈發密切,中文在中東歐國家的語言影響力不斷提高。目前,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匈牙利與斯洛文尼亞已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持續推進中文納入以及促進中東歐國家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潛力明顯。同時,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具有鮮明的區域國別代表性,持續深化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可為中文納入海外國家國民教育體系提供借鑒?;诖?在區域國別中文教育研究的視角下,本研究嘗試探尋推動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切實對策,加速中文全面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進程,為打造更加開放包容的國際中文教育新格局提供參考。

學界圍繞中文教育在宏觀層面上的發展現狀、關鍵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方面展開研究,已經形成一系列成果: 一是關注某區域或國別中文發展現狀的研究[7], 二是基于中文教育特點或發展態勢的研究[8], 三是關注發展困境等關鍵問題的研究[9], 四是聚焦區域國別中文發展動因的研究[10], 五是開展中東歐國家語言政策特點研究[11]。相關研究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區域國別中文教育研究的特征,但真正在區域國別中文教育研究視角下進行的國際中文教育體系研究較少,關于中東歐的研究尤其有待充實?;诖?本研究在區域國別中文教育研究理論支撐下,一方面從中文在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發展現狀入手,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所存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為后續中文納入研究提供參考范式;另一方面從中外協作、滿足需求、媒介建設和智庫成立等方面提出建議,為中文全面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提供可行方案。

一、 中東歐國家中文教育的樣態表征

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指海外各國通過頒布法令、政令、教學大綱和課程大綱等形式,以大中小學開課、高中會考、漢語專業學歷教育等方式,在國民教育體系的各個學段進行漢語教育。[8]中東歐國家中文教育發展表征明顯,中文在中東歐國家的外語角色地位不斷上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持續落實,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 中東歐國家持續推進中文教育教學建設

中東歐國家正探索形成完整規范的中文教育體系,并逐漸顯現出獨特的區域特征。

第一,從培養層次來看,在高等教育階段,大部分中東歐國家的中文課程以選修課為主;部分如波黑、塞爾維亞、斯洛伐克等國家支持碩士層次培養;少數國家如保加利亞、波蘭、匈牙利支持博士層次培養。

第二,從課程設置來看,大多數中東歐國家主要采用選修課與必修課相結合的方式,以選修課為主,在學段內開展中文文化課和語言課教學,并在國民教育體系基礎教育階段設置中文興趣班。

第三,從師資配備和教學資源來看,一方面,中東歐國家的中文教師主要由本土教師、公派教師和中文教師志愿者組成,其中志愿者為中東歐中文教師隊伍構成的主體;另一方面,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內的中文教材資源主要由中國出版的中文教材、本土教材和教師自編教材3部分組合而成,而更多中東歐國家認可并使用中國國內出版的教材,如《快樂漢語》《漢語樂園》《新實用漢語課本》《輕松學漢語》等。

(二) 中文已納入部分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

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牽涉宏觀政策、中觀規劃和微觀落實舉措。[12]目前,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國中的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亞已將中文納入其國民教育體系(詳見表1),并顯示出獨有的區域特色:一是從納入方式來看,中文納入上述五國國民教育體系集中于基礎階段中小學,且一般納入某個學段而非全學段;二是從納入形式來看,上述5國重視發揮教育部等政府部門的主導作用,以開設中文選修課為主要納入形式。

表1 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措施

(三) 中文在中東歐國家語言教育領域的地位提升

某種外語對外語國所發揮的作用,稱為“外語角色”。[13]目前,中文語言地位大幅提升,中文在中東歐國家語言教育領域處于“泛領域外語”和“基礎教育外語”兩個階段(詳見表2)。中文發揮“泛領域外語”作用的中東歐國家,其中文教育面向成年人。中文發揮“基礎教育外語”作用的中東歐國家,中文教育進入其國民教育的基礎階段,更多面向當地的青少年兒童。從納入角度看,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也是中文在這個國家成為“基礎教育外語”的標志。

表2 中文在中東歐區域各國地位一覽表

**基礎教育外語:一個國家(或“國家群”)的發展水平可以明顯有助于他國發展甚至影響他國未來時,其語言就會進入外語國的基礎教育體系,成為基礎教育外語。

二、 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影響因素

在研究區域國別問題時,應該高度重視把握全球政治經濟發展潮流和重大突發事件對所研究的區域國別產生的影響。[14]要把握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發展態勢就必然要分析影響其發展的區域內部、外部的積極與消極因素。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學者提出SWOT分析法——優勢(strength)、劣勢(veakness)、機遇(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其中優勢與劣勢屬于內部因素,機遇與威脅屬于外部環境因素。這種分析法隨后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發展、國家發展戰略決策等層面。本研究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進程中的區域國別相關要素,充分把握優勢與機遇、應對劣勢與威脅,可為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規劃與決策提供科學參考。

(一) 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優勢(strength)

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內部優勢明顯。中東歐學習者中文學習意愿持續增強,具備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條件。

1. 華文教育輻射作用促進中文認可度的提升

華文教育可以被理解為海外華僑華人的母語或祖語教育[15],具有促進民間外交的重要作用。中東歐國家華文教育的發展可以拓寬中東歐各國學習者學習中文的本土渠道,穩固中東歐國家中文教育的根基,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文在當地民眾間的認可度,為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提供輻射作用。目前,不少中東歐國家的華文教育機構已經成為開展中文教育的重要平臺。例如1998年成立的匈牙利光華中文學校設有學前班、小學部和中學部,面向未成年中文學習者;匈牙利向陽海書院則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海外推廣和海外中文教育水準的提升。

2. 孔子學院/課堂中文教學為中文納入奠定基礎

孔子學院/課堂中文教學是助力中文納入各國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力量。目前,中東歐區域共建有34所孔子學院和8所孔子課堂(詳見表3),其中,波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開設孔子學院數量較多。中東歐國家開設的孔子學院/課堂在中文納入進程中發揮了基礎性作用。

表3 中東歐各國孔子學院數量概覽

一方面,孔子學院/課堂的中外合作機制,既為中東歐國家本土中文教師培養提供平臺,也為中文在中東歐國家的本土化發展提供優質教學資源。

另一方面,孔子學院/課堂在助力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中也發揮著紐帶作用,如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孔子學院通過協助組建中小學中文教學大綱編寫組等方式,積極助推中文列入羅馬尼亞中小學必修課。

(二) 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劣勢(weakness)

目前,中東歐多國國民教育體系內的中文教學體系尚不成熟,主要是受教學資源、師資條件等因素的限制。這些限制導致中文在這些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內的發展速度較為緩慢。

1. 中文教育資源供需不匹配情況普遍存在

當前,中東歐多國中文教育資源總量無法滿足其中文教育發展的速度,導致中東歐多國中文教育資源的供給與需求不匹配。供需兩端增長的不平衡削弱了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教育資源基礎,不利于推進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

第一,中東歐多國中文教材資源匱乏。一是教材系統化程度低。中文教學配套教材數量少、銜接性差、適配度低,不能滿足多學段和系統化的中文教學。如匈牙利等國現有教材難以滿足其不同層級中文教學的需要。二是教材內容老舊單一。許多中東歐國家使用的教材版本老舊,書本內容與現實需要之間的融合度低。如保加利亞的中文教材不但缺乏針對性,而且往往難度較大。[16]三是本土教材匱乏。中東歐的中文教學普遍使用中國提供的中文教材,本土教材的研發與使用還處于起步階段。如波蘭中文教材多為中國國內編寫的教材,其內容和編排較為中國化和單一化。[17]

第二,中東歐多國中文師資力量薄弱。中東歐各國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中文教師資源不足的情況。一是教師人數不足。目前,中東歐多個國家面臨的教師資源“質”“量”缺口制約了中東歐中文教學的規?;l展。如在波黑等國,漢語師資嚴重缺乏。[18]二是教師資源不穩定,流動性強。中國外派教師志愿者是中東歐中文師資隊伍的主體,但志愿者赴任期一般為1—3年,這就導致很多中東歐國家師資配置難以達標。

第三,中東歐多國中文教學設施落后。面對日益增長的中文學習者,許多中東歐國家不僅沒有配備專門的中文教學設施,而且現有的條件也不能滿足中文教學的需求,如克羅地亞沒有專門的漢語課教室。[19]中文教學條件的相對落后直接影響著中東歐國家中文教學的環境,間接影響并限制了中文教學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制約著中東歐中文教學的系統發展和深入推進。

2. 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缺乏深厚的民眾基礎

21世紀初期以來,中東歐國家對華文化關系的研究受到多方重視,但本土研究在整體上缺乏雙向的考察和關注,而涵蓋中東歐地區對華文化關系史的研究幾近空白。[20]事實上,中東歐民眾對中文教育的理解同樣不夠深刻。

一方面,中文與中東歐學習者較為熟悉的語言如俄語、法語、德語等差異較大,中文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有別于其原有的學習習慣。很多中東歐學習者對中文教學的理解薄弱,沒有形成系統、專業的中文學習認知。中東歐地區大多數人、特別是年輕人對中國了解不多且比較膚淺。[21]

另一方面,中東歐學習者學習中文的內驅動力仍然不夠。中文走向世界既是一種語言傳播,也是一種文明傳播。[15]中國與個別中東歐國家的發展模式、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存在較大差異,如波蘭、捷克等國家民間輿論時常出現一些對華不友好的聲音,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民心相通建設受到干擾,[22]這都影響著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進程。

(三) 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機遇(opportunity)

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外部環境較好,主要體現在中國同中東歐在政治、經濟和教育等領域的雙向積極互動。

1. 獲得對象國的政治支持是實現中文納入的關鍵

要使語言國際傳播的可能性變成現實性還必須獲得對象國的政治支持。[23]一方面中國支持中文在中東歐國家的教育與傳播,另一方面中東歐國家也在積極促進與中國的語言教育交流(詳見表4)。中方與中東歐各方政府在語言教育領域所形成的一系列共識,促進了中文作為外語在中東歐國家的良好發展。

表4 中國同中東歐區域國際合作舉措

2. 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化為中文納入積蓄動力

經濟發展是推進中文成為泛領域外語、基礎教育外語的主要力量,而經貿合作既為漢語國際傳播奠定了基礎,又為漢語國際傳播提供了最有利的條件。[24]

中東歐地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區域支點”的重要角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往來頻繁。一方面,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雙邊貿易額快速增長。2020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7個國家)貿易額達到1 034.5億美元,首次突破千億美元。2021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7個國家)貿易額達到1 362億美元;另一方面,中國—中東歐國家關于基礎設施合作項目成果豐碩。例如,中國葛洲壩集團與波黑簽署了達巴爾水電站項目合同,中國電建旗下公司和波蘭合作方組成聯營體簽署了波蘭鐵路修復合同,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與塞爾維亞政府簽署了“諾維薩德—魯馬”快速路項目,中匈簽署協議共建航空貨運樞紐,江蘇與斯洛伐克簽署了科技創新合作備忘錄。此外,“一帶一路”鋼鐵駝隊中歐班列建設不斷落實,從中國發出的多列航線密切了中國同中東歐各國的經濟往來。匈塞鐵路、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以及塞爾維亞E763高速公路等項目也在不斷深化。中國積極推進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密切了中國同中東歐國家間的聯系,擴大了中東歐各國對中文人才、中文語言產品的需求,為中東歐國家深入開展中文教育積蓄了強勁動力。

3. 持續良好的教育互動加深了對中文教育的認可

在“一帶一路”倡議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背景下,中國非常重視與中東歐國家的語言教育合作。2016年,中國教育部牽頭制定《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旨在促進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合作與融通發展,并逐步將沿線國家語言課程納入各國學校教育課程體系。[25]截至2019年3月,中國共有18所高等院校開設了55個中東歐國家語言本科專業。2020年,中國有9所傳統外語類高校開設了中東歐國家語言專業(詳見表5)。此外,中國不僅重視并支持同中東歐國家在語言教育領域的交流,而且還在本國國民教育體系內開設中東歐國家語言課程。這表明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的語言教育是雙向的、互相認可的,這為中文更快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持,加深了中東歐學習者對學習中文的認可程度。

表5 中東歐各國官方語言專業在中國外語類高校開設舉例

(四) 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所面臨的威脅(threat)

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雖已取得明顯成效,但在實際的推進與發展中往往受到不少外部環境所帶來的壓力。這主要包括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受到國際合作形式變化的影響以及中文作為一門外語在中東歐國家外語教育市場中的競爭壓力較大等。

1. 國際關系變化影響中文教育的發展策略

國家之間的政治關系會影響到語言學習的宏觀政策、機制和個體的學習態度與收益。[26]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經過10年的發展已經獲得了較為堅固的基礎,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穩定的因素。2021年5月,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跨區域合作機制。2022年8月,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同時宣布退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這使得中國與波羅的海地區的合作出現結構性缺失。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形式的變化和其中的不確定因素影響著中國同中東歐國家語言教育的合作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縱深發展。由此,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目標規劃、措施選擇等都需要作出改變,這給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發展帶來了挑戰。

2. 中東歐多國外語教育市場競爭較為激烈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是重要的國際合作伙伴,但中文作為外語學科的發展尚不能與之匹配。中東歐外語教育具有多元的語言教學環境,外語市場的競爭成為中東歐國家中文教學的重要壓力源(詳見表6)。大多數中東歐國家的主要外語為英語、法語和德語,其中英語教育優勢明顯,是多個中東歐國家的第一外語。而中文并未成為中東歐各國的主要外語,甚至不能排入其外語語種的前三名。中文作為外語學科的發展空間較小,制約著中文納入部分中東歐國家的進程。此外,大多數中東歐國家的行政邊界與民族、語言邊界并不重合,外語教育政策甚至整個語言教育政策比較復雜,這也給中文納入其教育體系帶來一定的阻礙。

表6 中東歐各國語言使用情況一覽表

三、 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紓解之策

支持更多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重點和關鍵。[27]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既具備強大潛力,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中外政府和民間力量應基于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提供針對性對策,破解推進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難題,為實現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全覆蓋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

(一) 堅持以中東歐為主導的中外配合協作機制

一種有效的漢語國際傳播,需要考慮傳播國和接納國的雙方因素,即源自傳播國的推力因素和對象國內部生成的拉力因素,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28]區域國別中文教育是特定區域和國家基于自身需求而開展的外語教育,各國都享有獨立自主的教育主權。中國是中文的傳播國,中東歐國家是中文傳播的對象區域。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進一步實現需要中國和中東歐各國的相互協作與支持。

一方面,中東歐各國應制定科學合理的中長期規劃,統籌規劃和實施中文納入中東歐各國國民教育體系的智慧方案,做到區域協調、一國一策以及分類分層。第一,中東歐各國政府應根據本國中文需求來加大中文對教學的支持力度,可通過同中方簽署中文教育合作協議、合作備忘錄等方式,保障中文平穩納入其國民教育體系。第二,教育部等相關部門應根據中文教育在中東歐各國教育教學體系化發展的程度,配合支配相關國家編寫本土化中文教學大綱、中文水平標準等,促進中文教育在其國民教育體系中的規范性發展。

另一方面,中方應當加大配合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力度。第一,在學科規劃方面,中國相關部門應配合中東歐各國相關部門編寫具有針對性的國別化中文教學大綱,配合中東歐各國完善中文教育的頂層設計,進而形成系統化、區域化的宏觀設計。第二,在教學模式方面,中國相關部門可協助中東歐各國在國民教育體系內建設多樣化的中文教學模式,加大中文教育項目的研發力度,如開設“雙語學?!薄爸形慕虒W班”等樣板學校。此外,還應加強區域聯動,中外合作設置中東歐區域性的中文教學中心。

(二) 滿足和激發中東歐國家對中文教育的多層次需求

中東歐各國對中文教育的需求是多樣的,包括國家層面各領域的交往需要、社會層面語言教育發展的需要和個體層面職業規劃的需要等?;诖?中文教育應朝著體系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滿足和激發中東歐各國對中文教育的需求,提升服務本國和本區域的輻射能力,從而加快中文在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落地生根的速度,擴大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規模。

1. 精準投放中文資源,滿足中東歐各國對中文教育教學的現實需求

面對中東歐各國中文教育資源供需不匹配的情況,應當從加大師資培養力度、教材研發力度兩方面入手,滿足中東歐各國對中文教育的需求,彌合中東歐各國中文教育資源間的供需差,為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夯實物質基礎。

一方面,在師資隊伍培養方面,要發揮中外聯合培養力量,支持中東歐本土中文教師的培養。本土漢語教師較之輸入型漢語教師有諸多優勢,從理論上說,大力培養本土漢語教師應成為解決漢語教師短缺問題的重要戰略部署。[29]中東歐本土中文教師的培訓機構還不發達,有關部門和社會機構要加強建設類似于“中東歐漢語教師培訓中心”的教師培訓組織或機構,實現一流本土教師隊伍建設;同時,赴華培訓是培養中東歐本土中文教師的主流方式,中方應繼續為中東歐各國提供中文教師、教材等資源支持,特別是要注重協助制定本土中文師資標準,滿足中東歐各國對中文教師資源的需要。

另一方面,在教材編寫使用方面,要堅持中外融通編寫原則,加大中文教材編寫力度。一是鼓勵中東歐國家通過購買版權、本土改編等方式,實現中方優秀教材本土化。與此同時,專家團隊應盡快研發本土教材,破解中東歐國家中文教育資源供需難題。二是教材編選應更加充分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和精神力量。同時,著眼于中東歐國家中文教育需求,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要適合當地特點,更加聚焦中東歐國家的中文教學趨勢,充分考慮當地生活、文化和觀念,教材所需教學量要與當地學制、學時相匹配,從而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正能量、多版本與多功能的中東歐區域國別中文系列教材。

2. 挖掘中文經濟價值,實現中文教育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

國際中文教育事業“十四五”規劃提出,明確新時期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要從“推廣”“傳播”到“交流”“合作”“服務”。[30]中文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使更多中文學習者掌握用中文學習、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讓中文成為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質量的有效工具,[31]實現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就是提升中文在中東歐國家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一是加大中文產品和服務在中東歐合作中的有效供給,提升中文為中東歐國家經濟生活服務的能力。中國同中東歐國家經貿往來頻繁。在旅游業方面,2019年,中國游客赴克羅地亞30萬人次,塞爾維亞、波黑各達15萬人次。多領域合作促使語言服務需求的增長,有關部門要抓住合作機遇,增加各合作領域中中文服務的占比,加大中文產品在旅游業、制造業等往來中的供給,不斷助推中文走入中東歐國家民眾的生活,激發中文學習熱情的提高,為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營造良好的環境。

二是實現中文人才與就業市場的對接。中方企業在中國—中東歐合作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如華為應用市場AppGallery與羅馬尼亞知名外賣平臺Tazz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蔚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在匈牙利建設全球首個海外工廠等。這就對中東歐中文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有關部門要通過加強中文教育與人才市場需要的對接,提升中文對中東歐學習者的吸引力,促進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各個階段。

(三) 利用多元化的媒介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中東歐國家的民眾普遍對中國語言文化缺乏深入了解,這是造成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后勁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利用多元化媒介向中東歐國家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滿足中東歐學習者了解中文、中華文明的需求,是增強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途徑。

1. 加強媒體合作,搭建多雙邊理解之橋

媒體合作有助于推動國際關系建設。一方面,中方和中東歐國家可依托媒體合作,形成良好互動。例如開展中國—中東歐國家媒體合作論題等,切實公正報道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增進中國同中東歐國家間的相互了解,從而為中文納入夯實民意基礎。另一方面,媒體工作者要重視中東歐國家文化、語言的區域共性和國別特性,要綜合考慮中東歐國家的本土文化、語言情況,明確受眾對象,靈活選擇適合中文教育的宣傳材料,設置中文教育宣傳專欄,塑造中國親和形象,搭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之橋梁。

2. 打造中文產品,提高區域內中文聲望

中外人文交流是國家之間民間友好往來、相知相親的重要途徑。[32]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需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建立健全中外人文交流機制。[33]因此,各級各類中文教育機構打造面向中東歐國家的系列中文產品、項目和品牌,有助于促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間的交流,提高中文在中東歐國家的聲望,為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營造適宜環境。

一方面,教育部語合中心等部門持續打造中文品牌,以中東歐民眾能夠接受的宣傳方式提高中文教學的社會認可度。如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的國際中文比賽活動“漢語橋”,是面向世界大學生、中學生的比賽,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化中文競賽項目之一。

另一方面,教育部語合中心等部門規劃創新中文教育系列項目,不斷開展中文互動項目,如語言冬令營、夏令營等,營造積極的中文教育氛圍,提高中文在當地的影響力,增強中東歐學習者對中文學習的正確理解,自然、科學地提高中文在中東歐國家的語言聲望,助力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

(四) 推動中東歐中文教育研究智庫或聯盟建設

中東歐國家的中文教育實踐雖不斷發展,但學界對中東歐中文教育的研究卻滯后于實踐的發展。智庫是匯集專業領域精英與學者的機構,對傳遞中國聲音、增強中國與中東歐各國民意相通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外高校及其他中文教育研究機構要更加積極主動推動中東歐區域國別中文教育研究智庫或聯盟建設,為配合支持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提供兼具區域性和國別性的決策參考和專業支持。一是語合中心等部門要擴大關于中東歐國家中文教育研究的智庫或聯盟建設的范圍,融合對中東歐語言、教育和文化等多領域的研究,以便增強對中東歐國家的國情、語言學情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將研究成果服務于中東歐國家中文教育工作,助力實現中文全面納入中東歐國民教育體系。二是高校和科研機構要廣泛開展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發展的政策、動態、標準、體系和模式等研究。如開展中東歐國家的語言生活狀況、語言或外語教育政策、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文教學資源配置等方面的研究,為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提供理論支撐、現實依據和可行方案,精準服務于中東歐區域、國別中文教育發展。

綜上,在新時代背景下,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題中之義。作為國際中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文納入目標國國民教育體系對助力中文走向全球、服務世界以及對助力中華文明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力與影響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新階段,中外政府要繼續推動中文教育盡快進入、深度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實現中文全面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目標,并以中文納入中東歐國家國民教育體系為實踐范式,為中文納入更多區域和國家國民教育體系提供有益經驗,從而推動新時期國際中文教育的長足發展,構建更加開放、包容和規范的現代國際中文教育體系,促進中華文明更好地走向世界。

猜你喜歡
中東歐外語體系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大山教你學外語
大山教你學外語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新民粹主義:中東歐政治現象的解讀
中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后的政治新動向
中東歐政治體制轉軌20年的得與失
2010年中東歐國家選舉述評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