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戊酸鈉在腦挫傷患者中的應用及對癲癇發作、ALT和γGT水平的影響①

2024-01-09 04:30麻健新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酸鈉癲癇用藥

麻健新

(漳平市醫院神經外科,福建 漳平 364400)

腦挫傷屬于發生率較高的一種原發性腦損傷疾病,通常是因為外力作用導致腦皮質淺層發生出血或者搓碎情況[1],其軟腦膜是完整的。究其原因,是因為腦組織在外力影響下在顱內進行直線加速或者減速或者旋轉運動,進而導致腦表面和顱骨內面或者顱底出現碰撞、摩擦所導致[2]。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昏迷、感覺障礙等情況,往往會造成患者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如果患者未獲得及時有效的救治干預,致殘率與致死率均將有所提高。丙戊酸鈉是一種臨床使用率較高的抗癲癇治療藥物,并且臨床效果已被認可[3]。鑒于此,本文通過在腦挫傷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藥物丙戊酸鈉,研究分析該藥物對于癲癇發作、血清谷丙轉氨酶(SGPT serum 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水平及γ-谷氨酰轉肽酶(γ-glutamy transpeptidase,γGT)水平的臨床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漳平市醫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治療的腦挫傷患者70例,采取隨機數表分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對癥干預,35例)與觀察組(預防性應用藥物丙戊酸鈉,35例)。其中對照組男性、女性患者例數分別為17例、18例,年齡33~75(54.67±5.82)歲;觀察組男性、女性患者例數分別為19例、16例,年齡32~76(54.46±5.86)歲。上述指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一步研究與分析。

(1)納入標準:①與《實用神經病學》中涉及腦挫傷、癲癇等相關臨床診斷指標相符合;②通過對本觀察患者實施CT檢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檢查后,進一步診斷為腦挫傷疾病;③本研究觀察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相關內容(使用藥物、治療方式等)均表示知情與了解,主動和本院簽署自愿說明書;④本研究已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2)排除標準:①伴隨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與高血壓等)者;②伴隨存在較為嚴重的精神障礙、語言障礙與認知障礙等情況者;③短時間內參與其他研究或者使用其他藥物治療或是對本研究藥物存在過敏反應、禁忌證者;④對臨床治療的依從性與配合度較差者。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需及時對其實施CT檢查干預,進一步了解其腦挫傷嚴重情況。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對癥干預,即對患者采取抗感染、防脫水以及提供神經營養支持等治療服務,整體治療時間為90d。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藥物丙戊酸鈉,在入院后即給予靜脈注入,對患者采取藥物注射用丙戊酸鈉(四川科瑞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540)預防治療,用藥劑量為1.2mg,將其與生理鹽水(劑量為50mL)相互融合,進行靜脈注射,2mL/h。等待患者可以對其使用藥物丙戊酸鈉片(湖南省湘中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874),用藥方式為口服,用藥劑量為0.5g/次,服用頻率為2次/d。在用藥30d后若患者沒有出現癲癇,則將用藥劑量調整為0.2g/次,用藥頻率為2次/d,整體治療時間為90d。

1.3 觀察指標

(1)分析癲癇發作狀況。(2)相關不良反應的總體發生率:時刻關注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實際情況,詳細記錄出現過敏性皮疹、血小板凝聚抑制、胃腸道反應以及血小板減少癥等不良反應的發生例數,總發生率=實際發生上述不良反應的患者例數/各個研究分組觀察例數×100.00%[5]。(3)治療前后肝功能相關指標水平的變化情況:在治療前、治療后分別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的肘靜脈血液樣本(容量為4mL),對其進行離心處理(轉速控制在3000r/min,離心時間控制在15min),除去上清液,采集血漿樣本,將其合理放置在冰箱(溫度在-20℃)中保存,使用全自動化分析儀器及時對患者進行肝功能相關指標檢測工作,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轉肽酶(γ-glutamy transpeptidase,γGT)以及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TBIL)指標水平的變化情況[6]。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癲癇發作狀況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癲癇發作率(2.86%vs17.14%)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癲癇發作狀況比較(n=35)

2.2 不良反應的總體發生率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使用藥物治療后,相關不良反應(過敏性皮疹、血小板凝聚抑制、胃腸道反應以及血小板減少癥)的總體發生率未見明顯增加(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35,n(%)]

2.3 治療前后肝功能相關指標水平的變化情況

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ALT指標水平與γGT指標水平未見明顯升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相關指標水平的變化情況

3 討論

腦挫傷患者往往伴隨存在較為嚴重的意識障礙情況,并且臨床癥狀持續時間相對較久,盡管其意識可逐漸恢復正常水平,患者也會留下頭痛等相關后遺癥,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而言,還可能會發生失語與偏癱等不良情況,甚至會威脅患者生命[7,8]。臨床上癲癇是腦挫傷經治療后發生率較高的并發癥之一,丙戊酸鈉能夠有效地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概率。

現階段,臨床治療繼發性癲癇疾病一般采取抗癲癇藥物療法、手術療法,但是長時間使用抗癲癇治療藥物可能會對患者身體帶來較為嚴重的毒副影響;且手術療法是導致繼發性癲癇疾病產生的一種觸發影響因素[9]。所以,預防繼發性癲癇疾病對于臨床療效、改善預后效果均十分重要。最為理想的預防性抗癲癇藥物具備用藥方便、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臨床治療效果良好,并且沒有明顯鎮痛作用等優勢[10]。藥物丙戊酸鈉可以有效地穿透人體血腦屏障,并且不具備鎮痛作用,屬于較為良好的癲癇預防治療藥物。丙戊酸鈉對于抗癲癇的作用機制還不太明確,可能和腦內抑制性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指標濃度水平明顯增加存在密切關聯性[11]。本研究結果顯示,較之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癲癇發作率更低,且其對ALT指標水平與γGT指標水平的影響未見明顯升高,相關不良反應率未見明顯增加。值得重點關注的是,為了進一步保障臨床治療用藥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應該合理控制藥物丙戊酸鈉的使用劑量,并且在治療環節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對患者使用保肝類藥物進行治療。

然而本研究還未進一步有效地防止癲癇癥狀的發作,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沒有對患者實施藥物丙戊酸鈉血藥濃度水平進行檢測,不能實現個體化、針對性的合理用藥,導致1例患者出現癲癇情況。對于口服藥物丙戊酸鈉的選擇,因為常規藥物丙戊酸鈉在口服用藥后,身體對藥物的吸收速度相對較快,藥效半衰期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一般情況藥效維持時間大約為9h,但是24h人體血藥濃度的波動幅度相對較為明顯。維持臨床通常建議患者口服藥物丙戊酸鈉需保持在2~3次/d,這樣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毒副反應的概率有所增加[12]。為了進一步增加藥物半衰期時間,并且避免發生峰谷顯效,需使用丙戊酸鈉緩釋片,或者適當地減少用藥服用頻率。此外,因為藥物丙戊酸鈉在身體內、臨床治療效果等方面中存在較為明顯的個體差異性,特別是聯合使用其他藥物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對藥物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好丙戊酸鈉藥物治療效果,降低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在應用藥物丙戊酸鈉預防癲癇治療時,需盡可能防止和其他抗癲癇類藥物聯合使用。

綜上,在腦挫傷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藥物丙戊酸鈉,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在常規對癥干預基礎上聯合使用藥物丙戊酸鈉,能夠有效地降低癲癇發作概率,且其對ALT指標水平與γGT指標水平的影響未見明顯升高,建議臨床上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酸鈉癲癇用藥
精準用藥——打造您自己的用藥“身份證”
高血壓用藥小知識
癲癇中醫辨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阿侖膦酸鈉聯用唑來膦酸治療骨質疏松
治病·致病·致命——用藥需慎重
用藥不如用樂——三擇音樂養生法
玩電腦游戲易引發癲癇嗎?
丙戊酸鈉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治療增效作用研究
左氧氟沙星致癲癇持續狀態1例
中醫針藥治療腦卒中后癲癇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