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導向下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研究

2024-01-09 00:39張娟娟
語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說明文新課標情境

張娟娟

所謂“大單元教學”,即以單元為學習單位,依據學科課程標準,聚焦學科課程核心素養,圍繞某一主題或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和實踐活動。傳統的單篇教學,更注重知識的傳遞,缺乏系統性和全局性了解。大單元教學旨在促進教學內容的結構化,提高教學的整體意識,有效補充單篇教學的不足。

一、挖掘教材資源,明確單元目標

統編版語文教材是按照“雙線并行”的方式進行單元編排和組合的,即“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教師在開展大單元教學過程中,首先可以將“教材單元”作為大單元教學的首選,這就需要讀透教材,清晰梳理出每一個單元要完成的目標。當然,也可以打破教材單元的界限,開展跨學科、跨年級大單元教學。無論怎樣,只有明確目標,才能有效開展教學。

如統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語文要素為“學習默讀,關注文章標題、開頭、結尾和文段中的關鍵語句”。人文主題為“學習生活”,展現不同時代、不同國別的少年兒童成長經歷,也表現不同的教師形象。根據編者意圖,以“重塑時光,難忘師恩”為主題,開展大單元教學。單元目標分為三個層面。一是語言目標。學習默讀的方法,迅速了解大意,嘗試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內容;精讀關鍵段落,重點分析人物描寫的方法;篩選文本信息,關注標題、開頭、結尾及關鍵語句的作用。二是思維目標。通過歸納、比較、分析等方式,嘗試將閱讀中人物形象的刻畫遷移到寫作之中;對于課文中的兒童視角與成人視角,學習多維度觀察生活和思考問題。三是人文目標。學習教師身上的高尚品質,感受師生之間的愛和尊重;感受并回顧自己的童真、童趣,從而激發熱愛童年、熱愛生活的情感。

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發現,大單元的單元教學目標,實際上是核心素養的綜合體現,即語文要素+思維要素+人文要素??梢?,大單元視域下的語文教學,以知識為載體,以實踐為路徑,注重提升學生綜合語言能力。

二、創設真實情境,增強生活體驗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要基于自己現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去建構,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大單元教學要求創設真實情境,即將學生的已有經驗與新知識之間搭建銜接的橋梁,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自主探索,不斷實現認知的轉換。另外,新課標背景下的大單元教學,需要遵循六大學習任務群要求,以情境性和實踐性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發展、素養的提升。

如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說明文單元,本單元文章主要為事物性說明文。這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第一次系統接觸說明文,很多學生容易與記敘文文體區分不開,主要因素是說明文在實際寫作中應用較少。新課標在“學業質量描述”中要求學生閱讀說明文“能區分事實與觀點;能提取、歸納、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間的聯系,得出有意義的結論”,并“能運用文本信息解決具體問題”?;谛抡n標要求,本單元學習特創設真實情境:創作一篇“如何閱讀事物說明文”的說明性文章。具體要求:1.嘗試運用本單元學到的閱讀方法,指導閱讀一般的事物說明文;2.結合具體課文進行分析,可以適當仿寫;3.注意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的正確使用;4.不少于600字,對其他同學閱讀說明文有指導性。

“大單元教學”學習要有支架,創設真實情境就是給學生搭建學習支架。在情境的引導下,學生有序開展各個文本之間的閱讀,以應用為目的的閱讀,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驅動力,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甚至高效。

三、開展實踐活動,提高應用能力

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是大單元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組織大單元教學,不是簡單的將幾篇文章進行整合,單一的進行整體教學,而是給學生創造學習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親自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理解和思維的提升,進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標強調,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為此,開展大單元教學,必須設置合理而有效的實踐性活動,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

如統編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編選了一組著名作家的經典小說。學習本單元,要求學生能夠梳理小說情節,試著從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結合自身的體驗,理解小說的主題。為了實現這一單元目標,教師設計了兩個實踐活動:一是圍繞小說主要人物,制作“小說人物”小詞典,要求學生分別從肖像描寫、人物關系、典型事件、人物點評幾方面對主要人物進行分析,建立檔案;二是給出示例,要求學生根據示例,按照“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線索,選擇恰當的角度,為小說繪制情節圖。兩個實踐性活動從形式上,為學生搭建參與的平臺,創造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機會,目的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小說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以此為突破口,幫助學生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綜合性實踐活動,既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又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最重要的是全面培養學生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當然,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大單元教學為媒介,有效引導。

四、引入多元評價,培養核心素養

傳統課堂評價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常常處于學習的被動地位。新課標指導下的大單元教學,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評價方式也要從單一的教師評價調整為師生、生生互評,尤其是評價量表的制訂,為學生提供具備參考性的標準,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

如統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大單元教學,第四課段學習任務: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之下,還有哪些“奇”人,填寫任務單,選擇你認為符合本單元主題的一個當下人物,寫一篇“奇”文。教師設計了兩個評價量表。第一張評價量表從四個角度,分別是選擇人物——符合本單元杰出人物(“奇”人)的主題;時代背景——在當今時代背景之下,人物在某一特定領域做出特定貢獻;選材——選材典型,并建立起材料內容與人物精神、作者情感的關系;寫作手法——從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角度進行闡述。第二張評價表,將作文分成三類——一類文完全符合“奇”文要求,重點圍繞“人物精神”這一角度展開,結合“時代背景”和“寫作手法”,能通過典型事件或場景,表達自己對人物的情感;二類文基本符合“奇”文要求,能夠選擇恰當的事件和場景,運用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表現人物精神,表達自己對人物的情感;三類文能通過具體事件或場景表現人物性格,敘述比較完整,條理比較清楚。

綜觀本課例的評價設計,實現了語文教學的突破,不再局限于教師單一角度的評價,而是從學生立場出發,“縱”“橫”結合,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習真正發生。

總之,立足新課標開展大單元教學,需要教師扭轉傳統的教學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思路,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教師要不斷挖掘教材資源,確定單元目標,創設真實情境,開展實踐活動,增強語文學習的生活化應用,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說明文新課標情境
情境引領追問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說明文閱讀專練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如何提高自述型說明文的顏值
說明文中相似、相反與因果聯想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