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式學習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2024-01-09 00:39田建軍
語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課文文本情境

田建軍

項目式學習既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對“教”和“學”都有深遠影響。該學習方式以學科原理和概念為核心,通過營造真實的情境,設計更具探究價值的驅動性問題或任務,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把握課程知識。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項目式學習模式,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水平,暢享語文的魅力和精彩。

一、創設情境,任務驅動

在項目式學習中,情境創設是極為重要的步驟,關系著項目式學習模式的運用效果,也是通過任務驅動模式能否提升學生主動性的關鍵。在明確情境創設的重要性以后,教師還需要從實際出發,立足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實際體驗,設計一系列與文本相關的互動話題,為學生營造有利于深度探索的氛圍以及情境,讓學生主動求知。這樣一來,原本枯燥的學習活動將轉變為帶有驅動色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以《社戲》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閱讀這篇課文,農家少年的熱情淳樸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大部分學生都會忽略文本中蘊藏的風景美以及人情美。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條理化和體系化,教師可從授課內容著手明確教學主題,再以此為基礎創設情境,如將該文主題確定為“兒時回憶”,并營造情境:要求學生把握課文內涵后,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結合閱讀課文的體會,回憶自己的兒時生活,想一想童年時期的自己最喜歡做什么,可以模仿或參考課文中的寫法,寫下自己想到的內容,表明課文內容與自身生活體驗的相似之處。其次,在學生完成回憶性寫作任務后,教師又設計了課堂分享活動,引導學生和其他同學分享那些珍貴的童年回憶,這樣既能強化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把握,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案例中,教師在運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著重創設文本情境,可促使學生深度探索課文中的深層含義,并通過有趣的課堂活動強化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把握語文課程知識,還能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們的語用水平。

二、選取支點,目標引領

將項目式學習運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突破語文課程知識中的重難點,然而由于項目式學習大多是通過完成任務加強學生的課程理解,且語文教材是以單元進行劃分。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明確單元教學價值,還需要設定相關的教學目標,以此作為學生對語文課程知識掌握的關鍵。在這種教學要求下,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再是盲目的,而是具備“支架”意識,會主動尋找課文的關鍵點,即所謂的“支點”,從而更好地把握文本核心要點。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時應避免面面俱到,而是做到主次分明,以此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把握。

以《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應立足于課文體裁,同時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補充《雨的四季》以及《春》這兩篇課文,并在課堂中組織群文閱讀活動。從文章體裁來看,這三篇文章都屬于散文性質,而且融情于景,因此通過對比閱讀更有助于學生提煉出文章的關鍵點,即把握“支點”。通過重新整合教材中的課文,并以重組后的內容為基礎設置教學目標,提煉教學價值。其次,在完成這一步后,教師可采取精讀和略讀相融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把握不同階段以及環節的學習目標,并為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引,以確保制訂目標具有落實意義和操作價值,為支點的明確提供便捷性條件。

案例中,教師對語文教材進行重新研究,并結合文章特點篩選相關文本,重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提煉語文學習的關鍵點,也就是把握文本學習的“支點”。有了支點支撐,學生的學習活動會更加高效。

三、多元協同,拓展課堂

早期的語文教學多是以教材為切入點進行授課,整個教學以教材為核心,但在項目式學習理念指引下,教師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中的知識,還需要拓展其他學科知識。因為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本身涉及豐富的知識,甚至包括跨學科知識。如果教師遵循傳統的教學思路進行授課,學生只能學到單科知識,難以形成全面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需要具備大語文教學觀念,運用項目式學習模式優化課堂的同時,還需要融入其他學科知識,這樣既能拓展語文課堂,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網絡,優化項目式學習的運用效果。

例如,針對《海底兩萬里》這部名著,教師可在項目式學習基礎上拓展其他學科知識,具體可按如下方式操作。首先,引導學生發現和質疑是項目化學習的關鍵因素。為了引導學生成為一個真實的閱讀者,教師可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輔助學生展開閱讀探索。比如,圍繞“凡爾納”這個關鍵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凡爾納有著怎樣的家庭,父母對他有怎樣的影響?凡爾納為什么會寫出《海底兩萬里》這部作品?他有哪些獨特的人生經歷?以此為基礎,布置讀前任務。其次,教師可根據《海底兩萬里》的章節展開班級共讀,一開始是集體共讀,之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同伴,組成一個閱讀小組,展開小組個性化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布置共讀任務的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他們可圍繞自身的側重點進行深入研究。比如,原文中提到很多專業名詞,如吃水線、壓力表、水壓等等,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繪制復原圖,建模展示潛水艇,制作潛望鏡,拼插模型等等。

案例中,教師將項目式學習與整本書閱讀相結合,以多元協同的方式,打開學生視野,鼓勵學生展開多領域探究,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對所選名著產生探究熱情,又能幫助學生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形成全方位的知識體系。

四、規范流程,提升能力

將項目式學習法運用在語文課堂中,教師第一步需要規范學生的學習流程,其中涵蓋了任務制訂、分組協作、完成項目、展示成果四個環節?!爸朴嗧椖咳蝿铡本褪窃趯W生學習課程知識以前,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學習任務,學生可根據興趣和能力任選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分組協作”也就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項目式學習;“完成項目”是課堂重點,主要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可適當指導;“展示成果”則是對項目學習的回顧和總結。規范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流程,可以加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時,教師可組織項目學習活動,并規范學生的流程,具體如下。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制訂項目學習任務書。針對本文,學生需要完成四項學習任務:第一,正確書寫和識記文中的生字詞;第二,把握課文核心內容和創作思路,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第三,分析文中的場景描寫,借鑒作者的選材技巧;第四,鑒賞文本中人物刻畫的方法,理解母愛的深刻內涵。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分組協作,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項目式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明確各成員的職責,共同完成任務書中的學習項目。教師觀察學生的項目完成情況,并在恰當的時機指導學生,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最后,教師組織各個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匯報和共享,對學生的項目學習表現進行點評,提出改進建議。

不難發現,規范化的項目學習流程,既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還可以使學生的項目學習更具條理性和規范性,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益。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運用項目化學習法對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意義重大,然而在實際運用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教師,需要不斷完善項目化學習法的運用策略,讓學生通過完成不同的學習項目,逐步掌握語文知識,并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

猜你喜歡
課文文本情境
情境引領追問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背課文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