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萬”背景下東莞城市精神與社會民俗的SWOT分析

2024-01-09 05:30黃恩恩
肇慶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東莞民俗文化民俗

黃恩恩

(廣東科技學院通識教育學院,廣東東莞 523330)

“雙萬”,是指一個城市的GDP過萬億及人口超千萬。2021 年,東莞憑借GDP10855.35 億和常住人口1053.68萬躋身到“雙萬”城市行列,成為全國第15個“雙萬”城市?!半p萬”背景下,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東莞社會民俗的傳承與發展保駕護航,與此同時,東莞現代化的迅猛發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加速改變了東莞社會民俗的生存環境。

一、東莞城市精神與民俗文化的研究現狀

民俗文化孕育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城市精神反哺民俗文化,盤活了傳統,實現了創新。正如馬庚存所說,“優良的民俗文化已經成為城市精神的內涵,強大的工業文明無法完全改變民眾的文化心理和民間情感,健康的民俗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依托?!盵1]東莞民俗文化悠久厚重,孕育了“海納百川”“厚德務實”的城市精神。東莞民俗文化的生機勃勃、歷久彌新得益于東莞城市精神的浸潤與滋養。

研究東莞城市精神的科研成果主要有論著、論文和新聞報道,研究領域涉及公共管理學、文化學、文學、新聞學等。筆者選擇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東莞城市精神研究成果加以說明。2008年周薇、田根勝、夏輝著《鑄就城市之魂——東莞文化軟實力研究》就如何提升東莞文化軟實力的角度論述了東莞城市精神與傳統文化、文化產業等的關系;2009 年黃基堯的《城市精神凝聚東莞力量》中,闡述“海納百川、厚德務實”成為公眾心目中的東莞城市精神;2014年胡磊的《城市人文的靈魂亮點與精神高地——讀<影響中國的東莞人>》通過梳理和介紹東莞部分歷史人物和社會精英傳記作品,從而完成對東莞城市精神的思考;2016年劉晟藍、劉忠洋的《論東莞文化精神的亮點與歷史傳承》談論東莞文化精神傳承問題。研究主要圍繞東莞城市精神的界定,城市精神與文化產業、城市精神與歷史傳承等幾個問題展開,但鮮有探討東莞城市精神與民俗文化。筆者以此為切入點,重點關注兩者之間互為作用的關系。

對于“民俗”的界定,不同國別不同學派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英國人類學派民俗學家將其定義為遙遠過去的“遺留物”;美國人類學家將其定義為口頭文學,如“紐厄爾的部分目錄——歌謠、故事、迷信、方言、神話、游戲、諺語和謎語——仍然是對美國民俗學家心中的民俗形式的一個相當準確的揭示”[2];多厄遜將“民俗”看作是民間傳統;鄧迪斯認為“民俗”是由“傳統民俗形式所表現的共時的傳統(文化傳統)”[3]。

國內民俗學興起于20世紀初,受當時歷史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被賦予了鮮明的時代色彩和思維特征。關于民俗的概念和界定問題,鐘敬文指出,民俗是“民間習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盵4]3本項目中“民俗”的界定和分類,主要以國內民俗學家鐘敬文提出的相關理論為基準,借此深入探討地方民俗事象的發展問題。

關于“民俗”的界定和分類,國內學者眾說紛紜。民俗學學派林立,各有千秋。鐘敬文指出,“從社會基礎的經濟活動,到對應的社會關系,再到上層建筑的各種制度和意識形態,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為及有關的心理活動?!盵4]3因此,他將民俗劃分為四大類:物質民俗、社會民俗、精神民俗和語言民俗。結合國內外民俗學的相關理論研究,本項目的研究對象共分為三大類:社會民俗、物質民俗和語言民俗。本文主要探討東莞城市精神與東莞社會民俗之間的關系。

東莞民俗研究的蔚然興起,與21世紀初東莞城市精神研究熱有必然關系。東莞民俗研究的發展,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和民間資本運作。筆者選擇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東莞民俗文化研究成果加以說明。

2003年楊秋的《東莞檳榔歌的緣起、功能及其民俗意義》以檳榔歌為研究對象,考究其緣起、功能和民俗意義;2011年吳美英、徐世杰、蹇柯的《東莞民俗節慶文化的利用情況及問題分析》,從地方節慶、民間藝術挖掘、利用情況三個方面分析東莞民俗文化發展的優劣勢,并就其中問題提出建議和意見;2011年吳玉鳳的博士論文《明清華南竹枝詞民俗文化詞語與熟語研究》就民俗語言學的產生、發展、界定、研究、意義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梳理;2012年周萍的碩士論文《東莞市清溪鎮客家麒麟舞的傳承與保護》以清溪鎮客家麒麟舞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文化特征、文化價值;2021年王芹的《明朝時期東莞木魚歌傳播的影響因素研究》以木魚歌為研究對象,分析木魚歌傳播時受經濟環境、語言環境、民俗環境、文化沉淀等因素的影響;2021年朱秀棋、馮輝、莫希文的《東莞市清溪鎮麒麟文化發展的現狀及創新對策研究》分析麒麟文化的發展現狀、發展困境等,并就如何更好的弘揚與傳承提出相關對策。

現有的東莞民俗文化研究成果多以某種事象為研究對象,呈現碎片化、零散化的特征。研究成果普遍缺少“民俗”的界定和分類,缺乏研究的系統性和關聯性。

二、東莞社會民俗的SWOT分析

鐘敬文指出,社會民俗也叫社會組織及制度民俗,“指人們在特定條件下所結成的社會關系的慣制,它所涉及的是從個人到家庭、家族、巷里、民族、國家乃至國際社會在結合、交往過程中使用并傳承的集體行為方式。它主要包括社會組織民俗(如血緣組織、地緣組織、業緣組織等)、社會制度民俗(如習慣法、人生禮儀等)、歲時節日民俗和民間娛樂習俗,等等?!盵4]6

東莞社會民俗,以豐富厚重的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為底色,以“海納百川、厚德務實、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等東莞城市精神為支柱,由本土文化圈和“新客家人”文化圈[5]共同構筑而成。東莞社會民俗,具有鮮明的“莞味”,是嶺南文化中獨特的存在。在發展的過程中,東莞社會民俗歷久彌新、活力無限,同時存在制約性和局限性。關于東莞社會民俗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下文將用SWOT分析法加以列舉分析。

(一)優勢

1. 良好的地理環境與區位優勢

東莞位于中國華南地區,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四周與廣州、深圳和惠州的9 個縣級行政區接壤。作為大灣區的重要一員,東莞憑借自身良好的地理環境與區位優勢,讓自然環境、工業聚集、勞力、交通等方面得到更多的資源整合。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工廠”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外來務工人員,因此成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腹地。龐大的人口遷移流動對東莞民俗文化變遷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出現了“文化互化與文化融合”“文化沖突與文化整合”等現象[6]。

2. 社會民俗資源豐富

東莞民俗文化歷史悠久、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內涵豐富,涵蓋傳統節日、曲藝、非遺手工、古建筑等大類,其中東莞社會民俗資源豐富,極具“莞味”。筆者結合已有研究成果對東莞社會民俗事象進行大致梳理,如表1。

表1 東莞社會民俗事象統計表

東莞豐富的社會民俗資源能有效地提高東莞民俗文化在省內乃至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于構筑東莞良好城市文化形象起到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二)弱點

1. 社會民俗展示與宣傳力度不足

東莞社會民俗由政府牽頭,以人民群眾和民間組織為民俗展示主力軍。東莞社會民俗是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產物,多樣化的社會民俗體現了東莞人“海納百川”的胸襟,諸如東坑賣身節、石龍龍舟競渡等體現東莞人“厚德務實、吃苦耐勞”的精神。東莞傳統節日除了冬至、春節、元宵節、重陽節等,還有不少“莞味”節日民俗如賣身節、麒麟舞、廟會誕日等。東莞現代節日如美食節、文化旅游節,則是民俗文化產業化所衍生的主要載體和活動模式。

為鼓勵和挖掘具有“莞味”的節日民俗,2010年東莞市政府牽頭舉辦“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旨在對本土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和開發。該項活動發展至今已有13年,雖然從中介紹了不少傳統的和現代的節日,但在這些活動中,“除‘東坑賣身節’、‘道滘美食節’等極少數品牌性的活動能讓更多人知曉外,其它得卻顯得寂寂無聞,影響范圍非常小?!盵7]

東莞社會民俗的展示及宣傳力度,遠不及廣州、深圳、佛山等地。東莞的社會民俗文化在嶺南文化圈、大灣區文化圈內乃至全國范圍內顯得底氣不足。

2. 節日民俗活動后繼乏人

基于當今多元文化并存的新形勢,不少傳統民俗節日活動出現后繼乏人的現象,原因有三:一是民俗節日中的非遺手工如麒麟、龍舟等,做工耗時長,資金緊缺,不少年輕人不愿意長時間在學習傳統技藝上,以至于節日民俗活動的主力是老藝人或者小孩。二是老藝人和小孩玩麒麟舞或者傳統樂器時,出現技藝下降或者功夫不到家的現象,造成節日民俗活動研習斷層、良莠不齊。三是很多地方從事節日民俗活動的老藝人數量減少,招不到學徒,使得民俗活動無法繼續維系。社會民俗活動傳承問題令人擔憂。

3. 節日民俗形式創新性不足

多姿多彩的文化浪潮正不斷沖擊著傳統社會民俗,使得部分社會民俗處于邊緣化狀態。有些節日民俗形式趨向單一,創新性不足,如麒麟舞,存在表演形象不變、道具較少、主題單一等情況;有些社會民俗的活動形式逐漸丟失了原有的文化內涵,如東坑賣身節。該節日在發展的過程中增加射水活動,雖然吸引不少年輕人參與,但其造成的“‘狂歡’與偽狂歡”[8]問題引人深思。有些節日民俗趨向同質化,如文化節、美食節,活動模式與其他地區的相似,并未很好地體現“莞味”。

(三)機會

1.“雙萬”背景與良好的經濟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東莞城市綜合實力實現大跨越,創新發展突飛猛進,品質建設日漸完善,城市發展邁向新征程。2021 年,東莞踏上“雙萬”新起點,東莞堅守“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努力為千萬人口創造更高品質的生活。良好的經濟基礎給東莞民俗文化的繁榮與興旺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和財力支持。

2. 市政府重視文化領域的建設

2021年9月27日,《東莞市文化發展“十四五”規劃》正式出爐。規劃提出,到2025年把東莞建設成為嶺南特色鮮明、現代氣息濃郁、人文內涵厚實、作用影響廣泛的品質文化之都,全面推動東莞文化繁榮興盛,實現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同步發展、同頻發展和互相促進,為東莞在“雙萬”新起點上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堅實的文化支撐。同年,市政府頒發《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引領東莞市非遺保護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四)威脅

1. 與東莞本區域內其他文化資源開發的競爭

東莞文化資源豐富,如歷史文化資源、地域文化資源、宗教文化資源、藝術文化資源等。根據《東莞市文化發展“十四五”規劃》,結合東莞的風土人情、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東莞市政府提出鍛造和傳播以“莞香-老街-古村”為載體的嶺南傳統美學IP、以“虎門銷煙-華南抗日-改革開放”為標志的國家記憶IP、以“名人名史”為內容的城市文脈IP、以“東莞制造”為標桿的城市產業IP和以“東莞籃球”為引領的城市運動IP 等重點文化品牌。綜上文化品牌的建立,都是非民俗文化資源的有力開發,而這些文化資源都可能對東莞民俗文化的發展構成競爭。

2. 與周邊地區民俗文化資源開發的競爭

東莞除了有廣府文化的底蘊,也有客家文化和“新客家文化”(筆者注:“新客家文化”是相對于梅州、韶關等客家文化而言,具有更廣泛意義的客家文化,可泛指東莞市內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所形成的文化氣象)的加持,使得東莞的部分民俗文化資源與周邊地區具有較大相似性,如龍舟競渡和麒麟舞。龍舟競渡在全國多地廣為流傳,不僅在嶺南文化圈內流行,在荊楚、江浙等地也頗為流行。廣東省有不少地區流行“麒麟舞”,東莞市的“麒麟舞”以清溪鎮、樟木頭鎮為代表。2011年,東莞市申報的“麒麟舞”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麒麟舞”項目。然而,周邊地區的“麒麟舞”也紛紛申入非遺,如深圳市、海豐縣等。

三、東莞社會民俗發展的對策

(一)平衡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之間的關系

東莞社會民俗發展應平衡好傳承和創新之間的關系,一是對東莞社會民俗的歷史淵源、形成過程、歷史作用、社會和藝術價值等進行進一步的挖掘和整理,形成系統的文字資料并加以保存;二是重視挖掘民間手藝人、非遺傳承人,出臺相關技能等級評定管理辦法,提高從業人員的相關待遇;三是組織文化部門、高校等研究人員進行東莞社會民俗的教材編寫或研究論著,讓民俗文化深入校園。利用小中大學課堂,讓學生親身體驗東莞豐富多姿的社會民俗,使他們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提高思考力和審美力。

(二)構建政府、企業、學校三位一體的非遺保護與傳承體系

政府牽頭,以項目為主導,以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為研究主力軍,以成果為導向,搭建三位一體的深度可持續合作的非遺保護與傳承體系。成果導向主要有非遺基地、博物館、文化產業園區、產教融合模式、非遺進校園活動等。

產教融合適用于應用型院校與公司企業。筆者以廣東科技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產教融合模式為例展開說明。該校明確應用創新型大學的辦學類型定位,堅持以產業為導向、產教協同育人,貫穿“以學生為中心”人才培養始終,瞄準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持續發力,深化改革。目前,藝術設計學院已有馬可波羅現代產業學院、名家工作室為產教融合的試驗基地?;匾悦夜ぷ魇业男问竭M行項目導入,對接政府的非遺項目、馬可波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項目,師生的成果反哺教學。

此外,藝術設計學院開設了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必修課、公選課,如《民族服裝設計》《陶藝制作》《傳統手工藝》等。這些課程與通識教育學院所開設的選修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為補充,兩者共同夯實理論基礎,強化知識儲備。

與此同時,產教融合也能為非遺傳承與創新提供人才支撐。筆者對藝術設計學院近4 年來6 個專業4個年級的學生作隨機抽樣調查,回收146份有效問卷。經統計,80%以上的學生喜歡或很喜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66%的學生喜歡傳統習俗和民間技藝,20%的學生有參與學院非遺項目的經歷。

(三)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擴大影響力

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應充分結合官方和民間的力量,利用數字化、互聯網等科技手段,加強東莞社會民俗對外宣傳力度。官方主流媒體可建構系統性宣傳工程,如拍攝社會民俗的宣傳片、紀錄片、影視作品、動畫片、外文片等,制作展示東莞社會民俗發展動態的官方網站,東莞日報、東莞電視臺等官媒可增設類“我們的節日”的其他欄目;此外,官媒可融合更多民間資源,讓更多實力雄厚的東莞本土傳媒公司能參與到推廣東莞優秀社會民俗的工作中來;再者,電子官媒可開通相關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紙質官媒可開設東莞社會民俗專欄,邀約名家撰稿,設置建議信箱,讓更多人民群眾可以參與討論和決策中來。

結語

東莞社會民俗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人力、物力、影響力等因素的制約和挑戰,通過研究,進一步整合優化東莞社會民俗資源,進一步提高東莞民俗文化產業化水平。與此同時,我們應乘著“雙萬”東風,立足東莞城市精神,兼顧保護與傳承,融合傳統與現代,主抓痛點、集中發力、穩中求變,助力邁向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新臺階,助力煥發嶺南廣府文化新活力。

猜你喜歡
東莞民俗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節
家鄉的民俗文化街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東莞固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民俗節
東莞可園琴事
東莞長聯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